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星星之火-東潤丘獎學子系列︱陳鍇傑﹒紙飛機帶著他起飛

導語

即將邁入第十個年頭的東潤丘成桐科學獎,一路培育了無數精英學生。他們在最渴望知識的年紀,懷著強烈的好奇心,以智慧與執著為鑰匙去打開通往這個世界不同維度的神秘通道,

在科學的世界裡暢遊。這群孩子有著最聰慧的頭腦,有著各種色彩斑斕的偉大夢想,他們的故事都值得我們細細去探究,於是就有了這個“星星之火-東潤丘獎學子系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年少的他們終將長成參天大樹,用才智去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每年的升學季,我們都會為你帶來,他們精彩的故事……

第一期,我們為您帶來2013年東潤丘獎(物理)金獎陳鍇傑的故事。

他小時候愛玩紙飛機,高中用空氣動力學研究紙飛機,到現在研究無人機,這個18歲的男生希望可以把自己的夢想玩下去。去杜克留學,與NASA、Google有合作,對於年輕的他來說,未來充滿著無限的可能與驚喜。

陳鍇傑,2013年東潤丘成桐科學獎(物理)的金獎。

現就讀于杜克大學機械工程專業。

01

陳鍇傑可能永遠想不到,發生在小學四年級下午的一場“奇遇”,會對他的人生會產生那麼大的影響。

10歲的他在廣場上試飛自己折的紙飛機,想要努力的讓它飛,卻總在起飛的時候一頭栽向地面;旁邊一位大叔折的紙飛機,

卻可以在空中不疾不徐地飛了好幾十米才落地。“為什麼同樣的材質,自己的飛機卻飛不遠”? 帶著疑惑和好奇,他瘋狂的迷上了紙飛機。當別的孩子在玩耍的時候,他一個人跑到天臺上去,不厭其煩地嘗試各種方法“飛行”,背包裡的A4紙,變成一個又一個的紙飛機,滑翔在空中。

那時候因為玩紙飛機,他沒少被老師抱怨,甚至因此付出過血的代價。有一次,紙飛機飛到草叢裡,

他飛奔過去,結果被埋在草叢中的消防水栓絆倒,縫了17針。

然而,看見小紙片一次又一次實現不可思議的飛行,是小小年紀的他感受到的最大樂趣。不同的紙飛機在空中停留時間不同,飛機軌跡不同,他被這背後奇妙的原理深深地吸引。

02

丘成桐教授,

04年諾獎得主David Gross教授等為陳鍇傑(左三)頒獎

“紙飛機”帶領著陳鍇傑一路在實驗與探索的天空中飛翔。當手裡的紙飛機越飛越遠的時候,他對自己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在折法上有什麼講究?在投擲過程中,又有什麼需要注意?書上的一些研究結論真的是正確的嗎?步入高中之後,逐漸對空氣動力學有了一些瞭解的他,開始有了更明確的研究方向。這也指引著他走向了正式地比賽檢驗場。他找到了同樣喜歡紙飛機,並且在物理、電腦方面都很強的賴文昕,攜手研究紙飛機,並且一路闖入東潤丘成桐科學獎(物理)全球總決賽的答辯現場。站在諸多國際評委們面前,他們再一次飛起紙飛機,這一次,紙飛機帶領著他們“飛”向了金獎的領獎臺。

他們研究的紙飛機最多能飛出30多米。不過並不是因為飛的遠而獲獎,而是因為評委們看中他們自主研究問題的能力以及鍥而不捨做實驗的精神。指導老師錢永昌把這次獲獎稱為“幾萬公里的一次完美飛行”。為了參加這次比賽,兩位高中生設計實驗、收集資料、利用電腦軟體分析資料與作圖,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半夜十一點的學校實驗室裡,他們為了研究研究紙飛機拐彎的原因,不停地做實驗找原因。錢永昌說,這項研究很樸素,用的設備都是中學實驗室中有的,包括紙張、皮筋、鐵架子、感測器、滑輪,他們甚至用風扇來進行風動實驗,看紙飛機要以何種角度起飛,才能達到升力最大、阻力最小。

陳鍇傑在東潤創新與未來教育論壇上發言

東潤丘獎之旅,讓陳鍇傑接觸到了國際頂尖的教授、評委,也讓他對於整個科學的理解、對未來的規劃、對人生的一些想法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對於高中生來說,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

03

翻看陳鍇傑的履歷,會讓你不經想起一句話“明明可以靠長相,卻偏要靠才華”。挺拔的個頭,俊朗的面孔,陳鍇傑的回頭率是很高的。然而設計完成無人機、拉了15年的小提琴手(廈外管弦樂團的首席)、鋼琴、武術、游泳、網球、駕車、烹調、詩歌、電影製作……樣樣行。他說,自己的偶像是愛因斯坦,因為他和自己有兩個共同點。首先,兩人都喜歡小提琴;其次,他欣賞愛因斯坦那種敢於挑戰權威、突破傳統的精神。

現在,陳鍇傑就讀于杜克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大學的生活中的挑戰其實更多,當然收穫也更多。首要的挑戰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除了課業繁多,還有很多實驗室項目、社團活動,也因為參加各種活動,陳鍇傑結識了和他一樣對生活充滿著希望,渴望讓世界變的更好的人。

陳鍇傑(左三)與導師、同學在一起

他說自己並不太善於社交,但很願意認真的坐下來與每個同學交談,渴望發掘每個人身上那些值得自己去學習的東西。其次,他特別珍惜教授對話的機會。不管是一起吃個飯,參與他們的實驗,或者幫他們做任何的工作,只要肯問、肯求,一定可以獲得更多的東西。之前他特別欣賞一位專業老師,她是NASA第一個F15的女飛行員。在沒接觸過她的情況下,陳鍇傑給她發了一封郵件:“你的研究真是棒極了,我希望能認識你,不知道有沒有一個機會我能夠參與。” 經過幾次交流之後,她把他拉進了她的實驗室,這個可是杜克大學在機械工程領域最棒的實驗室。

04

談起對自己未來的規劃,他說來美國上學,讓他認識到一點,三年後的事情你永遠不會知道,也無法預料。剛入學的時候他不知道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和NASA、Google 有合作。 但是他有理想,他希望能夠成為一名有人文關懷的物理學家。大家都在強調科技的發展的同時,最重要的是如何用科技去解決人類所面臨的問題。陳鍇傑眼裡的的未來世界裡,所有一切都是自動的,紛繁複雜但又可控,整個世界變成人和機械合二為一。這個世界,就是他想像的樣子。

如今,無人汽車的行駛成為一種可能,卻還是有很多東西仍未實現,很多關於道德與法律的問題也急需關注。既然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他希望能夠做最好的事情去最直接的影響未來世界。

他找到了同樣喜歡紙飛機,並且在物理、電腦方面都很強的賴文昕,攜手研究紙飛機,並且一路闖入東潤丘成桐科學獎(物理)全球總決賽的答辯現場。站在諸多國際評委們面前,他們再一次飛起紙飛機,這一次,紙飛機帶領著他們“飛”向了金獎的領獎臺。

他們研究的紙飛機最多能飛出30多米。不過並不是因為飛的遠而獲獎,而是因為評委們看中他們自主研究問題的能力以及鍥而不捨做實驗的精神。指導老師錢永昌把這次獲獎稱為“幾萬公里的一次完美飛行”。為了參加這次比賽,兩位高中生設計實驗、收集資料、利用電腦軟體分析資料與作圖,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半夜十一點的學校實驗室裡,他們為了研究研究紙飛機拐彎的原因,不停地做實驗找原因。錢永昌說,這項研究很樸素,用的設備都是中學實驗室中有的,包括紙張、皮筋、鐵架子、感測器、滑輪,他們甚至用風扇來進行風動實驗,看紙飛機要以何種角度起飛,才能達到升力最大、阻力最小。

陳鍇傑在東潤創新與未來教育論壇上發言

東潤丘獎之旅,讓陳鍇傑接觸到了國際頂尖的教授、評委,也讓他對於整個科學的理解、對未來的規劃、對人生的一些想法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對於高中生來說,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

03

翻看陳鍇傑的履歷,會讓你不經想起一句話“明明可以靠長相,卻偏要靠才華”。挺拔的個頭,俊朗的面孔,陳鍇傑的回頭率是很高的。然而設計完成無人機、拉了15年的小提琴手(廈外管弦樂團的首席)、鋼琴、武術、游泳、網球、駕車、烹調、詩歌、電影製作……樣樣行。他說,自己的偶像是愛因斯坦,因為他和自己有兩個共同點。首先,兩人都喜歡小提琴;其次,他欣賞愛因斯坦那種敢於挑戰權威、突破傳統的精神。

現在,陳鍇傑就讀于杜克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大學的生活中的挑戰其實更多,當然收穫也更多。首要的挑戰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除了課業繁多,還有很多實驗室項目、社團活動,也因為參加各種活動,陳鍇傑結識了和他一樣對生活充滿著希望,渴望讓世界變的更好的人。

陳鍇傑(左三)與導師、同學在一起

他說自己並不太善於社交,但很願意認真的坐下來與每個同學交談,渴望發掘每個人身上那些值得自己去學習的東西。其次,他特別珍惜教授對話的機會。不管是一起吃個飯,參與他們的實驗,或者幫他們做任何的工作,只要肯問、肯求,一定可以獲得更多的東西。之前他特別欣賞一位專業老師,她是NASA第一個F15的女飛行員。在沒接觸過她的情況下,陳鍇傑給她發了一封郵件:“你的研究真是棒極了,我希望能認識你,不知道有沒有一個機會我能夠參與。” 經過幾次交流之後,她把他拉進了她的實驗室,這個可是杜克大學在機械工程領域最棒的實驗室。

04

談起對自己未來的規劃,他說來美國上學,讓他認識到一點,三年後的事情你永遠不會知道,也無法預料。剛入學的時候他不知道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和NASA、Google 有合作。 但是他有理想,他希望能夠成為一名有人文關懷的物理學家。大家都在強調科技的發展的同時,最重要的是如何用科技去解決人類所面臨的問題。陳鍇傑眼裡的的未來世界裡,所有一切都是自動的,紛繁複雜但又可控,整個世界變成人和機械合二為一。這個世界,就是他想像的樣子。

如今,無人汽車的行駛成為一種可能,卻還是有很多東西仍未實現,很多關於道德與法律的問題也急需關注。既然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他希望能夠做最好的事情去最直接的影響未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