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剛剛過去的一季度綜藝裡,資本對內容的影響已經越來越明顯

隨著上週末多檔季播節目的收官和多檔新節目的開播,2017年的綜藝節目也正式進入到了Q2賽道。

對於剛剛過去的一季度,確實有很多值得總結和思考的地方,比如黑馬節目、話題綜藝、綜N代的持續和文化類節目的強勢,

成為了一季度綜藝行業的重要元素。但是除此之外,整個行業陷入整體的招商困境也成為不爭的事實,資本對內容的

影響已經越來越明顯。

所以本篇內容,冷眼君將試著對一季度的綜藝節目(包括網綜)進行一次總結。

衛視編排:浙江季播疊播占優,湖南已無明顯優勢

我們先來看下一季度的衛視(含央一)節目編排的情況:

不難發現,從2017年一季度的季播節目數量來看,衛視五強依然是主力軍,綜N代還是衛視平臺的基本保證,其中浙江衛視的疊播編排優勢明顯。從節目類型來看,棚內綜藝和戶外真人秀幾乎平分秋色,各家衛視也都在夯實自己的內容優勢。

1、浙江衛視依然堅持戶外真人秀,

均為大體量項目,即便是《王牌對王牌》這樣的棚內綜藝,也是以超多頂級藝人的加入為噱頭,傲視整個行業。

2、東方衛視的喜劇綜藝也是“不瘋魔不成活”,從跨季收官的《笑星闖地球》到品牌綜藝《歡樂喜劇人》第三季,喜劇的標籤已經越來越清晰。

3、湖南衛視嘗試了不少新的節目類型,交友類、兒童才藝類等,但最具話題性依然是《歌手》。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湖南周日檔制播分離的項目《嚮往的生活》,

幾乎成為了一季度最大的黑馬。

4、北京衛視的跨界系列也繼續在深耕,各種領域各種玩法也都在嘗試。

5、反倒是江蘇衛視,除了《最強大腦》還在用話題支撐之外,整個一季度的季播聲量已經明顯弱于其他衛視。

至於二三線衛視,

戶外真人秀的數量相對較少,其中只有深圳衛視的明星幫扶兒童成長情感觀察秀節目《閃亮的爸爸2》,其餘皆為演播室節目,分別是山東衛視的家長成長類真人秀《育兒大作戰》,明星競技體驗類節目《花漾夢工廠2》、湖北衛視的《非正式會談3》、安徽衛視的中國風音樂競唱節目《耳畔中國》以及四川衛視的音樂故事秀《圍爐音樂會》。從成本考慮,二三線衛視已經不太敢去嘗試戶外真人秀,
低成本的棚內綜藝成為主角。

網綜編排:騰訊和樂視共造黑馬,優土掉隊

同樣的,我們先來看看一季度網綜的編排情況:

1、從這個編排可以發現,騰訊視頻無論是從數量還是品質,都遠超其它平臺,其中《見字如面》和《吐槽大會》成為一季度網綜大熱,尤其是《吐槽大會》更是成為了一匹網綜最大的黑馬,引發網友極高的參與度。

2、樂視視頻憑藉《單身戰爭》一檔節目,實現了整個平臺的提升,也因此提高了網綜的自製門檻。

3、芒果TV依然靠口碑和流量俱佳的《明星大偵探》保證自身的位置。

4、愛奇藝雖然數量也不少,但是《千面英雄》明顯不屬於網綜,所以最大的流量擔當還是《奇葩大會》。

5、至於優酷土豆,一檔《勝利的遊戲》苦苦支撐,但由於模式過於模仿“大偵探”,加上直播加點播方式的爭議,使得該節目一直沒能在網路上產生熱議。

從節目類型來看,網綜還是以棚內為主,其中有6檔棚內綜藝。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自製網綜的水準正在逐漸提升,尤其是《單身戰爭》這樣的真人秀,讓網綜的製作門檻再次被提高,其製作難度甚至遠超很多衛視綜藝。另外就是《吐槽大會》,總共10期的《吐槽大會》,平均播放量達1.46億,也讓騰訊視頻成為一季度流量的最大贏家。

資本寒冬來臨,戶外真人秀依然最受資本青睞

目前,經濟下行,資本寒冬來臨,電視廣告投放緊縮,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一檔節目的製作和播出,不少曾出現在各大招商會上的節目都因為招商問題而被迫擱置。雖然看起來市面上已經播出的衛視綜藝和網路綜藝都有冠名和特約贊助,但真實情況是,大部分的冠名費用其實都無法解決整季節目的製作成本,大部分的節目其實都處於虧損狀態。就我們知道的,《嚮往的生活》也是在拍攝完前六期之後,才解決了冠名的問題,而且據瞭解,第一季其實還是小虧狀態。

當然,從已播出的節目類型和冠名商的選擇來看,冷眼君發現真人秀依然是商業客戶的首選,其次就是以孩子為主角的綜藝節目,在數量上也是佔據優勢的。

比如就今年Q1的節目(包括衛視綜藝和網路綜藝)來看,冠名商喜愛的節目類型依次是:

1、戶外真人秀(8檔)

《嚮往的生活》《二十四小時2》《我們十七歲》

《越野千里》《我們的挑戰》《熟悉的味道2》

《跨界冰雪王》《閃亮的爸爸2》

2、親子類節目(3檔)

《育兒大作戰》《放開我北鼻2》《神奇的孩子》

3、文化類節目(2檔)

《見字如面》《朗讀者》

其實對於這一點冷眼君還是多少有些意外的,因為隨著這些年國內節目在明星真人秀的大量製作,讓觀眾已經對這一類型的節目形成了疲勞感,但是沒想到客戶依然樂此不疲的對這一類節目進行投放。有趣的是,也正因為如此,文化類節目異軍突起,《見字如面》和《朗讀者》成為了一季度明星真人秀之外的又一大熱點,並且成為了具有社會性的話題進行全方位的討論。

回到本篇的標題,其實從去年四季度開始,資本對內容的影響就已經越來越明顯,不少節目“裸奔”,到了今年的一季度,不少節目也因為招商問題擱淺或延後,甚至虧本製作。原因就是因為當下節目的生產模式決定了節目變得越來越難製作,商業客戶的話語權之高,直接決定了內容的風格和題材,再加上明星的片酬居高不下,內容端的製作壓力也就越大。這是行業機制的問題,冷眼君也無法判斷接下來的走向,只希望內容在依賴資本的同時,盡可能的保證節目本身的品質,用好內容吸引客戶,而不是完全受制于客戶。

也因此提高了網綜的自製門檻。

3、芒果TV依然靠口碑和流量俱佳的《明星大偵探》保證自身的位置。

4、愛奇藝雖然數量也不少,但是《千面英雄》明顯不屬於網綜,所以最大的流量擔當還是《奇葩大會》。

5、至於優酷土豆,一檔《勝利的遊戲》苦苦支撐,但由於模式過於模仿“大偵探”,加上直播加點播方式的爭議,使得該節目一直沒能在網路上產生熱議。

從節目類型來看,網綜還是以棚內為主,其中有6檔棚內綜藝。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自製網綜的水準正在逐漸提升,尤其是《單身戰爭》這樣的真人秀,讓網綜的製作門檻再次被提高,其製作難度甚至遠超很多衛視綜藝。另外就是《吐槽大會》,總共10期的《吐槽大會》,平均播放量達1.46億,也讓騰訊視頻成為一季度流量的最大贏家。

資本寒冬來臨,戶外真人秀依然最受資本青睞

目前,經濟下行,資本寒冬來臨,電視廣告投放緊縮,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一檔節目的製作和播出,不少曾出現在各大招商會上的節目都因為招商問題而被迫擱置。雖然看起來市面上已經播出的衛視綜藝和網路綜藝都有冠名和特約贊助,但真實情況是,大部分的冠名費用其實都無法解決整季節目的製作成本,大部分的節目其實都處於虧損狀態。就我們知道的,《嚮往的生活》也是在拍攝完前六期之後,才解決了冠名的問題,而且據瞭解,第一季其實還是小虧狀態。

當然,從已播出的節目類型和冠名商的選擇來看,冷眼君發現真人秀依然是商業客戶的首選,其次就是以孩子為主角的綜藝節目,在數量上也是佔據優勢的。

比如就今年Q1的節目(包括衛視綜藝和網路綜藝)來看,冠名商喜愛的節目類型依次是:

1、戶外真人秀(8檔)

《嚮往的生活》《二十四小時2》《我們十七歲》

《越野千里》《我們的挑戰》《熟悉的味道2》

《跨界冰雪王》《閃亮的爸爸2》

2、親子類節目(3檔)

《育兒大作戰》《放開我北鼻2》《神奇的孩子》

3、文化類節目(2檔)

《見字如面》《朗讀者》

其實對於這一點冷眼君還是多少有些意外的,因為隨著這些年國內節目在明星真人秀的大量製作,讓觀眾已經對這一類型的節目形成了疲勞感,但是沒想到客戶依然樂此不疲的對這一類節目進行投放。有趣的是,也正因為如此,文化類節目異軍突起,《見字如面》和《朗讀者》成為了一季度明星真人秀之外的又一大熱點,並且成為了具有社會性的話題進行全方位的討論。

回到本篇的標題,其實從去年四季度開始,資本對內容的影響就已經越來越明顯,不少節目“裸奔”,到了今年的一季度,不少節目也因為招商問題擱淺或延後,甚至虧本製作。原因就是因為當下節目的生產模式決定了節目變得越來越難製作,商業客戶的話語權之高,直接決定了內容的風格和題材,再加上明星的片酬居高不下,內容端的製作壓力也就越大。這是行業機制的問題,冷眼君也無法判斷接下來的走向,只希望內容在依賴資本的同時,盡可能的保證節目本身的品質,用好內容吸引客戶,而不是完全受制于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