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上海車展觀察之自主車企的品牌破局之道

過去一年是國內汽車行業整體向好的一年。在汽車產銷兩端再次雄冠全球之首的同時,

不論是各車系品牌還是相關細分市場形勢一片大好。這其中,自主品牌積極尋求品牌破局之道,合資品牌則謀求新能源轉型之路,豪華品牌瞄準未來發展之勢,互聯網造車企業落地生根,而眾多造成新勢力則破土而出。在2017年上海車展上,《汽車內參》將聚焦上述品牌陣營,以車展之名,窺品牌發展之實。

Forest丨AutoKol

2016年,自主品牌強勢崛起,聲勢浩蕩。

資料顯示,2016年自主品牌共銷售乘用車1052.9萬輛,同比增長20.5%,占國內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3.2%,比上年同期提高2個百分點;其中自主品牌SUV表現亮眼,銷售526.8萬輛,同比增長57.6%,占國內SUV銷售總量的58.2%,比上年同期提高4.8個百分點。這意味著,自主品牌正逐漸從合資品牌的手中將市場份額搶奪回來。

正所謂“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歷經多年的努力,自主品牌積跬步以至千里,積小流而成江河。

進入2017年的自主品牌終於堪稱身強體壯,那麼破局向上不在此刻又待何時?

在2017上海車展即將開幕之際,《汽車內參》就帶大家一窺幾大自主車企的品牌破局之道。

吉利——以領克之名出擊

今年一季度,吉利汽車總銷量達到了278,581輛,同比增長94%,成功擠掉長城汽車位居自主車企第二名,

為實現百萬輛年銷目標開了個好頭。

吉利的潛力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看好,但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暫時並不打算用吉利品牌與合資品牌正面廝殺,而是選擇用新品牌——LYNK&CO充當吉利破局的戰場先鋒。

4月16日,LYNK&CO終於來到中國,

在其品牌互聯之夜上,官方正式公佈了它的中文名稱——領克。其中“領”意味著領先與引領,“克”寓意改變與突破,其中蘊含的雄圖壯志不必多言。

與領克這個名字一同而來的,是它的第一款准量產車領克01。領克01未來將在吉利集團路橋基地生產,並於今年第四季度正式在國內上市,2019年進軍歐美市場。

領克01出自於由富豪汽車主導、吉利汽車與富豪汽車聯合開發CMA平臺,未來該平臺上還將誕生富豪全新40家族車型。有富豪的技術背書,讓領克擁有了十足的底氣,去與合資品牌正面對抗。

但它僅僅依賴富豪嗎?當然不是。在領克的身上還有著改變和突破的基因,它為共用出行而生,未來,它將打破空間、區域的限制,成為一個可分享的平臺。這個世界永遠需要能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的產品,顯然領克正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愈發強大的吉利汽車,拿出了更加強大的全新品牌領克,它的優勢在於可以不受吉利品牌的桎梏,更容易塑造出更加高端的品牌形象。吉利以領克為破局之道,正向更高一步扶搖而去。

長城——以WEY挑戰天下SUV

自主品牌中,試圖用全新品牌實現破局的除了吉利汽車,還有SUV界的“大咖”長城汽車。

2016年11月,繼吉利品牌的LYNC&CO之後,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親自揭開了旗下高端品牌WEY的面紗,走上高端是長城人賦予WEY的使命。

眾所周知,作為國內頂尖的SUV製造商,長城汽車很早之前就打造了H8、H9兩款車型來衝擊高端,但根據市場表現來看,這兩款車型相繼折戟。而WEY的誕生,寄託了長城汽車全新的希望。

為了力保WEY能夠一炮而紅,長城汽車這一次可謂做了充分準備。

在最重要的研發實力方面,長城投入巨大,組建了一支國際化的生產研發團隊。WEY品牌CEO嚴思,曾在奧迪工作30年,並為奧迪董事會成員之一;長城汽車副總裁兼設計總監皮埃爾·勒克萊克,曾為寶馬M系設計總監;此外,長城7速濕式雙離合變速器的締造者格哈德·寧、SUV汽車安全技術專家亞歷山大·提貝裡奧和NVH專家Alan·Cureton等一批外籍專家也都在為WEY品牌的研發投入心血。

在明日開幕的上海國際車展上,WEY品牌首款車型WEY VV7即將上市。萬眾矚目之下,WEY VV7註定將在SUV市場掀起波瀾,它的市場表現值得期待。

論成敗人生豪邁,大不了重頭再來,跳動不止的是魏建軍向上前行的心。他曾表示希望長城汽車把SUV做到世界第一,而WEY將為長城邁出堅實的一步。

長安——CS95四年磨一劍

不同于吉利、長城用新品牌破局,如今自主品牌的老大長安汽車選擇用旗下高端車型CS95去抗衡合資品牌。

3月28日,長安CS95正式上市,作為長安旗下的最高端車型,新車定位於高性能大尺寸旗艦SUV,配備2.0T發動機,匹配6速手自一體變速器,售價區間15.98萬~22.98萬元。。

說起來,長安CS95與即將開幕的上海車展還有一段不解之緣。在2013年的上海車展上,長安發佈了全新SUV的概念車,取名便是CS95。

這款外觀極具觀賞性的概念車,正是如今CS95的“前身”。四年以來,從概念車到量產車,CS95經歷了一次次的大改,堪稱“四年磨一劍”。儘管最終量產版的CS95在外觀上失去了概念車的鋒芒,但富有誠意的價格和實力依然讓這款車不容小覷。

近日,長安官方發佈消息稱,CS95上市僅僅十天,訂單已經超過一萬輛,這意味著,每天都有1,000名CS95車主產生。在這場與合資品牌短兵相接的大戰中,長安取得了不錯的開局。

在筆者看來,長安CS95的出生恰逢其時。在自主品牌紛紛向上衝擊的時代,自主品牌主力軍長安用“四年磨一劍”的CS95向合資發起進攻,無疑更加容易實現突破。

傳祺——用GS8作探路先鋒

如果是在幾個月之前,年輕的傳祺品牌或許還不足以成為自主向上的典型,但GS8卻用它的優異表現將傳祺推入到了這一陣營中來。

去年10月26日,廣汽傳祺中型SUV傳祺GS8正式在上市,售價區間為16.38萬~25.98萬元。GS8的目標很明確——為征服而來。

上市幾個月以來,GS8的銷量在持續增長。資料顯示,去年12月GS8銷量突破6,000輛,今年一月份GS8的銷量達到9,418輛,到了三月份,傳祺GS8銷量更是直接突破萬輛,這在自主品牌中型SUV中是前無古人的突破。

憑藉出色的銷量表現,GS8實現了上市前傳祺對其的期待,它與福特銳界、豐田漢蘭達“兩棵中型SUV常青樹”形成了三足鼎立局面。

至少從目前來看,傳祺GS8是自主品牌向上的頭號衝鋒者,而它也將傳祺品牌的魅力進一步提升。

年輕的傳祺於2010年12月推出首款車型,直到今年方才不到7年,但在短短的幾年中,傳祺品牌先是打造出爆款SUV車型GS4,並一舉通過GS8實現了品牌向上的願景。如今在廣汽集團的格局中,廣汽傳祺已獲得了與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同等的地位,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破局?

明日的上海車展,我們共同期待這支年輕的自主軍團帶來更多驚喜。

奇瑞——2.0時代的躍進

同樣在謀求向上的還有曾經的自主老大奇瑞,而它的方式是用一場深入的變革來塑造更好的自己。

曾經的奇瑞憑藉QQ等暢銷車型在自主車壇風光無二,但多品牌戰略的失誤,讓其在2012年讓出了自主老大的地位。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奇瑞通過“回歸一個奇瑞品牌”戰略,把自己帶入了全新的2.0時代。

經歷了長久的蟄伏之後,奇瑞於去年推出了艾瑞澤5、瑞虎7等一系列“2.0”設計理念下的全新車型。事實證明,奇瑞在短暫的沉寂之後比之前更加強大,2016年奇瑞汽車全年銷量同比增長28%,其中2.0新品占了57%。

在昨晚舉辦的“奇瑞之夜”上,奇瑞更是發佈了瑞虎轎跑概念SUV、瑞虎7 SPORT兩款車型。同時,它還帶來了全新的平臺戰略,以實現品牌破局。

奇瑞方面表示,奇瑞汽車將進入平臺3.0時期,以A3X和M3X平臺為基礎,衍生SUV、MPV、新能源車等不同產品,步入重點打造新能源車和智慧汽車的階段。

在奇瑞的宏大目標中,它希望在2017年~2020年成為領先的中國品牌車企,在2021年之後成為參與全球競爭的中國品牌車企。

奇瑞銷售公司總經理高新華如此總結,“前20年,我們奇瑞走的並不順利,也不風光。但我們得到了很多經驗讓自己變的成熟,20年正當青年,是我們奇瑞向市場交出成人禮的時候了。”

今年的奇瑞剛好二十歲,幸運的是它處在自主崛起的時代,令人欣慰的是它帶來了更好的自己。

向上吧自主!

在2017上海車展開幕的前夕,我們再次審視自主品牌的發展,再次體會內心的情緒,發現比之數年之前,一切都不一樣了。

歷經多年的努力,自主品牌完成了“量變”,開始全面向“質變”努力。而我們的心情也從此前的“恨鐵不成鋼”變成認可再變成期盼。自主品牌正逐漸通過提升自己的產品實力,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向上之路。

當然不得不承認,自主品牌相對主流合資品牌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值得我們欣慰的是,這些差距正在通過自主車企們不斷向上的努力和嘗試在逐漸縮小。

2017年是自主向上年,一起期待明日自主品牌在車展上的亮眼表現,一起見證自主車企的品牌破局之路!

這個世界永遠需要能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的產品,顯然領克正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愈發強大的吉利汽車,拿出了更加強大的全新品牌領克,它的優勢在於可以不受吉利品牌的桎梏,更容易塑造出更加高端的品牌形象。吉利以領克為破局之道,正向更高一步扶搖而去。

長城——以WEY挑戰天下SUV

自主品牌中,試圖用全新品牌實現破局的除了吉利汽車,還有SUV界的“大咖”長城汽車。

2016年11月,繼吉利品牌的LYNC&CO之後,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親自揭開了旗下高端品牌WEY的面紗,走上高端是長城人賦予WEY的使命。

眾所周知,作為國內頂尖的SUV製造商,長城汽車很早之前就打造了H8、H9兩款車型來衝擊高端,但根據市場表現來看,這兩款車型相繼折戟。而WEY的誕生,寄託了長城汽車全新的希望。

為了力保WEY能夠一炮而紅,長城汽車這一次可謂做了充分準備。

在最重要的研發實力方面,長城投入巨大,組建了一支國際化的生產研發團隊。WEY品牌CEO嚴思,曾在奧迪工作30年,並為奧迪董事會成員之一;長城汽車副總裁兼設計總監皮埃爾·勒克萊克,曾為寶馬M系設計總監;此外,長城7速濕式雙離合變速器的締造者格哈德·寧、SUV汽車安全技術專家亞歷山大·提貝裡奧和NVH專家Alan·Cureton等一批外籍專家也都在為WEY品牌的研發投入心血。

在明日開幕的上海國際車展上,WEY品牌首款車型WEY VV7即將上市。萬眾矚目之下,WEY VV7註定將在SUV市場掀起波瀾,它的市場表現值得期待。

論成敗人生豪邁,大不了重頭再來,跳動不止的是魏建軍向上前行的心。他曾表示希望長城汽車把SUV做到世界第一,而WEY將為長城邁出堅實的一步。

長安——CS95四年磨一劍

不同于吉利、長城用新品牌破局,如今自主品牌的老大長安汽車選擇用旗下高端車型CS95去抗衡合資品牌。

3月28日,長安CS95正式上市,作為長安旗下的最高端車型,新車定位於高性能大尺寸旗艦SUV,配備2.0T發動機,匹配6速手自一體變速器,售價區間15.98萬~22.98萬元。。

說起來,長安CS95與即將開幕的上海車展還有一段不解之緣。在2013年的上海車展上,長安發佈了全新SUV的概念車,取名便是CS95。

這款外觀極具觀賞性的概念車,正是如今CS95的“前身”。四年以來,從概念車到量產車,CS95經歷了一次次的大改,堪稱“四年磨一劍”。儘管最終量產版的CS95在外觀上失去了概念車的鋒芒,但富有誠意的價格和實力依然讓這款車不容小覷。

近日,長安官方發佈消息稱,CS95上市僅僅十天,訂單已經超過一萬輛,這意味著,每天都有1,000名CS95車主產生。在這場與合資品牌短兵相接的大戰中,長安取得了不錯的開局。

在筆者看來,長安CS95的出生恰逢其時。在自主品牌紛紛向上衝擊的時代,自主品牌主力軍長安用“四年磨一劍”的CS95向合資發起進攻,無疑更加容易實現突破。

傳祺——用GS8作探路先鋒

如果是在幾個月之前,年輕的傳祺品牌或許還不足以成為自主向上的典型,但GS8卻用它的優異表現將傳祺推入到了這一陣營中來。

去年10月26日,廣汽傳祺中型SUV傳祺GS8正式在上市,售價區間為16.38萬~25.98萬元。GS8的目標很明確——為征服而來。

上市幾個月以來,GS8的銷量在持續增長。資料顯示,去年12月GS8銷量突破6,000輛,今年一月份GS8的銷量達到9,418輛,到了三月份,傳祺GS8銷量更是直接突破萬輛,這在自主品牌中型SUV中是前無古人的突破。

憑藉出色的銷量表現,GS8實現了上市前傳祺對其的期待,它與福特銳界、豐田漢蘭達“兩棵中型SUV常青樹”形成了三足鼎立局面。

至少從目前來看,傳祺GS8是自主品牌向上的頭號衝鋒者,而它也將傳祺品牌的魅力進一步提升。

年輕的傳祺於2010年12月推出首款車型,直到今年方才不到7年,但在短短的幾年中,傳祺品牌先是打造出爆款SUV車型GS4,並一舉通過GS8實現了品牌向上的願景。如今在廣汽集團的格局中,廣汽傳祺已獲得了與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同等的地位,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破局?

明日的上海車展,我們共同期待這支年輕的自主軍團帶來更多驚喜。

奇瑞——2.0時代的躍進

同樣在謀求向上的還有曾經的自主老大奇瑞,而它的方式是用一場深入的變革來塑造更好的自己。

曾經的奇瑞憑藉QQ等暢銷車型在自主車壇風光無二,但多品牌戰略的失誤,讓其在2012年讓出了自主老大的地位。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奇瑞通過“回歸一個奇瑞品牌”戰略,把自己帶入了全新的2.0時代。

經歷了長久的蟄伏之後,奇瑞於去年推出了艾瑞澤5、瑞虎7等一系列“2.0”設計理念下的全新車型。事實證明,奇瑞在短暫的沉寂之後比之前更加強大,2016年奇瑞汽車全年銷量同比增長28%,其中2.0新品占了57%。

在昨晚舉辦的“奇瑞之夜”上,奇瑞更是發佈了瑞虎轎跑概念SUV、瑞虎7 SPORT兩款車型。同時,它還帶來了全新的平臺戰略,以實現品牌破局。

奇瑞方面表示,奇瑞汽車將進入平臺3.0時期,以A3X和M3X平臺為基礎,衍生SUV、MPV、新能源車等不同產品,步入重點打造新能源車和智慧汽車的階段。

在奇瑞的宏大目標中,它希望在2017年~2020年成為領先的中國品牌車企,在2021年之後成為參與全球競爭的中國品牌車企。

奇瑞銷售公司總經理高新華如此總結,“前20年,我們奇瑞走的並不順利,也不風光。但我們得到了很多經驗讓自己變的成熟,20年正當青年,是我們奇瑞向市場交出成人禮的時候了。”

今年的奇瑞剛好二十歲,幸運的是它處在自主崛起的時代,令人欣慰的是它帶來了更好的自己。

向上吧自主!

在2017上海車展開幕的前夕,我們再次審視自主品牌的發展,再次體會內心的情緒,發現比之數年之前,一切都不一樣了。

歷經多年的努力,自主品牌完成了“量變”,開始全面向“質變”努力。而我們的心情也從此前的“恨鐵不成鋼”變成認可再變成期盼。自主品牌正逐漸通過提升自己的產品實力,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向上之路。

當然不得不承認,自主品牌相對主流合資品牌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值得我們欣慰的是,這些差距正在通過自主車企們不斷向上的努力和嘗試在逐漸縮小。

2017年是自主向上年,一起期待明日自主品牌在車展上的亮眼表現,一起見證自主車企的品牌破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