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九九八十一難,終成正果!86版《西遊記》總導演楊潔辭世

逝者

楊潔(1929-2017)

1929年出生于湖北麻城,中國內地女導演、製片人。1980年執導電視劇《嶗山道士》,開啟電視劇導演生涯;1982年-1988年歷時6年時間完成我國首部神話電視連續劇《西遊記》拍攝,該劇自1986年起播出,

稱霸螢屏30年之久。2017年4月15日,因病去世,享年88歲。

我實在是沒想到《西遊記》後來火熱到這種程度。大家都說《西遊記》,尤其是你們年輕人,說是《西遊記》陪伴了你們的童年,可是老人也沒忘,還有繼續長大的孩子們在看,我也希望《西遊記》可以長久伴隨著大家。

86版《西遊記》總導演、製片人楊潔4月15日在北京駕鶴西去,享年88歲。十天前,她剛剛慶祝完自己的88歲生日。她被稱為我們童年的“締造者”,

86版《西遊記》裡活靈活現的妖魔鬼怪、神仙佛道、小妖小獸,曾讓多少稚嫩的想像力翻起了筋斗雲,讓多少蒼白的假期變得風趣多彩。拜這位“鐵娘子”導演所賜,86版《西遊記》成就了一系列螢幕上的經典角色,也鐫刻了電視行業一個特殊的開荒辟地年代。

楊潔被稱為我們童年的“締造者”。

1
聞噩耗“沙僧”未信

《西遊記》新版沙僧扮演者劉大剛也是從朋友圈得知楊潔去世的消息,“我沒有相信。去年見到還覺得她挺健康,不能相信她突然就不在了。”

1989年,劉大剛進入《西遊記》續集劇組。楊潔對沙僧的人設是“老實憨厚、任勞任怨”。劉大剛回憶,為了讓表演有真實性,他為自己添加了六七斤重的“道具”。“前後兩個擔子各墜五塊磚,服裝5公斤,

戴的耳環是過去女孩子戴的銅鐲子。這些並不是楊潔導演強加于我的,是我自己在海邊、山上拍戲時試驗出來的。”楊潔對劉大剛的“苦肉計”非常滿意。

2014年,楊潔首部自傳《楊潔自述:九九八十一難》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責編雒仁生向南都記者回憶,他先編書,再見到楊潔本人。書裡的楊潔是個“女強人”,敢作敢為。雒志仁原以為會見到一位嚴厲的老者,見面才發現楊潔是位和藹的老太太,

“也許她只是針對某些不公的時候才勇敢站出來說話,顯得比較尖銳”。

2被《西遊記》選中的女導演

楊潔1958年進入央視,一直想拍電視劇,苦於機會不多。

1981年年底,時任央視副台長兼文藝部主任的洪民生宣佈央視要拍《紅樓夢》和《西遊記》,由王扶林負責拍攝《紅樓夢》。他問楊潔:“要是給你《西遊記》,你敢不敢拍?”楊潔爽脆地答:“只要有錢,有什麼不敢!”

當年的楊潔是個幹練的姑娘,

因屢屢申請不到拍攝電視劇的機會申請調走。洪民生讓她等一等。據說讓楊潔拍攝《西遊記》的決定宣佈後,洪民生和戲曲組的領導還有過爭論。不管當時是洪民生力排眾議,還是真的陰差陽錯,楊潔就這樣被《西遊記》“選中”,開始了她導演生涯最艱辛也最輝煌的“九九八十一難”。

3
角色不要“醜怪”要“美”

《西遊記》在拍電視劇前,早已有動畫、皮影、戲曲等各種舞臺版本。如何不違背觀眾對劇中人物的想像,同時打造出有個性的電視劇,給楊潔這位“新手”提出了挑戰。

初生牛犢不怕虎。楊潔和另外兩位編劇取得共識,在劇集改編上“忠於原著、慎於翻新”。她延請北京電影製片廠的老化裝師王希鐘擔任造型設計,“有的要全臉,有的是半臉,有的可用鼻子、額頭、下巴等‘零件’來局部改變面孔”,雖然戲裡魑魅魍魎層出不窮,楊潔要求人物不要“醜怪”,而要“美化”,“尤其孫悟空,一定要使他既有猴相又漂亮”。

六小齡童和楊潔舊照。

她甚至開國內海選演員的先河,不拘一格降人才。無論是越劇、評劇、黃梅戲、話劇演員,電影學院的學生還是同乘一列火車的乘客,只要符合楊潔內心的人設,就會被她“收入囊中”。

2015年,在接受江蘇衛視專訪時,楊潔談到尋找“玉兔精”李玲玉的有趣經歷:“我在《大眾電視》上看見一張兩寸照片,又靚又洋氣,覺得這個姑娘非常適合演天竺國姑娘。”工作人員很快發現這個姑娘是東方舞蹈團的獨唱和舞蹈演員,從前還是越劇演員。楊潔說:“這太理想了!越劇會演,獨唱會唱,還會跳舞,比什麼都好。請來以後發現果然是不二人選。”

“玉兔精”李玲玉是被楊潔在《大眾電影》上“撿到”的。

4劇組裡的“楊大炮”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楊潔的導演風格嚴厲、強硬。她是劇組的主心骨,說話直率毫不客氣,有“楊大炮”的諢號。“楊大炮”只認死理,開罪了不少人。飾演白骨精的女演員楊春霞,當時已是上海第一名旦,接片時她要求同時演白骨精和女兒國國王,楊潔應允。然而因為白骨精給人印象太深,再拍《趣經女兒國》時,“楊大炮”卻把楊春霞“轟走”,女兒國國王改由朱琳扮演。

在楊潔的觀念裡,女兒國國王長得像白骨精怎麼行?她後來接受採訪時說:“我這個人不太說謊,可這次我真是食言了。”

86版《西遊記》的片頭曲由於混入了電吉他、電貝司、和聲器、電子鼓,被網友們起名為《雲宮迅音》,又尊為“電音鼻祖”。而在當時,這段音樂卻被批判不屬於民族音樂,不合適作為《西遊記》片頭曲。央視領導為此專門開會。楊潔卻篤定這段音樂的藝術性,寫長信給領導,聲言“拍攝期間由我做主,拍完了你可以全盤否定”。時至今日,86版《西遊記》的作曲許鏡清談到楊潔,還再三說“楊潔導演是我的伯樂”。

許鏡清稱楊潔是“他的伯樂”。

5克服萬難“取得真經”

“《紅樓夢》的拍攝比較順利,央視給錢、給人、給物。《西遊記》從1982年開始一直到1986年拍了4年,中間故事挺多,道路也挺坎坷。”雒仁生感慨。

86版《西遊記》原定25集,拍到第14集《大戰紅孩兒》時遭遇資金困難。為了有始有終,楊潔多次找領導理論,央視鬆口,允許楊潔自籌資金拍攝。後來蜈蚣精扮演者李鴻昌找到300萬元資金,戲才順利拍完。

雖然《西遊記》孵化了第一批一線電視明星,但當時劇組條件卻意想不到地艱苦。楊潔曾說,“當時要以唐僧取經的精神來取得我們的真經。”一開始大家是義務勞動,後來才有了點片酬。她自己拍一集90元,“猴子”“八戒”是80元,“沙僧”是60元。“現在我看有導演把上千萬、上億元的錢不當回事,拍出一個算不上上乘的東西,我覺得真心疼,”楊潔多年後接受採訪時說。

86版《西遊記》還是中國神怪電視劇的拓荒者。《西遊記》裡眾神魔鬼怪,如何騰雲駕霧、如何變化萬端、如何使出十八般奇妙武藝,都要靠智慧和經驗。楊潔專程到香港取經,學會了“吊威亞”。有次沙僧吊威亞時直接摔到了攝影師王崇秋頭上,王崇秋當即暈了過去。楊潔後來也談到,86版《西遊記》特效簡拙,時有穿幫,“所幸觀眾都原諒了我們”。

王崇秋是楊潔的丈夫,比她小14歲。在拍攝《西遊記》時,他們的女兒丫丫只有12歲,父母工作忙碌無暇照顧,過著饑一頓飽一段的日子。《西遊記》是王崇秋一台攝像機打造的“神劇”,某種程度上也是楊潔、王崇秋夫婦戮力同心結出的果實。

6曾收到韓寒給的版稅3萬元容

《西遊記》是楊潔導演生涯裡最光華燦爛的一筆,也幾乎是她影視事業的尾聲。雒仁生透露,2000年《西遊記》續集拍完後,楊潔在央視內退。退休後的楊潔與王崇秋居住在豐台。2014年雒仁生前往拜訪時,楊潔導演已罹患心臟病,婉拒幾乎一切採訪或活動。

楊潔的日子過得簡素。2014年,韓寒拍電影《後會無期》,選中許鏡清作曲、楊潔作詞的《女兒情》作插曲,付了6萬元版稅。這6萬元一半屬於曲作者,一半屬於詞作者。許鏡清打電話告訴楊潔,楊潔很高興,說多少年也沒掙過這麼多錢。

楊潔露面2015年江蘇衛視羊年春晚。

2015年江蘇衛視羊年春晚,楊潔出現在“西游女神三十年重聚”現場,這是她生前最後一次在公眾場合露面。她說:“我實在是沒想到《西遊記》後來火熱到這種程度。大家都說《西遊記》,尤其是你們年輕人,說是《西遊記》陪伴了你們的童年,可是老人也沒忘,還有繼續長大的孩子們在看,我也希望《西遊記》可以長久伴隨著大家。”

這位“童年締造者”已駕鶴西去,徹底出離於人世間的“九九八十一難”。而《西遊記》,是她留給我們的一份珍貴禮物。

出品:南都人物新聞工作室

主持:胡群芳

采寫:南都記者黃茜 許曉蕾

同時打造出有個性的電視劇,給楊潔這位“新手”提出了挑戰。

初生牛犢不怕虎。楊潔和另外兩位編劇取得共識,在劇集改編上“忠於原著、慎於翻新”。她延請北京電影製片廠的老化裝師王希鐘擔任造型設計,“有的要全臉,有的是半臉,有的可用鼻子、額頭、下巴等‘零件’來局部改變面孔”,雖然戲裡魑魅魍魎層出不窮,楊潔要求人物不要“醜怪”,而要“美化”,“尤其孫悟空,一定要使他既有猴相又漂亮”。

六小齡童和楊潔舊照。

她甚至開國內海選演員的先河,不拘一格降人才。無論是越劇、評劇、黃梅戲、話劇演員,電影學院的學生還是同乘一列火車的乘客,只要符合楊潔內心的人設,就會被她“收入囊中”。

2015年,在接受江蘇衛視專訪時,楊潔談到尋找“玉兔精”李玲玉的有趣經歷:“我在《大眾電視》上看見一張兩寸照片,又靚又洋氣,覺得這個姑娘非常適合演天竺國姑娘。”工作人員很快發現這個姑娘是東方舞蹈團的獨唱和舞蹈演員,從前還是越劇演員。楊潔說:“這太理想了!越劇會演,獨唱會唱,還會跳舞,比什麼都好。請來以後發現果然是不二人選。”

“玉兔精”李玲玉是被楊潔在《大眾電影》上“撿到”的。

4劇組裡的“楊大炮”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楊潔的導演風格嚴厲、強硬。她是劇組的主心骨,說話直率毫不客氣,有“楊大炮”的諢號。“楊大炮”只認死理,開罪了不少人。飾演白骨精的女演員楊春霞,當時已是上海第一名旦,接片時她要求同時演白骨精和女兒國國王,楊潔應允。然而因為白骨精給人印象太深,再拍《趣經女兒國》時,“楊大炮”卻把楊春霞“轟走”,女兒國國王改由朱琳扮演。

在楊潔的觀念裡,女兒國國王長得像白骨精怎麼行?她後來接受採訪時說:“我這個人不太說謊,可這次我真是食言了。”

86版《西遊記》的片頭曲由於混入了電吉他、電貝司、和聲器、電子鼓,被網友們起名為《雲宮迅音》,又尊為“電音鼻祖”。而在當時,這段音樂卻被批判不屬於民族音樂,不合適作為《西遊記》片頭曲。央視領導為此專門開會。楊潔卻篤定這段音樂的藝術性,寫長信給領導,聲言“拍攝期間由我做主,拍完了你可以全盤否定”。時至今日,86版《西遊記》的作曲許鏡清談到楊潔,還再三說“楊潔導演是我的伯樂”。

許鏡清稱楊潔是“他的伯樂”。

5克服萬難“取得真經”

“《紅樓夢》的拍攝比較順利,央視給錢、給人、給物。《西遊記》從1982年開始一直到1986年拍了4年,中間故事挺多,道路也挺坎坷。”雒仁生感慨。

86版《西遊記》原定25集,拍到第14集《大戰紅孩兒》時遭遇資金困難。為了有始有終,楊潔多次找領導理論,央視鬆口,允許楊潔自籌資金拍攝。後來蜈蚣精扮演者李鴻昌找到300萬元資金,戲才順利拍完。

雖然《西遊記》孵化了第一批一線電視明星,但當時劇組條件卻意想不到地艱苦。楊潔曾說,“當時要以唐僧取經的精神來取得我們的真經。”一開始大家是義務勞動,後來才有了點片酬。她自己拍一集90元,“猴子”“八戒”是80元,“沙僧”是60元。“現在我看有導演把上千萬、上億元的錢不當回事,拍出一個算不上上乘的東西,我覺得真心疼,”楊潔多年後接受採訪時說。

86版《西遊記》還是中國神怪電視劇的拓荒者。《西遊記》裡眾神魔鬼怪,如何騰雲駕霧、如何變化萬端、如何使出十八般奇妙武藝,都要靠智慧和經驗。楊潔專程到香港取經,學會了“吊威亞”。有次沙僧吊威亞時直接摔到了攝影師王崇秋頭上,王崇秋當即暈了過去。楊潔後來也談到,86版《西遊記》特效簡拙,時有穿幫,“所幸觀眾都原諒了我們”。

王崇秋是楊潔的丈夫,比她小14歲。在拍攝《西遊記》時,他們的女兒丫丫只有12歲,父母工作忙碌無暇照顧,過著饑一頓飽一段的日子。《西遊記》是王崇秋一台攝像機打造的“神劇”,某種程度上也是楊潔、王崇秋夫婦戮力同心結出的果實。

6曾收到韓寒給的版稅3萬元容

《西遊記》是楊潔導演生涯裡最光華燦爛的一筆,也幾乎是她影視事業的尾聲。雒仁生透露,2000年《西遊記》續集拍完後,楊潔在央視內退。退休後的楊潔與王崇秋居住在豐台。2014年雒仁生前往拜訪時,楊潔導演已罹患心臟病,婉拒幾乎一切採訪或活動。

楊潔的日子過得簡素。2014年,韓寒拍電影《後會無期》,選中許鏡清作曲、楊潔作詞的《女兒情》作插曲,付了6萬元版稅。這6萬元一半屬於曲作者,一半屬於詞作者。許鏡清打電話告訴楊潔,楊潔很高興,說多少年也沒掙過這麼多錢。

楊潔露面2015年江蘇衛視羊年春晚。

2015年江蘇衛視羊年春晚,楊潔出現在“西游女神三十年重聚”現場,這是她生前最後一次在公眾場合露面。她說:“我實在是沒想到《西遊記》後來火熱到這種程度。大家都說《西遊記》,尤其是你們年輕人,說是《西遊記》陪伴了你們的童年,可是老人也沒忘,還有繼續長大的孩子們在看,我也希望《西遊記》可以長久伴隨著大家。”

這位“童年締造者”已駕鶴西去,徹底出離於人世間的“九九八十一難”。而《西遊記》,是她留給我們的一份珍貴禮物。

出品:南都人物新聞工作室

主持:胡群芳

采寫:南都記者黃茜 許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