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製造”紮根馬來西亞:從“留下來”到“座上賓”

中新社吉隆玻4月19日電 題:“中國製造”紮根馬來西亞:從“留下來”到“座上賓”

中新社記者 傅煜

每天上下班,家住馬來西亞首都吉隆玻的林成嶸都要乘坐吉隆玻最繁忙的南北線城際鐵路列車,

往返于家中和位於森美蘭州的公司。有別于其他乘客,坐在由自己和同事親手維護保養的動車組內,林成嶸十分自豪和安心。

資料圖 動車組。蘇志剛 攝

幾分鐘後,又一列動車組准點駛入吉隆玻中央火車站,月臺上的乘客熙來攘往。“2011年以前可不是這番景象,

”林成嶸回憶,那時的列車因為維保跟不上,時常出故障,所以乘客遠不及現在多。

這一改變源于已成為當地風景線的“中國製造”。從引進產自中國的動車組、到列車相繼實現就地維保和當地語系化生產,縱橫在吉隆玻的多條軌道交通線路,見證了中國企業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在馬來西亞實現從單純產品輸出升級到全方位服務當地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深度合作實現共贏的精彩故事。

“以前,吉隆玻從外國進口的列車,因過了質保期後維保跟不上,逐漸破舊,嚴重影響使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簡稱中車株機)董事長周清和說,這逼得馬方不得不“拆東牆補西牆”、將若干好的零部件拆卸下來組合成可用車輛。

2010年,中車株機獲得馬來西亞38列城際列車組的訂單,這是中國產電力牽引型動車組首次出口海外。2011年,隨著中車株機將中國首家海外軌道交通“4S”店——吉隆玻中車維保公司開進吉隆玻,

當地軌道交通部門曾遭遇的難題迎刃而解。

記者走進森美蘭州的一處維保基地,幾名本地工人正對列車各部位進行細緻的“診斷”。“這裡的檢修團隊每天能完成20列車的維保任務,對列車進行全方位‘體檢’,使其達到最好狀態。”基地專案負責人楊曉權說,馬來西亞國家鐵路公司曾以兩次與公司續簽專案維保合同的形式,

對他們的服務給出了最好評價。

如今,賓士在吉隆玻多條軌道交通線上的動車組,不僅實現了就地維保,有些還實現了當地語系化生產。2015年9月,中車株機在霹靂州牽頭組建東盟製造中心,成為東盟十國中軌道交通裝備技術水準最高、生產能力最強的“鐵路工廠”。

對當地許多年輕人而言,這裡的中國鐵路裝備首個海外製造基地意味著更多就業機會。3年前,

二十出頭的馬來西亞小夥Hanif應聘成為東盟製造中心的鉗工。因工作出色,他幾次獲得赴中國培訓的機會,並很快被提拔為所在鉗工班班組長。

“這裡發展機會很多,能為國家鐵路建設作貢獻讓我很有成就感,家人也為我的工作而自豪。”在Hanif的推薦下,他身邊的朋友也先後加入。

從單純輸出產品,升級到以輸出產品加技術加製造加服務加管理全方位服務當地軌道交通裝備產業,中車株機在馬來西亞的深耕細作,贏得的不止是訂單,更有當地各方對“中國製造”的讚譽。

2017年4月11日,前往中車株機所在地湖南株洲再次“下單”的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表示,中車株機為馬來西亞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給當地民眾出行帶來便利,受到民眾歡迎。雙方合建公司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自此,中車株機獲簽馬方的軌道交通裝備及維保服務專案訂單達10個、總額逾90億元人民幣。

“馬來西亞滿大街都是日產車、韓產手機,現在中國的軌道交通裝備產品在這裡‘撐起一片天’,這讓當地華人很自豪。”中車株機外派馬來西亞員工陳檢說,因公司在當地的口碑及影響力,他還贏得當地華人林佳蕙的芳心,喜結良緣。

中車株機這位馬來西亞的“座上賓”,正以馬來西亞為橋頭堡輻射和影響著周邊國家。“和此前的馬來西亞一樣,東盟各國急需加快建設軌道交通基礎設施。”馬來西亞中車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蔣正光透露,泰國、菲律賓等國客戶曾組團前來考察參觀,希望借助東盟製造中心,通過“以點帶面”與東南亞各國和“一帶一路”其它國家分享中國企業的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技術和維保經驗,為雙方創造更好的未來。(完)

中車株機在馬來西亞的深耕細作,贏得的不止是訂單,更有當地各方對“中國製造”的讚譽。

2017年4月11日,前往中車株機所在地湖南株洲再次“下單”的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表示,中車株機為馬來西亞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給當地民眾出行帶來便利,受到民眾歡迎。雙方合建公司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自此,中車株機獲簽馬方的軌道交通裝備及維保服務專案訂單達10個、總額逾90億元人民幣。

“馬來西亞滿大街都是日產車、韓產手機,現在中國的軌道交通裝備產品在這裡‘撐起一片天’,這讓當地華人很自豪。”中車株機外派馬來西亞員工陳檢說,因公司在當地的口碑及影響力,他還贏得當地華人林佳蕙的芳心,喜結良緣。

中車株機這位馬來西亞的“座上賓”,正以馬來西亞為橋頭堡輻射和影響著周邊國家。“和此前的馬來西亞一樣,東盟各國急需加快建設軌道交通基礎設施。”馬來西亞中車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蔣正光透露,泰國、菲律賓等國客戶曾組團前來考察參觀,希望借助東盟製造中心,通過“以點帶面”與東南亞各國和“一帶一路”其它國家分享中國企業的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技術和維保經驗,為雙方創造更好的未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