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金曲撈》這記情懷殺,喚醒的是華語樂壇最美好的年華

納蘭驚夢/文

一檔能夠讓瘋瘋癲癲的薛之謙都能正經起來的綜藝節目是怎麼個模樣?昨天晚上江蘇衛視播出的《金曲撈》,就讓人見證了經過歲月沉澱的音樂力量。這檔節目宛如一堂充滿情懷的人文音樂課,

娓娓道來那些迷失在華語樂壇黃金年代蒙塵金曲的前世今生,意到深處,情亦難控。

毋庸置疑,音樂節目是綜藝節目的一大重要分支,時至今日音樂綜藝依舊有強大的生命力;無可否認,爆發的市場需求又倒逼音樂節目不斷細分與創新,

深度挖掘內容潛力。《金曲撈》的立意出發點,在於華語歌壇的遺產中發掘那些本該走紅卻因為很多原因反被埋沒的優秀創作,並以“歌”為基礎追尋“人”的故事。不同于簡單綜藝向節目的輕鬆玩樂,《金曲撈》的音樂向、情懷向和故事向的特點,決定了這檔節目與其他節目的差異所在。

音樂向——老歌新唱時空對話

所謂“打撈”,簡而言之就是次老歌新唱的形式,區別在於被打撈的金曲,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取得應有的知名度和傳唱度。像第一期節目中,GiGi梁詠琪的《沉迷》在80、90後群體中的知曉率僅僅只有1%,若用無人問津也不為過。節目所設計“打撈”的環節,則是需要“喚醒師”在不違背詞曲意境的前提下,過自我的揣摩與理解的改編來賦予蒙塵金曲新的生命力。

從實際改編過程來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譬如原本音樂作品中的時代風格印記,歌詞意境氛圍塑造對於曲風的局限,都是客觀存在的限制條件。

同樣以GIGI的《沉迷》為例,當初以玉女掌門人形象示人的梁詠琪面臨著轉型的現實問題,

所以試圖在音樂專輯的風格上做文章,意圖將歌曲中那個輕鬆活潑的小女生向成熟☆禁☆女人轉變。但過於沉重的風格與原先人設跳躍度太過巨大,使得這次顛覆嘗試最終未能成功。而金志文版本的改編,不僅是貼合時代流行趨勢的應景翻新,更像是對於原版本的一個總結:如果說原版《沉迷》訴說著梁詠琪沉迷在過往那段感情中無法抽離的傷痛,
那麼新版《沉迷》則是以一種激烈宣洩的方式説明她走出“沉迷”。這種歌曲意境跨越時空的交互對談,顯然是《金曲撈》讓蒙塵金曲歷久彌新的一大魅力所在。

情懷向——喚醒過往追憶年華

一首歌代表一個人,一個首歌代表一個時代,總有些音符和旋律能夠讓人熱淚盈眶,無法自抑。甚少在內地綜藝節目中露面的校長譚詠麟現身的刹那,喚醒的是大家對於港樂榮光歲月洶湧澎湃的追憶。王櫟鑫情不自禁吟唱的那首《講不出再見》,也正是一曲象徵九十年代香港樂壇華麗與浪漫的驪歌。這首歌背後的縮影,有著太多的芳華值得回味,其中最為感慨的,自然莫過於校長與哥哥張國榮之間那段微妙的過往。

作為曾經在香港樂壇各領風騷的兩人,譚詠麟和張國榮多被媒體塑造成具有瑜亮情結的對立面,以至於許多歌迷至今都耿耿於懷。而譚校長選擇在《金曲撈》打撈這首《把你藏在歌裡面》,不僅有彌補自己缺憾的目的,也更像是對哥哥的告解,那句“一直把你藏在歌裡面,不讓世界打擾這隱秘的思念”,賞味千百回,別有滋味在心間。可以說,《金曲撈》打撈的是歌曲,更是歌曲背後所承載的情懷與思念。

故事向——分享幕後解讀心血

很多時候,一首歌承載的是一段記憶,一種心情,一番感慨和一個故事。它可能是源於創作者的發想,也有可能是歌唱者情緒的聯接。張信哲委託薛之謙喚醒的《王子公主》,創作靈感便來源於戴安娜王妃的情感人生。這種背後深藏著故事的歌曲其實在創作中並不少見,它們或許就來源於創作者的親身經歷,或者是對於某個故事的有感而發。甚至一首歌的製作背後,也有可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辛。

無法自抑。甚少在內地綜藝節目中露面的校長譚詠麟現身的刹那,喚醒的是大家對於港樂榮光歲月洶湧澎湃的追憶。王櫟鑫情不自禁吟唱的那首《講不出再見》,也正是一曲象徵九十年代香港樂壇華麗與浪漫的驪歌。這首歌背後的縮影,有著太多的芳華值得回味,其中最為感慨的,自然莫過於校長與哥哥張國榮之間那段微妙的過往。

作為曾經在香港樂壇各領風騷的兩人,譚詠麟和張國榮多被媒體塑造成具有瑜亮情結的對立面,以至於許多歌迷至今都耿耿於懷。而譚校長選擇在《金曲撈》打撈這首《把你藏在歌裡面》,不僅有彌補自己缺憾的目的,也更像是對哥哥的告解,那句“一直把你藏在歌裡面,不讓世界打擾這隱秘的思念”,賞味千百回,別有滋味在心間。可以說,《金曲撈》打撈的是歌曲,更是歌曲背後所承載的情懷與思念。

故事向——分享幕後解讀心血

很多時候,一首歌承載的是一段記憶,一種心情,一番感慨和一個故事。它可能是源於創作者的發想,也有可能是歌唱者情緒的聯接。張信哲委託薛之謙喚醒的《王子公主》,創作靈感便來源於戴安娜王妃的情感人生。這種背後深藏著故事的歌曲其實在創作中並不少見,它們或許就來源於創作者的親身經歷,或者是對於某個故事的有感而發。甚至一首歌的製作背後,也有可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