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0斤老玉米換1斤豬肉,農村養殖戶竟然吃不起豬肉?為啥

豬價一線飄綠,連續性的下跌,這不是一個好現象,到底咋回事呢?

作為一個農村養殖戶,是不是該說點什麼,按照城裡人的思路,養殖戶不會缺肉吃,說句實話,真缺

昨天跟一個城裡的朋友聊天,

說到養豬不賺錢,他笑了,他說你看看市場上的豬價,低於15的都是肥肉膘子,除了那些早餐店、還有飯店要,誰會去賣,就這你還說不賺錢

我給他說,7塊2的豬價,現在都基本不賺錢,特別是今年,今天來一波檢查的,明天來一波檢查的,這是要關停的節奏啊,

屠宰場不斷壓價,就是看准了禁養政策,豬販子也趁機起哄,豬價低到去年的水準,今年要漲怕是難了

也奇怪,作為一個養殖戶,很少去買肉吃,其實也不算買不起,主要是不捨得,30斤老玉米換一斤肉,作為農村人真的有點不舍的,這或許就是農村人,跟城市人的差距吧

靠著養殖能賺點錢,不出去打工,想法很美好嗎,但是現實很殘酷,滿世界的都在吆喝著,今年養豬賺錢了,但是你見過有幾個養殖戶手裡有錢的,算下成本,就知道了

本地玉米,養殖戶真不敢買了,價錢一降再降,以前靠著自己家種玉米,辛苦點,種個幾十畝,也夠自己家養殖用的了,到最近幾年,本地玉米,養殖戶都不敢用了,不是不用,是獸藥太貴了,

本地玉米容易生病,就只能高價買東北玉米,已經最少貴2毛錢,獸藥市場或許也是看到了養殖戶賺錢了,坐地起價,那麼問題來了

作為一個養殖戶,你感覺你還能賺到錢麼?作為一個消費者,買不起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