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個清朝官員被稱為東方伽利略,名字被刻在華盛頓紀念碑上

《海國圖志》這個名字在很多文章中出現,作為清末開眼看世界的奇書,被日本奉為聖書大加讚美。清末還有一本看世界的書,它的影響不亞于《海國圖志》,這便是《瀛環志略》。有後人評價兩本書,

《海國圖志》以博見長,《瀛環志略》以精聞名。這本書的作者徐繼佘,清末山西五台人,道光年間的進士,歷任廣東按察使、福建布政使,後來官至太僕寺卿、京師同文館大臣。

一百多年前,徐繼佘因為身在福建做官而有機會瞭解西方,和洋人打交道。

他的書詳細介紹了世界七十多個國家的地理風貌、歷史變遷、經濟文化等,而且對南美洲、非洲等都有記載,在當時可以說非常先進。他的書一問世,就遭到一片非議,不久在國內被封禁。但是被日本人得到後大加翻刻,被當作普及數目傳播,對於明治維新非常有幫助。

除了《瀛環志略》這本書,還有幾個著述政論值得一提:

政在養民:

徐繼佘體恤民情,認為治理國家不能“治民”,而在於“養民”。自身非常清廉,在外任職十多年,從來沒有在家置辦過房產田地。自己不貪,還要養一大家子人,僅靠俸祿肯定不夠,最後都把祖上留下的遺產變賣光了。清朝後期像徐繼佘這樣清廉的已經不多見。

禁鴉☆禁☆片論:

徐繼佘非常愛國,在福建任職期間,

寫了《禁鴉☆禁☆片論》,認為鴉☆禁☆片是舉國之大害,必須舉國之力禁之。他在當時就有遠見,認為鴉☆禁☆片不禁,英國必侵中國。他主張嚴禁鴉☆禁☆片,從富貴之人禁起,打擊官員吸食鴉☆禁☆片,由內而外,由上到下禁止鴉☆禁☆片傳播。但在當時,清政府腐敗無能,他的建議並沒有受到當局的重視。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美國決定建造華盛頓紀念碑,向全世界廣征紀念物品。清政府封閉自大,並不理會,竟無相關紀念物可用。一些開明的中國人瞭解到徐繼佘非常熟悉華盛頓,於是請他購得上等石料,刻徐繼佘對華盛頓的評論於其上。

1868年,《紐約時報》評論徐繼佘,雖被皇帝放逐十八年,但《瀛環志略》這本書,使得他成為東方的伽利略,而且不怕重蹈伽利略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