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最原汁原味的“野”長城,就在山西!

這裡,總會用滄桑記錄一段歷史;這裡,總會用悲壯書寫一段過往。每每驅車在二廣高速途經廣武段時,就可以看到雁門關之險峻,句注山之嶙峋,那綿延不斷的廣武明長城,盤旋于群山之巔,

望遠總會遐想悠悠。那倥傯歲月裡,徑截輜重,橫攻士卒,金戈鐵馬,旌旗飄揚,狼煙彌漫……漢墓之群印證了這裡的廝殺,雁門之關述說了這裡的悲壯。

據當地朋友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八達嶺長城修復工程的幾個專家,曾經專門過來,親自登臨廣武長城,拍照、取樣、測量、畫圖、實地勘察,為八達嶺長城的順利修復找見了範本。我曾經登過八達嶺長城,爬過了好漢坡,

體會了一把"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豪邁。

這段長城蜿蜒曲折,神龍首尾都不見,長大約10公里左右,全部為磚石結構,幾座保存完整的碉樓如守護這裡的衛士一般,穿梭于長城之間……東望巍巍雁門關,西瞰甯武舊古城;南通五台勝境,北達雲岡石窟。它是我省境內明代長城的代表作,

是國內長城之珍品,極具軍事科學研究和旅遊觀賞價值。

回眸歷史,靜讀"如何萬古冤魂在,風雨時聞有戰聲"的詩句。

在中國漫長的冷兵器時代,漢逐匈奴、唐禦突厥、宋抗契丹、明擊瓦刺,大大小小幾千多次戰役,沒有一場繞過了這裡!做為農耕與遊牧的分界線,自然又成為中原與漠北王朝的疆界。在歷史變遷的滄海桑田中,它承擔著中原農業文明和遊牧草原部落文明既衝突又融合的重要角色,成為歷史上的戰略要地和著名的古戰場,是一個具有邊塞文化特色人文景觀和奇險獨特自然景觀的旅遊景區。

秦築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雁門。廣武明長城起始修建于戰國時期趙國,後秦國在北方設置了兩道長城,一道是北線陰山腳下的長城,為外邊;另一道在今廣武一帶,稱為內邊。明崇禎十三年,明王朝對廣武守備所屬的白草口長城、冠家梁長城進行了部分修整,這是文獻記載中廣武長城最後的一次修築。眼前的廣武長城基本是明代的遺物了。

徒步登上明長城之標誌性建築——殘存"門"字碉樓。這裡,讓多少遊人散客為此駐足,也讓文人墨客為此驚歎,更讓攝影達人流連忘返。廣武明長城的遺存無不顯示著古人的智慧,今人的責任和後人的延續……

統漢烽西降戶營,黃沙白骨擁長城。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無人空月明。歷史的天空早已物是人非。而眼前的景象卻是:西邊是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東邊是烏雲密佈,雷電滾滾;南邊卻是藍天深邃,白雲飄逸。廣武長城的上空雲兒好似魔術一般,一會憨虎尋古,霎時變幻為雲猴出世,轉眼又化為鯤鵬展翅。這樣的景觀千姿百態,奇妙無窮,讓廣武明長城又添一分魅力,多了些許神秘的色彩,隨遊人各自的意境而浮想聯翩。徒步于長城腳下,徘徊于荊草之間,與這裡親密接觸,頓感精神倍添。詩曰:豪邁壯闊明長城,鐵馬金戈漢武功;懷古望今日月新,雁門關外景猶存!

壯哉,廣武明長城!美哉,廣武明長城!

注:2016年10月3日晚至4日晨之間,山西廣武明長城標誌性景觀、被廣大旅遊愛好者稱為“月亮門”的殘存長城敵樓發生坍塌。廣武明長城是現存包磚最完整的明長城之一,也是原汁原味的古長城,對於坍塌,當地相關部門尚未對此做出回應。

這是文獻記載中廣武長城最後的一次修築。眼前的廣武長城基本是明代的遺物了。

徒步登上明長城之標誌性建築——殘存"門"字碉樓。這裡,讓多少遊人散客為此駐足,也讓文人墨客為此驚歎,更讓攝影達人流連忘返。廣武明長城的遺存無不顯示著古人的智慧,今人的責任和後人的延續……

統漢烽西降戶營,黃沙白骨擁長城。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無人空月明。歷史的天空早已物是人非。而眼前的景象卻是:西邊是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東邊是烏雲密佈,雷電滾滾;南邊卻是藍天深邃,白雲飄逸。廣武長城的上空雲兒好似魔術一般,一會憨虎尋古,霎時變幻為雲猴出世,轉眼又化為鯤鵬展翅。這樣的景觀千姿百態,奇妙無窮,讓廣武明長城又添一分魅力,多了些許神秘的色彩,隨遊人各自的意境而浮想聯翩。徒步于長城腳下,徘徊于荊草之間,與這裡親密接觸,頓感精神倍添。詩曰:豪邁壯闊明長城,鐵馬金戈漢武功;懷古望今日月新,雁門關外景猶存!

壯哉,廣武明長城!美哉,廣武明長城!

注:2016年10月3日晚至4日晨之間,山西廣武明長城標誌性景觀、被廣大旅遊愛好者稱為“月亮門”的殘存長城敵樓發生坍塌。廣武明長城是現存包磚最完整的明長城之一,也是原汁原味的古長城,對於坍塌,當地相關部門尚未對此做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