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珍珠港背後的真相,羅斯福以血為代價的“苦肉計”?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一舉消滅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取得了東南亞地區的制空權和制海權,為日軍橫掃東南亞奠定了基礎,此役美軍方面被炸沉4艘戰列艦、1艘巡洋艦、2艘驅逐艦,

傷4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飛機損毀188架,傷159架;人員死亡2403人,失蹤255人,傷1178日人。

珍珠港事件為何能發生?綜合實力遠遜於美國的日本,為何能從幾千公里之外成功偷襲,不合常理的問題太多了,這背後會有什麼隱情呢?

二戰結束以後,不斷有一些當事人將一些內幕公諸於眾,

一些當時的秘密檔也由於保存時間過了保密期也慢慢呈現於人們眼前。

其實早在1941年春,美國人就在一艘日本油輪上截獲了一套完整的日本海軍密碼本,其後由美軍密碼專家弗裡德曼所領導的機關“魔術”已經能夠破譯絕大多數日本人的密電。

在珍珠港事件發生之前,美軍太平洋艦隊進行了重大的調整。將包括1艘航母、3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17艘驅逐艦在內的作戰力量撥給了大西洋艦隊。

此外,海軍部還把太平洋艦隊裡素質最好的指揮官和水兵也劃撥給了大西洋艦隊。

以至於太平洋艦隊司令官金梅爾曾多次向海軍部抱怨,而海軍部卻絲毫也不理會。在珍珠港事件發生後,金梅爾將軍在接受事後調查時曾指責在華盛頓的高官扣下了珍珠港將可能遭受襲擊的所有情報,直接導致了珍珠港的慘痛。

另外一些當事人的回憶也似乎在向人們昭示事情的真相。萊尼夫,一位荷蘭退役海軍上將,在1941年12月2日,時任荷蘭流亡政府派駐華盛頓的上尉武官。這天你在和美國海軍情報局的朋友聊天,詳談中,他的朋友指著牆上的地圖說:“這裡是日本特遣艦隊正在東進的地方”。

美國當地時間12月6日下午,萊尼夫再次來到美國海軍部打聽情況,一名軍官告訴他此時日本人正在離檀香山約400英里的地方。第二天,戰爭就爆發了。

通過以上種種蛛絲馬跡,人們有理由相信日軍的偷襲戰只是羅斯福上演的一出'苦肉計'。而羅斯福付出如此大的代價也是處於無奈。

當時美國國美孤立主義思想非常嚴重,使得羅斯福很多援助英、蘇、中的計畫被掣肘。他很清楚如果美國不及時援助這些反法西斯的國家,一旦軸心國國家控制了歐亞大陸,美國將無力獨自抵抗軸心國的進攻。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只圖眼前利益,不願意參戰,而且在美國國內有很大的勢力。

正因為如此,羅斯福不得不犧牲珍珠港,以血的代價來喚起民眾的正義感,粉碎孤立主義的幻想。

以血的代價來喚起民眾的正義感,粉碎孤立主義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