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街頭小黃車日漸稀疏,ofo騎行大數據能找到自家車麼?

近段時間來,市民們可能會發現,原本讓人感覺無處不在的ofo小黃車竟然逐漸稀疏起來,在街頭各種品牌盛放的共用單車陣營中,ofo的風頭已被掩蓋?

另一方面,各種姿態破損的ofo小黃車依舊在各種場合出現,

很多都是大量堆積在一起等待修理或者運走,因無法正常騎行而無人問津,可憐的身影讓人唏噓。


根據市場人士分析,ofo小黃車之所以在街頭失去了原有的主導地位,一是ofo運營方方面出於各種原因的制約,放緩了新增單車的投放量,

而投放於市面上的存量則在快速損耗,一是被用戶私占或盜竊;二是因損壞,被ofo平臺回收集中處理。

的確,市民們經常會發現,有不少的ofo小黃車被某些佔有欲強的市民放置在樓道內等私密場所獨自享用,離開了公眾視野。而一些停車場、沿街道路上,成千上萬量的破損小黃車堆放成小山峰等待處理的場景,也不斷被曝光,震驚著市民的想像力。

如果說回收集中處理還情有可原,

可面對頻頻消失的ofo小黃車,運營方卻似乎無動於衷,難有作為,是熟視無睹,聽之任之,還是因為技術上遇到了難題,有難言的苦衷?

還記得4月初,自信滿滿的ofo聯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對外發佈了《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主要城市騎行報告》,號稱是中國首個全面、專業的對主要城市共用單車騎行情況做的集中梳理和資料研究。

該份報告很快就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紛紛質疑,

直指報告中資料的準確度和可信度。

是的,只要稍微觀察就可得知,ofo小黃車市面上投放的單車大都是傳統的機械鎖配置,根本沒有GPS定位技術,所以也就無法獲取用戶的騎行軌跡等重要的基礎資料;而且,在現實中,ofo小黃車的高破損率也是有目共睹,導致大量的車處於無人用的閒置狀態;一些機械鎖密碼甚至被輕而易舉地破解,游離於運營者的管控之下,

還有大量的單車則被私自佔用,脫離了公共單車的初衷。

綜合以上各種現實狀況,ofo發佈的所謂的騎行大資料可疑,只要試著想想,ofo如果真掌握了如此完備的大資料,那麼對於旗下頻頻消失的小黃車應該也是瞭若指掌,找到也是分分鐘的事。但現實中的尷尬,也許就是對ofo騎車大資料真實性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