華文網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科學抗癌 勿信偏方

齊魯網煙臺4月17日訊(記者 景立婷 通訊員 葉杏 邢守林 李政良)4月15日-21日是第23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本次宣傳周主題為“科學抗癌,關愛生命”,副主題為“加強健康教育,遠離不良習慣”。

煙臺市抗癌協會副理事長、煙臺山醫院乳腺外科郝經光主任指出,惡性腫瘤發病和抽煙酗酒、不良飲食習慣、食品污染、超重與肥胖、缺乏運動、不良情緒、常年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緊密相關,建議市民通過調整生活方式、遠離不良習慣降低癌症發生率。同時,如果患上腫瘤,勿信偏方,科學治療,提高腫瘤的治癒率。

乳腺癌用偏方治療四年失去手術機會

50的李女士4年前發現左乳☆禁☆房有一腫物,

當時約5 X4cm大小,未在意未診治,自行用偏方治療,腫物逐漸增大,現約15 X 10cm大小,如小皮球般大,且破潰出血,伴有惡臭,嚴重影響生活品質,2月前又出現腫瘤壓迫症狀,左上肢水腫,活動受限。終於於今年3月22日在家人及醫生的努力說服下來煙臺山醫院乳腺外科門診,經郝經光主任檢查發現右乳也有了一腫塊,經穿刺活檢明確為:雙側浸潤性乳腺癌,而且已經出現肺、肝等遠處臟器轉移,
已屬晚期乳腺癌,失去手術時機,只能進行保守治療。

煙臺山醫院乳腺外科郝經光主任為病人診治

病人4年期間從未正規檢查乳腺,導致現在的後果,令乳腺外科郝經光主任非常痛惜。郝經光主任指出,乳腺癌並非不治之症,早期乳腺癌的治癒率高達90%,

借此提醒廣大市民,女性要定期自查乳☆禁☆房,發現乳腺異常疼痛、乳☆禁☆頭溢液、乳☆禁☆房腫塊等不適,需及時到正規醫院治療,不可聽信偏方、土方,延誤病情。

早期乳腺癌患者重獲健康乳☆禁☆房

35歲的萊陽鄭女士在洗澡時摸到乳☆禁☆房上有一腫塊,慕名來到煙臺山醫院乳腺外科。經郝經光主任檢查,確診為乳腺癌。經過周密準備,郝經光主任帶領醫療團隊成功為鄭女士實施了乳腺癌切除後乳☆禁☆房Ⅰ期再造,

讓她重新擁有了一個健康的乳☆禁☆房。

郝經光介紹,現在早期乳腺癌患者可在切除乳腺癌的同時實施乳☆禁☆房再造,利用患者背闊肌皮瓣或小腹皮瓣再造一個全新乳☆禁☆房,使乳腺癌的手術根治和乳☆禁☆房整形完美結合,避免了病人二次乳☆禁☆房整形手術的痛苦,恢復效果好,滿足了女性的愛美之心,成為膠東地區特色優勢治療專案。

郝主任建議市民,

如果乳☆禁☆房局部腫塊、紅腫或者皮膚有橘皮樣改變,皮膚凹陷,乳☆禁☆頭溢液,尤其是血性溢液,都要警惕乳腺癌。對於二、三十歲女性來說,每月做一次自我檢查,一般在月經過後7—10天做自檢。但自檢有一個誤區,大多數人不知道怎麼去自檢,可能把一些正常組織誤認為是腫塊。要求順著乳腺做滑動的觸摸,而不是提起來。對於40歲以上的女性每年體檢,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需要乳腺科醫師的專業指導。

放療不可怕,科學治療是關鍵

56歲的張女士因患宮頸癌,而且陰☆禁☆道不規則流血加重1周入住煙臺山醫院放療二科,經葛興萍主任檢查,確診為宮頸癌ⅢB期。入院後查血常規示血紅蛋白已下降至56g/L,入院前在外院曾行輸血、止血治療,效果不佳。入院後立即給予後裝止血治療,並行盆腔放療,1周後陰☆禁☆道流血消失,後接受同步放化療,一個療程後複查腫瘤消失。現患者治療後已5年,每年規律複查,無任何腫瘤復發及轉移徵象,生活完全自理。

煙臺山醫院放療二科葛興萍主任為病人複查病情

煙臺山醫院放療二科葛興萍主任介紹,放療是惡性腫瘤最主要的治療手段之一,70-80%的腫瘤病人在病程的不同階段都需要接受放療,以達到治癒腫瘤或緩解症狀、改善生活品質的目的。每100個被治癒的腫瘤患者中,就有40人是通過放療獲益,如早期肺癌、宮頸癌、頭頸部腫瘤、食管癌和前列腺癌等和手術相比治療,療效相當,而且患者可以保留說話、發音、咀嚼、進食和排便等功能。外觀也保存完好;還有一些不宜手術的腫瘤,如鼻咽癌、影響容貌的皮膚癌等,放療也能起到根治性的效果。對於相對晚期的直腸癌、乳腺癌、肺癌、食管癌等,術後可以通過放療殺滅殘存或潛在的腫瘤,起到減少局部復發的療效,延長壽命,獲得長期生存。但是公眾對放療卻知之甚少,很多人一提起放療,腦海中想起的就是放療後疲勞、食欲不振、嘔吐、脫髮,畫面讓人心有餘悸,不又或者就糾結於傳說中的副作用,所以許多腫瘤患者錯失了有效的治療手段或治療良機。

葛興萍主任告訴記者,隨著放療技術的發展,目前以其精確放療技術能最大限度殺滅腫瘤更好保護正常組織的優點,放療與手術療效相等,且能保留正常器官,創傷和副作用更小,病人的生活品質更高。

放療不可怕,科學治療是關鍵

56歲的張女士因患宮頸癌,而且陰☆禁☆道不規則流血加重1周入住煙臺山醫院放療二科,經葛興萍主任檢查,確診為宮頸癌ⅢB期。入院後查血常規示血紅蛋白已下降至56g/L,入院前在外院曾行輸血、止血治療,效果不佳。入院後立即給予後裝止血治療,並行盆腔放療,1周後陰☆禁☆道流血消失,後接受同步放化療,一個療程後複查腫瘤消失。現患者治療後已5年,每年規律複查,無任何腫瘤復發及轉移徵象,生活完全自理。

煙臺山醫院放療二科葛興萍主任為病人複查病情

煙臺山醫院放療二科葛興萍主任介紹,放療是惡性腫瘤最主要的治療手段之一,70-80%的腫瘤病人在病程的不同階段都需要接受放療,以達到治癒腫瘤或緩解症狀、改善生活品質的目的。每100個被治癒的腫瘤患者中,就有40人是通過放療獲益,如早期肺癌、宮頸癌、頭頸部腫瘤、食管癌和前列腺癌等和手術相比治療,療效相當,而且患者可以保留說話、發音、咀嚼、進食和排便等功能。外觀也保存完好;還有一些不宜手術的腫瘤,如鼻咽癌、影響容貌的皮膚癌等,放療也能起到根治性的效果。對於相對晚期的直腸癌、乳腺癌、肺癌、食管癌等,術後可以通過放療殺滅殘存或潛在的腫瘤,起到減少局部復發的療效,延長壽命,獲得長期生存。但是公眾對放療卻知之甚少,很多人一提起放療,腦海中想起的就是放療後疲勞、食欲不振、嘔吐、脫髮,畫面讓人心有餘悸,不又或者就糾結於傳說中的副作用,所以許多腫瘤患者錯失了有效的治療手段或治療良機。

葛興萍主任告訴記者,隨著放療技術的發展,目前以其精確放療技術能最大限度殺滅腫瘤更好保護正常組織的優點,放療與手術療效相等,且能保留正常器官,創傷和副作用更小,病人的生活品質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