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河南一個縣,人口近140萬,縣名源于劉邦

淮陽縣,隸屬于河南省周口市,西臨川匯區、西華縣,北倚太康縣、鹿邑縣,東接鄲城縣、沈丘縣,南鄰項城市、商水縣。

淮陽縣境,歷史悠久,約西元前40世紀,太昊伏羲氏建都宛丘;約西元前30世紀,炎帝神農氏都于此,易名為陳;約西元前25世紀,建宛丘城(據考證為今平糧台古城址)。

西周初,周武王封舜後媯滿(陳胡公)于陳,建陳國,築陳城;前278年,楚國遷都于陳,複築陳城(今陳楚故城);

西元前223年,秦滅楚,置陳縣;西元前209年,陳勝農民起義軍據陳地稱王,

號“張楚”(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政權)。

西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漢高祖劉邦以陳在淮水之北地處要衝,改陳為淮陽,建淮陽國封子友為淮陽王,治陳縣(今淮陽縣)。

新莽時,改淮陽國為新平,改陳縣為辰陵;東漢明帝改新平為陳國,章帝改為陳郡。

三國時屬魏國,為陳郡陳縣;魏明帝封曹植為陳王,遂改陳郡為陳國,後複為陳郡。

南齊時,置南陳縣;北魏時,合陳縣入項縣(治今沈丘槐店)。

北齊時,移項縣于故陳城,屬信州;北周時,改信州為陳州(陳州名自此始),項縣屬之。

隋朝時,改項縣為宛丘縣,並置臨蔡縣,改陳州為淮陽郡,郡治宛丘(今淮陽縣一帶)。

唐朝時,析宛丘縣置新平縣,屬陳州(唐高祖改為陳州,唐玄宗時期改為淮陽郡,唐睿宗改為陳州。)。

宋朝時,宛丘縣屬陳州淮陽郡,後升淮寧府。

金、元、明、清時,宛丘縣均屬陳州。

明朝時,廢宛丘縣入陳州。

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陳州府淮甯縣附郭。

民國二年(1913年),裁府複縣,改淮寧縣為淮陽縣,“淮陽”縣名遂沿用至今。

新中國成立後,淮陽縣先後屬淮陽專區、商丘專區、開封專區、商丘專區。1965年,置周口地區,淮陽縣從屬至今(2000年,周口地區改為地級周口市)。

淮陽縣下轄20個鄉鎮(場),總面積1334.5平方公里,總人口137.6萬人(2015年)。

淮陽古稱宛丘、陳、陳州,歷史上曾三次建國(陳國、楚國、淮陽國)、五次建都(太昊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陳國、楚國、淮陽國),歷史長達6500年,是中華文明最早的發祥地。

曾有人如此說:中國的歷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安陽,八千年看淮陽。

淮陽縣歷史名人:周文、陳胡公、鄭當時、符存審、符彥卿等。

相關文章:

河南一個縣,人口近150萬,歷史名人太多了!

河南一個縣,關羽在此斬顏良、誅文醜,瓦崗寨在此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