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微信還是支付寶”,蘋果支付在中國為啥火不起來?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王牌專欄,20年專注港股,金融名家齊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創財經號。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文|邢莉,香港財華社財經編輯

儘管蘋果的移動支付服務Apple Pay去年在華表現頗為失意,

但它並沒有停止擴張的腳步。4月19日消息蘋果支付在中國與美國新增20多家銀行或農村信用合作社的支持。在中國大陸,新增的這四家銀行是:長城華西銀行、錦州銀行、深圳農村商業銀行、海南省農村信用社。

可以看出,Apple Pay正在轉向地方性的銀行甚至農村信用合作社,努力將這個重要業務覆蓋的人群及城市範圍更廣泛一點。


門檻高,體驗差

另外,蘋果支付不僅需要iPhone,還需要商家提供收款設備,對於商家而言,等於提高了門檻,如果商家沒有開通蘋果支付,用戶就無法使用。並且,蘋果還向商家收取服務費。

即使是Apple Pay的忠實粉絲,也不得不承認Apple Pay在使用的時候體驗還不夠好,由於使用人數偏少致使收銀員不能熟練使用Apple Pay收款,其次刷卡機不夠靈敏,很難找到POS機上的對應位置快速刷出,並不像推廣時說的一刷即可。

運營之殤,對中國市場缺乏瞭解

蘋果對於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缺乏足夠瞭解,也導致Apple Pay在華的失利。Boston Retail Partners在今年年初的資料顯示,Apple Pay在美國已經覆蓋了36%的商家,

它成了美國用戶最廣泛使用的移動支付方式,並且有22%不支持 Apple Pay 的零售商表示會在未來12個月內開始支持,11%表示未來3年內會支持。可以說Apple Pay已經在美國取得了成功。

銀聯一直在推行NFC近場支付,曾經推出過一系列的政策,為商戶免費更換支持NFC功能的POS機。在去年銀聯推出自己的二維碼標準後,免費更換相容NFC功能POS機的優惠活動也暫停或取消。商鋪要想開通Apple Pay這一支付管道,

只能自已花錢購買或升級POS設備。這對於商家來說成本就更高了。

Apple Pay優勢在不斷衰退

Apple Pay在中國的不佳表現,使原本屬於它的優勢在不斷衰退。Apple Pay進入中國市場初期,銀行和銀聯最初對其抱有很大期望。一度認為這種新型的NFC支付可以幫助銀行和銀聯對抗二維碼支付,此外,謹慎的傳統金融機構,十分看好Apple Pay安全性這一優勢。

而今,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率先轉向二維碼支付市場,建設銀行近日正式宣佈與阿裡巴巴、螞蟻金服達成戰略合作,在業務、技術、信用、服務等方面相互合作。這些都說明Apple Pay在中國的不佳表現讓銀行轉了方向。

同時,手機廠商都在推廣NFC支付,例如三星欲將三星支付拓展的三星中端智慧手機上,小米支付已經開始投入使用,並且支持公交卡,國內銷量第一的手機廠商華為也已經推出華為支付。這些手機廠商推出的NFC支付在市場份額上必然會對Apple Pay造成一定衝擊。

也有分析師認為,隨著非接觸式移動支付使用頻率的增加,消費者和商家開始意識到該服務所能帶來的快捷和便利性,未來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商家支援這一支付服務。同時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推出的智慧手機具備移動支付功能,未來他們極有可能建立的統一的標準,商家只用一款設備即使完成這些智慧手機收款。這樣一來,手機廠商主推的NFC支付或將於掃碼支付相抗衡。

不過,這將會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

小米支付已經開始投入使用,並且支持公交卡,國內銷量第一的手機廠商華為也已經推出華為支付。這些手機廠商推出的NFC支付在市場份額上必然會對Apple Pay造成一定衝擊。

也有分析師認為,隨著非接觸式移動支付使用頻率的增加,消費者和商家開始意識到該服務所能帶來的快捷和便利性,未來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商家支援這一支付服務。同時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推出的智慧手機具備移動支付功能,未來他們極有可能建立的統一的標準,商家只用一款設備即使完成這些智慧手機收款。這樣一來,手機廠商主推的NFC支付或將於掃碼支付相抗衡。

不過,這將會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