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被旅行圈推薦最多的古鎮,竟然不在江南,而在廣西,不信自己看!

最近幾年古鎮大熱

越來越多的人渴望逃離鋼筋水泥

找一方閒適的古鎮放鬆心情

情侶出行也不例外

今天就帶你們去一個

在旅行圈裡最常被推薦的

人少景美、原汁原味的古鎮

有人形容它是被時間遺忘的千年詩集,任外事紛擾、我自安好;

有人說它是仙靈下凡,自由氣質、不帶塵垢;

這裡老宅錯落、青石板蜿蜒;

這裡沒有豔遇,只有舊人老狗。

這裡就是黃姚古鎮

黃姚古鎮位於廣西賀州昭平縣東北部,是我國最美的十大古鎮之一。

黃姚發于宋,興于明,盛於清乾隆年間,已有近千年歷史。因鎮上以黃、姚兩姓居多,故得名“黃姚”。

黃姚交通不及其他古鎮便利,所以至今仍保留著最古樸的人文氣息和古鎮風情,鎮上也都還是當地老一輩居民,少有外來客帶入的商業化侵蝕,

一切都格外寧靜祥和。

黃姚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峰聳立,溶洞幽深,清溪環繞,古樹參天。鎮上房屋多保持明清風格,街道巷弄均用青石板砌成,人文景觀豐富。靜靜的發呆、漫無目的地閒逛,或是租一輛單車沿江騎行,每一種方式,都能讓你感受黃姚特有的魅力。

古戲臺

這是黃姚最著名的景點之一,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古戲臺至今仍在使用,逢年過節,鄰里鄉親齊聚西台前,熱鬧非凡。很特別的是,台柱四腳下各埋有一個大水缸,竟然是製造音效的秘密武器!人們在臺上唱戲,

台下即有回聲共鳴,效果比起現代的音響都不差分毫,真是太有智慧了。

龍爪榕

因其氣根形似龍爪而得名,已有五百多年樹齡。從古鎮正門沿著右邊的岔路進去就能看見。古樹在亂石中生長,和周圍的岩石緊緊相擁,又被稱作“石上榕”。古樹的枝幹盤根錯節,茂密參天,伸入半空,參差斑駁。

石板街

鎮上有八條石板街,縈回九曲,連通各條街巷。它們最早鋪砌于清順治年間,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漫步凹凸不平的石板街,就好像走過了千年風霜。其中迎秀街最闊,約五米;最窄處為金德街羊巷口,只有不到兩米寬,兩旁各擺肉台一張,相對而行只能擦肩而過。

八條街中最特別的是鯉魚街,古時候,工匠們在鋪砌石板街時,遇到了一塊突起的天然岩石,他們不忍破壞,於是將這塊石稍加修飾,鑿成了一條長約2尺的鯉魚,稱之為"盤道石魚",栩栩如生。

帶龍橋

帶龍橋是黃姚15座古橋樑中最大的一座,始建于明代萬曆年間。橋體景致,以青石板為材料,有兩個橋拱組成,呈半月狀橫跨與江面。帶龍橋不僅供行人往來,還起著發洪水時分洪的作用,鎮守著黃姚千年的安危。

此處的景致非常動人,清晨十分,江面如鏡,朝陽斜照在古橋上,橋拱伴著水面的倒影形成一個正圓,好看極了。

仙人古井

這兒是全鎮仙氣最足的地方,鎮上的人把這井的水稱為神仙水。第一口井是專供居民飲用的,第二口井是洗菜用的,第三、第四、第五口井是洗衣服、洗農具用的。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為"取水節",傳說那天中午十二點前在這取的水,能“放置三年而不腐,人飲後百病不生”。

司馬第

位於龍畔街52-53號,為清代建築,是一座沿著地勢遞進式的老宅院,也是黃姚民居的典型代表。這裡的"司馬"不是姓氏,而是古代一種官職。宅邸古樸典雅,不怒自威。

郭家大院

這是一座平地庭院式建築,修建於清乾隆年間,過去院子的主人便是盛唐時期有名的將領郭子儀。

黃姚豆豉

黃姚豆豉早就名聲在外,是“昭平三寶”之一,歷史悠久,在清朝時還曾被列為朝廷貢品。選用黃姚特有的黑豆、仙井取水和當地人古老獨特的手藝精製而成,顆粒均勻、烏黑發亮、香味濃郁,無任何化學成分,實為調味佳品。

黃姚豆腐釀

縱使黃姚豆豉遠銷各地,豆腐卻只有當地有售。黃姚豆腐釀和別處不同的是要捏成一個個不露餡的小包子,大小相當,形狀相似,好看又好吃。

黃姚米粉

黃姚米粉必有風味,做法講究,新鮮出爐時總伴著一股鮮米香。其精華在於湯汁,用豆豉水熬制的豬肉,豆豉香滲入肉裡,豬肉的鮮味又溶於汁裡,味道好極了。

九制話梅

在黃姚四處可見曬制的話梅,據說是“十蒸九曬,數月一梅”,最後便是肉厚味美、酸甜適度的話梅了。

有美景又有好吃的額

五一假期就要來了

去黃姚感受下吧!

茂密參天,伸入半空,參差斑駁。

石板街

鎮上有八條石板街,縈回九曲,連通各條街巷。它們最早鋪砌于清順治年間,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漫步凹凸不平的石板街,就好像走過了千年風霜。其中迎秀街最闊,約五米;最窄處為金德街羊巷口,只有不到兩米寬,兩旁各擺肉台一張,相對而行只能擦肩而過。

八條街中最特別的是鯉魚街,古時候,工匠們在鋪砌石板街時,遇到了一塊突起的天然岩石,他們不忍破壞,於是將這塊石稍加修飾,鑿成了一條長約2尺的鯉魚,稱之為"盤道石魚",栩栩如生。

帶龍橋

帶龍橋是黃姚15座古橋樑中最大的一座,始建于明代萬曆年間。橋體景致,以青石板為材料,有兩個橋拱組成,呈半月狀橫跨與江面。帶龍橋不僅供行人往來,還起著發洪水時分洪的作用,鎮守著黃姚千年的安危。

此處的景致非常動人,清晨十分,江面如鏡,朝陽斜照在古橋上,橋拱伴著水面的倒影形成一個正圓,好看極了。

仙人古井

這兒是全鎮仙氣最足的地方,鎮上的人把這井的水稱為神仙水。第一口井是專供居民飲用的,第二口井是洗菜用的,第三、第四、第五口井是洗衣服、洗農具用的。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為"取水節",傳說那天中午十二點前在這取的水,能“放置三年而不腐,人飲後百病不生”。

司馬第

位於龍畔街52-53號,為清代建築,是一座沿著地勢遞進式的老宅院,也是黃姚民居的典型代表。這裡的"司馬"不是姓氏,而是古代一種官職。宅邸古樸典雅,不怒自威。

郭家大院

這是一座平地庭院式建築,修建於清乾隆年間,過去院子的主人便是盛唐時期有名的將領郭子儀。

黃姚豆豉

黃姚豆豉早就名聲在外,是“昭平三寶”之一,歷史悠久,在清朝時還曾被列為朝廷貢品。選用黃姚特有的黑豆、仙井取水和當地人古老獨特的手藝精製而成,顆粒均勻、烏黑發亮、香味濃郁,無任何化學成分,實為調味佳品。

黃姚豆腐釀

縱使黃姚豆豉遠銷各地,豆腐卻只有當地有售。黃姚豆腐釀和別處不同的是要捏成一個個不露餡的小包子,大小相當,形狀相似,好看又好吃。

黃姚米粉

黃姚米粉必有風味,做法講究,新鮮出爐時總伴著一股鮮米香。其精華在於湯汁,用豆豉水熬制的豬肉,豆豉香滲入肉裡,豬肉的鮮味又溶於汁裡,味道好極了。

九制話梅

在黃姚四處可見曬制的話梅,據說是“十蒸九曬,數月一梅”,最後便是肉厚味美、酸甜適度的話梅了。

有美景又有好吃的額

五一假期就要來了

去黃姚感受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