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劉志峰:20年前如果推行房產稅,現在房價就不會這麼高

當初如果推行物業稅,也就是現在說的房地產稅的話,現在房價就不會這麼高,也不會還有那麼多人買不起房。當初房地產稅有阻力,就是認為實施太複雜,成本太高,社會影響大。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劉志峰(左)與中國房地產報社社長栗文忠(右)會談 陳青藍/ 攝

中房報記者 陳青藍 北京報導

今年是中國房地產報創刊25周年。以此為契機,中國房地產報將對中國房地產行業從福利分房時代到市場經濟時代走過的25年依據歷史的脈絡,

就政府決策、機制改革、關鍵企業和人物等維度進行系統深入的回顧與展望。

原建設部副部長、現任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劉志峰是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25年歷史中的一個關鍵人物,他從1992年任當時的國家體改委副主任時就介入了我國的住房體制改革,1998年到2007年期間,劉志峰任當時的建設部副部長,基本上全程參與和主導了我國住房體制的市場化改革過程。

2010年任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之後,主導這個行業協會進一步走入市場,與房地產一線企業緊密結合,其主導的“中國房地產企業500強測評”和“廣廈獎”成為行業的權威價值尺規。

為回顧中國房地產行業25年的歷史進程,4月10日,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專訪了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劉志峰。在採訪中,劉志峰談到了中國房地產市場化改革的兩點遺憾,也談到了未來幾年房地產行業的競爭格局,

他認為未來幾年我國將有2/3的房企消失,幾年後將只剩下四五千家房企。

中國房地產報:您見證和主導了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整個市場化變革的進程,您認為中國的房地產行業的現狀達到了當初改革的預期了嗎?

劉志峰: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改革我只是參與者,整個改革進程是歷任中央領導高瞻遠矚、集體決策的結果。我認為,整個改革是很成功的,釋放了市場的力量,

國有、民營資本的力量共同作用,基本解決了計劃經濟條件下我國的住房短缺問題。遺憾的有兩點,一是在市場化過程中房價漲得很高,尤其是一線城市,讓很多新市民,包括大學畢業生和進城務工人員沒有能力在這些城市買房。當初如果推行物業稅,也就是現在說的房地產稅的話,現在房價就不會這麼高,也不會還有那麼多人買不起房。當初房地產稅有阻力,
就是認為實施太複雜,成本太高,社會影響大。

中國房地產報:還有一個遺憾是什麼?

劉志峰:就是房屋建築品質仍顯粗糙。在過去20多年,我國的房屋建築品質有了很大提升,但各種各樣的品質問題仍然存在,主要原因在於整個建築行業的產業鏈條到施工過程仍然很粗放,住宅產業化推進未達到預期。

中國房地產報:住宅產業化未達到預期的原因是什麼?

劉志峰:多方面的原因。有政策推進落地的問題,也有產業鏈本身不成熟方面的問題。成本本身也是一個問題,但不是大問題,因為配套產業鏈,包括材料供應成規模,整個流程成熟,產業工人成長起來,單位成本就會降下來。

中國房地產報:現在從中央到地方都在進行調控,在調控過程中,我國房地產行業也在發生劇變,對一些地方性的房企來說,一線房企已經蠶食了地方的大塊市場,它們的生存空間在縮小,對這些地方房企來說,您有什麼樣的期許?

劉志峰:我的一個判斷是,在未來幾年內,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將會大幅度向龍頭品牌房企集中。目前,前10強房企的市場佔有率已經超過了10%,前500強已經超過了50%。萬科、恒大、碧桂園這3家企業,每家的市場份額都超過了3%。現在按照國家工商總局的口徑,我國還有八九萬家房企,但實際上,這裡面相當大一部分是沒有業務的,還有很大一部分是項目公司,恒大、碧桂園、萬科、融創這些企業每家旗下都有三四百家公司,這幾百家其實只能算是一家公司。這麼算起來,我判斷全國真正的房地產企業的數量大概在3萬家左右。未來幾年,這3萬家房企將會有2/3消失,或者被大房企並購,或者轉行,或者關門倒閉。幾年後,我國房地產行業可能就只剩下四五千家企業在運作。

這種情況下,地方中小房企或者趁現在的機會擴張做大做強,或者做出自己的特色,在細分領域做強,否則很可能會被吃掉。

有政策推進落地的問題,也有產業鏈本身不成熟方面的問題。成本本身也是一個問題,但不是大問題,因為配套產業鏈,包括材料供應成規模,整個流程成熟,產業工人成長起來,單位成本就會降下來。

中國房地產報:現在從中央到地方都在進行調控,在調控過程中,我國房地產行業也在發生劇變,對一些地方性的房企來說,一線房企已經蠶食了地方的大塊市場,它們的生存空間在縮小,對這些地方房企來說,您有什麼樣的期許?

劉志峰:我的一個判斷是,在未來幾年內,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將會大幅度向龍頭品牌房企集中。目前,前10強房企的市場佔有率已經超過了10%,前500強已經超過了50%。萬科、恒大、碧桂園這3家企業,每家的市場份額都超過了3%。現在按照國家工商總局的口徑,我國還有八九萬家房企,但實際上,這裡面相當大一部分是沒有業務的,還有很大一部分是項目公司,恒大、碧桂園、萬科、融創這些企業每家旗下都有三四百家公司,這幾百家其實只能算是一家公司。這麼算起來,我判斷全國真正的房地產企業的數量大概在3萬家左右。未來幾年,這3萬家房企將會有2/3消失,或者被大房企並購,或者轉行,或者關門倒閉。幾年後,我國房地產行業可能就只剩下四五千家企業在運作。

這種情況下,地方中小房企或者趁現在的機會擴張做大做強,或者做出自己的特色,在細分領域做強,否則很可能會被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