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寧波“神捕”退休憶崢嶸歲月:不是在追逃,就是在追逃的路上

原標題:寧波“神捕”金國民光榮退休憶崢嶸歲月 桃李滿警營

金國民正在指導青年民警“追逃八法”。記者崔引攝

是的,他要退休了!3月18日,金國民年滿60周歲,到了法定退休年齡,目前正在辦理相關手續。

可是,他退休不收心。就在60歲生日那一天,他仍在河南的追逃路上,雖然留下些許遺憾,但他說還會一如既往地幫助徒弟們追逃下去。

退休了,他也放下了工作的重擔,回歸生活,準備好好領略祖國大好河山,也開啟了另一個未了心願的航程:扶困助學。

A

輝煌戰果

在很多人的眼裡,“神捕”總該有幾分神秘,或是身手敏捷,或是冷面肅殺。可坐在記者面前的金國民卻始終面帶微笑,甚至說話時都還有點靦腆,聲音聽上去也是輕輕的,很柔和。就是這麼一位和善可親的老人,曾經讓多少逃犯聞風喪膽,被人冠以“神捕”名號。鎮海公安分局的一份統計顯示,2004年年底至2011年年初,他和他的團隊共抓住了1700多名逃犯,他親手抓獲的就有600多名。

2009年4月,他潛心獨創的“追逃八法”被省總工會命名為“金國民追逃法”。作為職業操作手冊,“追逃八法”已成為全省刑警的追逃寶典,如今更是不少國內同行求取的真經。

2010年9月,市公安局以“金捕頭”名字命名的“金國民追逃工作室”正式掛牌成立。

2011年6月,浙江省“十大警界先鋒”評選揭曉,“金捕頭”榜上有名。

各種榮譽接踵而至,但“金捕頭”依然“不是在追逃,就是在追逃的路上”。

即使在2014年因年齡關係退居二線,離開心愛的刑偵崗位後,他仍一如既往地幫助徒弟們追逃,有時還會親自出手。

在他的辦公室電腦裡,至今留存著這些年來他和他的團隊抓捕的逃犯戰果:2011年,89名;2012年20名;2013年,33名;2014年61名;2015年,21名;2016年,19名。

B

最苦的三年

“不是在追逃,就是在追逃的路上。”這句話,正是金國民這些年來追捕逃犯的真實寫照。如今,這句話也已寫在市人民警察學校的牆壁上,激勵著每個在此參加培訓的民警。

他的女兒曾經做過統計,2007年,他有184天在異鄉追逃。2008年到2010年,三年內他有574天是在異鄉追逃。

鎮海公安分局刑偵大隊打黑中隊民警馬奇峰是“金捕頭”的“關門弟子”,如今接手並常駐“金國民追逃工作室”。他告訴記者,師傅的辦公桌上以前一直放著厚厚的一遝地圖,還有好幾本已經翻破了的《中國高速公路及城鄉公路網地圖集》,裡面滿是紅色、藍色、黑色的圈圈點點。

“那些年,師傅和他的抓捕小組跑遍大半個中國。吃飯常常是路過超市時買些乾糧、礦泉水打發過去。這還算好的,到偏遠的山區追逃,水都喝不上,只能喝山澗的溪水。”

鎮海公安分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王紀成是“金捕頭”最早的一批徒弟之一,他對這句話感受尤其深刻。“師傅50歲的生日,是帶著我們在上海的追逃路上過的,當時大家晚飯都沒吃,一人一碗面就對付過去了。這次60歲的生日,他還是在河南的追逃路上過的。”

王紀成告訴記者,他當年是跟師傅金國民一起調進刑偵大隊的,那是他還是個小年輕,師傅是大隊教導員。可那會兒,年近半百的師傅幾乎天天在單位加班,好幾年大年三十都在外面追逃。

“特別是2006年到2008年那三年,可以說是最辛苦的。”據王紀成回憶,因為大家都有其他的日常工作要做,追逃就只能利用晚上和節假日。那時,每個週一到周日,大隊的每個民警至少有一個晚上是要出去抓捕逃犯的;雙休日也至少有一天被追逃佔用;至於法定節日的休息,除了春節以外,大家想都不要想。

“每個星期五的晚上,大家都很自覺地等候著師傅的電話召喚,在9點之前都會念叨著說師傅的電話該來了,只有深夜12點以後沒等到他的電話,大家才會安心,可以想像著跟家人共度週末了。”王紀成說,最讓他們哭笑不得的是,偶爾遇上這樣的“好事”,第二天一早,已經習以為常的孩子都會問上一句:“今天不用加班了?”

金國民與徒弟依依惜別。記者崔引攝

C

寶典

親友軌跡追逃法、虛錯資訊追逃法、照片辨認追逃法、公安網資訊追逃法、互聯網資訊追逃法、社會資訊追逃法、反常資訊追逃法、秘密力量追逃法——說起金國民的“追逃八法”,這是風靡警界,令逃犯聞風喪膽的“殺手鐧”。

2011年8月,公安部曾邀請金國民為全國刑偵專家講解他總結的“金國民追逃八法”。此後,他在全國各地授課傳授經驗,他的“絕招”如今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刑警的“追逃寶典”。

這份“寶典”是怎麼修煉出來的?據金國民介紹,他調到刑偵大隊後,主動承擔起了追逃工作。他知道追逃的關鍵點有兩個:一是排查線索,鎖定目標,二是抓捕。2003年,全國公安系統的資訊網路己初步建成,他的眼睛為之一亮。

他認為,傳統的追逃技戰法,過多地依賴人力,追逃民警滿天飛,效率卻很低,浪費警力、物力。創新追逃技戰術,必須走科技化、資訊化之路。綜合利用好網路資訊,去偽存真、破解密碼,是提高追逃效率的捷徑。

可是,那時的金國民對電腦知識一竅不通,但他沒有放棄,一有空就坐在電腦前。已經40多歲的人了,還笨手笨腳地練打字,最初練五筆打字時,每天口袋裡都裝著一張字根表,連吃飯時也要拿岀來看一下。幾個月過後,金國民由電腦“菜鳥”,升級成了資訊專家,在全市公安系統創造了一個令人讚歎的“奇跡”。

這時金國民心中萌生一個大膽的想法:21世紀的公安追逃戰,應當是一場以資訊為指導,綜合電子戰、網路戰和心理戰的模式。從此,金國民像著了魔似的,一有時間就坐在電腦前,分析逃犯的各類資訊。

金國民找逃犯為什麼十拿九穩?這可不是一日之功,說來容易,真的做起來卻是一件十分費力的苦事。同事們總是看見金國民坐在電腦前,將成千上萬條資訊梳理清楚,一次次耐心地複製、粘貼,然後逐一細緻比對……

金國民說,過程中最重要、最困難的是:判斷。它涉及到心理學、社會學和偵查經驗,金國民完美地將他多年摸索出來的傳統追逃技戰法與現代資訊戰緊密結合起來,“金國民追逃法”由此閃亮登場。

D

“細節決定成敗”

這是鎮海公安分局辦公大樓的一句警語,更是金國民在追逃工作中身體力行的總結。

據金國民介紹,追逃工作,不管是在排查線索時,還是在抓捕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抓住細節。“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細節弄錯了,離逃犯可能就更遠了。”

前年6月,金國民在進行資料庫碰撞時,發現潛逃14年的貴州省A級督捕命案逃犯胡某的妻子李某的行蹤。在對關係人員逐一分析後發現他一名叫周某的可疑人員。

讓金國民認定周某是胡某冒名的是,他認准了一個細節:儘管胡某已經潛逃了14年,長相有了很大變化,但在那兩張對比的照片中,兩人的一個相同特徵被金國民牢牢抓住。在隨後的抓捕中,這個細節也完全得到了證實。

還有一個故事讓金國民印象深刻。2009年夏天,他經過分析排查發現,一名搶劫逃犯藏匿在嘉興。在逃犯的照片資訊中,逃犯是一個瘦高個,可是,在去其暫住房抓捕時,他和徒弟們沒有找到那個瘦子,反而看到一個很胖的男子雙手拎著水壺出來,而且其臉型跟照片上的逃犯不一樣。

不過,金國民在對方開口說話的時候,抓住了一個細節:這個胖子跟逃犯有一個完全一致的特徵,張嘴的一刹那就被金國民認出來了。經過審訊,胖子果然就是他們苦苦追尋的那個搶劫逃犯。

最讓徒弟們津津樂道的是對一名殺人逃犯的追捕。當時,大家已經鎖定了這名逃犯,在抓捕的時候卻發現完全是兩個人。不過,金國民就是認准了抓來的人就是逃犯。後來的審訊發現果然如此,逃犯在作案後為了躲避追捕,專門花錢做了整容手術。

E

傳承

金國民的“關門弟子”馬奇峰告訴記者,現在他們同行都流行一種說法叫“摘桃子”,大家見面或網上聊天說得最多的就是“新桃”“舊桃”。這個說法對師傅來說很形象,一方面“桃子”寓意逃犯,另一方面更說明師傅抓逃犯很有一手,猶如摘桃子一般順手。

在金國民追逃工作室,馬奇峰如今已經挑起大樑,但他仍念念不忘金國民的諄諄教導,“師傅不只是傳授給我們追逃方法,更是在實際工作中把他的經驗傾囊相授。他平常總是把很多案情重大、潛逃時間久遠的逃犯梳理出來,然後帶著我們一一分析研究,一旦發現新線索就跟我們及時溝通,將一個個逃犯繩之以法。”

馬奇峰也已深得金國民的衣缽傳承,他記憶尤深的是一次對逃犯細節的掌控。那是一個潛逃了多年的毒販,馬奇峰在梳理逃犯線索時,發現這個人的弟弟在鎮海一家工廠打工。對比兄弟倆的照片,兩兄弟的五官極其相似,乍一看還以為是同一個人。

不過,馬奇峰注意到一個明顯的差別,逃犯的耳朵向外擴張,而他弟弟的耳朵並不外擴。正是抓住了這個細節,馬奇峰確定販毒逃犯是冒用了他弟弟的身份在鎮海打工,最終將其抓捕歸案。

這些年來,金國民不僅在鎮海帶出了數十名徒弟,而且在全國各地授課交流經驗過程中有了更多的不記名弟子,甚至還有不少外地民警慕名前來求教,大家無一例外地都叫他師傅。就在記者採訪過程中,還有一名廣東順德的民警打來電話向他請教一起命案逃犯的追捕工作,他和善地回復說,會加班幫對方分析研究的。

金國民告訴記者,對於自己的“獨門絕技”,他不會敝帚自珍,反而希望更多的民警掌握其中訣竅,讓更多的逃犯無處可逃。

F

遺憾

對金國民來說,追逃工作也有些許遺憾。他最不甘心的是,一個潛逃了15年的逃犯至今沒有在他手上落網。

那是2002年的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河南商丘人洪某駕駛一輛油罐車,在鎮海駱駝撞上一輛小轎車,造成3人死亡。事發後,洪某棄車逃逸,至今仍逍遙法外。10多年來,金國民多次去了洪某的河南老家,還數次趕赴他可能出現過的新疆、廣東、陝西等地,行程數萬公里,但都一次次無功而返。

就在上個月,金國明60歲生日的時候,他再次主動請纓趕赴河南,卻也再次失望而歸。不過,他說,儘管自己要退休了,心裡有些遺憾,但他還是會盯住這個案子,協助徒弟們一定要把洪某揪出來。

G

回歸

2014年4月,金國民在追捕了30多年逃犯後,被調至區公安分局擔任工會主席,正式從一線追逃工作退下來,過上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對角色的轉變,金國民感覺不錯:“我是革命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都是工作嘛。”下班後,他會拉著妻子的手去公園遛彎。這是妻子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之前盡顧著抓逃犯了,沒能給家人足夠的時間。”他將頭轉向一邊,表情中帶了一絲愧疚。

沒能陪伴女兒成長是金國民一生的遺憾。由於自己經常沒日沒夜地在外地追捕逃犯,帶孩子去遊樂園,輔導孩子功課,都是妻子包辦。“那時候真的是太忙了,一年到頭,基本都在追逃。”金國民說。

而今,這種缺憾在小外孫身上找到了彌補。“看,這張是他在游泳,這張是我們一家人在九寨溝旅遊……”金國民將自己手機上保存的照片一張張地翻出來,興致勃勃,言語間滿是難以掩飾的滿足。此時的他,是一位普通的慈祥外公。

H

新的起點

說起退休後的打算,金國民說,他想趁著自己身體硬朗多出去走走。“我以前總是在追逃路上,沒時間也沒心情去看風景名勝,以後可以專門去領略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了。”拿著女婿送的照相機,他自己摸索著學會了拍攝技術。這不,記者在鎮海公安分局辦公大樓的走廊上看到了金國民拍攝的幾幅風光照,連隨行的攝影記者都不住地讚歎說拍得不賴。

金國民還一直有一個想法:扶困助學。他說,以前工作太忙,沒這個精力,也曾結對助學過,但都不知道結對的學生過得怎麼樣。現在要退休了,一些同學、朋友聯繫也多了,他又提出了這個想法,助學的倡議一發出,立即得到了大家的回應。

金國民說,這個事情才剛剛啟動,他會逐步完善,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做公益事業,在社會上傳遞正能量。

寧波晚報記者 張貽富 通訊員 林炳潮

這次60歲的生日,他還是在河南的追逃路上過的。”

王紀成告訴記者,他當年是跟師傅金國民一起調進刑偵大隊的,那是他還是個小年輕,師傅是大隊教導員。可那會兒,年近半百的師傅幾乎天天在單位加班,好幾年大年三十都在外面追逃。

“特別是2006年到2008年那三年,可以說是最辛苦的。”據王紀成回憶,因為大家都有其他的日常工作要做,追逃就只能利用晚上和節假日。那時,每個週一到周日,大隊的每個民警至少有一個晚上是要出去抓捕逃犯的;雙休日也至少有一天被追逃佔用;至於法定節日的休息,除了春節以外,大家想都不要想。

“每個星期五的晚上,大家都很自覺地等候著師傅的電話召喚,在9點之前都會念叨著說師傅的電話該來了,只有深夜12點以後沒等到他的電話,大家才會安心,可以想像著跟家人共度週末了。”王紀成說,最讓他們哭笑不得的是,偶爾遇上這樣的“好事”,第二天一早,已經習以為常的孩子都會問上一句:“今天不用加班了?”

金國民與徒弟依依惜別。記者崔引攝

C

寶典

親友軌跡追逃法、虛錯資訊追逃法、照片辨認追逃法、公安網資訊追逃法、互聯網資訊追逃法、社會資訊追逃法、反常資訊追逃法、秘密力量追逃法——說起金國民的“追逃八法”,這是風靡警界,令逃犯聞風喪膽的“殺手鐧”。

2011年8月,公安部曾邀請金國民為全國刑偵專家講解他總結的“金國民追逃八法”。此後,他在全國各地授課傳授經驗,他的“絕招”如今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刑警的“追逃寶典”。

這份“寶典”是怎麼修煉出來的?據金國民介紹,他調到刑偵大隊後,主動承擔起了追逃工作。他知道追逃的關鍵點有兩個:一是排查線索,鎖定目標,二是抓捕。2003年,全國公安系統的資訊網路己初步建成,他的眼睛為之一亮。

他認為,傳統的追逃技戰法,過多地依賴人力,追逃民警滿天飛,效率卻很低,浪費警力、物力。創新追逃技戰術,必須走科技化、資訊化之路。綜合利用好網路資訊,去偽存真、破解密碼,是提高追逃效率的捷徑。

可是,那時的金國民對電腦知識一竅不通,但他沒有放棄,一有空就坐在電腦前。已經40多歲的人了,還笨手笨腳地練打字,最初練五筆打字時,每天口袋裡都裝著一張字根表,連吃飯時也要拿岀來看一下。幾個月過後,金國民由電腦“菜鳥”,升級成了資訊專家,在全市公安系統創造了一個令人讚歎的“奇跡”。

這時金國民心中萌生一個大膽的想法:21世紀的公安追逃戰,應當是一場以資訊為指導,綜合電子戰、網路戰和心理戰的模式。從此,金國民像著了魔似的,一有時間就坐在電腦前,分析逃犯的各類資訊。

金國民找逃犯為什麼十拿九穩?這可不是一日之功,說來容易,真的做起來卻是一件十分費力的苦事。同事們總是看見金國民坐在電腦前,將成千上萬條資訊梳理清楚,一次次耐心地複製、粘貼,然後逐一細緻比對……

金國民說,過程中最重要、最困難的是:判斷。它涉及到心理學、社會學和偵查經驗,金國民完美地將他多年摸索出來的傳統追逃技戰法與現代資訊戰緊密結合起來,“金國民追逃法”由此閃亮登場。

D

“細節決定成敗”

這是鎮海公安分局辦公大樓的一句警語,更是金國民在追逃工作中身體力行的總結。

據金國民介紹,追逃工作,不管是在排查線索時,還是在抓捕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抓住細節。“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細節弄錯了,離逃犯可能就更遠了。”

前年6月,金國民在進行資料庫碰撞時,發現潛逃14年的貴州省A級督捕命案逃犯胡某的妻子李某的行蹤。在對關係人員逐一分析後發現他一名叫周某的可疑人員。

讓金國民認定周某是胡某冒名的是,他認准了一個細節:儘管胡某已經潛逃了14年,長相有了很大變化,但在那兩張對比的照片中,兩人的一個相同特徵被金國民牢牢抓住。在隨後的抓捕中,這個細節也完全得到了證實。

還有一個故事讓金國民印象深刻。2009年夏天,他經過分析排查發現,一名搶劫逃犯藏匿在嘉興。在逃犯的照片資訊中,逃犯是一個瘦高個,可是,在去其暫住房抓捕時,他和徒弟們沒有找到那個瘦子,反而看到一個很胖的男子雙手拎著水壺出來,而且其臉型跟照片上的逃犯不一樣。

不過,金國民在對方開口說話的時候,抓住了一個細節:這個胖子跟逃犯有一個完全一致的特徵,張嘴的一刹那就被金國民認出來了。經過審訊,胖子果然就是他們苦苦追尋的那個搶劫逃犯。

最讓徒弟們津津樂道的是對一名殺人逃犯的追捕。當時,大家已經鎖定了這名逃犯,在抓捕的時候卻發現完全是兩個人。不過,金國民就是認准了抓來的人就是逃犯。後來的審訊發現果然如此,逃犯在作案後為了躲避追捕,專門花錢做了整容手術。

E

傳承

金國民的“關門弟子”馬奇峰告訴記者,現在他們同行都流行一種說法叫“摘桃子”,大家見面或網上聊天說得最多的就是“新桃”“舊桃”。這個說法對師傅來說很形象,一方面“桃子”寓意逃犯,另一方面更說明師傅抓逃犯很有一手,猶如摘桃子一般順手。

在金國民追逃工作室,馬奇峰如今已經挑起大樑,但他仍念念不忘金國民的諄諄教導,“師傅不只是傳授給我們追逃方法,更是在實際工作中把他的經驗傾囊相授。他平常總是把很多案情重大、潛逃時間久遠的逃犯梳理出來,然後帶著我們一一分析研究,一旦發現新線索就跟我們及時溝通,將一個個逃犯繩之以法。”

馬奇峰也已深得金國民的衣缽傳承,他記憶尤深的是一次對逃犯細節的掌控。那是一個潛逃了多年的毒販,馬奇峰在梳理逃犯線索時,發現這個人的弟弟在鎮海一家工廠打工。對比兄弟倆的照片,兩兄弟的五官極其相似,乍一看還以為是同一個人。

不過,馬奇峰注意到一個明顯的差別,逃犯的耳朵向外擴張,而他弟弟的耳朵並不外擴。正是抓住了這個細節,馬奇峰確定販毒逃犯是冒用了他弟弟的身份在鎮海打工,最終將其抓捕歸案。

這些年來,金國民不僅在鎮海帶出了數十名徒弟,而且在全國各地授課交流經驗過程中有了更多的不記名弟子,甚至還有不少外地民警慕名前來求教,大家無一例外地都叫他師傅。就在記者採訪過程中,還有一名廣東順德的民警打來電話向他請教一起命案逃犯的追捕工作,他和善地回復說,會加班幫對方分析研究的。

金國民告訴記者,對於自己的“獨門絕技”,他不會敝帚自珍,反而希望更多的民警掌握其中訣竅,讓更多的逃犯無處可逃。

F

遺憾

對金國民來說,追逃工作也有些許遺憾。他最不甘心的是,一個潛逃了15年的逃犯至今沒有在他手上落網。

那是2002年的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河南商丘人洪某駕駛一輛油罐車,在鎮海駱駝撞上一輛小轎車,造成3人死亡。事發後,洪某棄車逃逸,至今仍逍遙法外。10多年來,金國民多次去了洪某的河南老家,還數次趕赴他可能出現過的新疆、廣東、陝西等地,行程數萬公里,但都一次次無功而返。

就在上個月,金國明60歲生日的時候,他再次主動請纓趕赴河南,卻也再次失望而歸。不過,他說,儘管自己要退休了,心裡有些遺憾,但他還是會盯住這個案子,協助徒弟們一定要把洪某揪出來。

G

回歸

2014年4月,金國民在追捕了30多年逃犯後,被調至區公安分局擔任工會主席,正式從一線追逃工作退下來,過上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對角色的轉變,金國民感覺不錯:“我是革命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都是工作嘛。”下班後,他會拉著妻子的手去公園遛彎。這是妻子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之前盡顧著抓逃犯了,沒能給家人足夠的時間。”他將頭轉向一邊,表情中帶了一絲愧疚。

沒能陪伴女兒成長是金國民一生的遺憾。由於自己經常沒日沒夜地在外地追捕逃犯,帶孩子去遊樂園,輔導孩子功課,都是妻子包辦。“那時候真的是太忙了,一年到頭,基本都在追逃。”金國民說。

而今,這種缺憾在小外孫身上找到了彌補。“看,這張是他在游泳,這張是我們一家人在九寨溝旅遊……”金國民將自己手機上保存的照片一張張地翻出來,興致勃勃,言語間滿是難以掩飾的滿足。此時的他,是一位普通的慈祥外公。

H

新的起點

說起退休後的打算,金國民說,他想趁著自己身體硬朗多出去走走。“我以前總是在追逃路上,沒時間也沒心情去看風景名勝,以後可以專門去領略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了。”拿著女婿送的照相機,他自己摸索著學會了拍攝技術。這不,記者在鎮海公安分局辦公大樓的走廊上看到了金國民拍攝的幾幅風光照,連隨行的攝影記者都不住地讚歎說拍得不賴。

金國民還一直有一個想法:扶困助學。他說,以前工作太忙,沒這個精力,也曾結對助學過,但都不知道結對的學生過得怎麼樣。現在要退休了,一些同學、朋友聯繫也多了,他又提出了這個想法,助學的倡議一發出,立即得到了大家的回應。

金國民說,這個事情才剛剛啟動,他會逐步完善,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做公益事業,在社會上傳遞正能量。

寧波晚報記者 張貽富 通訊員 林炳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