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可知是誰改變了康熙帝的命運,值得瞭解

對於康熙帝來說大家並不陌生,他算是千古絕帝,在位時期為大清帝國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貢獻,削平三藩、收復臺灣、抵禦外侵、親征朔漠、重農治河,平定葛爾丹等貢獻,大清帝國也就是在他的治理下繁榮富強,

達到了大清帝國的鼎盛時期。

康熙帝父親是福臨,大家知道,福臨帝一生有八個兒子,康熙帝排行第三,按理說繼位也輪不到康熙帝,為什麼偏偏讓他當上了皇帝呢?那麼咱們今天來聊聊康熙帝在登基時到底誰起到了最終的作用,

改變了他的帝王命運。

在中國歷史自秦始皇開始,就從沒有在皇位繼承的問題上被別的國家干涉過的先例,但當歷史的步伐不斷的推進,到了清朝的順治十八年(1661年)時,這一先例卻被一位德國人打破了。

這位德國人的干涉竟然改變了中國歷史,

讓原本排不到的三阿哥玄燁成為了下一任的帝王,這才有了長達61年的康熙盛世王朝,這位德國人經歷了明清兩朝的見證,先後跟隨過崇禎帝、順治帝、康熙帝三位帝王,並且康熙帝的名字也是他給起的,他便是傳教士——湯若望,

湯若望與皇室的淵源可以說是一個傳奇,明朝末年,西方國家走上了全球殖民擴張的道路,擴張之前,他們先派傳教士到國外打探消息,

湯若望也不例外來到了中國。

湯若望在1619年輾轉來到了澳門,三年後來到廣東,又過了一年來到了北京,他所掌握的西方知識,得到了明朝政府的認可,然被任命為政府專員,憑藉著自己從西方帶來的洋玩意,與當地百姓也結下了不錯的人緣,讓人們對他產生了喜愛之心。

湯若望傳教的同時還給明朝帶來了豐富的新知識,推廣天文、編寫科學文論 ,譯著曆書,翻譯德國的礦冶書籍等。

明朝滅亡後,湯若望繼續傳教,與崇禎帝不同的是,順治帝對他演講的知識題材很感興趣,不但稱他為‘瑪法’,還對他言聽計從,為了支持他的傳教,順治帝撥款又撥地,在北京宣武門外修建了一所天主堂,不但順治帝對他尊崇有加,連孝莊太后也將他視為上賓,這位外國人就這樣獲得了皇室的高度信任。

順治十年(1653年),湯若望被順治帝賜予‘通玄教師’的封號,順治十四年(1657年),順治帝又為他禦撰《天主堂碑記》一文,賜予了‘通玄佳境’的堂稱,順治十一年(1654年)康熙帝出生,在康熙帝出生前後,‘玄’字在順治帝的心目中十分重要,賜湯若望的禦物裡兩次帶有‘玄’字,自己的兒子名字裡也帶有‘玄’字,‘玄’這個字的意思包含湯若望所講授的天文、曆法、機械等在內的一整套學說。

順治十七年(1660年),順治帝因長天花而病重,選擇繼承人成了最關鍵的問題,康熙帝是順治帝的第三位皇子,雖然大皇子已死,最起碼還有二皇子福全,按照長幼順序也輪不上康熙帝,但此時湯若望說出來一個誰也無法反駁的理由,玄燁長過天花,對這種可怕的疾病有了終身免疫的能力,再也不會長了,而福全還沒長過,難保以後不會長,為了保證國家將來不會因為皇帝突然病逝而出動亂,應當選擇福全的機會給了了玄燁。

湯若望的這席話徹底改變了中國歷史,讓源本不該登基的玄燁成了寶座的新主人,也打破了中國歷史,成為第一位干涉皇室繼承人的‘洋人’。至於湯若望為什麼力保玄燁成為下一任帝王,至今仍然是個謎。

順治十七年(1660年),順治帝因長天花而病重,選擇繼承人成了最關鍵的問題,康熙帝是順治帝的第三位皇子,雖然大皇子已死,最起碼還有二皇子福全,按照長幼順序也輪不上康熙帝,但此時湯若望說出來一個誰也無法反駁的理由,玄燁長過天花,對這種可怕的疾病有了終身免疫的能力,再也不會長了,而福全還沒長過,難保以後不會長,為了保證國家將來不會因為皇帝突然病逝而出動亂,應當選擇福全的機會給了了玄燁。

湯若望的這席話徹底改變了中國歷史,讓源本不該登基的玄燁成了寶座的新主人,也打破了中國歷史,成為第一位干涉皇室繼承人的‘洋人’。至於湯若望為什麼力保玄燁成為下一任帝王,至今仍然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