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股民看《人民的名義》,湊熱鬧之外還能學到什麼?

《人民的名義》最近是越來越火了,有人說這部大尺度的反腐劇解放了許多家庭的電視遙控器,老少三代的品味偏好得到了空前的統一。

劇中情節主要是圍繞大風服裝廠的股權糾紛案展開的,而糾紛又是如何引發的呢?

我們來簡要回顧下整個故事的脈絡

●大風服裝廠原本是國有企業,二十年前由當時在位的省檢察院陳岩石牽頭,組織對其進行了股份制改革。民營企業家蔡成功出資購買了大風廠51%的股權,剩餘49%股權由500多名職工組成的持股會持有。

●然後呢,大風廠遇到了資金鏈危機。從小不愛學習、“輸在起跑線上”的蔡成功同學也許早年憑藉一些天賦、努力和運氣,撈到第一桶金完成原始積累還在情理之中;但在需要具備一定專業知識才不容易翻船的金融領域,他還是一頭栽了下去。

●蔡同學拆東牆補西牆地借錢,當遇到青黃不接拆補不濟的時間視窗,他想到利用民間借貸再加一道牆,

合作物件正是高小琴掌舵的山水集團。按約定,大風廠全部股權(包括未經實質授權的員工持股)質押給山水集團,換得“過河”借款5000萬。

●然鵝,關鍵時刻銀行掉鏈子了!說好的8000萬貸款不給發了!

●再後來就是高利貸模式下這筆欠款很快滾成蔡老闆無法承受的生命之重。山水集團起訴,法院判大風廠質押的全部股權直接劃給山水集團所有,包括廠區那塊因為“按規劃將蓋高檔住宅”而估值十億的地皮。

工廠經營不善,指望靠每股淨資產升值來增加財富是不可能了;捏在手裡二十幾年的股權又一夜之間打了水漂!這還能不反?後面就是我們看到的那一幕幕悲憤豪壯的揭竿而起、火燒連營。

這裡有個核心問題是股權結構

蔡成功作為占51%股權的控股股東,能全權代表大風廠將100%股權質押出去嗎?另一方面,得知真相後的500多名職工股東舉著火把為自己代言,要是受牽連的股東沒有五百人之眾,蔡同學在危機後的處理上會不會少一點被動?

還好只是電視劇。如果大風服裝廠是A股上市公司,那真是不敢想像,這些亂事兒一出股價得跌成啥樣。但有一家上市公司可以參照:我們上期《股事》視頻中講到的寧波建工,

沒有實際控制人,其股東人數之眾多、股權結構之渙散,都堪稱A股市場上奇葩一朵。

大風服裝和寧波建工都是股東眾多、股權分散而滋生禍端的典型代表,那是不是說股權集中的上市公司就是好的投資標的呢?想起前段時間半天蒸發掉330億的“港股明星”輝山乳業,其實際控制人楊凱葛坤持股比例高達73.21%。可見集權也不見得好,事發後葛坤失聯至今。

所以到底大股東持股比例占到多少,對上市公司來說才是最有利的呢?

我們知道,股東持股比例在相當程度上代表了其在企業決策中的話語權。原複星集團CEO梁信軍辭職前曾有一句名言,“股權結構就是生產力”。對普通投資者來說,在決定投資一家上市公司之前,先搞清楚這家公司的股權結構、控股股東其人、其事、其主張、其風格都是至關重要的,在血雨腥風的資本市場上這些所有好的、壞的都將被放大。

慶倖的是,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和實際控股人持股比例等重要資訊都是公開的。從這一點上看,儘管現實版真想弄點“么蛾子”的公司大股東通常要比電視劇裡的蔡成功、高小琴水準高出不知多少段位,但是有了公開信息的利器,實際上我們贏得的是一個相對有利的條件。

那接下來的關鍵問題就是如何利用這些公開信息

股票買賣是個玩對手盤的遊戲,想要贏就得知道你的對手是誰,然後分析對手、明白對手。普通投資者要和對手共生,這個對手是誰,正是上市公司大股東!

要瞭解“大股東持股占多少比例的上市公司最具投資價值”,我們來一起學習下本期《股事小課堂》內容。通過本次課程的學習,以後再遇到什麼大風廠員工股權紛爭、寧波建工實際控制人轉讓、輝山乳業暴跌大股東失聯之類的新聞事件,該買還是賣,自己就會解讀了!

所以到底大股東持股比例占到多少,對上市公司來說才是最有利的呢?

我們知道,股東持股比例在相當程度上代表了其在企業決策中的話語權。原複星集團CEO梁信軍辭職前曾有一句名言,“股權結構就是生產力”。對普通投資者來說,在決定投資一家上市公司之前,先搞清楚這家公司的股權結構、控股股東其人、其事、其主張、其風格都是至關重要的,在血雨腥風的資本市場上這些所有好的、壞的都將被放大。

慶倖的是,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和實際控股人持股比例等重要資訊都是公開的。從這一點上看,儘管現實版真想弄點“么蛾子”的公司大股東通常要比電視劇裡的蔡成功、高小琴水準高出不知多少段位,但是有了公開信息的利器,實際上我們贏得的是一個相對有利的條件。

那接下來的關鍵問題就是如何利用這些公開信息

股票買賣是個玩對手盤的遊戲,想要贏就得知道你的對手是誰,然後分析對手、明白對手。普通投資者要和對手共生,這個對手是誰,正是上市公司大股東!

要瞭解“大股東持股占多少比例的上市公司最具投資價值”,我們來一起學習下本期《股事小課堂》內容。通過本次課程的學習,以後再遇到什麼大風廠員工股權紛爭、寧波建工實際控制人轉讓、輝山乳業暴跌大股東失聯之類的新聞事件,該買還是賣,自己就會解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