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修建祖陵時,朱元璋犯了一個錯,先人因此被淹水底300年

說到明朝皇陵,為人熟知的有北京明十三陵、南京明孝陵和安徽鳳陽明皇陵,十三陵葬著朱棣等明朝十三位皇帝,明孝陵葬著朱元璋,明皇陵葬著朱元璋的父母。實際上,還有一座明代皇陵不遜於以上三處,

那就是江蘇洪澤湖邊上的明祖陵,甚至有人認為此處是明朝第一皇陵。

明祖陵是朱元璋高祖(朱百六)、曾祖(朱四九)和祖父(朱初一)的陵墓,除了朱元璋祖父有真身葬在此處,其高祖和曾祖只有衣冠。

朱元璋父親(朱五四)早年從泗州盱眙遷居今安徽鳳陽,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開始追尊四代,要分別在鳳陽和泗州建陵。鳳陽明皇陵於洪武二年動工,但泗州建陵就麻煩了,因為根本沒人知道他祖上葬在何處,只得繼續尋找打聽。

明洪武十七年,一位名叫朱貴的朱氏族人聲稱找到了朱元璋祖父的葬處,

還帶來了一段神奇的故事,說:朱元璋的祖父曾經遇到一位高人,此人發現一處風水絕佳的地塊,告之如果死後能葬在此地,後人—定會出天子,朱祖父深信不疑,死後要求家人這麼做。

朱貴不僅找到了朱元璋祖父的葬地,

還將朱元璋曾祖、高祖的遺物都找到了。朱元璋對此十分興奮,根據朱貴提供的線索,命皇太子到泗洪修建陵寢,朱貴因此獲賜田宅、鈔錠、金帶等物,還被授予祖陵奉祀四品官,子孫世襲管理陵寢事宜。

朱元璋祖父的墳在河邊,為了不破壞“龍脈”,祖陵緊靠洪澤湖因地而建,始建於明洪武18年,建成於明永樂11年,歷時28年。據史料記載,明祖陵原有城牆3道,金水橋3座,殿、亭、閣、署房、官私宅上千間,

規模宏大、氣勢雄偉,被稱“明朝第一陵”。

朱元璋迷信龍脈之說可以理解,封建社會歷朝帝王都有此信仰,但朱元璋選擇將祖陵依水而建,其實是一個錯誤的選擇。西元1680年,黃河氾濫,大量黃河水湧入洪澤湖,明祖陵也因此被淹沒湖底,成了一座“水下皇陵”,

漸漸被人遺忘。

1963年大旱,洪澤湖水位降低到歷史最低點,這座淹沒了300多年的“水下皇陵”才浮出水面。經考古專家研究,確認其是失傳多年的明祖陵,但很多文物都在水中損毀,明祖陵也不再是史書記載的那樣雄偉,相關單位1976年起開始對明祖陵進行修復,而且修築防水大堤,明祖陵得到了很好的保護,1996年被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而且修築防水大堤,明祖陵得到了很好的保護,1996年被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