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上海時裝周第一次離大眾那麼近,時尚也是

不管上海時裝周在過去的一周裡吸引了多少目光,歸根結底,它是一個連通買家與品牌的B2B平臺。然而這一季的時裝周在走秀日程結束之際,以“時尚為人民服務”的名義延長了三天時間——向所有人開放的“上海時尚週末”,

你,去過了嗎?

攜程在活動現場佈置的“熱辣沙灘”讓眾多觀眾駐足拍照。

歷時4個月精心籌備、40小時搭建佈置,首屆“上海時尚週末”於4月14日在上海展覽中心開門迎客。600余位工作人員、200余位模特和80余個展商迎接了超過3萬人次的造訪,

在3天的時間裡共獻上95場演出,帶來一場全感官、全方位的浸入式時尚嘉年華。這是上海時裝周創辦歷史上第一次如此聲勢浩大地靠近普羅大眾——與僅向受邀嘉賓開放的秀場與Showroom不同,只要在格瓦拉上花幾十塊錢,任何人都能買票進入其中。

上海時尚週末的時尚推廣人奚夢瑤出席活動。

如果你在過去的這個週末曾經走進上海展覽中心,可能見到了認為“時尚從不會晚”的64歲銀髮博主 Lyn Slater、講述紋⾝ “亞文化”故事的魔都潮人李怡霖、因為“中國好聲音”被大眾熟知的歌手袁婭維和走過“維多利亞的秘密”大秀的超模奚夢瑤。除了這些明星潮人,你應該還在現場看到了時裝秀、表演、展覽,體驗了有趣的互動裝置,

或者在鸚鵡螺市集和意⼤利買手制百貨COSCIA買到新鮮出爐的設計師作品。

現場的音樂表演讓年輕的觀眾席地而坐靜靜欣賞。

設計師品牌的新出口

上海時裝周組委會副秘書長呂曉磊告訴記者,每一季時裝發佈結束之後,設計師和品牌運營者們通常還要在Showroom和展會上接待買家,

或者處理剛下的訂單,而“上海時尚週末”恰恰選在他們最忙的時候開始了。“上海時裝周一直是一個B2B的平臺,但這幾年新天地秀場外越來越多兜售秀票的‘黃牛’讓我覺得,是時候做點B2C的事了。”呂曉磊笑言。她深知第一次面向C端——即普通消費者,必然是困難的,但總要有第一次,就像上海時裝周剛創立那會兒,大家都不知道時裝發佈是怎麼一回事,
從無到有,肯定需要一個過程。“有了第一次才有第二次,如果設計師品牌發現這事兒對他們是有利的,就會提前做準備,包括備貨、布展和現場銷售等等。第一次問題肯定特別多,但我覺得必須先做了再看,而且要做就認真做,把概念立起來,好好引導和造勢,先不考慮賺設計師的錢,誰願意嘗試我們都歡迎他們進來。”呂曉磊坦誠地說。

銀髮博主 Lyn Slater在Fashion Lab和現場的觀眾交流。

在攤位費較低、幾乎只需要考慮人力成本的情況下,有一些設計師品牌前腳剛發佈完新一季的作品,後腳就在“上海時尚週末”的快閃店面向終端消費者開賣了,比如本季上海時裝周開幕秀的品牌“密扇”,其主理人馮光就帶著旗下另一個僅線上上銷售、價格更親民“百戲局”來此探索線下銷售的可能性。“快閃店其實最吸引人的地方是短暫的時效性,我們線上的客戶會聞風過來試衣,這是他們以前從未有過的體驗,也有一些新的客戶,會在逛店之後掃碼成為我們天貓店鋪的粉絲,或者直接導流到線上完成購買。三天下來線下銷售超出我們的預想,線上銷售也相應增加了。如果還有下一季,我們還會加入。”

除了逛展,上海時尚週末還有很多可以互動參與的環節,提升了體驗的維度。

把“百戲局”帶進來的是專業Showroom平臺“時堂”的主理人林劍,時裝周期間“時堂”正是在上海展覽中心布展,但“上海時尚週末”開始之後,“時堂”迅速翻台,直面消費者市場,這對林劍而言也是一次試水。“時堂一直是B端的專家,但我們現在想要嘗試一下C端的市場,所以和IPCN一拍即合。”林劍對澎湃新聞記者說,“當然,絕大部分時堂的品牌都沒有被考慮進來,因為單價比較高,需要一個更安靜的氛圍來完成銷售,所以這次我們補充了大量商業品牌,這些品牌都有一定實力,包括做貨押量的實力、快閃店運營的實力以及應對年輕人市場的實力。我在挑選品牌的時候會考慮三個原則:一是形象上要年輕,因為B2C的活動,年輕人群體占比高;二是單價要低,方便提高購買率;三是在時裝周期間相對活躍的品牌,比如有走秀的,或者具備一定商業規模,從團隊到貨品準備都更充分。”據他這三天裡的抽樣調查,各家的銷售情況其實比較平均,每天營業額在萬元上下;單價貴的量小,單價低的量大;有的品牌現場就出樣,也有的導流到附近的實體店或淘寶天貓店上。

時尚週末當然也少不了時裝秀,讓普通消費者近距離接觸天橋時裝。

“即看即買”活動需要資本支撐

去年年初,多家國際奢侈品大牌相繼宣佈,將縮短時裝發佈與上架售賣之間的小半年時間差,讓消費者看完秀後立即買到秀上的產品——這一名為“即看即買(See Now Buy Now)”的浪潮由此掀起,在英國和美國均有一些成功的例子,比如Burberry和Ralph Lauren,但也有品牌如Tom Ford,初嘗兩季就打起了退堂鼓,業界對於此事的態度褒貶不一,基本分成了兩大陣營。紐約時裝周主辦方CFDA的總裁Steven Kolb前不久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曾表示,他是這一潮流的支持者,並且認為用一個週末的時間,把時裝與音樂、表演、展覽和對談等活動結合起來進行“即看即買”,將是一種新的時尚消費模式,但它的實現需要資本的介入。

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被新奇的表演吸引了目光。

如他所言,上海時裝周本季就進行了類似的嘗試,其合作方IPCN國際傳媒負責整體內容策劃和執⾏,背後則是永柏資本、中潤基金等實力雄厚的“金主”,其中永柏資本剛剛與IPCN達成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永柏資本的代表、永柏盛業影視投資基金管理合夥人馬駿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這是一個基於市場轉型與消費結構升級的投資考慮,IPCN國際傳媒曾將《中國好聲音》、《中國達人秀》等節目帶到中國,雙方共同成立 IP 孵化基金,未來將以內容、IP 為核心合作研發像“上海時尚週末”這樣優質的受市場熱捧的 IP 專案,共同打造精品內容,提升泛娛樂產業的市場價值。

以兒童為目標群體的芝麻街展區是家庭觀眾的最愛。

“我在現場看了一圈,發現有很多時髦的父母帶著孩子一起來玩,在芝麻街和小馬寶莉等展臺前駐足良久,也會參與一些別的活動感受時尚的魅力。我覺得這是大勢所趨,也是具有持續增長爆發力的創新熱點。對於我們來說,盲目跟隨潮流進行投資是不明智的,我們做這樣的嘗試完全是因為看好這個項目的前景,雖然目前還不能盈利,但發展成熟之後,應該會成為一個可複製的模式,落地到其他城市。”

銀髮博主 Lyn Slater在Fashion Lab和現場的觀眾交流。

在攤位費較低、幾乎只需要考慮人力成本的情況下,有一些設計師品牌前腳剛發佈完新一季的作品,後腳就在“上海時尚週末”的快閃店面向終端消費者開賣了,比如本季上海時裝周開幕秀的品牌“密扇”,其主理人馮光就帶著旗下另一個僅線上上銷售、價格更親民“百戲局”來此探索線下銷售的可能性。“快閃店其實最吸引人的地方是短暫的時效性,我們線上的客戶會聞風過來試衣,這是他們以前從未有過的體驗,也有一些新的客戶,會在逛店之後掃碼成為我們天貓店鋪的粉絲,或者直接導流到線上完成購買。三天下來線下銷售超出我們的預想,線上銷售也相應增加了。如果還有下一季,我們還會加入。”

除了逛展,上海時尚週末還有很多可以互動參與的環節,提升了體驗的維度。

把“百戲局”帶進來的是專業Showroom平臺“時堂”的主理人林劍,時裝周期間“時堂”正是在上海展覽中心布展,但“上海時尚週末”開始之後,“時堂”迅速翻台,直面消費者市場,這對林劍而言也是一次試水。“時堂一直是B端的專家,但我們現在想要嘗試一下C端的市場,所以和IPCN一拍即合。”林劍對澎湃新聞記者說,“當然,絕大部分時堂的品牌都沒有被考慮進來,因為單價比較高,需要一個更安靜的氛圍來完成銷售,所以這次我們補充了大量商業品牌,這些品牌都有一定實力,包括做貨押量的實力、快閃店運營的實力以及應對年輕人市場的實力。我在挑選品牌的時候會考慮三個原則:一是形象上要年輕,因為B2C的活動,年輕人群體占比高;二是單價要低,方便提高購買率;三是在時裝周期間相對活躍的品牌,比如有走秀的,或者具備一定商業規模,從團隊到貨品準備都更充分。”據他這三天裡的抽樣調查,各家的銷售情況其實比較平均,每天營業額在萬元上下;單價貴的量小,單價低的量大;有的品牌現場就出樣,也有的導流到附近的實體店或淘寶天貓店上。

時尚週末當然也少不了時裝秀,讓普通消費者近距離接觸天橋時裝。

“即看即買”活動需要資本支撐

去年年初,多家國際奢侈品大牌相繼宣佈,將縮短時裝發佈與上架售賣之間的小半年時間差,讓消費者看完秀後立即買到秀上的產品——這一名為“即看即買(See Now Buy Now)”的浪潮由此掀起,在英國和美國均有一些成功的例子,比如Burberry和Ralph Lauren,但也有品牌如Tom Ford,初嘗兩季就打起了退堂鼓,業界對於此事的態度褒貶不一,基本分成了兩大陣營。紐約時裝周主辦方CFDA的總裁Steven Kolb前不久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曾表示,他是這一潮流的支持者,並且認為用一個週末的時間,把時裝與音樂、表演、展覽和對談等活動結合起來進行“即看即買”,將是一種新的時尚消費模式,但它的實現需要資本的介入。

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被新奇的表演吸引了目光。

如他所言,上海時裝周本季就進行了類似的嘗試,其合作方IPCN國際傳媒負責整體內容策劃和執⾏,背後則是永柏資本、中潤基金等實力雄厚的“金主”,其中永柏資本剛剛與IPCN達成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永柏資本的代表、永柏盛業影視投資基金管理合夥人馬駿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這是一個基於市場轉型與消費結構升級的投資考慮,IPCN國際傳媒曾將《中國好聲音》、《中國達人秀》等節目帶到中國,雙方共同成立 IP 孵化基金,未來將以內容、IP 為核心合作研發像“上海時尚週末”這樣優質的受市場熱捧的 IP 專案,共同打造精品內容,提升泛娛樂產業的市場價值。

以兒童為目標群體的芝麻街展區是家庭觀眾的最愛。

“我在現場看了一圈,發現有很多時髦的父母帶著孩子一起來玩,在芝麻街和小馬寶莉等展臺前駐足良久,也會參與一些別的活動感受時尚的魅力。我覺得這是大勢所趨,也是具有持續增長爆發力的創新熱點。對於我們來說,盲目跟隨潮流進行投資是不明智的,我們做這樣的嘗試完全是因為看好這個項目的前景,雖然目前還不能盈利,但發展成熟之後,應該會成為一個可複製的模式,落地到其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