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電商瘋狂的余溫未消,實體經濟又要倒打一耙?凱路登模式亮了!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上網開店賣東西,瘋狂發展了多年的電商日趨飽和,線上生意人的聚集,促使線上和線下競爭一樣劇烈,電商成本之高已不低於實體店,以天貓為例,人工11%、快遞12%、售後2%、財務成本2%、天貓扣點5.5%、推廣成本15%、水電房租2%,

加上稅務,如果沒有50%以上的毛利率,電商根本沒有辦法持續經營。加上平臺高昂的廣告費用,線上做生意的低成本優勢漸趨消失。除了傳統電商商家受到的衝擊,垂直領域的電商更是在經歷大逃亡,2016已有40多家電商倒閉。

電商的運營成本在大幅增加,但反觀實體商業,降租早已是共識,這兩年,連地標性的購物中心都在順應趨勢,給商家更多折讓,而在汽車後市場這樣處於發展期的朝陽產業,以車主一站式服務平臺建設為目標的凱路登就以完全減免加盟商門店租金的方式來吸引更多眼光犀利的後市場創業者,有遠見的企業家已經開始了重新整合線下實體資源與線上平臺的結合,

他們已經意識到實體店在市場上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由於電商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也隱藏著更多制假售假的灰色空間,同時,電商也在毀滅消費、毀滅線下消費場景本身所帶來的額外消費,傳統商圈被破壞……政府終於意識到電商對實體經濟的巨大衝擊。開店的流程及政府審批在簡化,商鋪租金在降低,營改增政策的出臺助力商家減負,國務院頒佈“關於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 也在推動零售改革升級,

正引導傳統銷售場所向社交體驗、家庭消費、時尚消費、文化消費中心等轉變。電商註定逃不過政策的傾斜,而實體店最終目標就是獲取收益。

有人也許會問,o2o、共用經濟仍然是熱門,他們又將如何被實體顛覆呢?是的,餓了麼並不生產食物,但是如果沒有實體的支援,他又如何存在呢?他的出現,只是在一個細分領域內,

做流量的聚合以及再分配,提高了線下實體店的服務效率而已。說到底也是基於實體而存在的。作為車主一站式服務平臺的凱路登也是基於完善的線下連鎖加盟實體店體系,利用強大的移動互聯網平臺來提高終端門店對車主的服務水準和效率,正迎合了當下線上線下模式互動的風口。

實體店在如何崛起?

1、互聯網外賣平臺讓餐飲實體店增收

從前,線下餐飲門店輻射範圍較為有限,

隨著移動互聯外賣模式的興起,外賣平臺在展示更多門店供消費者選擇的時候,普普通通的餐館也能吸引眾多外賣訂單,線下餐飲業務量也隨著更多消費者的熟知而大增,甚至單店幾倍增長,如今甚至有的商家70%的利潤來自移動外賣訂單。而更多有特色的餐飲店借助外賣平臺到造出品牌和口碑,吸引遠距離人群來到門店消費,越來越多的商家,更加理性操作,不拼低價及折扣,通過外賣平臺把線上流量導入到線下,反而增加了實體店的收益。

2、全球人氣網商都在轉型實體

去年亞馬遜就開出了首家實體店,位於美國西雅圖的購物中心University Village,占地約511方,擺放5000-6000本圖書,這是20年來的首次。如今,歐美幾大靠電商崛起的人氣電商都在轉型開實體店。美國的Nasty Gal、ModCloth、Warby Parker和Bonobos都線上上積累完口碑及原始積累後線上下鋪開實體體驗店發展大戰略。

3、三隻松鼠的實體店比電商更賺錢

連靠電商崛起的三隻松鼠都在默默發力實體店,目前安徽蕪湖的這家店日均銷售額最高達到了15萬元,一周5萬人進店,靠的就是全新的實體店體驗——店內還有1/3的區域設置了休閒座椅和吧台,還放置了大樹、木屋等充滿森林氣息的元素,不強調買賣的功能,強調體驗和互動。

目前三隻松鼠計畫2017年要開出100家實體店,正開啟全新的線下體驗式逆襲模式。

隨著實體經濟的復蘇,創業者們越來越看中線下實體店的體驗功能,甚至把這種體驗是消費當做品牌突破發展瓶頸的有利武器。無論是上文所提到的三隻松鼠實體店,還是更多的天貓線下試衣店,以及凱路登車主一站式服務平臺的線下服務連鎖店,都是為培養下一代品牌消費及情感溝通。越來越多的商場,正開啟顛覆體驗的運營新玩法。重慶萬象城,就把江南搬進了購物中心,用黑瓦·白牆·青磚·木構演繹經典;上海K11還用麥田模式勾起人們對大自然純真、淳樸的感受。各種以精神需求為導向的體驗活動的推出,讓如今的商場重新迎來一批注重情懷的消費者。

其實,隨著電商的衝擊,實體店的衰退期是必然,但是經過數年的調整,消費者消費意識也在轉變,更人性化的細節服務及匠人品質逐漸成為消費者的深層需求,而這些只有實體點只有商場能夠提供。更多貼心的基礎設施,更多體驗式的神經刺激,更完美的售後服務,讓實體經濟找到了無可替代的生存方式,當下的中國,線上線下洗牌接近尾聲,實體店正在崛起。

更加理性操作,不拼低價及折扣,通過外賣平臺把線上流量導入到線下,反而增加了實體店的收益。

2、全球人氣網商都在轉型實體

去年亞馬遜就開出了首家實體店,位於美國西雅圖的購物中心University Village,占地約511方,擺放5000-6000本圖書,這是20年來的首次。如今,歐美幾大靠電商崛起的人氣電商都在轉型開實體店。美國的Nasty Gal、ModCloth、Warby Parker和Bonobos都線上上積累完口碑及原始積累後線上下鋪開實體體驗店發展大戰略。

3、三隻松鼠的實體店比電商更賺錢

連靠電商崛起的三隻松鼠都在默默發力實體店,目前安徽蕪湖的這家店日均銷售額最高達到了15萬元,一周5萬人進店,靠的就是全新的實體店體驗——店內還有1/3的區域設置了休閒座椅和吧台,還放置了大樹、木屋等充滿森林氣息的元素,不強調買賣的功能,強調體驗和互動。

目前三隻松鼠計畫2017年要開出100家實體店,正開啟全新的線下體驗式逆襲模式。

隨著實體經濟的復蘇,創業者們越來越看中線下實體店的體驗功能,甚至把這種體驗是消費當做品牌突破發展瓶頸的有利武器。無論是上文所提到的三隻松鼠實體店,還是更多的天貓線下試衣店,以及凱路登車主一站式服務平臺的線下服務連鎖店,都是為培養下一代品牌消費及情感溝通。越來越多的商場,正開啟顛覆體驗的運營新玩法。重慶萬象城,就把江南搬進了購物中心,用黑瓦·白牆·青磚·木構演繹經典;上海K11還用麥田模式勾起人們對大自然純真、淳樸的感受。各種以精神需求為導向的體驗活動的推出,讓如今的商場重新迎來一批注重情懷的消費者。

其實,隨著電商的衝擊,實體店的衰退期是必然,但是經過數年的調整,消費者消費意識也在轉變,更人性化的細節服務及匠人品質逐漸成為消費者的深層需求,而這些只有實體點只有商場能夠提供。更多貼心的基礎設施,更多體驗式的神經刺激,更完美的售後服務,讓實體經濟找到了無可替代的生存方式,當下的中國,線上線下洗牌接近尾聲,實體店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