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代歷史上發生過那麼多次戰爭,戰爭結束後是如何處理屍體的呢?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王朝在變,時代也在變,從始至終唯一不變的,就是歷史規律,這就是“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多次大規模戰爭,戰爭死傷超過百萬規模的,更是數不勝數。每次戰爭死傷無數,背後就是數之不盡的屍體。那麼古人是怎麼處理這些屍體的呢?

最常見的就是挖個坑,

把所有的屍體都扔進去埋了。一開始,這個辦法只是為了掩埋死去的屍體,慢慢的投降的人也越來越多,戰勝方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圈養俘虜,就把活人和死人一起埋掉。這也就是所謂的“坑殺”。想當年,白起就坑殺了40萬趙軍。項羽反秦的時候,又坑殺了20萬秦軍。據說,現在那些地方,有時候蓋房子還能經常挖出來一堆白骨。

但這種太過殘忍了,之後人們都意識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道理,所以,慢慢地,這種方式就被棄用了,採取了和現代人差不多的火葬。戰爭結束後,戰勝方開始打掃戰場,把死去敵人的和自己友軍的屍體聚合在一起,焚燒殆盡。

但其實,怎麼處置敵軍的屍體,還是要看當時勝利者的心情。心情好的話就給你挖個坑埋了,也算是入土為安,心情不好的時候,那失敗者的屍體就只能棄之荒野,任由野獸分食了。被野獸吃了這還是比較好的方式。

最殘忍的一種,是敵方的屍體變成勝利者的軍糧,雖說歷史上不多見,但卻是存在過。三國中曹操就曾經這樣幹過,自己部隊補給跟不上的時候,就讓大廚把敵人的屍體,當做軍糧做熟了分給將士們吃。但因為太過殘忍所以沒有被宣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