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豬大腸桿菌病

豬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仔豬腸道傳染病。包括:

仔豬黃痢

仔豬白痢

仔豬水腫病三種,

臨床征特:

腸炎、腸毒血症

易感性

仔豬黃痢

常發生於出生後1周齡以內,以1~3日齡最常見,隨日齡的增加而減少,7日齡以上很少發生,同窩仔豬發病率90%以上,死亡率很高,甚至全窩死亡。

仔豬白痢

發生於10~30日齡的仔豬,以2~3周齡較多見,一月齡以上的豬很少發病,其發病率約為50%,而病死率低。

仔豬水腫

常見於斷奶後1~2周的仔豬。生長——育肥豬和10日齡以下的豬很少見。

在某些豬群中有時散發,有時呈地方流行性,發病率一般在10%~30%以下,但死亡率很高,越90%。

傳染源 主要是帶菌母豬。無病豬場從有病豬場引進種豬或斷奶仔豬,如不注意衛生,防疫工作,使豬群受感染,易引起仔豬大批發病和死亡。

傳播途徑 主要經消化道傳播。帶菌母豬由糞便排出病原菌,污染母豬皮膚和乳☆禁☆房,仔豬吸吮和舐母豬皮膚時,食入感染。

流行特點

仔豬出生後,

豬舍保溫條件差而受寒,是新生仔豬發生黃痢的主要誘因。初產母豬和較經產母豬相比,所產仔豬黃痢犯病嚴重。新生仔豬初乳吃的不夠或母豬乳汁不足以及產房溫度不足,仔豬受涼,都會加劇黃痢的發生。

仔豬白痢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但一般以嚴冬、早春及炎熱季節發病較多,尤其是氣候突變時多發。有時不採取治療措施也可自愈。

高蛋白飼養及肥胖的豬容易發生水腫病,

去勢及轉群應激也容易誘發水腫病。

仔豬黃痢

仔豬出生時體況正常,12小時後突然有1~2頭全身衰弱,迅速消瘦、脫水,很快死亡,其他仔豬相繼發生腹瀉,糞便呈黃色糨糊狀。最初為突然拉稀,排出稀薄如水樣糞便,黃至灰黃色,有腥臭味,隨後拉稀愈加嚴重,數分鐘即拉1次水樣糞便。病豬嚴重脫水,體重迅速下降,可達30%~40%,精神沉鬱,遲鈍,眼睛無光,皮膚藍灰色,

質地枯燥,最後昏迷死亡。

仔豬白痢

病豬突然發生腹瀉,並排出糨糊狀糞便,灰白或黃白色,氣味腥臭,體溫和食欲無明顯改變,病豬逐漸消瘦,拱背,皮毛粗糙不潔,發育遲緩,病程3~9d,多數能自行修護

仔豬水腫

突然發病,表現精神沉鬱,食欲下降至費絕,心跳加快,呼吸淺表,病豬四肢無力,共濟失調,靜臥時,肌肉震顫,不時抽搐,四肢劃動如游泳狀,觸摸敏感,發出呻呤和鳴叫,後期轉為麻痹而死亡。體溫不升高,部分豬表現出特徵症狀,眼瞼和臉部水腫,有時波及頸部、腹部皮下,而有些豬體表沒有水腫變化,病程1~2d,個別達7d以上,病死率約為90%。


病理變化:

仔豬黃痢 最急性剖檢常無明顯變化,有的變現為敗血症。一般可見屍體脫水嚴重,腸道膨脹,有多量黃色內容物和氣體,腸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變化,以十二指腸最嚴重,空腸、回腸次之,肝、腎有時有小的壞死灶。

仔豬白痢 剖檢屍體外表蒼白消瘦,腸黏膜有卡他性炎症變化,有多量黏液分泌液,胃食滯。

仔豬水腫 最明顯的是胃大彎部黏膜下組織高度水腫,其他部位如眼瞼、臉部、腸系膜及腸系膜淋巴結、膽、喉頭、腦及其他組織可見水腫。水腫範圍大小不一,有時還可見全身性淤血。

腸管擴張血管充血,內有黃色液體

臨床診斷

仔豬黃痢 根據新生仔豬突然發病,排黃色稀糞,同窩仔豬幾乎全部發病,死亡率高,而母豬健康,無異常,即可初步判斷。

仔豬白痢 根據2~3周齡哺乳仔豬成窩發病,體溫不變,排白色糨糊狀稀糞,剖檢僅見胃腸卡他性炎症等特點,即可作出初步診斷。

豬水腫病 根據主要發生於斷奶後不久的仔豬,常突然發病,病程短,死亡率高,病豬眼瞼水腫,叫聲嘶啞,共濟失調,漸進性麻痹,胃噴門、胃大彎及結腸系黏膜膠樣水腫,淋巴結腫脹等特點,即可作出初步診斷。

防治:

抓好母豬的飼養管理,保持產房的清潔和消毒,哺乳前要對乳☆禁☆房進行清潔和消毒,有乳☆禁☆房炎的母豬應及早治療。

搞好母豬的產前和產後保健。產前一周有針對性的在飼料中添加抗菌藥物,仔豬出生後12h內進行預防性投藥,注射敏感的長效抗菌藥可有效減少發病和死亡。較敏感的藥物有氟奎若酮類、氨基糖苷類、多黏菌類、氟苯尼考、痢菌淨和某些磺胺類藥物。

加強新生仔豬的護理,尤其是新生仔豬的保暖防寒措施,及早哺喂初乳,並做好補鐵補硒工作。

仔豬應提早餵料,選用優質全價的代乳料,補充飲水。

斷奶時注射長效抗菌藥對預防仔豬水腫病有很好的作用,也可通過飼料和飲水添加藥物進行預防。

免疫預防。隨著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相繼研製成功了大腸桿菌的基因工程菌苗,目前有三種:K88—k99、k88—LTB、k88—k99—987p,母豬產前40d和15d各注射1次,對仔豬黃痢和仔豬白痢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能降低發病率。斷奶前15d給仔豬注射水腫病類毒素苗也有一定的作用。

個別達7d以上,病死率約為90%。


病理變化:

仔豬黃痢 最急性剖檢常無明顯變化,有的變現為敗血症。一般可見屍體脫水嚴重,腸道膨脹,有多量黃色內容物和氣體,腸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變化,以十二指腸最嚴重,空腸、回腸次之,肝、腎有時有小的壞死灶。

仔豬白痢 剖檢屍體外表蒼白消瘦,腸黏膜有卡他性炎症變化,有多量黏液分泌液,胃食滯。

仔豬水腫 最明顯的是胃大彎部黏膜下組織高度水腫,其他部位如眼瞼、臉部、腸系膜及腸系膜淋巴結、膽、喉頭、腦及其他組織可見水腫。水腫範圍大小不一,有時還可見全身性淤血。

腸管擴張血管充血,內有黃色液體

臨床診斷

仔豬黃痢 根據新生仔豬突然發病,排黃色稀糞,同窩仔豬幾乎全部發病,死亡率高,而母豬健康,無異常,即可初步判斷。

仔豬白痢 根據2~3周齡哺乳仔豬成窩發病,體溫不變,排白色糨糊狀稀糞,剖檢僅見胃腸卡他性炎症等特點,即可作出初步診斷。

豬水腫病 根據主要發生於斷奶後不久的仔豬,常突然發病,病程短,死亡率高,病豬眼瞼水腫,叫聲嘶啞,共濟失調,漸進性麻痹,胃噴門、胃大彎及結腸系黏膜膠樣水腫,淋巴結腫脹等特點,即可作出初步診斷。

防治:

抓好母豬的飼養管理,保持產房的清潔和消毒,哺乳前要對乳☆禁☆房進行清潔和消毒,有乳☆禁☆房炎的母豬應及早治療。

搞好母豬的產前和產後保健。產前一周有針對性的在飼料中添加抗菌藥物,仔豬出生後12h內進行預防性投藥,注射敏感的長效抗菌藥可有效減少發病和死亡。較敏感的藥物有氟奎若酮類、氨基糖苷類、多黏菌類、氟苯尼考、痢菌淨和某些磺胺類藥物。

加強新生仔豬的護理,尤其是新生仔豬的保暖防寒措施,及早哺喂初乳,並做好補鐵補硒工作。

仔豬應提早餵料,選用優質全價的代乳料,補充飲水。

斷奶時注射長效抗菌藥對預防仔豬水腫病有很好的作用,也可通過飼料和飲水添加藥物進行預防。

免疫預防。隨著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相繼研製成功了大腸桿菌的基因工程菌苗,目前有三種:K88—k99、k88—LTB、k88—k99—987p,母豬產前40d和15d各注射1次,對仔豬黃痢和仔豬白痢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能降低發病率。斷奶前15d給仔豬注射水腫病類毒素苗也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