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80年前,他預言了裝配裝修的偉大藝術性,今天卻哭了

1924年,密斯·凡·德·羅在一篇題為《建造藝術與時代意志》的文章中寫道:

“我出身在一個古老的石匠家庭,從小不僅瞭解產品的外觀審美,而且也瞭解產品的工藝製造。我對手藝製品有很深的感情,但是這並沒有妨礙我認識到手工藝已經不再是一種具有經濟效益的生產形勢。少數幾個仍然健在的德國手工藝匠人已經屬於珍稀動物,他們的產品只有為數不多的富人才能享用。現在,我們面臨的是完全不同的問題。需求如此巨大,

無法通過手工生產的方式來滿足。……哪怕只用一台機器,也說明手工藝作為一種具有經濟效益的生產方式的觀念已經不合時宜。……由於我們還處在工藝發展的初級階段,工業生產的不完美和遲鈍還不能與一個高度成熟的手工藝文化相媲美。……對我們來說,古老的內容和形式、陳舊的方法和手段都只有歷史價值。我們每天都要面對新的挑戰,其重要性遠遠超過全部歷史垃圾。
……我們今天面臨的每一個任務都代表一種挑戰,終將導致全新的結果。這就是我們全部努力的實所在,也是我們與其他許多建築師的區別所在,甚至是與最現代的建築大師的區別所在。它將我們和現代生活原則聯繫起來。陳舊的內容和形式已經沒有多少必然聯繫,當代建築觀念也不是非某些傳統材料莫屬。誠然,我們深知磚頭和石材的魅力,但是這並不能阻止我們把玻璃、混凝土、金屬作為同等重要的材料。
在許多情況下,這些現代材料更符合時代的需求。”

14年之後,密斯·凡·德·羅在伊利諾斯理工學院的就職演說中進一步闡述了上述文字的主要思想:“因此,每一種材料都有自己的特點,如果我們要想使用這種材料的話,我們就必須對它的特點瞭若指掌。同樣的觀念也適用於鋼和混凝土材料。需要牢記的是,一切都取決於我們如何使用材料,

而不在與材料本身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