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雲計算能否融合製造業?騰訊雲告訴你這並非噱頭而是實幹

如今,雲計算已經不只是一個IT概念,在傳媒、通信、政務、金融等各大行業領域,雲計算已經開始了融合,並將雲的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優勢。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廣東省旅遊局接入騰訊雲大資料服務後,借助其覆蓋全國10億人群的畫像能力、日調用超過400億的位置大資料等,成功對景區客流進行了即時監控和預測,為旅遊資源配置提供了參考。人民日報推出的中國第一個媒體融合雲平臺,也是利用騰訊雲的雲計算、大資料,

從選題策劃、採編生產、分發傳播、盈利分成等方面,為所有合作媒體一站式解決融合發展難題。

那麼,在雲計算改造各行各業的趨勢中,在中國最受關注、行業地位最重要的製造業,有沒有運用雲計算的空間呢?答案是肯定的。無論是中國製造2025,還是工業4.0,如果從本質分析都是要通過互聯網+、大資料、雲計算等手段,實現智慧化轉型升級,用科技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雲是“互聯網+”基礎設施第一要素,

工業互聯網也不例外

工信部部長苗圩今年4月曾在《求是》上撰文,指出我國製造業正處於由大變強、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過程中,要大力推進製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等先進網路資訊技術手段,提升品質精准化控制和線上即時檢測能力。馬化騰去年7月在騰訊“雲+未來”峰會上也表示,"互聯網+"基礎設施的第一要素就是雲。

看來沒有雲,“互聯網+”只是一個空殼,工業互聯網更是無從談起。

實際上,製造業和雲計算的“聯姻”,在國外早已開始。2011年西門子曾發佈一個Teamcenter Mobility移動設備應用解決方案,説明企業在任何時間、地點和環境下更好地交流產品資料和工作流,進一步提升他們在產品生命週期過程中決策的速度和準確性。

這雖然不是真正意義的雲計算,但可以看作面向製造業的雲計算應用開端。在德國,也有不少機械製造企業開始運用雲計算進行零部件管理。

而在國內,一些傳統製造企業也對雲計算躍躍欲試,三一重工就是其中之一,甚至不惜先後投入超過10億元佈局大資料產業,並和騰訊雲攜手共同打造了“根雲”大資料平臺。

目前“根雲”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接入超過23萬台工程機械的資料,總共積累一千多億條工程機械工業大資料,光是每年為下游經銷商降低的備件庫存就超過3億元。

還有位於杭州的中策橡膠,接入阿裡雲後將生產端的各類資料進行深度運算和分析,形成了資源最優利用的方案組合,提升了3%-5%的良品率。這些都是雲計算改造製造業的實際案例。

雲計算如何深入融合製造業,騰訊雲邀行業專家共同探討

所以說,雲計算聯姻製造業,並非噱頭而是實幹。如同馬化騰所說,雲已不僅僅是過去那個資料中心託管資料這樣的簡單概念,它包含了"互聯網+"這種資訊能源的發展趨勢。很多傳統企業過去是"觸網",也就是使用互聯網,現在開始"觸雲",整個內部業務邏輯都開始擁抱互聯網。

其實雲計算為製造業帶來的改變,表面上是IT架構的優化和升級,本質上則是為製造業提供了新的連接方式和生產力,這只一種對製造業、對實體經濟顛覆式的革新。在這過程中,像騰訊雲這樣的大型雲服務商,也在針對製造業需求不斷優化,在新的供應鏈體系和市場環境下為傳統製造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撐。

而現在,為了更深入的探討雲計算和製造業的融合,以“重新發現中國製造”為主題的2017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互聯網+雲計算”分論壇,也將於4月20日在杭州召開。騰訊雲將與廣東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總工程師神志熊、三一重工CIO兼樹根互聯CEO賀東東、人民日報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葉蓁蓁、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胡朝暉等行業專家及企業大佬,就製造業的雲化轉型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討。

回想起今年兩會前夕,馬化騰曾向媒體強調了“雲和大資料是助力存量經濟發展的一大引擎”,這與後來政府工作報告的理念不謀而合。看來為了中國製造業的未來發展,騰訊雲早已做好了準備。

形成了資源最優利用的方案組合,提升了3%-5%的良品率。這些都是雲計算改造製造業的實際案例。

雲計算如何深入融合製造業,騰訊雲邀行業專家共同探討

所以說,雲計算聯姻製造業,並非噱頭而是實幹。如同馬化騰所說,雲已不僅僅是過去那個資料中心託管資料這樣的簡單概念,它包含了"互聯網+"這種資訊能源的發展趨勢。很多傳統企業過去是"觸網",也就是使用互聯網,現在開始"觸雲",整個內部業務邏輯都開始擁抱互聯網。

其實雲計算為製造業帶來的改變,表面上是IT架構的優化和升級,本質上則是為製造業提供了新的連接方式和生產力,這只一種對製造業、對實體經濟顛覆式的革新。在這過程中,像騰訊雲這樣的大型雲服務商,也在針對製造業需求不斷優化,在新的供應鏈體系和市場環境下為傳統製造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撐。

而現在,為了更深入的探討雲計算和製造業的融合,以“重新發現中國製造”為主題的2017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互聯網+雲計算”分論壇,也將於4月20日在杭州召開。騰訊雲將與廣東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總工程師神志熊、三一重工CIO兼樹根互聯CEO賀東東、人民日報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葉蓁蓁、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胡朝暉等行業專家及企業大佬,就製造業的雲化轉型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討。

回想起今年兩會前夕,馬化騰曾向媒體強調了“雲和大資料是助力存量經濟發展的一大引擎”,這與後來政府工作報告的理念不謀而合。看來為了中國製造業的未來發展,騰訊雲早已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