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早期人工耳蝸植入利於聽覺功能提升--江陰中山北路惠耳助聽器

嬰幼兒期特別是3周歲以前階段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

在此期間,耳聾即使是輕度聽力損失,也能夠導致小兒語言障礙,甚至智力發育遲緩,造成其心理和行為交往的缺陷,可以說失聰干預是宜早不宜遲的。如新生兒被診斷患有重度或者極重度先天性耳聾,就更應及早採取措施進行早期人工耳蝸的植入,在語言學習期到來前就做好應對。

早期植入是指儘早為適合植入人工耳蝸的耳聾患者植入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植入從最早僅用於成人,

到允許用於6歲以上兒童,再到2歲以上兒童,直至普遍接受的1歲以上兒童植入,現在歐洲等醫學發達國家和地區把植入年齡又向前推進一步,提出早期植入概念即6-12月齡植入。

通過研究發現,新生兒一出生就開始與外界交流,通過不斷的聆聽促進聽覺-語言功能的發育。從出生到3歲之間是聽覺和言語發育的關鍵期。在此期間,大腦聽覺皮層迅速發育,

聽覺功能逐步完善,使之能辨別出不同的聲音,並且通過模仿他們聽見的聲音學習說話。如在此時因耳聾缺乏聽覺刺激,大腦聽覺皮層的發育將受到影響。

因此語前聾的患兒應該儘早植入人工耳蝸,在言語發育關鍵期充分接受聲音刺激,實現聽覺和言語康復,從而在生活和學習各方面趕上同齡健聽兒童。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越早期植入的兒童可以獲得更快的開放言語感知能力,

植入後時間越長,這種早期植入的優勢表現的更為明顯。

人工耳蝸植入不僅僅只是做手術這麼一個簡單步驟,而是涉及到手術前的診斷、耳科專業手術、術後的調試、聽力及言語能力的評估和康復,甚至還要包括教育、心理諮詢等專業的內容,涉及的人員包括聽力師、耳科醫師、神經科醫師、心理醫師、言語康復師、教育工作者、社會工作人員等,因此,人工耳蝸植入既是一項高度專業性的、又是一項涉及多學科多領域的醫學行為。

除了先天性的耳聾,對於語後聾患者(包括老年聾),早期植入的概念就是喪失聽力後盡可能早地進行耳蝸植入。如果長期失去聲音刺激,聽覺言語中樞將逐漸退化,從而出現言語理解遲鈍,口齒不清等。早期植入人工耳蝸可以保持其聽覺中樞的功能,有利於聽覺康復和言語理解。

江陰中山北路惠耳聽力服務中心位址:江陰中山北路43號(中山公交站向北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