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遵義市長魏樹旺:傳承“紅色基因” 遵義“自信起飛”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吳迪)“過去,貴州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現在,生態良好、綠色家園、後發趕超、轉型跨越、率先突破、脫貧攻堅、全面小康成了貴州的‘高頻詞’。‘我是貴州人,我有精氣神’成了當代貴州人的精神主面貌。

”這是貴州省十二次党代會代表、遵義市委副書記、市長魏樹旺在聽取陳敏爾書記所作的省十二次黨代會報告後的深切感慨,也是他五年來的切身體會。

貴州省第十二次党代會代表、遵義市委副書記、市長魏樹旺在遵義團發言

2016年,遵義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401.6億元,年均增長13.9%,經濟總量實現五年翻番,工業經濟總量穩居全省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4億元,年均增長13.5%;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4298億元、2271億元,年均分別增長30%、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2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達10155元,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89%。

農業轉型:讓遵義農產品風行天下

3月11日,在全國兩會期間,“黔貨出山”遵義綠色農產品北京行展示展銷暨投資推介會在北京舉行,

吸引了不少眼球,為北京市民帶來了“遵義味道”。此次推介會共展出產品200多種,白酒、茶葉、曬醋、雞蛋糕、辣椒……一件件貨品放上展臺便被一搶而空。

“黔貨出山”遵義綠色農產品北京行展示展銷暨投資推介會在北京舉行

“我們帶的農產品預計要展銷3天,結果1天就賣完了。”魏樹旺表示,貴州的農產品極具市場潛力,“我們遵義的茶是世界最乾淨的茶,不用‘洗茶’,頭泡就能喝。我們仁懷產的蔬菜可以通過綠色通道直供香港,在本地只能賣幾塊錢一斤,到香港能漲到幾十塊一斤,增收效應非常明顯。”

魏樹旺坦言,遵義作為“黔北糧倉”,為貴州糧食持續多年增產做出了突出貢獻,但是經濟效益差、規模小等弱點,

形成了遵義農業轉型發展的瓶頸。

“遵義農業不能滿足于小富即安,要轉型!”魏樹旺說,轉型的路徑,就是山地特色高效農業。

“植物、動物都是活的,它們如果想要健康成長,就必須要乾淨的土壤、乾淨的水。而遵義的良好生態,就是我們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先天條件。”魏樹旺說,現代人已經不滿足於吃飽、吃好,還要吃出健康來,“發展農業,我們要更加強化市場意識,

緊盯市場需求,引入龍頭企業,轉變發展方式,退出經濟效益較低的玉米等,進一步降低糧經比。”

近年來,遵義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成效顯著,品牌力量進一步形成。2016年,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完成總產值330億元,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53.15%。全市擁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面積125萬畝,養殖無公害農產品認證50個,綠色食品認證23家,有機產品認證81個,地理標誌保護農產品認證4個。截至目前,遵義市已創建湄潭翠芽、蘭馨、茅貢米業等19個“中國馳名商標”、100餘個“貴州省名牌產品”、170餘個“貴州省著名商標”。

2016年8月,遵義首屆辣椒博覽會開幕

“節會是打造品牌影響力的重要載體。”3月12日至13日,魏樹旺在北京與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北京西城區委區政府座談,深度對接2017年貴州茶“一節一會”有關事宜。2016年,遵義高標準承辦了2016年全省山地生態畜牧業發展暨產業扶貧現場推進會、“貴州茶一節一會”和“遵義市首屆國際辣椒博覽會”,“中國蔬菜流通協會辣椒產業委員會”也落戶遵義。

工業轉型:奮力打造綠色發展高地

“工業化是一個不可逾越的發展階段。”對於工業轉型的重要性,魏樹旺有清醒的認識。

五年來,遵義市堅持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兩條腿走路,2016年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突破千億元,工業經濟總量穩居全省第一,規模工業企業突破1000家,單位GDP能耗五年累計下降21.65%。

“作為貴州工業經濟總量最大的市,遵義的工業化,就引領著貴州的工業化。”魏樹旺認為,遵義一方面繼續做大做強以白酒為代表的傳統產業,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大資料、大旅遊、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綠色產業。

“拿白酒來說,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們要打造以茅臺酒作為龍頭帶動的、中高端白酒集聚的產業集群,增強酒業發展活力,利用好這天賜的赤水河穀。”魏樹旺說。

魏樹旺透露,遵義市即將開展首屆“遵義十大名酒”評選活動,從品質評價、市場評價、效益評價、發展評價等方面精心篩選出“遵義十大名酒”,以此培育和壯大遵義白酒優勢品牌。“我們正在研究出臺支援白酒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培育白酒品牌和‘互聯網+白酒’、‘旅遊+白酒’等新業態,不斷創新白酒銷售新模式,落實好產業基金、基酒質押、銀行授信等措施,引導企業積極拓展市場。”魏樹旺表示,遵義正在謀劃茅臺鎮白酒狂歡節,把文化的內核灌注到白酒產業發展中,讓茅臺鎮成為全球品酒客的嚮往之地。

赤水河畔,茅草大棚造型的展示廳和門口的大酒罈

作為全省大資料產業發展的三極之一,遵義積極探索與貴陽和貴安新區“錯位發展”大資料產業的路子,擬定了“智慧終端機產業集聚區、電子元器件生產基地、特色服務外包產業基地和大資料應用示範城市”的清晰定位。2013年到2015年,遵義大資料電子資訊產業規模已從170億元增加到620億元,保持著高速發展態勢。

“遵義手機出貨量已經達到全國第四,全國每十餘部手機就有一部是遵義造。”魏樹旺說,到2020年,遵義大資料產業規模總量將突破4000億元、力爭5000億元,建成千億級大資料電子資訊產業,實現智慧終端機產業“321”目標,年產3億台手機、2億片觸控式螢幕和電路板、1億套可穿戴和智慧家居設備。

遵義經開區以晴軟體園

2016年2月被國家旅旅遊局確定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地級城市後,遵義市在精品景區、基礎設施、智慧旅遊、配套服務、旅遊扶貧等方面實施了眾多項目,催生了一批具有遵義特色的旅遊新業態、新產品、新線路,逐漸形成“全景域體驗、全過程消費、全產業融合、全民化共用”新格局。

“湄潭正在申報全國十大養老養生基地,我們還有五大旅遊線路:赤水河穀,湄潭、鳳岡、余慶的‘茶園過道’,遵義會議會址為核心的紅色文化線路,綏陽亞洲第二長的喀斯特洞穴、客棧群和東北部仡佬族民族特色文化圈。”談及旅遊,魏樹旺流露出對遵義美景的高度自信,“到了我們的茶園過道,那可真是人在畫中走,車在畫中游。遵義會成為中國和全球的重要旅遊目的地。”

遵義務川縣旅遊發展大會

“強行起飛”:傳承“紅色基因”樹立遵義自信

“紅色聖地,醉美遵義,強行起飛!”這是魏樹旺所歸納的“遵義自信”,“不怕遵義幹不了,就怕遵義想不到!‘強行起飛’,就意味著我們敢於克服一切不利條件,求發展、求突破。”

在魏樹旺看來,五年來的遵義做到了一系列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申報國家綜合保稅區,申報國家級高新區,申報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總量排名僅在西南三省省會城市及重慶市之後……作為這片紅色聖地的主人,遵義人沒有理由不自信。

“我們遵義人有著敢於克服困難、敢想敢幹的‘紅色基因’,一點都不比別人差。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能幹成的事,遵義也能幹成。”魏樹旺說,遵義發展最大的思想動力,就是遵義的紅色文化傳承。

“今年,遵義將迎來三個發展機遇:新貴遵高速的開通,渝黔快鐵的開通和茅臺機場的開通,遵義將成為全國少有的擁有‘雙機場’的地級市,‘鐵公機’的完善是遵義發展的堅實基礎條件。”魏樹旺表示,遵義將以貴州建設內陸開放經濟試驗區為契機,全方位承接上海對口幫扶,全方位參與成渝市場競爭,全方位與貴陽互聯互動,全面構建參與國內區域合作、面向國際開放的通道體系,著力構築面向全球的開放平臺。

“五年後,遵義會更大、更美。”魏樹旺對於遵義的未來非常自信。2017年一季度,遵義主體經濟指標繼續保持兩位數以上較快增長,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54元、2569元,分別增長8.6%、9.1%,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50億元,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6億元,增長12.5%。

夢在前方,路在腳下,事在人為。“只要我們黨員幹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推動貴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各項決策部署在黔北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咬定青山不放鬆,遵義一定會變成一個不一樣的新遵義,遵義老百姓一定會更有幸福感、獲得感。”魏樹旺說。

截至目前,遵義市已創建湄潭翠芽、蘭馨、茅貢米業等19個“中國馳名商標”、100餘個“貴州省名牌產品”、170餘個“貴州省著名商標”。

2016年8月,遵義首屆辣椒博覽會開幕

“節會是打造品牌影響力的重要載體。”3月12日至13日,魏樹旺在北京與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北京西城區委區政府座談,深度對接2017年貴州茶“一節一會”有關事宜。2016年,遵義高標準承辦了2016年全省山地生態畜牧業發展暨產業扶貧現場推進會、“貴州茶一節一會”和“遵義市首屆國際辣椒博覽會”,“中國蔬菜流通協會辣椒產業委員會”也落戶遵義。

工業轉型:奮力打造綠色發展高地

“工業化是一個不可逾越的發展階段。”對於工業轉型的重要性,魏樹旺有清醒的認識。

五年來,遵義市堅持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兩條腿走路,2016年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突破千億元,工業經濟總量穩居全省第一,規模工業企業突破1000家,單位GDP能耗五年累計下降21.65%。

“作為貴州工業經濟總量最大的市,遵義的工業化,就引領著貴州的工業化。”魏樹旺認為,遵義一方面繼續做大做強以白酒為代表的傳統產業,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大資料、大旅遊、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綠色產業。

“拿白酒來說,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們要打造以茅臺酒作為龍頭帶動的、中高端白酒集聚的產業集群,增強酒業發展活力,利用好這天賜的赤水河穀。”魏樹旺說。

魏樹旺透露,遵義市即將開展首屆“遵義十大名酒”評選活動,從品質評價、市場評價、效益評價、發展評價等方面精心篩選出“遵義十大名酒”,以此培育和壯大遵義白酒優勢品牌。“我們正在研究出臺支援白酒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培育白酒品牌和‘互聯網+白酒’、‘旅遊+白酒’等新業態,不斷創新白酒銷售新模式,落實好產業基金、基酒質押、銀行授信等措施,引導企業積極拓展市場。”魏樹旺表示,遵義正在謀劃茅臺鎮白酒狂歡節,把文化的內核灌注到白酒產業發展中,讓茅臺鎮成為全球品酒客的嚮往之地。

赤水河畔,茅草大棚造型的展示廳和門口的大酒罈

作為全省大資料產業發展的三極之一,遵義積極探索與貴陽和貴安新區“錯位發展”大資料產業的路子,擬定了“智慧終端機產業集聚區、電子元器件生產基地、特色服務外包產業基地和大資料應用示範城市”的清晰定位。2013年到2015年,遵義大資料電子資訊產業規模已從170億元增加到620億元,保持著高速發展態勢。

“遵義手機出貨量已經達到全國第四,全國每十餘部手機就有一部是遵義造。”魏樹旺說,到2020年,遵義大資料產業規模總量將突破4000億元、力爭5000億元,建成千億級大資料電子資訊產業,實現智慧終端機產業“321”目標,年產3億台手機、2億片觸控式螢幕和電路板、1億套可穿戴和智慧家居設備。

遵義經開區以晴軟體園

2016年2月被國家旅旅遊局確定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地級城市後,遵義市在精品景區、基礎設施、智慧旅遊、配套服務、旅遊扶貧等方面實施了眾多項目,催生了一批具有遵義特色的旅遊新業態、新產品、新線路,逐漸形成“全景域體驗、全過程消費、全產業融合、全民化共用”新格局。

“湄潭正在申報全國十大養老養生基地,我們還有五大旅遊線路:赤水河穀,湄潭、鳳岡、余慶的‘茶園過道’,遵義會議會址為核心的紅色文化線路,綏陽亞洲第二長的喀斯特洞穴、客棧群和東北部仡佬族民族特色文化圈。”談及旅遊,魏樹旺流露出對遵義美景的高度自信,“到了我們的茶園過道,那可真是人在畫中走,車在畫中游。遵義會成為中國和全球的重要旅遊目的地。”

遵義務川縣旅遊發展大會

“強行起飛”:傳承“紅色基因”樹立遵義自信

“紅色聖地,醉美遵義,強行起飛!”這是魏樹旺所歸納的“遵義自信”,“不怕遵義幹不了,就怕遵義想不到!‘強行起飛’,就意味著我們敢於克服一切不利條件,求發展、求突破。”

在魏樹旺看來,五年來的遵義做到了一系列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申報國家綜合保稅區,申報國家級高新區,申報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總量排名僅在西南三省省會城市及重慶市之後……作為這片紅色聖地的主人,遵義人沒有理由不自信。

“我們遵義人有著敢於克服困難、敢想敢幹的‘紅色基因’,一點都不比別人差。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能幹成的事,遵義也能幹成。”魏樹旺說,遵義發展最大的思想動力,就是遵義的紅色文化傳承。

“今年,遵義將迎來三個發展機遇:新貴遵高速的開通,渝黔快鐵的開通和茅臺機場的開通,遵義將成為全國少有的擁有‘雙機場’的地級市,‘鐵公機’的完善是遵義發展的堅實基礎條件。”魏樹旺表示,遵義將以貴州建設內陸開放經濟試驗區為契機,全方位承接上海對口幫扶,全方位參與成渝市場競爭,全方位與貴陽互聯互動,全面構建參與國內區域合作、面向國際開放的通道體系,著力構築面向全球的開放平臺。

“五年後,遵義會更大、更美。”魏樹旺對於遵義的未來非常自信。2017年一季度,遵義主體經濟指標繼續保持兩位數以上較快增長,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54元、2569元,分別增長8.6%、9.1%,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50億元,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6億元,增長12.5%。

夢在前方,路在腳下,事在人為。“只要我們黨員幹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推動貴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各項決策部署在黔北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咬定青山不放鬆,遵義一定會變成一個不一樣的新遵義,遵義老百姓一定會更有幸福感、獲得感。”魏樹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