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上百名司機上門討債!罕見互懟背後,周航、樂視、易道都是輸家?

突發!上百名司機聚集易到討債

易到用車原創始人周航與樂視在互聯網上的公開撕逼,這下讓世界都知道:樂視缺錢了。

4月18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親臨易到用車公司現場,見證了風暴眼中的易到用車。

易到用車啟動司機無法提現解決程式

現場擠滿了登記取現的司機

提現司機仍在陸續到場登記

21世紀經報導記者還發現,前來登記取現司機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公司外面有十幾輛警車前來維護秩序......

多位司機表示,已經不止一次來易到交涉提現問題,但其帳戶資金至今還未能順利到賬,“已經持續1-2個月的時間,這次交了資料還要至少再等一個月”。此外,易到創始人周航4月17日的個人聲明發出後,租賃公司之間也發生了劇烈的討論,且開始討論何時到易到再次討要欠款。

據易到資料顯示,截止2016年7月,易到累計充值金額超60億元,共有653萬用戶進行了充值,人均逾900元。

一場通宵達旦的口水戰

4月17日,易到用車創始人周航突然通過自媒體發聲稱,由於樂視眾所周知原因,不可避免殃及易到本身。他表示:“據我所知,易到當前確實存在著資金問題。而這個問題最直接的原因是樂視對易到的資金挪用13億。”

周航的言論一時間震驚整個互聯網界,刷爆了許多人的朋友圈。

周航表示,作為易到用車的創始人,他代表易到的初創團隊以及所有用戶,強烈呼籲現在的實際控制人——樂視和賈躍亭,能夠優先站在社會責任的角度,妥善處理好易到的問題。

聲明發佈2小時後,事情有了反轉。

2小時後,樂視、易道再發佈聯合聲明,

反駁周航聲明中的觀點。

簡單總結:

樂視遭遇了危機,大哥和小弟都缺錢,只能抵押了大哥的房產,讓小弟貸款度日。貸了14億後,沒想到大哥只分給了小弟1個億,因為大哥那邊的生意比較大,用錢的地方多。小弟雖然只做一門生意,但是這門生意投入太大,1個億換不來本質的改變。

最後,大哥和小弟都沒度過難關。小弟的母親不忍心看到小弟受苦,因此告知眾人,小弟沒過好,是因為大哥偏心,分走了屬於小弟的錢。

還有網友粗暴直白地解釋了一下:

就是說樂視以易到的名義去貸款,易到就拿了1億,還得做債務人,而拿13億的公司大股東就出了一棟樓。

一個不知道是不是段子的“新聞”:

今天。

然而,易到併入樂視後,無論從易到的市場推廣投入、車輛配置、司機招聘等看,均沒有發現明顯的“生態化反”,倒是易到自己不斷地推出“充100得200”、“80%充返”等被業界看不懂並為其後續資金鏈的安全性擔心的瘋狂促銷方案。

業內認為,樂視根本就沒把易到當做一家網約車平臺,而更像是“提款機”。易到用車的充返取得的短期現金流,才是樂視所真正想要的。

去年下半年,曾有媒體引用了“拿到易到融資相關檔的投行人士”的說法稱,易到訂單量較高峰時期下滑50%,其現金流減少已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

同時,易到網約車牌照申請進展也十分緩慢,昨晚的消息更是給易到雪上加霜。

樂視和易到聯合發表聲明,雙方站在同一陣營指責周航,因此這不是樂視和易到的矛盾,而是和易到創始人的矛盾。

在這場爭端中,雙方都表示,要全力維護司機和用戶的權益,但是在缺錢和難以為繼的局面下,這樣的爭端於事無補。

周航曾說過,“如果一個社會還在恥於談論失敗、害怕失敗、排斥失敗,而只是崇尚成功的話,那我們不可能有探索意義上的創新,這是失敗對我們全社會的價值。”

失敗需要反思,就從不懼怕失敗開始吧。

1個億換不來本質的改變。

最後,大哥和小弟都沒度過難關。小弟的母親不忍心看到小弟受苦,因此告知眾人,小弟沒過好,是因為大哥偏心,分走了屬於小弟的錢。

還有網友粗暴直白地解釋了一下:

就是說樂視以易到的名義去貸款,易到就拿了1億,還得做債務人,而拿13億的公司大股東就出了一棟樓。

一個不知道是不是段子的“新聞”:

今天。

然而,易到併入樂視後,無論從易到的市場推廣投入、車輛配置、司機招聘等看,均沒有發現明顯的“生態化反”,倒是易到自己不斷地推出“充100得200”、“80%充返”等被業界看不懂並為其後續資金鏈的安全性擔心的瘋狂促銷方案。

業內認為,樂視根本就沒把易到當做一家網約車平臺,而更像是“提款機”。易到用車的充返取得的短期現金流,才是樂視所真正想要的。

去年下半年,曾有媒體引用了“拿到易到融資相關檔的投行人士”的說法稱,易到訂單量較高峰時期下滑50%,其現金流減少已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

同時,易到網約車牌照申請進展也十分緩慢,昨晚的消息更是給易到雪上加霜。

樂視和易到聯合發表聲明,雙方站在同一陣營指責周航,因此這不是樂視和易到的矛盾,而是和易到創始人的矛盾。

在這場爭端中,雙方都表示,要全力維護司機和用戶的權益,但是在缺錢和難以為繼的局面下,這樣的爭端於事無補。

周航曾說過,“如果一個社會還在恥於談論失敗、害怕失敗、排斥失敗,而只是崇尚成功的話,那我們不可能有探索意義上的創新,這是失敗對我們全社會的價值。”

失敗需要反思,就從不懼怕失敗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