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300元起家,5年賺30億,48歲被出局,千億財富夢破滅!

他出身農家,性格強悍,膽量奇大;他靠倒騰掛曆一夜暴富,

偶然邁入乳酸菌行業,建立起聞名全國的“商業帝國”;事業巔峰時,他“對賭”高盛等三大國際投行,結果失去了對“帝國”的控制權;奈何天時、地利、人和都差了那麼一點點,最後身陷囹圄,至今都回天乏力。

他就是太子奶的創始人李途純。一個霸蠻的湖南人,人稱“奶帥”。

李途純的經歷,堪稱改革開放後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群體的縮影。

日出江南

1960年,李途純出生在湖南臨湘。

剛出生不到3個月,嘴裡就長了顆牙,爺爺認為不吉利,可任憑父親怎麼努力,也沒撬開李途純的小嘴。爺爺自言自語“將來是個霸蠻的貨呀。”

果然,李途純一上小學,就迷上了“李世民傳奇”,從此對兵書上了癮,“三十六計”、“孫子兵法”,一本接一本。

到了17歲,李途純一心想去當兵,無奈家裡成份不好,最後不得已上了株洲師範。1982年大學畢業後,李途純被分配到株洲一家糧油公司上班。

第一年到下面的餃子館掛職,

其他10多個同學只是裝裝樣子,李途純卻有板有眼跟著後廚的老師傅做起了餃子,3個月不到就把手藝學到手,“土豬肉加白菜,蔥薑、麻油一攪,味道堪稱一絕”。

總部人力一看李途純在基層幹得歡實,乾脆就放任自流,此後8年間,李途純從這個餃子館幹到那個拉麵館,職位卻原地不動“還是一個小白丁”。

1990年,一個激情洶湧的“南下”年代。而立之年的李途純出差時在杭州西湖旁的嶽廟讀到嶽飛的“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一傷心拐進了嶽飛廟,結果在嶽飛像前跪了兩個小時,哭了兩個小時。

於是他回家後立馬辭去工作,帶著300元錢和一麻袋書,抱著“賣苦力、掃大街”的最壞打算,坐火車去深圳創造自己的“功名”。

然而,他找的工作還是老本行——賣糧油。1993年春天,在糧油批發市場,李純途看到很多商店都掛出美女掛曆,搶手得很“大夥沒見過,都買來送禮”。

“是個發財的好機會”,於是當年6月,李純途乾脆帶上2萬元積蓄,返回株洲租下一間小店“專賣美女掛曆”。

1993年恰逢主席的百年誕辰,主席詩詞碑林、韶山烈士陵園、主席銅像廣場相繼建成。當年9月,李途純帶著全家老小到韶山旅遊,他突然冒出一個想法“為何不在韶山賣主席掛曆?”

這傢伙確實雷厲風行,回到株洲就拿家裡的房產證抵押給了銀行,貸出10萬元,三天后就印了10萬套主席誕辰100周年紀念掛曆,然後運到韶山。

剛開始生意一般般。可就在12月26日主席銅像揭幕當天,韶峰出現異象“方圓9裡紅杜鵑一夜之間全部綻放,漫山遍野紅得似火”,上午10點,銅像上方出現日月同輝的景象。

李途純預感主席掛曆要火,立馬漲價,“從5塊直接漲到25元”,果然,第一天就賣出去1萬冊。當年主席誕辰前後,韶山遊客達到驚人的200萬,李途純也一躍成為百萬富翁。

一夜暴富之後,李途純揚眉吐氣,他開始四面出擊,開書店,開酒店,開錄影廳,做《花花公子》雜誌的代理。悲催的是,這些項目不但沒有讓他賺到錢,還讓他欠了銀行一屁股債。

1996年,一貧如洗的李途純再度南下,到深圳尋找轉機。

轉機很快來了。有一天,他喝到一瓶叫“活力寶”的乳酸菌飲料,味道不錯,他便聯繫生產廠家談合作,希望在湖南代理該產品,或者雙方合作建廠。但合作沒有談下來,因為他拿不出對方要求的資金。

吃了閉門羹後,李途純仍不死心,當年法國達能大舉入股娃哈哈,這讓他覺得飲料行業是一座金礦,無論如何都要擠進去。這之後,他換了一個思路,不再與廠家談合作,而是直接挖掌握“活力寶”配方的技術總監。

起初,那位技術總監不想跳槽,李途純便向“活力寶”老闆散播流言,說該技術總監已經跟自己簽約,逼得那位總監不得不跳槽。有了配方,還需要資金。回到湖南後,李途純找到自己欠錢的銀行,告訴對方要麼繼續投資,讓他開廠還債,要麼坐等原來的貸款變成壞賬。銀行負責人思來想去,只能接受。

同年9月,李途純在家鄉成立株洲日出江南實業集團(後改名為湖南太子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太子奶”),開始生產乳酸菌飲料,他給這種飲料取了一個非常大氣的名字——“日出牌”太子奶。

如歌歲月

與宗慶後初創業時一樣,起初,李途純學習宗老闆,推車滿街叫賣,不過他的口才哪能趕上宗老闆,自然一個月也沒賣不出去幾瓶。所以1997年初,李途純決定轉攻餐館。

彼時,當年餃子館的老師傅已經在株洲開了10多家分店,一聽說小徒弟搞乳酸奶,立馬拿了200箱。

客人飯後,老師傅免費送給每人一瓶太子奶,結果剛剛送了半個月,帶小孩的顧客就在門口排起了長隊“點名要喝太子奶”。

緊接著,株洲各大餐館紛紛找李途純拿貨,當年太子奶銷售突破1000萬,到了1997年11月,銷售額已經達到3000萬。

1997年年底,公司擴大生產,李途純決心把太子奶推向全國市場,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打廣告。於是李途純心一橫,拿著從朋友那裡借到的20萬元火速趕到北京梅地亞中心,“跟年銷售幾十億的大公司比試比試,爭爭央視黃金時段廣告”。

招標現場,李途純頻頻舉牌,別人10萬、10萬加,李途純一出手就是50萬,最終默默無聞的太子奶以8888萬元的價格一舉奪得央視標王。

不過,北京競標剛剛結束,株洲的財務總監馬上打來電話“公司全部資產加起來也沒這麼多”。李途純聲如洪鐘,“抱著必死的信念才能求生存”。

可不是,李途純剛剛回到株洲,立馬就成了市政府的座上賓,緊接著四、五家銀行追在屁股後面要放款。

央視就是央視。自從5秒鐘的太子奶在新聞聯播後的廣告時段播出後,李途純的大哥大就沒有中斷過,電話一個接一個,一直搞到淩晨一點半。僅1998年元月,李途純就獲得了1億的訂單。

從2月份開始,株洲太子奶門口提貨的汽車就排起了3公里的長隊“少則半個月、多則一個月才能提到現貨”。

要知道,當時太子奶就一條生產線,一年只有500萬的生產量,李途純腸子都悔青了“早知道多要銀行貸款幾個億,搞上3條生產線”。

此後,李途純制定了極其優惠的經銷代理策略,迅速建立起了遍佈全國的行銷網路,並就此確立了太子奶在乳酸菌飲料行業的領軍地位,李途純也被稱之為“中國乳酸菌行業之父”。

2002年起,中國乳業進入風起雲湧的年代。李途純斥鉅資在湖南株洲、北京密雲、湖北黃岡、江蘇昆山、四川成都同時建設五大乳酸菌生產研發基地,從而形成東西南北中的全國性戰略佈局。急速擴張之下,太子奶的銷售額高峰時躍升到了2007年的30億元,連續6年業績翻番。

太子奶的高成長吸引了包括摩根、高盛、英聯等國際知名投行的關注。在胡祖六的勸說下,李途純與三大投行簽下7300萬美元的投資協定,並從花旗等銀行手裡獲得5億“無抵押、無擔保”的低息三年期信用貸款。太子奶也在喧嘩聲中吹響了海外上市的號角。

戲變三折

就在李途純以為萬事俱備,甚至東風都已到來的情況下,一股更為猛烈的龍捲風將看起來蒸蒸日上的太子奶吹刮得支離破碎。

2007年底,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讓各大投行,國際金融機構傷筋動骨的同時,作為這些投行和金融機構力捧的太子奶也從最高點被拋向深淵。

花旗銀行“違規”提前收貸讓幾乎所有流動資金都投在擴張上面的太子奶流血滿地:2008年3月,花旗銀行要求太子奶在原利息的基礎上增加30%的利息,5月則又要求太子奶追加擔保,金融危機爆發後,更要求太子奶提前還貸。

一開始,李途純對花旗銀行的緊逼採取忍讓態度,同意加息20%,並提供了新的擔保,但被要求提前還貸時,他卻將花旗銀行告上法院,稱後者“惡意收貸”。他擔心一旦退讓,其他銀行和投行也會跟著擠兌。

不過沒多久,李途純就控制不了局面了。10月,英聯、摩根士丹利、高盛三大投行迫使李途純簽署了一份“不可撤銷協定”,協定約定,李途純如果不能在一個月內找到接盤的戰略投資者,三大投行就將啟動之前的“對賭協議”,吞掉李途純的股權。

一個月後,李途純沒有找到接盤俠,三大投行遂決定將太子奶租賃給政府。2009年1月,株洲市政府出資1億元成立高科奶業,開始“託管”太子奶。

“如果能再選擇一次,我可能不會接受這些國際經濟殺手的誘惑和貸款,而是按部就班的發展乳酸菌事業。”事至今日,李途純仍然認為這是一場外資投行對太子奶,對中國民營企業的一次“絞殺”行動。

前進的道路永遠是一條單行道。在國際投行和銀團的逼債下,渾身重傷的太子奶把目光投向了地方政府,希望地方政府可以為太子奶止血療傷。事實證明,這只是一廂情願。

牢獄之災

在太子奶被株洲市政府成立的高科奶業的經營下,一系列事件將風雨飄搖的太子奶逼向破產重整的道路。

就在李途純五次上書株洲市政府及湖南省政府希望可以重掌太子奶,挽大廈於傾倒之際,李途純及其家屬遭遇了當頭一棒。

2010年6月,當地對李途純及其親屬、公司高管進行了抓捕,先後抓捕19人。李途純本人不僅失去了創始人大股東,還被羈押一年半。

等2012年1月20日李途純無罪釋放時,乳業江湖早已物是人非。

“許多民企老闆做大就被抓,上市等於坐牢。”太子奶創始人李途純被無罪釋放後,常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對15個月冤獄的抗議。而在被釋放之前,他的對頭——託管太子奶的國企老總文迪波被“雙規”,後來又被法院以貪污罪和瀆職罪判處9年有期徒刑。

作為創始人,也作為太子奶乳業實際控制人的李途純,在太子奶乳業被破產重整後,不但沒有得到任何股份,而且他申報的十餘億元債權沒有得到確認,並且還背上了近十二億元的個人無限連帶責任的擔保債務權。出獄後的李途純不但飽受疾病的折磨,身無分文,而且還債務累累。

儘管如此,李途純仍然相信社會,相信會給他一個公正的結論。

實名舉報

如今的李途純經濟拮据、身體狀況也十分堪憂,但他已經把斑白的頭髮重新染黑。他多次表示已經決定不再做任何企業,但他對過去的企業還要討些說法。

出獄兩年後,他開始採取實際行動———實名舉報原株洲市副市長,現調任湖南省交通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肖文偉, 稱其身兼株洲市政府託管太子奶小組組長、太子奶破產小組組長和李途純專案組組長三重身份,公開幫助文迪波搶佔太子奶:他先是利用職權下發加蓋株洲市政府的公章的檔,將太子奶五易其手,再直接批准將太子奶破產,擬定抓捕43 人名單,直接批准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抓捕19人一手故意製造太子奶冤案。

據知情人透露,太子奶出事後,李途純背負了十幾億元的債務,至今沒有解決,“他想通過舉報最終擺脫這些債務的羈絆,但他主要是為了維權”。

曾經的“奶帥”已今非昔比,由於巨額擔保債務沒有解決,生活並不寬裕,身體也不太好。他曾一度想進軍紅色旅遊產業,但產業發展狀況並不理想,距離他心目中的“東山再起”還頗遙遠。

從李途純的個人境遇可以看出,政商關係是中國民營企業始終無法回避的課題。在企業試圖獲得資金在內的一些資源支持的過程中,由於缺乏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平臺,競相“靠近”政府變成一條無以規避的道路。而這一歧途摧毀了無數頗具增長潛力的企業,也吞噬了許多原本該被稱為企業家的人。

“在我國的某些地方,以公權力的名義對私人資本進行剝奪, 仍然是一個強大而不容置疑的‘’。李傳統途純被釋放僅僅是一個僥倖———他的‘無罪’恰恰是建立在對手‘有罪’的前提下,對雙方而言,這是一場‘法罪錯位’的殘酷遊戲。在資本歸屬、契約關係及法理上,沒有人還李途純一個公道。”

——著名財經作家 吳曉波

立馬漲價,“從5塊直接漲到25元”,果然,第一天就賣出去1萬冊。當年主席誕辰前後,韶山遊客達到驚人的200萬,李途純也一躍成為百萬富翁。

一夜暴富之後,李途純揚眉吐氣,他開始四面出擊,開書店,開酒店,開錄影廳,做《花花公子》雜誌的代理。悲催的是,這些項目不但沒有讓他賺到錢,還讓他欠了銀行一屁股債。

1996年,一貧如洗的李途純再度南下,到深圳尋找轉機。

轉機很快來了。有一天,他喝到一瓶叫“活力寶”的乳酸菌飲料,味道不錯,他便聯繫生產廠家談合作,希望在湖南代理該產品,或者雙方合作建廠。但合作沒有談下來,因為他拿不出對方要求的資金。

吃了閉門羹後,李途純仍不死心,當年法國達能大舉入股娃哈哈,這讓他覺得飲料行業是一座金礦,無論如何都要擠進去。這之後,他換了一個思路,不再與廠家談合作,而是直接挖掌握“活力寶”配方的技術總監。

起初,那位技術總監不想跳槽,李途純便向“活力寶”老闆散播流言,說該技術總監已經跟自己簽約,逼得那位總監不得不跳槽。有了配方,還需要資金。回到湖南後,李途純找到自己欠錢的銀行,告訴對方要麼繼續投資,讓他開廠還債,要麼坐等原來的貸款變成壞賬。銀行負責人思來想去,只能接受。

同年9月,李途純在家鄉成立株洲日出江南實業集團(後改名為湖南太子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太子奶”),開始生產乳酸菌飲料,他給這種飲料取了一個非常大氣的名字——“日出牌”太子奶。

如歌歲月

與宗慶後初創業時一樣,起初,李途純學習宗老闆,推車滿街叫賣,不過他的口才哪能趕上宗老闆,自然一個月也沒賣不出去幾瓶。所以1997年初,李途純決定轉攻餐館。

彼時,當年餃子館的老師傅已經在株洲開了10多家分店,一聽說小徒弟搞乳酸奶,立馬拿了200箱。

客人飯後,老師傅免費送給每人一瓶太子奶,結果剛剛送了半個月,帶小孩的顧客就在門口排起了長隊“點名要喝太子奶”。

緊接著,株洲各大餐館紛紛找李途純拿貨,當年太子奶銷售突破1000萬,到了1997年11月,銷售額已經達到3000萬。

1997年年底,公司擴大生產,李途純決心把太子奶推向全國市場,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打廣告。於是李途純心一橫,拿著從朋友那裡借到的20萬元火速趕到北京梅地亞中心,“跟年銷售幾十億的大公司比試比試,爭爭央視黃金時段廣告”。

招標現場,李途純頻頻舉牌,別人10萬、10萬加,李途純一出手就是50萬,最終默默無聞的太子奶以8888萬元的價格一舉奪得央視標王。

不過,北京競標剛剛結束,株洲的財務總監馬上打來電話“公司全部資產加起來也沒這麼多”。李途純聲如洪鐘,“抱著必死的信念才能求生存”。

可不是,李途純剛剛回到株洲,立馬就成了市政府的座上賓,緊接著四、五家銀行追在屁股後面要放款。

央視就是央視。自從5秒鐘的太子奶在新聞聯播後的廣告時段播出後,李途純的大哥大就沒有中斷過,電話一個接一個,一直搞到淩晨一點半。僅1998年元月,李途純就獲得了1億的訂單。

從2月份開始,株洲太子奶門口提貨的汽車就排起了3公里的長隊“少則半個月、多則一個月才能提到現貨”。

要知道,當時太子奶就一條生產線,一年只有500萬的生產量,李途純腸子都悔青了“早知道多要銀行貸款幾個億,搞上3條生產線”。

此後,李途純制定了極其優惠的經銷代理策略,迅速建立起了遍佈全國的行銷網路,並就此確立了太子奶在乳酸菌飲料行業的領軍地位,李途純也被稱之為“中國乳酸菌行業之父”。

2002年起,中國乳業進入風起雲湧的年代。李途純斥鉅資在湖南株洲、北京密雲、湖北黃岡、江蘇昆山、四川成都同時建設五大乳酸菌生產研發基地,從而形成東西南北中的全國性戰略佈局。急速擴張之下,太子奶的銷售額高峰時躍升到了2007年的30億元,連續6年業績翻番。

太子奶的高成長吸引了包括摩根、高盛、英聯等國際知名投行的關注。在胡祖六的勸說下,李途純與三大投行簽下7300萬美元的投資協定,並從花旗等銀行手裡獲得5億“無抵押、無擔保”的低息三年期信用貸款。太子奶也在喧嘩聲中吹響了海外上市的號角。

戲變三折

就在李途純以為萬事俱備,甚至東風都已到來的情況下,一股更為猛烈的龍捲風將看起來蒸蒸日上的太子奶吹刮得支離破碎。

2007年底,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讓各大投行,國際金融機構傷筋動骨的同時,作為這些投行和金融機構力捧的太子奶也從最高點被拋向深淵。

花旗銀行“違規”提前收貸讓幾乎所有流動資金都投在擴張上面的太子奶流血滿地:2008年3月,花旗銀行要求太子奶在原利息的基礎上增加30%的利息,5月則又要求太子奶追加擔保,金融危機爆發後,更要求太子奶提前還貸。

一開始,李途純對花旗銀行的緊逼採取忍讓態度,同意加息20%,並提供了新的擔保,但被要求提前還貸時,他卻將花旗銀行告上法院,稱後者“惡意收貸”。他擔心一旦退讓,其他銀行和投行也會跟著擠兌。

不過沒多久,李途純就控制不了局面了。10月,英聯、摩根士丹利、高盛三大投行迫使李途純簽署了一份“不可撤銷協定”,協定約定,李途純如果不能在一個月內找到接盤的戰略投資者,三大投行就將啟動之前的“對賭協議”,吞掉李途純的股權。

一個月後,李途純沒有找到接盤俠,三大投行遂決定將太子奶租賃給政府。2009年1月,株洲市政府出資1億元成立高科奶業,開始“託管”太子奶。

“如果能再選擇一次,我可能不會接受這些國際經濟殺手的誘惑和貸款,而是按部就班的發展乳酸菌事業。”事至今日,李途純仍然認為這是一場外資投行對太子奶,對中國民營企業的一次“絞殺”行動。

前進的道路永遠是一條單行道。在國際投行和銀團的逼債下,渾身重傷的太子奶把目光投向了地方政府,希望地方政府可以為太子奶止血療傷。事實證明,這只是一廂情願。

牢獄之災

在太子奶被株洲市政府成立的高科奶業的經營下,一系列事件將風雨飄搖的太子奶逼向破產重整的道路。

就在李途純五次上書株洲市政府及湖南省政府希望可以重掌太子奶,挽大廈於傾倒之際,李途純及其家屬遭遇了當頭一棒。

2010年6月,當地對李途純及其親屬、公司高管進行了抓捕,先後抓捕19人。李途純本人不僅失去了創始人大股東,還被羈押一年半。

等2012年1月20日李途純無罪釋放時,乳業江湖早已物是人非。

“許多民企老闆做大就被抓,上市等於坐牢。”太子奶創始人李途純被無罪釋放後,常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對15個月冤獄的抗議。而在被釋放之前,他的對頭——託管太子奶的國企老總文迪波被“雙規”,後來又被法院以貪污罪和瀆職罪判處9年有期徒刑。

作為創始人,也作為太子奶乳業實際控制人的李途純,在太子奶乳業被破產重整後,不但沒有得到任何股份,而且他申報的十餘億元債權沒有得到確認,並且還背上了近十二億元的個人無限連帶責任的擔保債務權。出獄後的李途純不但飽受疾病的折磨,身無分文,而且還債務累累。

儘管如此,李途純仍然相信社會,相信會給他一個公正的結論。

實名舉報

如今的李途純經濟拮据、身體狀況也十分堪憂,但他已經把斑白的頭髮重新染黑。他多次表示已經決定不再做任何企業,但他對過去的企業還要討些說法。

出獄兩年後,他開始採取實際行動———實名舉報原株洲市副市長,現調任湖南省交通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肖文偉, 稱其身兼株洲市政府託管太子奶小組組長、太子奶破產小組組長和李途純專案組組長三重身份,公開幫助文迪波搶佔太子奶:他先是利用職權下發加蓋株洲市政府的公章的檔,將太子奶五易其手,再直接批准將太子奶破產,擬定抓捕43 人名單,直接批准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抓捕19人一手故意製造太子奶冤案。

據知情人透露,太子奶出事後,李途純背負了十幾億元的債務,至今沒有解決,“他想通過舉報最終擺脫這些債務的羈絆,但他主要是為了維權”。

曾經的“奶帥”已今非昔比,由於巨額擔保債務沒有解決,生活並不寬裕,身體也不太好。他曾一度想進軍紅色旅遊產業,但產業發展狀況並不理想,距離他心目中的“東山再起”還頗遙遠。

從李途純的個人境遇可以看出,政商關係是中國民營企業始終無法回避的課題。在企業試圖獲得資金在內的一些資源支持的過程中,由於缺乏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平臺,競相“靠近”政府變成一條無以規避的道路。而這一歧途摧毀了無數頗具增長潛力的企業,也吞噬了許多原本該被稱為企業家的人。

“在我國的某些地方,以公權力的名義對私人資本進行剝奪, 仍然是一個強大而不容置疑的‘’。李傳統途純被釋放僅僅是一個僥倖———他的‘無罪’恰恰是建立在對手‘有罪’的前提下,對雙方而言,這是一場‘法罪錯位’的殘酷遊戲。在資本歸屬、契約關係及法理上,沒有人還李途純一個公道。”

——著名財經作家 吳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