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參加過2次高考的過來人,建議考上大學的大學生們不要高考複讀了

夜已深,剛洗完澡,大概還有幾分鐘就半夜12點了。洗澡的時候,
大腦也沒歇著。因為幾個小時前,看了一個頭條,一個大一的新生說,現在離高考還有190天,要不要回去重新高考複讀。想回去複讀的原因是,對目前的學校不滿意,他認為以他的條件,可以上更好的大學。

我參加過1997年、1998年的高考,也就是說我20年前曾經參加了2次高考。作為一個複讀過的高考生,我想說說我對高考複讀的一點兒看法。總的來說,不建議高考複讀。特殊情況下,

可以高考複讀。

還是先說說可以高考複讀的個別情況。如果第一年,你壓根沒考上大學,不管什麼爛的學校,你一個也沒有考上,那你可以複讀,圓一個大學夢。如果你平時成績非常好,本來一直是清華北大的苗子,但是因為高考失利,考了個很差的學校,心理落差非常大,那也是建議高考複讀。畢竟你有那個實力,只是高考這次考試沒有發揮好而已。我有個初中同學,高考本來報的是清華大學,

但是第一次高考失利了,那年語文特別難,夢斷清華,第二年複讀,考了個縣裡的狀元,後來上的是中科大,也算是高考複讀成功的案例。

下面我從幾個方面說說,為啥我不支持已經考上大學的准大學生們去回爐複讀。首先,家庭壓力。
你複讀的時候,可否想過,這一年,你的家長們,需要承受多大的壓力?現在回想起來,當初第一年我考了個本市的師範,大專,沒去讀。家裡也是支持我複讀一年的。但是回想起來,其實壓力太大了。假如第二年,我要是考試失敗了,連個大專也考不上呢?當年,我是沒有這樣的顧慮,大學肯定能有一個上,畢竟讀的是重點高中,上大學錄取率接近100%。但是,你要知道,你的父母,太不容易了。
人家的孩子,都在讀大學,他們的孩子,還在複讀。其實這個心理壓力是巨大的。當然,我可能誇大了這個壓力,但是,至少在你的父母同事,熟人之間,你父母是有壓力的。有的父母表面偽裝的很好,但是不代表沒有壓力,在高壓之下,能否再次高考成功,真的是需要運氣,有時候真的是個未知數。

其次,再說下個人壓力。你的同學都在讀大一,你還在念高四。你的內心,真的就沒有一點兒壓力?我第二年複讀的時候,

我曾親眼見了一個從大學回來到複讀隊伍的同學,呆了沒幾天,又乖乖的去讀他的大學去了。別看剛上了幾天大學,然後你再回來複讀,其實心裡上面已經有一個轉變了。最大的壓力,還是在於未知。誰能保證你辛苦一年,就能考個好的分數?我第二年比第一年,高考分數多了70多分。但也僅僅是上了個省內二本線,上了個二流三流的本科學校。複讀的大部分人,水準和上一年持平。有個別的考的很好的,上了一類。也有考的還不如上一年的。萬一又考砸了,你是否還想接著再複讀一年?如果再來一年,你沒崩潰,我想,你的父母精神已經崩潰了。

第三,複讀,其實是對青春巨大的浪費。大好的時光啊,孩子,你幹點兒啥事兒不好,非要執著的枯燥的坐在教室裡一遍一遍的做著無聊的高考模擬試卷呢?我高四那一年,其實也算玩過來的,不是太上心。7月要高考了,5月還偷偷的跟同學去學校對面電影院看了《泰坦尼克號》,那晚其實是語文模擬考試,我們作為高考複讀生,其實已經厭倦了考試考試。相反,第二年複讀可能會更放開一些,老師們可能也知道我們壓力大,也不會過多的干預我們,偶爾逃個課啥的,估計他們也能理解。

下面再說一些我個人大學鬧退學的一點兒經歷,供大家參考,總的建議是,既然來上大學了,就好好的念下去,君子善假于物也,需要利用現有的條件,不斷的完善自己。而不是一根筋的想著,回去高考如何如何,回去複讀了,真的就能如願嗎?

有的想複讀的同學的心理,估計也和我當年一樣。當年的我,鬧退學,驚動了整個學院。我直接找的院書記,說學不念了。然後輔導員,班主任都開導過了,還是要退學。後來班主任實在沒辦法,就給我開了個歡送會,把同學們都召集起來,瓜子也嗑了一地,該聊的也聊的差不多了。父親也從大老遠的老家,給叫到武漢來了。就差第二天我背著背包和父親回老家,退學了。當晚,我做了一個現在看起來,還算明智的決定,不退學了。折騰了大概2個月,大一第一個學期差不多要結束了。然後突然說,不退學了。起作用的可能是班主任的一句話: 你回去,第二年可能考到我們對面的民院,為啥要折騰呢?都差不多的。

我要退學,不是因為我感覺二流學校如何如何差。相反,我要感激我遇到一個負責任的班主任,遇到了一個好的班級,遇到這麼好的班集體。大學四年,雖然也是玩過來的,但是沒有完全虛度。我要退學,是我不喜歡機械設計這個專業。我空間想像力差,不巧,機械設計最重要的一門是工程製圖,需要空間想像力。印象中記得,那年國慶日,工程製圖老師佈置了一堆作業,我坐在偌大的圖書館發愣,不會做,不摸門。我一想,工程製圖,這課程是核心科目,每學期都有這個課,我要是每學期考試都不及格,那累計4門不及格,自動退學,乾脆我自己提前自己退了算了,反正也不喜歡機械設計這個專業。

其實,是想多了。實際上,我在大學期間,如果按學習成績,我年年都可以拿獎學金,實際上我也拿了2年獎學金,大學四年,我居然一科也沒有掛過。如果你真的是不喜歡某個學校,你可以通過讀研,考到喜歡的那個學校。如果你真的不喜歡你讀的這個專業,其實你可以輔修一個第二學位,也就是雙學位。前提是你本專業不要丟,你可以把本專業學的一般,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第二專業,第二學位。但是一心鬧退學的同學們,可能因為閱歷原因,容易陷入死胡同,一門心思想回去複讀是錯誤的想法。

我後來就是本科機械,碩士管理,跨專業,跨學校,實現了我想讀什麼就讀什麼的夢想。但是僅此而已,僅僅能說明年輕有個目標,有個夢想,如果實現了,那也是挺好的。年輕,還是過於任性,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也不計什麼後果。其實這麼折騰,風險挺高的,風險和收益是不成正比的。

大學,在我看來,最值得上大學的地方在於,大學教會了我們快速學習知識的能力。上過大學的同學們,可能對考前突擊學習記憶猶新,考前幾天,我們能把一本書揉碎了,同時也快速掌握了知識點,這就是能力。這個能力運用到將來的工作中去,其實也是受益匪淺的。就這點來說,高中就差遠了。高中是被動學習,側重老師灌輸。大學老師雖然也是灌輸,但是只是提綱挈領,多數還是要靠自學。

有的想退學的同學,可能糾結沒讀個名牌大學,將來就業沒人家好,工資沒人家高。其實不用太糾結。把時間拉長一些,如果你真的很優秀,出來校門,在社會上,這個差距應該是逐漸縮小的。名牌學校,通常是在第一次就業,叩門磚,有用。因為用人企業也搞不清楚你的潛力,首次只能通過你的學校去篩選學生,這對爛學校的好學生的確有些不公平。

寫著寫著,我反而有些懷疑我自己了。假如我當年不復讀,我可能在老家當地當個老師,可能也考了個研究生,可能還是在當老師。可能我就不會從武漢折騰到廣州,從廣州折騰到武漢,從武漢折騰到北京,從北京折騰到深圳。可能我就是一直呆在一個地級市生活,可能沒準兒比現在生活的要愜意許多。

太多的可能,不由我們自己去假設。為啥我自己當年能複讀,不建議後來的年輕人複讀了呢?我想,複讀不復讀,還是由當事人自己決定吧。一旦決定了,就不要後悔,悶頭走到黑就是了。

複讀的大部分人,水準和上一年持平。有個別的考的很好的,上了一類。也有考的還不如上一年的。萬一又考砸了,你是否還想接著再複讀一年?如果再來一年,你沒崩潰,我想,你的父母精神已經崩潰了。

第三,複讀,其實是對青春巨大的浪費。大好的時光啊,孩子,你幹點兒啥事兒不好,非要執著的枯燥的坐在教室裡一遍一遍的做著無聊的高考模擬試卷呢?我高四那一年,其實也算玩過來的,不是太上心。7月要高考了,5月還偷偷的跟同學去學校對面電影院看了《泰坦尼克號》,那晚其實是語文模擬考試,我們作為高考複讀生,其實已經厭倦了考試考試。相反,第二年複讀可能會更放開一些,老師們可能也知道我們壓力大,也不會過多的干預我們,偶爾逃個課啥的,估計他們也能理解。

下面再說一些我個人大學鬧退學的一點兒經歷,供大家參考,總的建議是,既然來上大學了,就好好的念下去,君子善假于物也,需要利用現有的條件,不斷的完善自己。而不是一根筋的想著,回去高考如何如何,回去複讀了,真的就能如願嗎?

有的想複讀的同學的心理,估計也和我當年一樣。當年的我,鬧退學,驚動了整個學院。我直接找的院書記,說學不念了。然後輔導員,班主任都開導過了,還是要退學。後來班主任實在沒辦法,就給我開了個歡送會,把同學們都召集起來,瓜子也嗑了一地,該聊的也聊的差不多了。父親也從大老遠的老家,給叫到武漢來了。就差第二天我背著背包和父親回老家,退學了。當晚,我做了一個現在看起來,還算明智的決定,不退學了。折騰了大概2個月,大一第一個學期差不多要結束了。然後突然說,不退學了。起作用的可能是班主任的一句話: 你回去,第二年可能考到我們對面的民院,為啥要折騰呢?都差不多的。

我要退學,不是因為我感覺二流學校如何如何差。相反,我要感激我遇到一個負責任的班主任,遇到了一個好的班級,遇到這麼好的班集體。大學四年,雖然也是玩過來的,但是沒有完全虛度。我要退學,是我不喜歡機械設計這個專業。我空間想像力差,不巧,機械設計最重要的一門是工程製圖,需要空間想像力。印象中記得,那年國慶日,工程製圖老師佈置了一堆作業,我坐在偌大的圖書館發愣,不會做,不摸門。我一想,工程製圖,這課程是核心科目,每學期都有這個課,我要是每學期考試都不及格,那累計4門不及格,自動退學,乾脆我自己提前自己退了算了,反正也不喜歡機械設計這個專業。

其實,是想多了。實際上,我在大學期間,如果按學習成績,我年年都可以拿獎學金,實際上我也拿了2年獎學金,大學四年,我居然一科也沒有掛過。如果你真的是不喜歡某個學校,你可以通過讀研,考到喜歡的那個學校。如果你真的不喜歡你讀的這個專業,其實你可以輔修一個第二學位,也就是雙學位。前提是你本專業不要丟,你可以把本專業學的一般,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第二專業,第二學位。但是一心鬧退學的同學們,可能因為閱歷原因,容易陷入死胡同,一門心思想回去複讀是錯誤的想法。

我後來就是本科機械,碩士管理,跨專業,跨學校,實現了我想讀什麼就讀什麼的夢想。但是僅此而已,僅僅能說明年輕有個目標,有個夢想,如果實現了,那也是挺好的。年輕,還是過於任性,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也不計什麼後果。其實這麼折騰,風險挺高的,風險和收益是不成正比的。

大學,在我看來,最值得上大學的地方在於,大學教會了我們快速學習知識的能力。上過大學的同學們,可能對考前突擊學習記憶猶新,考前幾天,我們能把一本書揉碎了,同時也快速掌握了知識點,這就是能力。這個能力運用到將來的工作中去,其實也是受益匪淺的。就這點來說,高中就差遠了。高中是被動學習,側重老師灌輸。大學老師雖然也是灌輸,但是只是提綱挈領,多數還是要靠自學。

有的想退學的同學,可能糾結沒讀個名牌大學,將來就業沒人家好,工資沒人家高。其實不用太糾結。把時間拉長一些,如果你真的很優秀,出來校門,在社會上,這個差距應該是逐漸縮小的。名牌學校,通常是在第一次就業,叩門磚,有用。因為用人企業也搞不清楚你的潛力,首次只能通過你的學校去篩選學生,這對爛學校的好學生的確有些不公平。

寫著寫著,我反而有些懷疑我自己了。假如我當年不復讀,我可能在老家當地當個老師,可能也考了個研究生,可能還是在當老師。可能我就不會從武漢折騰到廣州,從廣州折騰到武漢,從武漢折騰到北京,從北京折騰到深圳。可能我就是一直呆在一個地級市生活,可能沒準兒比現在生活的要愜意許多。

太多的可能,不由我們自己去假設。為啥我自己當年能複讀,不建議後來的年輕人複讀了呢?我想,複讀不復讀,還是由當事人自己決定吧。一旦決定了,就不要後悔,悶頭走到黑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