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閱讀就一定是好事兒?孩子看得越多越好嗎?

文:康妮媽咪

康妮媽咪有一個乖巧懂事、能力超群的女兒——丫頭,被上海排名第一的初中錄取,並成功考進最強理科班,是女孩裡不多見的牛娃。但是康妮媽咪一點兒不雞血,也不是虎媽。

她在丫頭的成長道路上,是怎樣思考?怎樣“用力”?怎樣保持淡定的?一起來分享她成功的教育經驗。

丫頭愛看書,這在她和我的朋友圈裡早已不是秘密,周圍的家長們也總是因此羡慕我。

是啊,閱讀能拓展孩子的視野,增強語言表達能力,陶冶性情,對孩子們今後的學習更是不無裨益。

時至今日,家長們對於孩子閱讀這件事兒幾乎都是全力支持和滿足的,幾乎每個有孩子的家庭,書櫃裡都擺滿了給孩子買的各種圖書。

可是,閱讀就一定是好事兒?只要是看書,看得越多越好嗎?

A君,家有男娃小六。四年級開始受同學影響瘋狂愛上鬥羅系列玄幻小說,幾乎每天一本,時而偷偷隱藏在書包中;時而半夜用手機看;時而放學躲地鐵站裡看延遲回家;更有甚者,

某次竟然偷拿了家中買菜的錢去書攤買書。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學校和父母雖嚴令禁止也不能停。

成績從班上前幾名下滑到倒數幾名,個性更是高度叛逆,小六經常和媽媽大動干戈。

B君,家有閨女一枚。從幼稚園開始愛上動漫書,因為字少輕鬆所以不願意換其它類型的書,直到4年級也只看動漫書排斥其它類型書籍,嫌累。每每面對學校作文如坐針氈。

C君,也是我的初中同學。記得當年每天腰裡別著一本武俠小說,上課在後排偷偷翻,自修課趴著放桌肚裡看,據說睡覺的時候還經常打著手電筒被窩裡看,可謂廢寢忘食了。眼睛高度近視,成績倒數第一,連畢業考試也沒能通過。

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會讀書,讀好書,才是值得推崇的閱讀之道,才能真正讓孩子受益終身。

看書本身是孩子的事兒,但如何讓孩子愛上讀書,讀好書,正確讀書,卻一定是爸爸媽媽們的事。

1、不同年齡段,選擇不同材質的書

針對低幼寶貝,觸碰所及都是玩具,第一想法都是探究,所以撕扯在所難免。想要孩子在無效的撕扯之外,能把關注點放到其它地方,爸爸媽媽們給寶寶的第一本書不防從不易撕爛的布書開始哦。

等到孩子對書有了初步認識,我們可以選擇硬質塑封的繪本。

再到孩子完全瞭解了書的意義,再不會主動損毀書籍之後,常規的紙質書本就可以登堂入室啦。

2、增加識字量,儘早開始獨立閱讀

不失時機地創造條件,擴大孩子的識字量,儘早培養孩子獨立閱讀的習慣。路標,商標,廣告標語,處處都是識字的課堂。

只有具備了獨立閱讀能力,孩子才有可能愛上書,並開始大量閱讀書籍。

3、不同年齡段,選擇不同內容的書

不少家長錯誤地認為,只要孩子喜歡看書,他們想看什麼書就買什麼書,完全由他們自己去選擇。這其實是非常錯誤的。上文中的幾個事例無一不是閱讀類型單一和選擇不當造成的。

隨著識字能力和思維的不斷成長,書本的深度和廣度都需要拓展。如果錯過了黃金時期,任由孩子們一直選擇簡單和同一類型的書籍,他們的見識不但得不到延伸,更可能因此受到嚴重的局限甚至毒害。

低齡段的寶貝,從色彩鮮豔的以圖畫為主的書籍開始,《父與子》、《揠苗助長》、《農夫和蛇》、《狼來了》等等,通俗易懂,小故事大道理;

再大一點的寶寶,可以換到有趣的動漫和文字稍多的圖書類,《父與子》、《絕對小孩》、《一千零一夜》、《十萬個為什麼》、《伊索寓言》、《迪士尼童話》等,從內容和文字上充實起來;

再接下來,孩子們應該可以獨立閱讀了。這時候可以從內容淺顯易懂,情節引人入勝的短篇或者長篇校園小說開始,《馬小跳和他的朋友們》、《笑貓日記》、《窗邊的小豆豆》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再往後,家長們可以視孩子個性和喜好,適時而有針對性地從知識、趣味、情節、思維等方面綜合拓展,幽默小說、武俠小說、散文、詩歌、歷史書、偵探書、經典名著等等,逐步滲透,增加閱讀量的同時拓展思維的廣度。

切記:不能因為孩子一時的沉迷和惰性,任由孩子們自己選擇某一種類型的書籍,這只會嚴重影響和局限孩子們的視野。

如果不是我們的堅持和干預,我家丫頭沉迷于巴啦啦小魔仙和笑貓的日期不定會有多長呢。

4、遠離電子產品,讓閱讀成為習慣

曾幾何時,我們的孩子已然和大人一樣,加入了可悲的低頭一族。只要是出門,人人必備ipad或者智慧手機,戶內如此,戶外如此,沒有玩伴如此,有玩伴亦如此。家長們正好圖清靜和安全,樂得孩子折騰,也都預設了電子產品對孩子的陪伴。

於是我們常常看到,即使有一大群孩子聚會,歡聲笑語也已不是在追逐嬉鬧中發出,而是紮堆埋首於險象環生的電子競技遊戲裡。不玩遊戲的孩子已然成了另類。

有多少家長意識到,這種時候,書籍會是孩子們最好的陪伴。

丫頭小的時候,不管是出門旅遊,還是回老家探親,我們總會帶上幾本她心愛的書。再長的旅途,再無聊的等待,再狹小的空間,因為有了書本的陪伴丫頭也覺得精彩。

5、家長的引導和分享不可忽視

孩子們具備獨立閱讀能力後,多數的家長如釋重負,任由孩子自己去選擇和閱讀,不再關注更多。殊不知這個時期,陪讀與分享,可以讓孩子更上一個臺階。

丫頭剛剛開始閱讀馬小跳系列小說的時候,爸爸或者我會抽空提前看完該本書,對書中人物和有趣的情節了然於胸。只要一有機會,我們就會和丫頭一起交流讀書心得,分享書中搞笑場景,探討對不同人物的評價和認識。

及至後來丫頭看金庸武俠小說,看《明朝那些事兒》,閱讀與分享始終是家裡的傳統。我看書比丫頭慢很多,從小閱讀量更是遠不如丫頭,所以我也會經常向孩子求教書中的知識和歷史典故等等,這種時候她總是神采奕奕娓娓道來。

通過這種分享,我們不但能瞭解孩子讀書的精細度,更可以大大增加她的閱讀動力和興趣。與此同時,借助對於書中人物事件的評價,我們也可以給孩子灌輸正向的價值觀和審美觀,一舉多得!

開券有益,未必都有益!

讓孩子愛上讀書,讀有意義的書,讀有利於他們健康成長的書,這是每個父母的願望,更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孩子才有可能愛上書,並開始大量閱讀書籍。

3、不同年齡段,選擇不同內容的書

不少家長錯誤地認為,只要孩子喜歡看書,他們想看什麼書就買什麼書,完全由他們自己去選擇。這其實是非常錯誤的。上文中的幾個事例無一不是閱讀類型單一和選擇不當造成的。

隨著識字能力和思維的不斷成長,書本的深度和廣度都需要拓展。如果錯過了黃金時期,任由孩子們一直選擇簡單和同一類型的書籍,他們的見識不但得不到延伸,更可能因此受到嚴重的局限甚至毒害。

低齡段的寶貝,從色彩鮮豔的以圖畫為主的書籍開始,《父與子》、《揠苗助長》、《農夫和蛇》、《狼來了》等等,通俗易懂,小故事大道理;

再大一點的寶寶,可以換到有趣的動漫和文字稍多的圖書類,《父與子》、《絕對小孩》、《一千零一夜》、《十萬個為什麼》、《伊索寓言》、《迪士尼童話》等,從內容和文字上充實起來;

再接下來,孩子們應該可以獨立閱讀了。這時候可以從內容淺顯易懂,情節引人入勝的短篇或者長篇校園小說開始,《馬小跳和他的朋友們》、《笑貓日記》、《窗邊的小豆豆》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再往後,家長們可以視孩子個性和喜好,適時而有針對性地從知識、趣味、情節、思維等方面綜合拓展,幽默小說、武俠小說、散文、詩歌、歷史書、偵探書、經典名著等等,逐步滲透,增加閱讀量的同時拓展思維的廣度。

切記:不能因為孩子一時的沉迷和惰性,任由孩子們自己選擇某一種類型的書籍,這只會嚴重影響和局限孩子們的視野。

如果不是我們的堅持和干預,我家丫頭沉迷于巴啦啦小魔仙和笑貓的日期不定會有多長呢。

4、遠離電子產品,讓閱讀成為習慣

曾幾何時,我們的孩子已然和大人一樣,加入了可悲的低頭一族。只要是出門,人人必備ipad或者智慧手機,戶內如此,戶外如此,沒有玩伴如此,有玩伴亦如此。家長們正好圖清靜和安全,樂得孩子折騰,也都預設了電子產品對孩子的陪伴。

於是我們常常看到,即使有一大群孩子聚會,歡聲笑語也已不是在追逐嬉鬧中發出,而是紮堆埋首於險象環生的電子競技遊戲裡。不玩遊戲的孩子已然成了另類。

有多少家長意識到,這種時候,書籍會是孩子們最好的陪伴。

丫頭小的時候,不管是出門旅遊,還是回老家探親,我們總會帶上幾本她心愛的書。再長的旅途,再無聊的等待,再狹小的空間,因為有了書本的陪伴丫頭也覺得精彩。

5、家長的引導和分享不可忽視

孩子們具備獨立閱讀能力後,多數的家長如釋重負,任由孩子自己去選擇和閱讀,不再關注更多。殊不知這個時期,陪讀與分享,可以讓孩子更上一個臺階。

丫頭剛剛開始閱讀馬小跳系列小說的時候,爸爸或者我會抽空提前看完該本書,對書中人物和有趣的情節了然於胸。只要一有機會,我們就會和丫頭一起交流讀書心得,分享書中搞笑場景,探討對不同人物的評價和認識。

及至後來丫頭看金庸武俠小說,看《明朝那些事兒》,閱讀與分享始終是家裡的傳統。我看書比丫頭慢很多,從小閱讀量更是遠不如丫頭,所以我也會經常向孩子求教書中的知識和歷史典故等等,這種時候她總是神采奕奕娓娓道來。

通過這種分享,我們不但能瞭解孩子讀書的精細度,更可以大大增加她的閱讀動力和興趣。與此同時,借助對於書中人物事件的評價,我們也可以給孩子灌輸正向的價值觀和審美觀,一舉多得!

開券有益,未必都有益!

讓孩子愛上讀書,讀有意義的書,讀有利於他們健康成長的書,這是每個父母的願望,更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