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嵐縣三大工程吹響生態脫貧集結號

縣委書記高奇英在界河口鎮購買式造林工程現場調研

黨的十八大以來,嵐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生態建設助推脫貧攻堅這條主線,科學實施生態治理工程、生態保護工程、生態增效三大林業重點工程,以身邊增綠、林業增效、產業富民為目標,積極推進合作造林、購買式造林新機制,探索走出了一條生態脫貧的嶄新路子。

縣委副書記、政府縣長喬雲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一)加快造林綠化步伐,全面實施生態治理工程

圍繞到2020年全縣完成30萬畝的造林目標,全面實施荒山綠化、退耕還林、城鄉綠化、通道綠化、森林公園綠化、特色經濟林提質增效等造林綠化工程。一是通過實施購買式造林20萬畝和合作造林10萬畝,到2020年完成全部實施荒山綠化工程,

並在實現綠化荒山的過程中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統籌生態和民生兩方面,達到增綠和增收的雙贏目的。二是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由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採取議標的方式承接,以“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鼓勵扶持各類企業依託退耕建立產業基地,農民以土地資源、種苗造林種草補助資金作為股份增加資產性收益。三是實施城鄉綠化工程,
集中做好城區可視山體綠化、美麗鄉村建設和農田林網建設等綠化任務。四是實施通道綠化工程,對現有通道綠化進行撫育、提檔、升級的同時,做好新建鐵路、高速公路沿線的綠化,重點做好太興鐵路、靜樂至興縣高速嵐縣段的通道綠化任務。五是實施森林公園綠化工程,以打造嵐河省級濕地公園和城郊省級森林公園為目標全面做好重點區域環境綠化任務。
六是實施特色經濟林提質增效,將全縣現有乾果經濟林發展現狀以村為單位逐戶進行登記造冊,建好專案台賬,到2020年實現貧困戶乾果經濟林全覆蓋。

全縣機關幹部義務植樹現場

(二)加快森林生態管護體系建設,全面實施生態管護工程

著力構建森林生態管護體系,

將管護隊伍建設、資源管理管護、雙防等工作作為生態建設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按照“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工作方針,創新管理方式、強化工作責任,確保全縣森林資源安全。一是全面加強管護隊伍建設,做好護林員選聘考核管理工作,強化森林資源管護,重點做好選聘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林業生態管護工作,讓貧困戶在承擔森林管護任務中就地從業,有效實現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雙贏。加強森林消防隊伍建設,以森林火災預防、撲救為主,建立專業森林消防隊伍、半專業森林消防隊伍、應急和群眾森林消防隊伍三支力量。二是建立森林資源目標管理責任體系,落實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制,嚴格林地審批,強化林政管理,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涉林違法犯罪行為。三是堅持不懈做好“兩防”工作,即在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同時,進一步提高森林病蟲害測報防治能力。

油松育苗基地

(三)加快林業產業發展步伐,全面實施林業產業增收增效工程

一是推動育苗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調整苗木結構,抓好油松苗木銷售,全面推動育苗企業注冊商標,並進行地理標誌認證,提升嵐縣苗木的知名度,提高嵐縣苗木的市場競爭力。二是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引導農民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陰優勢培育林藥、林菜、林糧、林油、林畜、林禽、林蜂、林菌、林果等立體式林農複合經營的種植業、養殖業;積極引進和推廣適宜全縣林間種植、養殖的新品種、新技術。發揮白龍山、飲馬池等林區景觀優勢,探索發展森林旅遊、森林康養、森林服務產業,規劃精品森林遊憩線路,建設山林莊園、森林人家,塑造一批獨具林業特色的生態品牌,充分吸納貧困人口就業,拓寬持續增收管道。著力扶持和培育一批市場前景好、帶動範圍廣的龍頭企業,實現林產品就地轉化,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廣泛吸收本地貧困人口就業。三是創新林業資產性收益,根據山西省林業廳《關於促進林業資產收益扶貧試點的工作方案》,在堅持農村基本經濟制度、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前提下,按照政府引導、農民自願、扶貧優先、重點扶持、市場運作、自主經營的原則,鼓勵縣內國有林場、民營企業、造林綠化公司等經營主體和林業大戶、技術人員、村幹部等具有組織能力的人員,帶領農民以林地包括退耕地經營權、林木所有權和政府涉林補助資金入股,牽頭領辦以經營退耕還林地、宜林荒山、乾果經濟林、生態公益林、林下經濟為主的股份合作組織,在植樹造林、治理荒山荒坡、集中經營林地資源過程中,帶動農戶發展林業產業,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收益有分紅”的目標。四是實施碳匯林業工程,依託嵐縣豐富的林木資源,發揮企業的市場優勢,合作進行碳匯森林論證、碳匯林業開發、碳匯指標銷售及引進碳交易資金支援造林專案建設。

初具規模的合作造林林區

有效實現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雙贏。加強森林消防隊伍建設,以森林火災預防、撲救為主,建立專業森林消防隊伍、半專業森林消防隊伍、應急和群眾森林消防隊伍三支力量。二是建立森林資源目標管理責任體系,落實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制,嚴格林地審批,強化林政管理,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涉林違法犯罪行為。三是堅持不懈做好“兩防”工作,即在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同時,進一步提高森林病蟲害測報防治能力。

油松育苗基地

(三)加快林業產業發展步伐,全面實施林業產業增收增效工程

一是推動育苗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調整苗木結構,抓好油松苗木銷售,全面推動育苗企業注冊商標,並進行地理標誌認證,提升嵐縣苗木的知名度,提高嵐縣苗木的市場競爭力。二是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引導農民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陰優勢培育林藥、林菜、林糧、林油、林畜、林禽、林蜂、林菌、林果等立體式林農複合經營的種植業、養殖業;積極引進和推廣適宜全縣林間種植、養殖的新品種、新技術。發揮白龍山、飲馬池等林區景觀優勢,探索發展森林旅遊、森林康養、森林服務產業,規劃精品森林遊憩線路,建設山林莊園、森林人家,塑造一批獨具林業特色的生態品牌,充分吸納貧困人口就業,拓寬持續增收管道。著力扶持和培育一批市場前景好、帶動範圍廣的龍頭企業,實現林產品就地轉化,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廣泛吸收本地貧困人口就業。三是創新林業資產性收益,根據山西省林業廳《關於促進林業資產收益扶貧試點的工作方案》,在堅持農村基本經濟制度、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前提下,按照政府引導、農民自願、扶貧優先、重點扶持、市場運作、自主經營的原則,鼓勵縣內國有林場、民營企業、造林綠化公司等經營主體和林業大戶、技術人員、村幹部等具有組織能力的人員,帶領農民以林地包括退耕地經營權、林木所有權和政府涉林補助資金入股,牽頭領辦以經營退耕還林地、宜林荒山、乾果經濟林、生態公益林、林下經濟為主的股份合作組織,在植樹造林、治理荒山荒坡、集中經營林地資源過程中,帶動農戶發展林業產業,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收益有分紅”的目標。四是實施碳匯林業工程,依託嵐縣豐富的林木資源,發揮企業的市場優勢,合作進行碳匯森林論證、碳匯林業開發、碳匯指標銷售及引進碳交易資金支援造林專案建設。

初具規模的合作造林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