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藝人“玩石”三十載:意在筆先 保留天然年代感(圖)

四月中旬,第八屆蘭州藝術品收藏博覽會舉行。蘭州石藝創作者郭仁華帶著自己和學生創作的石藝作品前來參展。

楊豔敏 攝

中新網蘭州4月18日電 (楊娜 高瑩)敦煌壁畫、姓氏圖騰、寫意山水……郭仁華用手裡的刻刀和畫筆,讓一方沉寂於河底的石頭變成了可供人把玩欣賞的藝術品。三十年的石藝創作,郭仁華堅持著最初的想法,在保留石頭天然面貌的前提下,進行二度創作。

圖為郭仁華的石藝創作作品。 楊豔敏 攝

第八屆蘭州藝術品收藏博覽會近日在蘭州黃河岸邊舉行,郭仁華帶著自己和學生的石藝創作作品前來參展。中新網記者走訪了郭仁華位於甘肅國際會展中心的展位。擺在架子上的石頭,在郭仁華的眼中,都是他的寶貝。

作為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

奔流不息的黃河水為蘭州人的娛樂生活增添了趣味。每年黃河岸邊的“撿石人”數不勝數,撿石、賞石、論石,是很多愛石人熱愛的娛樂活動。而利用石頭的質地、文理、色彩、形象,經過拼圖、貼接、雕刻、繪畫製作石頭工藝品,便在愛石人中間盛行。

三十餘載的創作,

郭仁華始終堅持保留石頭天然的面貌。 楊豔敏 攝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郭仁華看著妻子從外地帶回來的一方造型奇特的石頭,萌生了進行石藝創作的想法。從小學習繪畫的他,選擇將自己的畫板移到石頭上。而黃河石飽滿、圓潤、純淨度高的特質,使其成為郭仁華鍾愛的材料。

在石頭上作畫、雕刻,面積和材料的特殊性,決定了創作者必須在動筆之前,對所繪製圖案做到心中有數,

提筆之後更是要一氣呵成,這樣創作的作品才能線條流暢、色彩飽滿、佈局合理。

“你看這塊石頭的顏色,就有敦煌壁畫的那種年代感,所以我就選擇用它創作壁畫題材的作品。”這種“意在筆先”在郭仁華這裡,更是在選擇材料方面就已經體現了出來。郭仁華說,在河灘看到一方石頭,他的腦海裡已經迸發出要在石頭上創作的圖案,烙印在大腦中的畫面,便是他後續需要創作的東西。

堅持保留石頭天然面貌,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創作,是郭仁華三十餘年堅守的原則。而在他看來,讓自己的構思與石頭的花紋、色彩巧妙地合二為一,也是石藝創作中最難做到的事情,必須要對這項藝術保有激情和熱愛。

對於早期創作的,筆法複雜繁瑣的繪畫石藝製品,郭仁華說,儘管看著很複雜,可是相較於寥寥幾筆就勾勒出意境、最大程度利用石頭本身創作的作品,複雜的工序和繪畫的技巧,不及巧妙的構思與創意的想法重要。

與石頭結緣三十余載,郭仁華卻覺得,數萬件的作品中,自己真正滿意的作品,也就數十件而已。“萬分之一的概率,一件能稱之為藝術品的作品,創意永遠是最重要的。”年過五旬的郭仁華時刻保持著對石藝藝術的熱愛,靈感迸發,他可以不眠不休創作一天一夜;而當他覺得思維受到限制,作品不甚滿意時,即將完成的作品,他也會毫不心疼地棄之一邊。

圖為郭仁華創作的敦煌壁畫系列作品。 楊豔敏 攝

對這門藝術的熱愛,讓他在選擇教授學生時,也有很多嚴苛的條件。每一個想要學習石藝創作的人,郭仁華都會問他們是否熱愛,當聽到“還行吧”的回答時,他都會婉拒。“只有你真正熱愛,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你創作的東西才會有靈魂、更完美。”

臨近中午,展廳彙集了越來越多的人,郭仁華指著此次展出的蘭州八景系列作品,為觀賞者介紹其中表現的內容。郭仁華表示,不同題材的石藝創作,對他來說,都是需要不斷學習的過程。“我一直在不斷地學習,充電,保持創作的熱情。”郭仁華說道。(完)

複雜的工序和繪畫的技巧,不及巧妙的構思與創意的想法重要。

與石頭結緣三十余載,郭仁華卻覺得,數萬件的作品中,自己真正滿意的作品,也就數十件而已。“萬分之一的概率,一件能稱之為藝術品的作品,創意永遠是最重要的。”年過五旬的郭仁華時刻保持著對石藝藝術的熱愛,靈感迸發,他可以不眠不休創作一天一夜;而當他覺得思維受到限制,作品不甚滿意時,即將完成的作品,他也會毫不心疼地棄之一邊。

圖為郭仁華創作的敦煌壁畫系列作品。 楊豔敏 攝

對這門藝術的熱愛,讓他在選擇教授學生時,也有很多嚴苛的條件。每一個想要學習石藝創作的人,郭仁華都會問他們是否熱愛,當聽到“還行吧”的回答時,他都會婉拒。“只有你真正熱愛,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你創作的東西才會有靈魂、更完美。”

臨近中午,展廳彙集了越來越多的人,郭仁華指著此次展出的蘭州八景系列作品,為觀賞者介紹其中表現的內容。郭仁華表示,不同題材的石藝創作,對他來說,都是需要不斷學習的過程。“我一直在不斷地學習,充電,保持創作的熱情。”郭仁華說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