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運營必讀:90後運營控“踩過的那些坑”

這個人就是怒馬講師飛魚船長,他常常自嘲自己的運營生涯非常坎坷,經歷了好多項目的失敗。

然而這些失敗並不可怕,相反這些失敗的經歷,如若能深入反思是非常有價值的。

也許這才是「運營控」能寫出那多直擊運營人真實痛點乾貨的原因。

之前在怒馬平臺上,飛魚船長多次分享了運營的好評課程,這次我們將帶你瞭解他背後的成長故事。

01

初識運營

怒馬:從行政,銷售到互聯網運營,你最初是怎麼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的?

船長:我剛畢業的時候沒想著進互聯網,在一個很傳統的公司裡,前期幹過行政、銷售、助理等一些雜七雜八的事情,很努力地做了很長時間,

卻沒有什麼進步,於是開始反思為什麼自己進步很慢,最後辭職離開了那家公司。

選擇運營並不是做了多好的職業規劃,也是誤打誤撞,我才接觸了運營。

之前在大學時組織過很多活動,我發現同學們很喜歡參加,而且比其他社團組織的活動黏性更高。後來剛好聽到一個行銷的講座,發現行銷所做的事情跟大學做過的活動有點像,之後就開始考慮轉去做行銷了。

後來找了一份所謂叫做市場行銷的工作,進公司才知道是為一個線上論壇做運營,就那個時候才開始接觸了運營。

現在回看以前,並沒有什麼好的規劃,沒有什麼驚豔的開始,也沒有多麼輝煌的過程,都是一些失敗的大坑。

大多數讀者通過我的文章高估了我的實力,我也只是個坑踩得多了一點的運營前輩而已,遠沒有你們想的那麼厲害。

02

深入思考帶來的快速成長

怒馬:工作中有沒有走過什麼坑?

船長:自己遇到最大的坑就是沉溺於自己的努力。

從小接受的思想都是「天道酬勤」、「梅花香自苦寒來」,這些觀念往往使我每天很努力,也常常被自己的努力感動,但是努力了很久,才發現自己做的結果並不好。

在學校裡也是如此,第一份工作也是如此,我比大多數人都努力,卻總得不到與努力匹配的結果。

在學校裡頂多是成績高低,進入社會後,經常會發現在能力、經驗、見識、財富上遠遠地被身邊一些比我更年輕的人甩得好遠,這讓我深受打擊。

怒馬:後來是怎麼跳出坑的?

船長:之前提到自己的工作沒有什麼能力上的提高,一直努力也不見成績,後來我辭職在家休息了一段時間,

這段時間我進行了大量的反思,才逐漸意識到之前只是關注了努力的時間,卻很少關注努力的成果,所以導致我並沒有什麼能力的實質提高。

於是在成長中,我更加注意怎樣做事能夠讓自己成長得更快,而不是不斷增加努力的時間。

比如,我會每天寫總結,會在上面記錄自己真實的完成結果和項目進展。因為要寫出來,所以會有一個冷靜的時間,來客觀看當日所取得的真實結果。

剛開始這麼做的時候很痛苦,會發現自己的效率,遠比自己想像的低得多。於是除了努力,會花不少時間去思考、學習如何讓自己在同樣的時間裡進步更快。

後來看到雷軍說「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我一拍大腿,覺得這個說的就是我過去的錯誤。

所以我也經常把「Do the right thing,Not the easy one」,作為自己的座右銘,設成桌面、壁紙,在能看到的地方經常提醒自己。

怒馬:怎樣進步更快?

船長:成長更快的另一個原因是我更加積極主動了,後來很多專案的主導權,都是靠自己努力爭取來的。

比如最開始在BBS論壇運營的一些項目,一開始我作為新人主要做一些輔助工作,懂得並不多。但我挺喜歡那個工作內容,工作之餘就主動研究一些別人分享的論壇經驗和官方指導手冊,並記在小本子上。

有一次開會上,我就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當他們在會上聽完之後,覺得我的思考比他們更深,就會換我去主導這個項目,而距離我接觸這個項目其實也就兩三周的時間。

由於自己開始主導這個項目,於是很多都要去學習、思考,比如論壇需要設置板塊,招募版主,補充內容,邀請訪問,註冊轉化率提升,策劃活動,這些事情都是自己一點點研究的。論壇也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功能,那麼我也需要寫需求文檔、找外包開發。

當時做的事情也都不是什麼高大上的,不過因為自己要主導負責,需要思考的程度就會深很多,能力也成長得比較快。

現在想起來,能夠得到主導這個機會,就是努力比周圍的人多深入思考一些。

怒馬:你是怎麼去訓練自己深入思考能力的?

船長:多問自己一些為什麼,保持質疑的習慣。很多人會把一些現象認為是正常的,或者得到一些簡單的結論就認為是某一個事情的原因,但很多結論其實都是站不住腳的。

所以不要簡單地去接受一個觀點,多一些質疑,多舉些反例,多問些為什麼。

對於外界給的結論,以及自己得出結論,不輕易相信,一定要多思考能不能舉出反例,在質疑中不斷尋找深層次的規律。

怒馬:在怒馬分享的《自媒體修煉課》中,你提到人的能力分為專業能力、增值能力、隱性能力,並對自己進行了剖析。大部分人遇到的問題可能是不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麼,這點你是怎麼做到的?

船長:這些能力和優勢往往是回過頭來不斷總結才發現的,我也並不是一開始就對自己認識這麼清楚的,這是一個不斷加深自我認知的過程。

當然找到自己優勢的過程是有快有慢的,很多年輕人的問題在於他們往往安於現狀,不敢去快速試錯。

比如之前我在大學時,還想去金融行業,自己也有去報金融第二專業,也對金融行業做了很多的瞭解,半年後我就發現自己不適合。

但很多人要把這專業讀完了,進了銀行或證券機構才發現自己不喜歡,這時候幾年的時間就過去了,調整的成本也就更高了。

我會在每段嘗試的經歷裡,花很多時間深入嘗試,試錯的時間一般都比較短,當我發現不對的時候,我會及時調整。

所以很多朋友會感到,這個人怎麼這麼善變,隔一段時間就換一個方向,但其實是我在這事情上半年花的功夫要比別人一年花的功夫還多,所以就能更快的瞭解自己是否適合這個行業。

03

怒馬:

船長:之前主要受身邊朋友的影響,看到身邊超過10個人通過寫博客、寫書,建立了自己的個人品牌,帶來了職業生涯的迅速飛躍。

所以我一直都想寫文章,不過因為所謂的完美主義,拖延了一年才開始註冊,又拖了一年起了名字,又拖了半年才因為一個偶然事件開始動筆……

那個時候我在知乎上只是一個小號。有一篇關於程式師移民的答案,在一夜之間就有800多個點贊,而且每次刷新都還在不斷增加(文章後來因為涉及敏感話題被刪,那篇文章很可能到了百萬級閱讀量)。

剛開始寫這個號的時候,定位也沒有特別清楚,就是想著它就是用來寫些運營乾貨,輸出自已的心得,最初的期待能有幾千粉絲就不錯了,沒想到後面的發展會比預期好。

怒馬:運營控的定位從一開始到現在有變過嗎?

船長:

當時很多人都會在一些像鳥哥、姑婆等平臺上看運營乾貨,剛開始會感覺很好,但看多了就覺得同質化特別嚴重,所以我想,如果我能寫的更深一些,寫的再生動一些,就會有更多的閱讀量。

所以在文章品質上,我會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才能給用戶留下深刻的印象。

怒馬:原創的靈感怎麼來的,尤其是一直寫乾貨類的同一個題材。

船長:這個其實蠻容易的,想寫的話題其實非常多。運營是個非常廣泛的領域,有太多能夠寫的東西了。

平時想到能寫的話題我都會第一時間記錄下來,然後平常有什麼觀點、案例能夠補充到那個話題裡就會補充進去,等到開始寫的時候,就會有很多可以直接寫的了。

寫這類的文章,靠的不是靈感,關鍵還是對一類問題的思考和積累。

怒馬:你是怎麼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的?

船長:我最開始寫的文章都很爛,爛到自己都讀不下去。後來加入一個寫作打卡群,這個群對你寫作的內容和品質都不考核,但它要求你每天必須寫字。如果每天寫的字數少於五百的話,你就需要在這個群裡發十元的紅包。如果當天晚上超過時間沒有發,就會被請出群。我在那裡堅持了很久,現在每天也一直保持這個習慣。

最開始的練習要借助外力逼迫,後來寫作的提高方法主要是靠模仿和對比。

我看到好文章,就會重新仿寫一篇,然後拿我的文章和原作對比。對比每一句話,內容的安排等等。這個方法很有效。

怒馬:“飛魚船長”的形象?

船長:飛魚的特點就是快,而且不是真的會飛,而是會滑翔,它只是非常會借力。船長就像在運營的領域裡帶著用戶航行、運籌帷幄的角色。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在網上要有唯一性,目前搜飛魚船長就只能搜到我,不會有重複的名稱,所以就定義了這麼一個組合。

04

聊聊運營都關心的事兒

怒馬:運營人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工作過於雜,沒有形成知識體系,這方面有什麼心得嗎?

船長:首先我初期自己做的並不好,這是在我寫書之後才開始重視的事情。

你如果看到一個知識沒有形成體系,只是簡單的扔到一個雲筆記裡的話,它是很亂的,沒有與過往的知識產生聯繫。

高效學習有相關的研究:記憶一件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已有的記憶產生聯繫,建立的聯繫越多越好。

所以將新事物歸類到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裡,而且能將新事物與之前的一些經驗產生聯繫,這樣會更方便記憶,更有效率。

所以只是簡單地整理一下,是沒有用的,需要認真地做好整理工作。這個看起來挺無趣的過程,是一個很好加快學習效率的方法。

怒馬:日常學習的資訊源都有什麼?

船長:

比如元旦期間發表在虎嗅的那篇關於李叫獸分析的文章,很多人看到文章裡有那麼多關於李叫獸的資料,會以為我是李叫獸的朋友,其實那些資料都是搜索至網上公開的,只不過我挖掘的更全一些。

怒馬:很多人會抱怨工作與生活分不開,工作後如何平衡工作與學習與生活的時間安排?

船長:我可能沒有碰到這種問題,我這人不太喜歡玩,所以沒什麼要平衡的。

週末就是陪陪家人,我比較喜歡學習,因為在學習中可以得到很多快樂。(船長一本正經的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的臉上是有三道杠的)

船長:我發現大部分運營人的學習都想走捷徑。也許是雞湯看多了,大家都想走捷徑,比如每天通過看一些百萬增粉的幾個小技巧來學習,卻不肯花時間去練習寫出好內容的能力。

那些一篇文章就能說清楚的小技巧,往往都很容易學,也很容易失效。

相反,有很多能力的提升是需要通過花苦功夫獲得的,這就是所謂的刻意練習。

許多人都談到紅利,說自己沒幹好就是因為沒有生在紅利期。但我想說的是紅利也是有長期紅利的。

大部分人不會去做的,難以堅持的事情,其實永遠存在紅利。比如很少有人願意花幾周去打磨一篇文章,這事我去做了,我就率先拿到了這波紅利。

很多人都知道讀書的好處,但是依然很少有人願意花一周讀一本書,去搞清一些事情。並非大家不知道好東西,而是偷懶不去做。

怒馬:給怒馬的運營同學們一些建議吧。

船長:第一不要有完美主義,不要把所有東西都準備好了才開始。我的運營控實際註冊了很久了,如果早開始寫,肯定能發展得更好。

第二個,給自己更多的時間投入在積累上。去研究更多的案例,去參加更多的課程,不斷的學習思考,這樣的話效果會更好,注意不要想著走捷徑。最快成長的方式,往往看起來是慢的。

第三個,更早結交一些有經驗的朋友。

第四,大部分問題都是可以用通過學習解決的。遇到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搜索、買書、上課解決,也可以主動找一些同行來問。

如果自己做得比較好,但成長一直無法突破瓶頸,那麼就做一下公司的優劣勢分析;如果確實是公司的問題,那麼就通過換工作來克服這種瓶頸吧。

在這個可愛的飛魚船長圖像背後,是一個性格靦腆,邏輯思維極其嚴謹的學長。

採訪中他每一次的回答,都坦誠得都讓我有些驚訝,每次回答都會在前面說明這方面我做的並不好之類的話語。

本以為這個擁有豐富運營經驗的運營圈網紅,必定有著豐富的經歷、傲人的成績。但他的回答卻一直在訴說著自己失敗的經歷居多,在他看來,自己只是一個還算努力 、運氣好點的運營而已。

只是比別人多花了一些時間深入思考,多走了一些坑,多了些許運氣。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成功的方法大多樸素至極,樸素到大家都忽視掉這還算個方法。

最後採訪結束中,船長還打趣的說了一句:“我又不是石頭蹦出的孫悟空,真的沒有大家期盼的好故事。”

剛開始這麼做的時候很痛苦,會發現自己的效率,遠比自己想像的低得多。於是除了努力,會花不少時間去思考、學習如何讓自己在同樣的時間裡進步更快。

後來看到雷軍說「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我一拍大腿,覺得這個說的就是我過去的錯誤。

所以我也經常把「Do the right thing,Not the easy one」,作為自己的座右銘,設成桌面、壁紙,在能看到的地方經常提醒自己。

怒馬:怎樣進步更快?

船長:成長更快的另一個原因是我更加積極主動了,後來很多專案的主導權,都是靠自己努力爭取來的。

比如最開始在BBS論壇運營的一些項目,一開始我作為新人主要做一些輔助工作,懂得並不多。但我挺喜歡那個工作內容,工作之餘就主動研究一些別人分享的論壇經驗和官方指導手冊,並記在小本子上。

有一次開會上,我就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當他們在會上聽完之後,覺得我的思考比他們更深,就會換我去主導這個項目,而距離我接觸這個項目其實也就兩三周的時間。

由於自己開始主導這個項目,於是很多都要去學習、思考,比如論壇需要設置板塊,招募版主,補充內容,邀請訪問,註冊轉化率提升,策劃活動,這些事情都是自己一點點研究的。論壇也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功能,那麼我也需要寫需求文檔、找外包開發。

當時做的事情也都不是什麼高大上的,不過因為自己要主導負責,需要思考的程度就會深很多,能力也成長得比較快。

現在想起來,能夠得到主導這個機會,就是努力比周圍的人多深入思考一些。

怒馬:你是怎麼去訓練自己深入思考能力的?

船長:多問自己一些為什麼,保持質疑的習慣。很多人會把一些現象認為是正常的,或者得到一些簡單的結論就認為是某一個事情的原因,但很多結論其實都是站不住腳的。

所以不要簡單地去接受一個觀點,多一些質疑,多舉些反例,多問些為什麼。

對於外界給的結論,以及自己得出結論,不輕易相信,一定要多思考能不能舉出反例,在質疑中不斷尋找深層次的規律。

怒馬:在怒馬分享的《自媒體修煉課》中,你提到人的能力分為專業能力、增值能力、隱性能力,並對自己進行了剖析。大部分人遇到的問題可能是不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麼,這點你是怎麼做到的?

船長:這些能力和優勢往往是回過頭來不斷總結才發現的,我也並不是一開始就對自己認識這麼清楚的,這是一個不斷加深自我認知的過程。

當然找到自己優勢的過程是有快有慢的,很多年輕人的問題在於他們往往安於現狀,不敢去快速試錯。

比如之前我在大學時,還想去金融行業,自己也有去報金融第二專業,也對金融行業做了很多的瞭解,半年後我就發現自己不適合。

但很多人要把這專業讀完了,進了銀行或證券機構才發現自己不喜歡,這時候幾年的時間就過去了,調整的成本也就更高了。

我會在每段嘗試的經歷裡,花很多時間深入嘗試,試錯的時間一般都比較短,當我發現不對的時候,我會及時調整。

所以很多朋友會感到,這個人怎麼這麼善變,隔一段時間就換一個方向,但其實是我在這事情上半年花的功夫要比別人一年花的功夫還多,所以就能更快的瞭解自己是否適合這個行業。

03

怒馬:

船長:之前主要受身邊朋友的影響,看到身邊超過10個人通過寫博客、寫書,建立了自己的個人品牌,帶來了職業生涯的迅速飛躍。

所以我一直都想寫文章,不過因為所謂的完美主義,拖延了一年才開始註冊,又拖了一年起了名字,又拖了半年才因為一個偶然事件開始動筆……

那個時候我在知乎上只是一個小號。有一篇關於程式師移民的答案,在一夜之間就有800多個點贊,而且每次刷新都還在不斷增加(文章後來因為涉及敏感話題被刪,那篇文章很可能到了百萬級閱讀量)。

剛開始寫這個號的時候,定位也沒有特別清楚,就是想著它就是用來寫些運營乾貨,輸出自已的心得,最初的期待能有幾千粉絲就不錯了,沒想到後面的發展會比預期好。

怒馬:運營控的定位從一開始到現在有變過嗎?

船長:

當時很多人都會在一些像鳥哥、姑婆等平臺上看運營乾貨,剛開始會感覺很好,但看多了就覺得同質化特別嚴重,所以我想,如果我能寫的更深一些,寫的再生動一些,就會有更多的閱讀量。

所以在文章品質上,我會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才能給用戶留下深刻的印象。

怒馬:原創的靈感怎麼來的,尤其是一直寫乾貨類的同一個題材。

船長:這個其實蠻容易的,想寫的話題其實非常多。運營是個非常廣泛的領域,有太多能夠寫的東西了。

平時想到能寫的話題我都會第一時間記錄下來,然後平常有什麼觀點、案例能夠補充到那個話題裡就會補充進去,等到開始寫的時候,就會有很多可以直接寫的了。

寫這類的文章,靠的不是靈感,關鍵還是對一類問題的思考和積累。

怒馬:你是怎麼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的?

船長:我最開始寫的文章都很爛,爛到自己都讀不下去。後來加入一個寫作打卡群,這個群對你寫作的內容和品質都不考核,但它要求你每天必須寫字。如果每天寫的字數少於五百的話,你就需要在這個群裡發十元的紅包。如果當天晚上超過時間沒有發,就會被請出群。我在那裡堅持了很久,現在每天也一直保持這個習慣。

最開始的練習要借助外力逼迫,後來寫作的提高方法主要是靠模仿和對比。

我看到好文章,就會重新仿寫一篇,然後拿我的文章和原作對比。對比每一句話,內容的安排等等。這個方法很有效。

怒馬:“飛魚船長”的形象?

船長:飛魚的特點就是快,而且不是真的會飛,而是會滑翔,它只是非常會借力。船長就像在運營的領域裡帶著用戶航行、運籌帷幄的角色。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在網上要有唯一性,目前搜飛魚船長就只能搜到我,不會有重複的名稱,所以就定義了這麼一個組合。

04

聊聊運營都關心的事兒

怒馬:運營人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工作過於雜,沒有形成知識體系,這方面有什麼心得嗎?

船長:首先我初期自己做的並不好,這是在我寫書之後才開始重視的事情。

你如果看到一個知識沒有形成體系,只是簡單的扔到一個雲筆記裡的話,它是很亂的,沒有與過往的知識產生聯繫。

高效學習有相關的研究:記憶一件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已有的記憶產生聯繫,建立的聯繫越多越好。

所以將新事物歸類到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裡,而且能將新事物與之前的一些經驗產生聯繫,這樣會更方便記憶,更有效率。

所以只是簡單地整理一下,是沒有用的,需要認真地做好整理工作。這個看起來挺無趣的過程,是一個很好加快學習效率的方法。

怒馬:日常學習的資訊源都有什麼?

船長:

比如元旦期間發表在虎嗅的那篇關於李叫獸分析的文章,很多人看到文章裡有那麼多關於李叫獸的資料,會以為我是李叫獸的朋友,其實那些資料都是搜索至網上公開的,只不過我挖掘的更全一些。

怒馬:很多人會抱怨工作與生活分不開,工作後如何平衡工作與學習與生活的時間安排?

船長:我可能沒有碰到這種問題,我這人不太喜歡玩,所以沒什麼要平衡的。

週末就是陪陪家人,我比較喜歡學習,因為在學習中可以得到很多快樂。(船長一本正經的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的臉上是有三道杠的)

船長:我發現大部分運營人的學習都想走捷徑。也許是雞湯看多了,大家都想走捷徑,比如每天通過看一些百萬增粉的幾個小技巧來學習,卻不肯花時間去練習寫出好內容的能力。

那些一篇文章就能說清楚的小技巧,往往都很容易學,也很容易失效。

相反,有很多能力的提升是需要通過花苦功夫獲得的,這就是所謂的刻意練習。

許多人都談到紅利,說自己沒幹好就是因為沒有生在紅利期。但我想說的是紅利也是有長期紅利的。

大部分人不會去做的,難以堅持的事情,其實永遠存在紅利。比如很少有人願意花幾周去打磨一篇文章,這事我去做了,我就率先拿到了這波紅利。

很多人都知道讀書的好處,但是依然很少有人願意花一周讀一本書,去搞清一些事情。並非大家不知道好東西,而是偷懶不去做。

怒馬:給怒馬的運營同學們一些建議吧。

船長:第一不要有完美主義,不要把所有東西都準備好了才開始。我的運營控實際註冊了很久了,如果早開始寫,肯定能發展得更好。

第二個,給自己更多的時間投入在積累上。去研究更多的案例,去參加更多的課程,不斷的學習思考,這樣的話效果會更好,注意不要想著走捷徑。最快成長的方式,往往看起來是慢的。

第三個,更早結交一些有經驗的朋友。

第四,大部分問題都是可以用通過學習解決的。遇到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搜索、買書、上課解決,也可以主動找一些同行來問。

如果自己做得比較好,但成長一直無法突破瓶頸,那麼就做一下公司的優劣勢分析;如果確實是公司的問題,那麼就通過換工作來克服這種瓶頸吧。

在這個可愛的飛魚船長圖像背後,是一個性格靦腆,邏輯思維極其嚴謹的學長。

採訪中他每一次的回答,都坦誠得都讓我有些驚訝,每次回答都會在前面說明這方面我做的並不好之類的話語。

本以為這個擁有豐富運營經驗的運營圈網紅,必定有著豐富的經歷、傲人的成績。但他的回答卻一直在訴說著自己失敗的經歷居多,在他看來,自己只是一個還算努力 、運氣好點的運營而已。

只是比別人多花了一些時間深入思考,多走了一些坑,多了些許運氣。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成功的方法大多樸素至極,樸素到大家都忽視掉這還算個方法。

最後採訪結束中,船長還打趣的說了一句:“我又不是石頭蹦出的孫悟空,真的沒有大家期盼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