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五一去哪兒?約一約去大美龍城天水吧!

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

中國大型石窟群之一,"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宗教藝術古跡,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著名風景名勝區之一。

位於甘肅天水縣麥積鄉南側,是西秦嶺山脈北支小隴山前山區的孤峰,相對高度142米。峰頂呈圓錐狀,紅色砂礫岩層略近水準,因岩體形如農村麥垛而得名,為隴原上麥垛式丹霞地貌。石窟創建于十六國姚秦時期(約384),大興於北魏太和元年(477)以後,西魏再修崖閣寺宇,北周造七佛閣,隋初建舍利塔,又于七佛閣下雕出高達15米的摩崖大石佛三身,
為麥積山最大雕像。唐開元二十二年(734)天水一帶發生大地震,崖面中部塌毀,分窟群為東崖和西崖兩部分,即五代時所謂東閣和西閣。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均曾增建重修。東崖以涅□窟、千佛廊、散花樓、上七佛閣、中七佛閣和牛兒堂等最為重要,規模宏大;西崖共140窟,最重要的三大窟中以萬佛堂最大,天堂洞次之,127號窟最小,皆開鑿於6世紀。
石窟高峻驚險,淩空鑿於20~80米的懸崖峭壁上,星羅棋佈,層層相疊。有崖閣、摩崖窟、摩崖龕、山樓、走廊及不同類型的窟形與窟龕等,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及建築結構演變發展的重要依據。石窟以精美泥塑藝術著稱於世,還有少量石刻像和像碑,反映出中國歷代雕塑藝術特點。現存窟龕194個,塑像7800身;壁畫1100平方米,僅占原有壁畫3/10。

麥積山早為隴右名山,歷代著名學者詩人多有賦詩題銘者。

石窟實為雕塑藝術博物館,為研究中國文化藝術、科學技術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1953年成立文物保管所。1955年修成天水市-麥積山直達公路。1973年以後加固整修,成為全國旅遊勝地。此外,還有可供遊覽的綜合性大型樹木園。

麥積山石窟為AAAAA級景點

麥積山石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麥積植物園

麥積植物園

麥積植物園隸屬於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管轄,地處天水市麥積區麥積鎮境內。是麥積國家森林公園四大景區之首,距天水火車站20多公里,與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石窟毗鄰,處於佛教、道教等宗教旅遊勝地的中心地帶。地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植物資源非常豐富,素有“西北林泉之冠”及“西北第一園”之稱譽,

是收集西北地方珍稀瀕危植物資源、研究天然林物種演替多樣化的基地;該園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植物種群,1991年與北京、南京、昆明植物園一起被植物園保護國際(BGCI)接納為國際會員,參加國際植物園業務、學術交流和活動。園內四周群峰環抱,松竹叢生,山巒迭翠,人文和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是甘肅省最早開展森林生態旅遊的著名景區,也是天水發展旅遊業的重要依託;現又投資七千多萬元,修建了隴東南地區最大規模、最具特色的“植物園山莊”,已成為“絲綢之路麥積百里生態風景旅遊線”的主打景點。

麥積植物園創建於1982年,1987年正式對外開放,1990年完成麥積樹木園建園研究並通過甘肅省科委驗收,1993的被省林業廳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1997年12月被原林業部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1998年被團省委、省旅遊局命名為“青年文明號”,2000年被中國科協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同年被團省委、省青聯命名為“甘肅省青年科技創新教育基地”,1996年以來連續被評為消費者信得過單位,旅遊定點接待單位。2006年被評為全省農村科普工作先進集體,並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首批使用國家級森林公園專用標識牌單位。

百花景區

百花景區

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百花景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利橋鄉境內,東利公路(東岔—利橋)沿線,百花林場墁坪營林區。據寶天高速公路利橋出口20公里,據麥積區80公里,地理座標:東經106°15′—106°30′,北緯34°16′—34°25′之間,與立遠林場接壤。地處秦嶺南麓中山峽谷地貌區,屬嘉臨江上游紅崖河源頭區。地勢西北向東南傾斜,坡度在26°—45°之間,海拔1442—2489米之間,境內有一條由北向南走向的溝系,構成相對獨立的紅崖河支流水系。境內屬暖濕帶大陸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0.9°C,相對濕度69%,極端高溫38.3°C,極端最低氣溫-18.2°C,無霜期184天,平均日照2098.7小時,年降水量800毫米。總面積26625.0畝,其中林業用地25591.5畝,非林業用地1033.5畝。樹種有油松、華山松、雲杉、青雜,楊樺等,森林覆蓋率96.1%。景區內林木茂盛、物種豐富、水流清澈,山峰俊秀、層岩疊嶂、起伏不斷,鳥鳴幽谷、濤聲疊蕩,是享受自然、避暑納涼的好去處。

碧峪溝景區

碧峪溝景區

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碧峪景區位於景色秀美,氣候宜人的秦嶺山脈北坡,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佘家門村,四面森林環繞,北靠渭河,南接秦嶺主樑,碧峪森林公園西距天水市40公里,沿310國道向東130公里達寶雞,330公里處到西安,向西380公里達蘭州,周邊交通十分便利,公園面積3217公頃,共劃分三個景區,森林覆蓋率73.6℅,自然景觀以十裡長峽,高山風光為主,集森林,河水,野生動植物為一體,環境清幽,四季氣候宜人,尤其是夏天理想的避暑勝地。景區主題為十裡長峽,高山風光為主。以公園入口處便是二龍溪景區的十裡長峽,長達10公里之多,由於地殼斷裂,河流沖刷,侵蝕的作用,兩岸懸崖峭壁,高聳入雲,抬頭望天,懸崖巨石撲面而來,大有“水拍雲崖懸”的豪邁氣勢。伏龍峰像一條巨大的蒼龍,盤旋於秦嶺山系,蜿蜒數千米,還有大駱駝峰,小駱駝峰等眾峰,如眾仙捧月,又如十八羅漢。

景區地處秦嶺林區,地形複雜,光熱充足,森林公園林木茂密,莽莽蒼蒼,景致千姿百態,錯綜複雜,四季變化明顯,各種樹木花草爭奇鬥豔,色彩斑斕,香氣撲鼻。景區氣候四季分明,可謂氣象萬千,春天,冰雪漸融,氣風拂動,山花爛漫,是賞春踏青的絕好季節;夏天,百花競開,綠意盎然,松柏跌宕,是納涼避暑的大好時光;金秋,紅葉漫山,層林盡染,碩果累累,一派豐收景象;隆冬,萬里雪飄,大山蒼莽,是觀霧松掛冰的好時光。

龍門景區

龍門景區

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龍門景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利橋鄉境內,隸屬於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是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六大景區之一,景區地處龍門林場天然林保護區內,是秦嶺山脈隴南低山地區,屬中山峽谷地貌,最高海拔2132米,最低海拔1352米;森林覆蓋率94.4%;土壤以森林褐色土為主,平均厚度為50釐米;氣候為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0.9℃,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降雨量491.7毫米,無霜期180天;紅崖河自北向南從景區流過,水量豐富,沿河上下水清潭深風景優美。

景區總面積1072公頃。其中有林地844.6公頃(國有831.6公頃、集體13.0公頃);灌木林地28.0公頃;無林地48.5公頃;非林地150.9公頃(國有13.5公頃、集體137.4公頃)。主要有櫟類、闊混、油松、華山松、山楂等樹種,面積為844.6公頃,活立木總蓄積33923立方米;其中針葉為367.5公頃(集體13.0公頃),佔有林地面積的43.5%,活立木蓄積9632立方米;闊葉為477.1公頃,佔有林地面積的56.5%,活立木蓄積24291立方米。景區內植物種類繁多,是溫帶向亞熱帶過渡的植物基因庫。有苔蘚、蕨類、裸子、被子植物224科,945屬,近2700種,其中木本植物800多種,草本植物近1900種。分佈的野生動物有獸類、鳥類、兩栖類、魚類、爬行類等81科,81屬,380餘種。

景區內林密水清潭深,怪石峭壁林立,動植物種類繁多,是人們欣賞大自然、享受大自然、消除疲勞、娛樂休閒、遊憩以及進行自然教育和環境教育的理想場所。主要景點有:

1.利橋古城堡及衙門。據《天水縣誌》載:“利橋城堡居三岔全境之南部,地接川、漢,清乾隆二十五年(西元1760年)建築,設都司一、千總一、把總一、制兵三百六十六,各有衙署,兵棚均在城內,沿至晚清,重行營廢,制兵至今。衙署坍塌,成空城矣”。民國時期駐守-保安部隊。1935年7月紅軍第二十五軍為配合一、四方面軍長征,由軍長程子華、副軍長徐海東、政委吳煥先率領,8月5日從兩當縣太陽寺以北進入利橋,與-保安部隊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全殲了-保安部隊。據當地人說,有三名紅軍戰士犧牲,葬於利橋的“萬人墳”--今龍門林場隔壁的山根處。

2.茶馬古道。利橋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是天水通往陝西漢中、四川廣元通道上的一個重鎮,商隊南下駝運食鹽,北上販運茶葉、絲綢等都要在利橋古鎮投宿歇息。如今街面上仍保留了一些騾馬店的原貌,建築考究,民風淳樸。

3.朝陽洞。朝陽洞位於朝陽山佛洞溝左側陽坡的山崖上,據立於洞下的碑石記載,修建于清道光十八年。攀岩而上,洞內有大洞和小洞,大洞長約7米,寬4米,高約2.5米,門呈“n”形,洞內藏有石像,木刻像、泥塑佛像(現有泥塑佛像多半腐爛,木雕佛像已被盜),洞頂端有一塑像、石塔,佛像的身後就是小洞,若彎身進去就顯得非常狹窄,如大喝幾聲,裡面便有蝙蝠翩翩飛動的聲音,一會兒似敲鑼的聲音嗡嗡直響,一會兒似鼓聲咚咚咚咚……。打上手電筒沿小洞而進,不遠便有一清澈透亮的泉水從石崖的夾縫裡流出,夏天特別涼爽,冬天冒有熱氣,當地人稱“神水”。洞口地勢險峻,視野開闊,尤其朝陽初升之時,既能欣賞到眾巔托日的景致,也能感受到陽光灑射的融融暖氣。

4.龍眼潭。龍眼潭也叫甕兒潭,位於佛洞溝口逆紅崖河而上約500米處,潭邊有一巨石,上有一龍眼,呈圓形,常年積水,直徑約60公分,深約150公分,旁邊有兩小眼,說是龍的鼻孔,直徑約為15公分,深度約20公分,乍看它的形狀還真有點害怕,其實它是一塊巨石。相傳以前每當天氣特別乾旱的時候,當地人便將龍眼中的水淘乾淨,讓太陽暴曬底部的太極圖,若還不下雨,就用火燒,次日即有一場透雨降臨。

5.石鑼石鼓。石鑼位於龍眼潭對面的石崖上,形似一人懷中抱鑼正在敲擊,石鼓位於朝陽山半山坳,形似一人懷中抱鼓正在擊打。相傳,此二石乃女媧補天時的鑼鼓手丁鑼和丁鼓,他們二人互相配合,為女媧補天擂鼓奏樂,當女媧補住了最後的天洞後,才發現還剩有丁鑼和丁鼓,女媧說“你們就為世人所用吧”。從此,丁鑼、丁鼓便落腳於朝陽山上,繼續為天堂奏樂,為世人警示,不要做惡多端,善心皆有福臨門。

6.龍板石。龍板石位於佛洞溝口紅崖河下游3公里處,兩石臥於河中,長約10米,寬約6米,形似雙龍戲水,人稱龍板石。龍板石周圍小潭無數,河道狹窄,水流急速通過一石槽,因較為隱蔽,不易被人發現,所以是當地人的天然浴場,在炎炎夏日都來此衝浪納涼。

7.紅崖河。紅崖河是嘉陵江的一大支流,發源于和龍門林場毗鄰的百花林場所轄英崖溝、代家溝、秦嶺溝和金昌溝,流經景區全境約8公里,水勢分地段緩急相間,河水常年清澈見底,水草豐茂、魚蟹繁多、石縫隨處可見清泉流出。

8.朝陽山。朝陽山位於後峽王家坪左側,山上樹木青翠,嵐煙淡淡,花樹簇擁。山下溝壑縱橫,峭壁叢生,怪石林立。林中常有黑熊、林麝、紅腹錦雞等珍稀野生動物出沒。紅崖河沿溝東去,迂回曲折,深潭相連,清澈見底,魚兒遊動可見。沿河兩側坡面上生長著較為名貴的一些樹種,有紅楓、鐵橡樹、黃蘆、粗榧、祖師麻、繡線菊等等。

9.玉女峰。玉女峰位於龍眼潭的左側,山嶺凸兀,十二座小山峰相互簇擁,偎依於主峰懷抱,松柏蒼翠,古藤攀纏,峭壁裸☆禁☆露,別有景致。相傳龍王煉丹走火入魔,致使人間三年大旱,百姓在龍眼潭求雨,用汗水注滿龍眼,龍王驚醒後,才知大錯,便派他的十二位龍女,每人降一天濛濛細雨,以解旱情,從此,十二位龍女的身影便落在了龍眼潭對面的山上。

龍門景區是一條開放性的峽谷景區,地處西安—寶雞—天水—蘭州—敦煌絲綢之路黃金旅遊線路的正中間,地理位置相對優越。東利公路(原為天水通往陝西省鳳縣、漢中市的一條主要道路)穿景區而過,景區西鄰寶雞—天水高速公路利橋出口2公里,東界為利橋鄉人民政府所在地利橋村,距離天水、寶雞均只有1小時的車程,交通便利。

桃花溝景區

桃花溝景區

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桃花溝景區麗居甘肅東大門,位於小隴山林業實驗局東岔林場腹地,屬秦嶺山系,西距天水市110公里,東距寶雞市64公里,東南與陝西通天河國家森林公園毗鄰,西南與麥積國家公園相連。景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隴海鐵路和310國道從景區邊緣通過,在桃花坪收費站出口即到。

景區面積4552公頃,動植物資源豐富,已知植物2750餘種,其中屬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有紅豆杉、銀杏、水杉、連香樹、水青樹、領椿木等13種,野生動物1000餘種,屬國家一、二級保護的有紅腹錦雞、林麝、花面狸、中華鱘、水獺、熊、岩羊、秦嶺細鱗鮭等58種,是黃河流域野生動植物的集中棲息地之一。

景區內分桃花溝、普渡峽兩大景區,旅遊景點達89處之多。桃花溝景區多奇峰異石、清泉澗溪、山高水長,以雄偉和神奇著稱。主要景點有桃花潭、權杖石、翻天印石、面壁石佛、三柱香、小嶺神燈等。普渡峽景區峽天一線,峰回溪轉、崖洞神幽。主要景點有燕子洞、三星崖、月亮崖、金童玉女峰、翰墨飄香、夢筆生花以及佛教聖地觀音山的古廟建築群等。

景區服務設施齊全,建築面積2774.29M2,桃花溝度假村有小木屋5棟,接待主樓1棟,客房、餐廳、會議室、多功能廳等配套設施,現已建成賓館、別墅、會議室和歌舞廳。可承接中小型會議和舉辦各種娛樂活動,可為150人的旅遊團隊提供食宿。是旅遊休閒、餐飲娛樂、商務洽談、科普探險、返璞歸真的絕佳勝地。

金龍山景區

金龍山景區

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金龍山景區隸屬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立遠林場管轄,地理座標為東經106°22′52″~106°38′11″,北緯34°22′16″~34°33′3″。景區總面積75.59km2,包括蓮花池景區、石崖溝景區和金龍山景區三個景區,其中蓮花池景區34.46平方公里,石崖溝景區16.20平方公里,金龍山景區24.93平方公里。現已修築“寶天”高速出口東岔鎮距離金龍山景區約22公里,正在修建的寶蘭客專東岔車站設在景區中心地帶,交通十分便利,景區已修建售票房、接待中心、多功能廳、餐廳、小木屋等基礎設施。景區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已初步形成一處具備一定基礎設施條件,現有標準間床位40張,小木屋3座,餐廳可一次性容納50人同時就餐,服務較規範,-議、觀光、度假等功能於一體的遊覽勝地。擬建成西北地方乃至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森林生態旅遊景區。

金龍山景區地處秦嶺南部,東與陝西省太白山、紅河谷、通天河森林公園、甘肅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桃花溝景區接壤,西南與麥積國家森林公園、仙人崖、麥積石窟、石門景區毗鄰。景區內交通便利,景區緊臨310國道,距“寶天”高速約22公里。景區西距甘肅省天水市90公里,東臨陝西省寶雞市70公里,以關中—天水經濟區為基礎支撐,是絲綢之路“西安—蘭州”段上的主要節點之一,也是通向大秦嶺旅遊區的主要通道,區位優越明顯。

景區內山峰巍峨、石林聳立、清泉澗溪、飛瀑流湍、風景優美、氣候適宜,以雄偉和神奇著稱,具有開展觀光、避暑、度假、商務、會議等綜合旅遊的優勢。

麥積山溫泉

麥積山溫泉

麥積山溫泉,是麥積山國家5A級旅遊景區五大子景區之一,位於麥積城區東南23公里的街亭古鎮,據載為三國蜀漢大將馬謖痛失之地。從古鎮東進4公里有溫泉峽,峽谷內環境幽靜,山翠穀深,有溫泉一處,水溫39℃左右,每日流量約3700噸,水量極為豐富。現已探明溫泉水體含有適量的氧、矽、鉀、硼、鋁、鈷等多種微量元素,在此溫泉洗浴、浸沐之後,全身舒爽清澗。

崇福寺景區

崇福寺景區

崇福寺是國家2A級旅遊景區,位於麥積城南約25公里東柯穀,又名杏林觀,亦稱城隍廟,是寺、觀、廟合一的宗教寺院,興建于唐代弘道元年即西元683年。延及民國末,由於地方信士、坊眾不時修葺維護,依然保持著清代時規模。崇福寺在平臺正中,是一組四合院式建築,座東向西,現有玉皇、無量、三元、靈官、大佛、關帝、三霄、天王、韋馱、城隍、藥王等殿十餘座,三十餘間。

崇福寺景區為AA級景點

天水鳳凰山景區

天水鳳凰山景區

天水鳳凰山景區為AA級景點

修建了隴東南地區最大規模、最具特色的“植物園山莊”,已成為“絲綢之路麥積百里生態風景旅遊線”的主打景點。

麥積植物園創建於1982年,1987年正式對外開放,1990年完成麥積樹木園建園研究並通過甘肅省科委驗收,1993的被省林業廳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1997年12月被原林業部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1998年被團省委、省旅遊局命名為“青年文明號”,2000年被中國科協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同年被團省委、省青聯命名為“甘肅省青年科技創新教育基地”,1996年以來連續被評為消費者信得過單位,旅遊定點接待單位。2006年被評為全省農村科普工作先進集體,並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首批使用國家級森林公園專用標識牌單位。

百花景區

百花景區

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百花景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利橋鄉境內,東利公路(東岔—利橋)沿線,百花林場墁坪營林區。據寶天高速公路利橋出口20公里,據麥積區80公里,地理座標:東經106°15′—106°30′,北緯34°16′—34°25′之間,與立遠林場接壤。地處秦嶺南麓中山峽谷地貌區,屬嘉臨江上游紅崖河源頭區。地勢西北向東南傾斜,坡度在26°—45°之間,海拔1442—2489米之間,境內有一條由北向南走向的溝系,構成相對獨立的紅崖河支流水系。境內屬暖濕帶大陸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0.9°C,相對濕度69%,極端高溫38.3°C,極端最低氣溫-18.2°C,無霜期184天,平均日照2098.7小時,年降水量800毫米。總面積26625.0畝,其中林業用地25591.5畝,非林業用地1033.5畝。樹種有油松、華山松、雲杉、青雜,楊樺等,森林覆蓋率96.1%。景區內林木茂盛、物種豐富、水流清澈,山峰俊秀、層岩疊嶂、起伏不斷,鳥鳴幽谷、濤聲疊蕩,是享受自然、避暑納涼的好去處。

碧峪溝景區

碧峪溝景區

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碧峪景區位於景色秀美,氣候宜人的秦嶺山脈北坡,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佘家門村,四面森林環繞,北靠渭河,南接秦嶺主樑,碧峪森林公園西距天水市40公里,沿310國道向東130公里達寶雞,330公里處到西安,向西380公里達蘭州,周邊交通十分便利,公園面積3217公頃,共劃分三個景區,森林覆蓋率73.6℅,自然景觀以十裡長峽,高山風光為主,集森林,河水,野生動植物為一體,環境清幽,四季氣候宜人,尤其是夏天理想的避暑勝地。景區主題為十裡長峽,高山風光為主。以公園入口處便是二龍溪景區的十裡長峽,長達10公里之多,由於地殼斷裂,河流沖刷,侵蝕的作用,兩岸懸崖峭壁,高聳入雲,抬頭望天,懸崖巨石撲面而來,大有“水拍雲崖懸”的豪邁氣勢。伏龍峰像一條巨大的蒼龍,盤旋於秦嶺山系,蜿蜒數千米,還有大駱駝峰,小駱駝峰等眾峰,如眾仙捧月,又如十八羅漢。

景區地處秦嶺林區,地形複雜,光熱充足,森林公園林木茂密,莽莽蒼蒼,景致千姿百態,錯綜複雜,四季變化明顯,各種樹木花草爭奇鬥豔,色彩斑斕,香氣撲鼻。景區氣候四季分明,可謂氣象萬千,春天,冰雪漸融,氣風拂動,山花爛漫,是賞春踏青的絕好季節;夏天,百花競開,綠意盎然,松柏跌宕,是納涼避暑的大好時光;金秋,紅葉漫山,層林盡染,碩果累累,一派豐收景象;隆冬,萬里雪飄,大山蒼莽,是觀霧松掛冰的好時光。

龍門景區

龍門景區

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龍門景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利橋鄉境內,隸屬於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是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六大景區之一,景區地處龍門林場天然林保護區內,是秦嶺山脈隴南低山地區,屬中山峽谷地貌,最高海拔2132米,最低海拔1352米;森林覆蓋率94.4%;土壤以森林褐色土為主,平均厚度為50釐米;氣候為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0.9℃,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降雨量491.7毫米,無霜期180天;紅崖河自北向南從景區流過,水量豐富,沿河上下水清潭深風景優美。

景區總面積1072公頃。其中有林地844.6公頃(國有831.6公頃、集體13.0公頃);灌木林地28.0公頃;無林地48.5公頃;非林地150.9公頃(國有13.5公頃、集體137.4公頃)。主要有櫟類、闊混、油松、華山松、山楂等樹種,面積為844.6公頃,活立木總蓄積33923立方米;其中針葉為367.5公頃(集體13.0公頃),佔有林地面積的43.5%,活立木蓄積9632立方米;闊葉為477.1公頃,佔有林地面積的56.5%,活立木蓄積24291立方米。景區內植物種類繁多,是溫帶向亞熱帶過渡的植物基因庫。有苔蘚、蕨類、裸子、被子植物224科,945屬,近2700種,其中木本植物800多種,草本植物近1900種。分佈的野生動物有獸類、鳥類、兩栖類、魚類、爬行類等81科,81屬,380餘種。

景區內林密水清潭深,怪石峭壁林立,動植物種類繁多,是人們欣賞大自然、享受大自然、消除疲勞、娛樂休閒、遊憩以及進行自然教育和環境教育的理想場所。主要景點有:

1.利橋古城堡及衙門。據《天水縣誌》載:“利橋城堡居三岔全境之南部,地接川、漢,清乾隆二十五年(西元1760年)建築,設都司一、千總一、把總一、制兵三百六十六,各有衙署,兵棚均在城內,沿至晚清,重行營廢,制兵至今。衙署坍塌,成空城矣”。民國時期駐守-保安部隊。1935年7月紅軍第二十五軍為配合一、四方面軍長征,由軍長程子華、副軍長徐海東、政委吳煥先率領,8月5日從兩當縣太陽寺以北進入利橋,與-保安部隊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全殲了-保安部隊。據當地人說,有三名紅軍戰士犧牲,葬於利橋的“萬人墳”--今龍門林場隔壁的山根處。

2.茶馬古道。利橋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是天水通往陝西漢中、四川廣元通道上的一個重鎮,商隊南下駝運食鹽,北上販運茶葉、絲綢等都要在利橋古鎮投宿歇息。如今街面上仍保留了一些騾馬店的原貌,建築考究,民風淳樸。

3.朝陽洞。朝陽洞位於朝陽山佛洞溝左側陽坡的山崖上,據立於洞下的碑石記載,修建于清道光十八年。攀岩而上,洞內有大洞和小洞,大洞長約7米,寬4米,高約2.5米,門呈“n”形,洞內藏有石像,木刻像、泥塑佛像(現有泥塑佛像多半腐爛,木雕佛像已被盜),洞頂端有一塑像、石塔,佛像的身後就是小洞,若彎身進去就顯得非常狹窄,如大喝幾聲,裡面便有蝙蝠翩翩飛動的聲音,一會兒似敲鑼的聲音嗡嗡直響,一會兒似鼓聲咚咚咚咚……。打上手電筒沿小洞而進,不遠便有一清澈透亮的泉水從石崖的夾縫裡流出,夏天特別涼爽,冬天冒有熱氣,當地人稱“神水”。洞口地勢險峻,視野開闊,尤其朝陽初升之時,既能欣賞到眾巔托日的景致,也能感受到陽光灑射的融融暖氣。

4.龍眼潭。龍眼潭也叫甕兒潭,位於佛洞溝口逆紅崖河而上約500米處,潭邊有一巨石,上有一龍眼,呈圓形,常年積水,直徑約60公分,深約150公分,旁邊有兩小眼,說是龍的鼻孔,直徑約為15公分,深度約20公分,乍看它的形狀還真有點害怕,其實它是一塊巨石。相傳以前每當天氣特別乾旱的時候,當地人便將龍眼中的水淘乾淨,讓太陽暴曬底部的太極圖,若還不下雨,就用火燒,次日即有一場透雨降臨。

5.石鑼石鼓。石鑼位於龍眼潭對面的石崖上,形似一人懷中抱鑼正在敲擊,石鼓位於朝陽山半山坳,形似一人懷中抱鼓正在擊打。相傳,此二石乃女媧補天時的鑼鼓手丁鑼和丁鼓,他們二人互相配合,為女媧補天擂鼓奏樂,當女媧補住了最後的天洞後,才發現還剩有丁鑼和丁鼓,女媧說“你們就為世人所用吧”。從此,丁鑼、丁鼓便落腳於朝陽山上,繼續為天堂奏樂,為世人警示,不要做惡多端,善心皆有福臨門。

6.龍板石。龍板石位於佛洞溝口紅崖河下游3公里處,兩石臥於河中,長約10米,寬約6米,形似雙龍戲水,人稱龍板石。龍板石周圍小潭無數,河道狹窄,水流急速通過一石槽,因較為隱蔽,不易被人發現,所以是當地人的天然浴場,在炎炎夏日都來此衝浪納涼。

7.紅崖河。紅崖河是嘉陵江的一大支流,發源于和龍門林場毗鄰的百花林場所轄英崖溝、代家溝、秦嶺溝和金昌溝,流經景區全境約8公里,水勢分地段緩急相間,河水常年清澈見底,水草豐茂、魚蟹繁多、石縫隨處可見清泉流出。

8.朝陽山。朝陽山位於後峽王家坪左側,山上樹木青翠,嵐煙淡淡,花樹簇擁。山下溝壑縱橫,峭壁叢生,怪石林立。林中常有黑熊、林麝、紅腹錦雞等珍稀野生動物出沒。紅崖河沿溝東去,迂回曲折,深潭相連,清澈見底,魚兒遊動可見。沿河兩側坡面上生長著較為名貴的一些樹種,有紅楓、鐵橡樹、黃蘆、粗榧、祖師麻、繡線菊等等。

9.玉女峰。玉女峰位於龍眼潭的左側,山嶺凸兀,十二座小山峰相互簇擁,偎依於主峰懷抱,松柏蒼翠,古藤攀纏,峭壁裸☆禁☆露,別有景致。相傳龍王煉丹走火入魔,致使人間三年大旱,百姓在龍眼潭求雨,用汗水注滿龍眼,龍王驚醒後,才知大錯,便派他的十二位龍女,每人降一天濛濛細雨,以解旱情,從此,十二位龍女的身影便落在了龍眼潭對面的山上。

龍門景區是一條開放性的峽谷景區,地處西安—寶雞—天水—蘭州—敦煌絲綢之路黃金旅遊線路的正中間,地理位置相對優越。東利公路(原為天水通往陝西省鳳縣、漢中市的一條主要道路)穿景區而過,景區西鄰寶雞—天水高速公路利橋出口2公里,東界為利橋鄉人民政府所在地利橋村,距離天水、寶雞均只有1小時的車程,交通便利。

桃花溝景區

桃花溝景區

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桃花溝景區麗居甘肅東大門,位於小隴山林業實驗局東岔林場腹地,屬秦嶺山系,西距天水市110公里,東距寶雞市64公里,東南與陝西通天河國家森林公園毗鄰,西南與麥積國家公園相連。景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隴海鐵路和310國道從景區邊緣通過,在桃花坪收費站出口即到。

景區面積4552公頃,動植物資源豐富,已知植物2750餘種,其中屬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有紅豆杉、銀杏、水杉、連香樹、水青樹、領椿木等13種,野生動物1000餘種,屬國家一、二級保護的有紅腹錦雞、林麝、花面狸、中華鱘、水獺、熊、岩羊、秦嶺細鱗鮭等58種,是黃河流域野生動植物的集中棲息地之一。

景區內分桃花溝、普渡峽兩大景區,旅遊景點達89處之多。桃花溝景區多奇峰異石、清泉澗溪、山高水長,以雄偉和神奇著稱。主要景點有桃花潭、權杖石、翻天印石、面壁石佛、三柱香、小嶺神燈等。普渡峽景區峽天一線,峰回溪轉、崖洞神幽。主要景點有燕子洞、三星崖、月亮崖、金童玉女峰、翰墨飄香、夢筆生花以及佛教聖地觀音山的古廟建築群等。

景區服務設施齊全,建築面積2774.29M2,桃花溝度假村有小木屋5棟,接待主樓1棟,客房、餐廳、會議室、多功能廳等配套設施,現已建成賓館、別墅、會議室和歌舞廳。可承接中小型會議和舉辦各種娛樂活動,可為150人的旅遊團隊提供食宿。是旅遊休閒、餐飲娛樂、商務洽談、科普探險、返璞歸真的絕佳勝地。

金龍山景區

金龍山景區

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金龍山景區隸屬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立遠林場管轄,地理座標為東經106°22′52″~106°38′11″,北緯34°22′16″~34°33′3″。景區總面積75.59km2,包括蓮花池景區、石崖溝景區和金龍山景區三個景區,其中蓮花池景區34.46平方公里,石崖溝景區16.20平方公里,金龍山景區24.93平方公里。現已修築“寶天”高速出口東岔鎮距離金龍山景區約22公里,正在修建的寶蘭客專東岔車站設在景區中心地帶,交通十分便利,景區已修建售票房、接待中心、多功能廳、餐廳、小木屋等基礎設施。景區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已初步形成一處具備一定基礎設施條件,現有標準間床位40張,小木屋3座,餐廳可一次性容納50人同時就餐,服務較規範,-議、觀光、度假等功能於一體的遊覽勝地。擬建成西北地方乃至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森林生態旅遊景區。

金龍山景區地處秦嶺南部,東與陝西省太白山、紅河谷、通天河森林公園、甘肅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桃花溝景區接壤,西南與麥積國家森林公園、仙人崖、麥積石窟、石門景區毗鄰。景區內交通便利,景區緊臨310國道,距“寶天”高速約22公里。景區西距甘肅省天水市90公里,東臨陝西省寶雞市70公里,以關中—天水經濟區為基礎支撐,是絲綢之路“西安—蘭州”段上的主要節點之一,也是通向大秦嶺旅遊區的主要通道,區位優越明顯。

景區內山峰巍峨、石林聳立、清泉澗溪、飛瀑流湍、風景優美、氣候適宜,以雄偉和神奇著稱,具有開展觀光、避暑、度假、商務、會議等綜合旅遊的優勢。

麥積山溫泉

麥積山溫泉

麥積山溫泉,是麥積山國家5A級旅遊景區五大子景區之一,位於麥積城區東南23公里的街亭古鎮,據載為三國蜀漢大將馬謖痛失之地。從古鎮東進4公里有溫泉峽,峽谷內環境幽靜,山翠穀深,有溫泉一處,水溫39℃左右,每日流量約3700噸,水量極為豐富。現已探明溫泉水體含有適量的氧、矽、鉀、硼、鋁、鈷等多種微量元素,在此溫泉洗浴、浸沐之後,全身舒爽清澗。

崇福寺景區

崇福寺景區

崇福寺是國家2A級旅遊景區,位於麥積城南約25公里東柯穀,又名杏林觀,亦稱城隍廟,是寺、觀、廟合一的宗教寺院,興建于唐代弘道元年即西元683年。延及民國末,由於地方信士、坊眾不時修葺維護,依然保持著清代時規模。崇福寺在平臺正中,是一組四合院式建築,座東向西,現有玉皇、無量、三元、靈官、大佛、關帝、三霄、天王、韋馱、城隍、藥王等殿十餘座,三十餘間。

崇福寺景區為AA級景點

天水鳳凰山景區

天水鳳凰山景區

天水鳳凰山景區為AA級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