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房價和車價 為什麼一個漲一個跌?

房子和車子,已經被劃為這一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參考物。它們呢可以衡量你的身份、品味,甚至,成為了特定的判斷你是否成功的標準。我們每一個人都離不開這兩樣東西,同樣,

也有不少人,承受著這兩樣東西帶來的無形的壓力。

說到中國的房價,無論是在中國的哪一個城市,都能用三個字簡單概括:漲!漲!漲!即使是遇到了稀有的“房價下跌”,那也只是暫時的,厚積薄發。今天的降價意味著明天更大幅度的漲價。畢竟土地資源是有限的,可利用的土地資源越來越少,房價自然越來越高。

但同樣作為財富的象徵,汽車為什麼沒有像房價那樣連續增長,

反倒是有下降的趨勢呢?

參照面不同,漲與降的相對論

首先,漲價與降價都是相對而言的。在汽車供求關係中,這一點也體現得淋漓盡致。既然有比較,那就有參照面,大體而言,比較的參照有五個大的方面。

一、國外的參照:國內國外汽車價格大不同。

這一點應該不用多說, 身邊的豪華品牌進口車就是最好的例子。拿賓士的旗艦S600為例,其在美國的售價為15萬美元左右,而進入到中國,售價則高達200余萬元。當然,這其中存在著很多可變因素,比如匯率、稅收等,但國內外同款車型的巨大差價,消費者不言而喻。

二、國內的參照:同級別車價格大不同。

悅動和凱越,都是A級車,排量相同,軸距相當,造車成本沒有太大差別,但價格卻有萬元左右的差距。凱越和卡羅拉,同排量車型,後者要高出3萬多元。除去品質和品牌溢價,差別還是很大。不同品牌的車型不具可比性,但同排量車型,發動機技術含量相當,售價十幾萬元,差別有數萬元之巨,說明其中價格水份之大。

三、自身的參照:自身同系同牌產品價不同。

同系同品牌同一款車型,價格完全不同,相差數千至上萬元。這個價格差距往往是地區不同、經銷商不同、團購等購買批次不同。但再有不同,也是同一款車啊。這低出來的價格就露了車價的底,看出了車價的水份。而實際價格水份肯定大於上述差價。

廠商無法將全國各地的價格統一為一個標準,但價格差距過大。這就證明車價水份的大小了,也為我們判斷車價水份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佐證。

四、以往的參照:淡季旺季車價漲跌大不同。

淡季降價兩萬元的車,旺季降價只有5000元,比如速騰。淡季旺季車價的反差,說明車價的水份很大;新車上市之初的價格在兩年後要降價1萬到2萬元,除去規模化成本的降低,其餘的都是價格水份。此類優惠比比皆是。實際價格水份會不會比這個額度還要大,就不得而知了。

同一款車型,新車老車換代之時,就看出價格的差距。雅閣、天籟以致帕薩特等新車型即將上市之時,老車型降價三萬四萬之多。除去新車型配置增加、技術改進、外形變化成本增加的因素,新老車型數萬元的價格差距,足以說明車價的水份。

五、自主的參照:自主、合資車價格大不同。

同一級別車型,合資品牌價格比自主品牌價格要高出幾乎車價一倍的價錢,這是車價水份有一個有力的佐證。奇瑞的1.5L車型只需要5萬多元,而同排量的豐田威馳的價格要高出它1~2萬多元。小排量車型如馬自達2等,比同排量的長安奔奔的價格要高出近一倍。且中國品牌的配置要好於合資品牌,除去品牌溢價、性能品質水準,可以說,合資品牌車型降價空間,還是很大的。

為何2017年整體車價看跌?

2017年,車價依然會下降。主要原因如下。

一、車市有增長的空間,也就有競爭的餘地。為競爭市場份額,降價仍是主要促銷手段。

2017年1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透出消息說,2016年,全國汽車產銷2812萬輛和280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4.5%和13.7%;其中:乘用車產銷2442萬輛和2438萬輛,同比增長15.5%和14.9%;商用車產銷370萬輛和365萬輛,同比增長8%和5.8%。據此預測,2017年,汽車市場增速為5%左右、全年汽車銷量約為2940萬輛。

其實,這個預測還很保守。預測,2017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增長還將超過10%。新的購買力的釋放,將吸引更多車型投放,引發所有企業競爭市場份額。競爭越激烈,降價幅度越大。只有降價,才會贏得關注,贏得市場。

二、宏觀產能過剩使汽車產品價格下調壓力倍增

到2018年,中國車市汽車產能將達到4000萬輛,到2017年,產能也將超過3500萬輛。當年市場只能消化2900-3000萬產能,剩下的產品,就只能拼命擠佔市場以求立足之地。拼命擠佔市場,唯一手段就是低價位競爭。靠降價促銷吸引眼球,靠低價招徠顧客提升銷量。這是唯一立竿見影的促銷辦法。

三、SUV車型產能堆積,SUV車型很可能率先降價求生存。

到2016年12月,國內SUV車型生產企業已達72家,生產有銷量記錄的車型147款。從2016年12月國內SUV市場看,12月累計銷售SUV車型108.21萬輛,同比增長35.61%。2016全年乘用車共銷售2437.69萬輛,同比增長14.93%,其中SUV銷售904.70萬輛,同比增長44.59%。SUV占全部汽車銷量的比重,2016年為40%,而2015年占比為29%,2014年為21%,SUV作為乘用車市場主力車型,市場份額急速擴大。

市場增量大,生產企業多,生產車型多,投入新車多,產能壓力大,SUV細分市場的競爭一定是白熱化的。而SUV車型熱銷,價格就高不就低,產品利潤率高,價格水分大,降價的空間很大。一旦競爭達到一定程度,汽車企業必將通過降價擠佔市場份額。

這方面,高端車對低端車的擠壓,低端車對高端車的蠶食、合資車對自主車型的圍剿,自主車型對合資車型的集團衝鋒、豪華車對中低端車型的下壓、中高端車型對豪華車的反撲,各種競爭力量糾纏在一起,形成2017年SUV市場激烈競爭的大戲。

參與競爭的任何一股力量,都可能通過降價拉動銷量,保住或者擴大市場份額。競爭中任何一方的降價,都會引發連鎖反應,從而產生相互壓價競銷。只需一根稻草,就隨時可能壓倒SUV車型高利潤這只大象。

總結:有市場就會有競爭,房市如此,車市也不例外。不過差別在於,土地資源是有限的,開發一塊少一塊;而汽車產能和市場需求卻是源源不斷地在提升。這也造就了如今房價見漲,車價看跌的局面。對於汽車領域來說,不斷擴大的需求,意味著利益的出現,同時也帶來了激烈的競爭。若想立足於中國汽車產業的暢銷榜,降價讓利,應該是車企最得消費者人心的手段。那麼問題來了,“加價提車”又是怎樣的一種障眼法呢?

比如速騰。淡季旺季車價的反差,說明車價的水份很大;新車上市之初的價格在兩年後要降價1萬到2萬元,除去規模化成本的降低,其餘的都是價格水份。此類優惠比比皆是。實際價格水份會不會比這個額度還要大,就不得而知了。

同一款車型,新車老車換代之時,就看出價格的差距。雅閣、天籟以致帕薩特等新車型即將上市之時,老車型降價三萬四萬之多。除去新車型配置增加、技術改進、外形變化成本增加的因素,新老車型數萬元的價格差距,足以說明車價的水份。

五、自主的參照:自主、合資車價格大不同。

同一級別車型,合資品牌價格比自主品牌價格要高出幾乎車價一倍的價錢,這是車價水份有一個有力的佐證。奇瑞的1.5L車型只需要5萬多元,而同排量的豐田威馳的價格要高出它1~2萬多元。小排量車型如馬自達2等,比同排量的長安奔奔的價格要高出近一倍。且中國品牌的配置要好於合資品牌,除去品牌溢價、性能品質水準,可以說,合資品牌車型降價空間,還是很大的。

為何2017年整體車價看跌?

2017年,車價依然會下降。主要原因如下。

一、車市有增長的空間,也就有競爭的餘地。為競爭市場份額,降價仍是主要促銷手段。

2017年1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透出消息說,2016年,全國汽車產銷2812萬輛和280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4.5%和13.7%;其中:乘用車產銷2442萬輛和2438萬輛,同比增長15.5%和14.9%;商用車產銷370萬輛和365萬輛,同比增長8%和5.8%。據此預測,2017年,汽車市場增速為5%左右、全年汽車銷量約為2940萬輛。

其實,這個預測還很保守。預測,2017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增長還將超過10%。新的購買力的釋放,將吸引更多車型投放,引發所有企業競爭市場份額。競爭越激烈,降價幅度越大。只有降價,才會贏得關注,贏得市場。

二、宏觀產能過剩使汽車產品價格下調壓力倍增

到2018年,中國車市汽車產能將達到4000萬輛,到2017年,產能也將超過3500萬輛。當年市場只能消化2900-3000萬產能,剩下的產品,就只能拼命擠佔市場以求立足之地。拼命擠佔市場,唯一手段就是低價位競爭。靠降價促銷吸引眼球,靠低價招徠顧客提升銷量。這是唯一立竿見影的促銷辦法。

三、SUV車型產能堆積,SUV車型很可能率先降價求生存。

到2016年12月,國內SUV車型生產企業已達72家,生產有銷量記錄的車型147款。從2016年12月國內SUV市場看,12月累計銷售SUV車型108.21萬輛,同比增長35.61%。2016全年乘用車共銷售2437.69萬輛,同比增長14.93%,其中SUV銷售904.70萬輛,同比增長44.59%。SUV占全部汽車銷量的比重,2016年為40%,而2015年占比為29%,2014年為21%,SUV作為乘用車市場主力車型,市場份額急速擴大。

市場增量大,生產企業多,生產車型多,投入新車多,產能壓力大,SUV細分市場的競爭一定是白熱化的。而SUV車型熱銷,價格就高不就低,產品利潤率高,價格水分大,降價的空間很大。一旦競爭達到一定程度,汽車企業必將通過降價擠佔市場份額。

這方面,高端車對低端車的擠壓,低端車對高端車的蠶食、合資車對自主車型的圍剿,自主車型對合資車型的集團衝鋒、豪華車對中低端車型的下壓、中高端車型對豪華車的反撲,各種競爭力量糾纏在一起,形成2017年SUV市場激烈競爭的大戲。

參與競爭的任何一股力量,都可能通過降價拉動銷量,保住或者擴大市場份額。競爭中任何一方的降價,都會引發連鎖反應,從而產生相互壓價競銷。只需一根稻草,就隨時可能壓倒SUV車型高利潤這只大象。

總結:有市場就會有競爭,房市如此,車市也不例外。不過差別在於,土地資源是有限的,開發一塊少一塊;而汽車產能和市場需求卻是源源不斷地在提升。這也造就了如今房價見漲,車價看跌的局面。對於汽車領域來說,不斷擴大的需求,意味著利益的出現,同時也帶來了激烈的競爭。若想立足於中國汽車產業的暢銷榜,降價讓利,應該是車企最得消費者人心的手段。那麼問題來了,“加價提車”又是怎樣的一種障眼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