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內外交困,易到會被埋在這春天裡嗎?

周航的一封公開信將早已深陷危機的易到徹底推向了生死邊緣。

七年前,當周航在北京開始他漫長的創業之路時,恐怕絕不會想到今天這個如此充滿戲劇性的結局。周航很不開心,在公開信中他把責任一股腦推給了樂視,甚至直指賈躍亭本人。那個時刻他似乎忘了,如果沒有樂視,易到恐怕早就死在了2015年冬天。

“一位賺過錢但不開心的商人”,周航曾經如此自評。在他內心深處或許早已認定易到是一次失敗的創業。一個月前周航在湖畔大學開學典禮上大談失敗,

他說:“可能失敗就是創業的一種宿命,是一種不可避免的東西。”的確,2017年這個春天對於他和易到都顯得過於殘忍。移動互聯網市場研究機構QuestMobile發佈的春季報告顯示,曾經的對手滴滴以絕對優勢排在網約車市場首位,望塵莫及的易到甚至被出行市場的後來者滴答拼車反超。

易到這家網約車市場的先行者,在內外交困之下會被埋在這個春天裡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不會太遠了。

易到的生死劫與出行市場大變局

易到並不是第一次面臨生死抉擇的時刻,2014年由對手掀起的那場瘋狂的補貼戰讓拒不參戰的易到嘗盡苦頭。生性執拗的周航堅持認為補貼用戶是一種十分幼稚的行為。後來易觀智庫的對比資料顯示,滴滴、Uber大規模發放優惠券的那段時間也是易到的市場份額嚴重縮水的時期。

到2015年第二季度,易到所占市場份額大幅度下滑至2.7%。

2015年冬天,生與死的問題第一次擺在了易到面前。曾經的員工事後回憶說,當時“沒有投資進來公司年底都撐不到”的聲音在公司內部風傳,多個部門被裁撤,眾多員工離職。周航為“破局”甚至一度想“賣身”Uber,但最終沒談攏。生死攸關的時刻,樂視出現了。以7億美元為易到續了命,換來的是70%的控股權。隨後樂視開啟持續性的“生態補貼”戰略,

2016年網約車市場的格局又起了變化。

艾瑞提供的資料顯示,從2016年1月起,易到用戶的月度、周度使用頻次穩超Uber,在北京、上海兩地甚至實現“全面超越”。截至2016年5月底,易到占專車市場30%份額,GMV超過Uber,位列行業第二。彼時,周航在易到夏季發佈會上將這次反超在今天看來略顯浮誇地稱為“絕地反擊”。而反擊成功的原因周航歸結為:易到獨有的DNA和樂視的“生態化反”。不過,當今天易到再次遭遇生死劫時,

樂視的生態也無法化反了。

滴滴、Uber、易到、神州,導演著網約車出行市場的大變局,而在瘋狂的補貼戰場之外,沒有人注意到新勢力的出現。2014上線的滴答拼車同年底拿到了1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這個數字在當時陷入瘋狂的網約車市場來看不足掛齒。易到不會想到三年之後會被其超越,而滴滴恐怕也不會料到滴答會成長為它的直接對手。出行市場今天依然充滿變數。

有問題的是易到還是市場環境?

回到易到的問題。4月18日,易到總部門前不遠處停著多輛警車,前來解決提現問題的司機擠滿了易到公司前臺,背景牆上的“共用汽車生態”六個字頗為搶眼。易到是國內首個基於共用經濟模式的網約車平臺,這是毋庸置疑的。在我看來易到的模式是開創性且十分合理科學的,服務也無可挑剔。我甚至認為除了易到,網約車市場任何一個平臺的倒掉都不可惜。

周航說易到有它獨特的DNA,這句話我是贊同的。所有的網約車平臺中,易到(專車業務)是唯一一個採取司機和乘客雙向選擇服務模式的平臺,司機首先回應乘客用車需求,隨後乘客在所有回應訂單的司機中做出選擇。而其他平臺採取的則是直接指派訂單的模式。在我看來不同模式反映出的是平臺對服務二字的不同理解,網約車說到底是服務業,好的服務有兩種,一種是標準化的優質服務,如滴滴專車;第二種是可選擇性的定制化服務,如易到專車。兩種選擇我更傾向於第二種。

原因在於,真正能夠讓使用者感受到“服務”的關鍵不在於接受,而在於拒絕。易到乘客不是在選擇接受一名司機的服務,而是在拒絕大多數司機的服務。這種微妙的心理感受很關鍵。從服務模式和品質上來說,我挑不出易到的任何毛病。

固執的周航曾將問題歸咎於市場環境。他說:“如果在一個正常的商業環境下,易到的所有做法都沒錯,只不過易到是在一個不正常的商業環境下。”在他看來,競爭對手在巨大的虧損之下依然靠著瘋狂的補貼佔領市場,已經完全違背了經濟學規律。不過周航也應該清楚補貼是互聯網行業一貫的屢試不爽的競爭手段,剔除補貼手段,純粹的平臺間的綜合實力競爭顯然是一種不可能的理想狀態。

熟悉周航的人將他形容為一個有情懷的理想主義者。或許,導致周航做出不參戰、拒絕投資等一系列決定的原因就在於他的“理想主義”。後來,周航曾在一次採訪中坦誠:“易到在市場上的失敗就是從2014年沒有拿融資開始的。”而他當初拒絕投資的原因是在不打補貼戰的前提下易到並不缺錢,只想專注於服務。這個想法在今天看來顯得過於單純。

任何失敗都是由一連串的錯誤決策所導致的,一味將問題拋給市場環境顯然並不合理,甚至有推卸責任的嫌疑。在推卸責任這一點上,抱怨商業環境不正常的周航與寫公開信指責樂視的周航倒是呈現出一副一如既往地性格做派。

“共用經濟”究竟是不是偽命題?

與易到此次危機幾乎前後腳,滴滴宣佈實行全新的分時計價策略,新規則下高峰時段打車滴滴的費用首次超過了計程車,引發外界對滴滴背離共用經濟初衷的質疑。事實上滴滴本身就是一家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平臺,調價之舉無可厚非。然而,一面是滴滴的調價,一面是易到的崩塌,不得不讓人對二者相同的共用經濟模式重新作出審視。

“共用經濟”是個偽命題嗎?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問題。在我看來應該拆開來看,純粹地的沒有經濟利益的“共用”不可能實現,而沒有共用為基礎,共用經濟的商業模式就不能成立。共用經濟的關鍵在於在共用和經濟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偏向任何一邊都會導致平臺對“共用經濟”的曲解和背離。以目前的網約車市場來看,許多平臺在追逐經濟的過程中早已把共用二字拋之腦後。

在滴滴減少補貼提高價格之後,網約車市場又迎來新的變局。同樣以共用經濟模式為基礎的滴答拼車用戶數量大幅增長就是一個明顯跡象。獵豹全球智庫發佈的報告顯示,2016年度中國汽車出行類APP排行榜中,滴答拼車的周活躍滲透率排在易到之後位列第四,到了2017年第一季度,滴答拼車超越易到位列第三,周人均打開次數甚至超過了排在前面的滴滴和Uber。如果不以單個APP的資料排名,而是從市場份額上將滴滴和Uber當做一個整體來看,滴答拼車已經穩坐行業第二這把交椅。對滴滴、Uber和易到來說,這都是個十分值得注意的跡象。

如果說滴答拼車與其他網約車平臺有何不同,我想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其更加側重於“共用”,針對城市潮汐式出行的特點,以順路拼車出行為主要模式,解決以城市上班族為主要人群的出行需求,且無論在高峰時段還是非高峰時代都實行一致的計費規則。這大概就是其在競爭激烈的網約車市場能夠分一杯羹的深層原因。

易到的危機是由多重複雜的原因導致的,它的黯然收場並不意味著共用經濟模式的崩塌。無論如何,這個春天對熙熙攘攘的網約車市場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也增添了不少新的變數。

有問題的是易到還是市場環境?

回到易到的問題。4月18日,易到總部門前不遠處停著多輛警車,前來解決提現問題的司機擠滿了易到公司前臺,背景牆上的“共用汽車生態”六個字頗為搶眼。易到是國內首個基於共用經濟模式的網約車平臺,這是毋庸置疑的。在我看來易到的模式是開創性且十分合理科學的,服務也無可挑剔。我甚至認為除了易到,網約車市場任何一個平臺的倒掉都不可惜。

周航說易到有它獨特的DNA,這句話我是贊同的。所有的網約車平臺中,易到(專車業務)是唯一一個採取司機和乘客雙向選擇服務模式的平臺,司機首先回應乘客用車需求,隨後乘客在所有回應訂單的司機中做出選擇。而其他平臺採取的則是直接指派訂單的模式。在我看來不同模式反映出的是平臺對服務二字的不同理解,網約車說到底是服務業,好的服務有兩種,一種是標準化的優質服務,如滴滴專車;第二種是可選擇性的定制化服務,如易到專車。兩種選擇我更傾向於第二種。

原因在於,真正能夠讓使用者感受到“服務”的關鍵不在於接受,而在於拒絕。易到乘客不是在選擇接受一名司機的服務,而是在拒絕大多數司機的服務。這種微妙的心理感受很關鍵。從服務模式和品質上來說,我挑不出易到的任何毛病。

固執的周航曾將問題歸咎於市場環境。他說:“如果在一個正常的商業環境下,易到的所有做法都沒錯,只不過易到是在一個不正常的商業環境下。”在他看來,競爭對手在巨大的虧損之下依然靠著瘋狂的補貼佔領市場,已經完全違背了經濟學規律。不過周航也應該清楚補貼是互聯網行業一貫的屢試不爽的競爭手段,剔除補貼手段,純粹的平臺間的綜合實力競爭顯然是一種不可能的理想狀態。

熟悉周航的人將他形容為一個有情懷的理想主義者。或許,導致周航做出不參戰、拒絕投資等一系列決定的原因就在於他的“理想主義”。後來,周航曾在一次採訪中坦誠:“易到在市場上的失敗就是從2014年沒有拿融資開始的。”而他當初拒絕投資的原因是在不打補貼戰的前提下易到並不缺錢,只想專注於服務。這個想法在今天看來顯得過於單純。

任何失敗都是由一連串的錯誤決策所導致的,一味將問題拋給市場環境顯然並不合理,甚至有推卸責任的嫌疑。在推卸責任這一點上,抱怨商業環境不正常的周航與寫公開信指責樂視的周航倒是呈現出一副一如既往地性格做派。

“共用經濟”究竟是不是偽命題?

與易到此次危機幾乎前後腳,滴滴宣佈實行全新的分時計價策略,新規則下高峰時段打車滴滴的費用首次超過了計程車,引發外界對滴滴背離共用經濟初衷的質疑。事實上滴滴本身就是一家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平臺,調價之舉無可厚非。然而,一面是滴滴的調價,一面是易到的崩塌,不得不讓人對二者相同的共用經濟模式重新作出審視。

“共用經濟”是個偽命題嗎?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問題。在我看來應該拆開來看,純粹地的沒有經濟利益的“共用”不可能實現,而沒有共用為基礎,共用經濟的商業模式就不能成立。共用經濟的關鍵在於在共用和經濟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偏向任何一邊都會導致平臺對“共用經濟”的曲解和背離。以目前的網約車市場來看,許多平臺在追逐經濟的過程中早已把共用二字拋之腦後。

在滴滴減少補貼提高價格之後,網約車市場又迎來新的變局。同樣以共用經濟模式為基礎的滴答拼車用戶數量大幅增長就是一個明顯跡象。獵豹全球智庫發佈的報告顯示,2016年度中國汽車出行類APP排行榜中,滴答拼車的周活躍滲透率排在易到之後位列第四,到了2017年第一季度,滴答拼車超越易到位列第三,周人均打開次數甚至超過了排在前面的滴滴和Uber。如果不以單個APP的資料排名,而是從市場份額上將滴滴和Uber當做一個整體來看,滴答拼車已經穩坐行業第二這把交椅。對滴滴、Uber和易到來說,這都是個十分值得注意的跡象。

如果說滴答拼車與其他網約車平臺有何不同,我想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其更加側重於“共用”,針對城市潮汐式出行的特點,以順路拼車出行為主要模式,解決以城市上班族為主要人群的出行需求,且無論在高峰時段還是非高峰時代都實行一致的計費規則。這大概就是其在競爭激烈的網約車市場能夠分一杯羹的深層原因。

易到的危機是由多重複雜的原因導致的,它的黯然收場並不意味著共用經濟模式的崩塌。無論如何,這個春天對熙熙攘攘的網約車市場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也增添了不少新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