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閱讀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些名不經傳卻值得一讀的好書

聽說,這世上最有趣的事,第一是人,第二是書。

因為,書能使人抓住這個世界秘密的核心。

書籍和閱讀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對心中理想世界的堅持,

更是對我們思想和心靈的昇華與淨化,

進而改變我們的生活軌跡。

有一些書,令人印象深刻,有著不錯的口碑,卻因一些原因,不一定暢銷,卻是值得一讀的好書......

《當你途經我的盛放》——紮西拉姆·多多

這是一個行者的心靈旅程。也是每一個嚮往自由的人都應該閱讀的文字。它是來自人和自然互贈性情的心靈之歌。這裡面收錄了多多詩作60餘首,隨筆40多篇,另有其行腳途中攝影作品。

經典摘要

初起是,相看兩不厭;此中間,也無哭笑也無言;到終了,不如不見不如不欠。

其實所有熙熙攘攘、風風光光都因為其無常而虛妄,繼而我們因為貪著虛妄而不自由。

只有空無與寂靜才是究竟的自由與富有——“如果你是一粒沙,整個宇宙全部的空間都是你的,因為你既礙不著什麼、也擠不著什麼一般地一無所有;你面對無垠的開闊,你是宇宙的君王——因為你是一粒沙”這話又有誰真正懂得?有誰真正相信,我們也可以因為細小而強大。

一個比歌舞管弦更綺麗,比朝雲暮雨更短暫,卻比伊人風情更入骨的,舊夢。

書友說:

讀多多的文字,

必須要靜下心來專心致志地看,不然你會錯過許多引人深省的字眼,她的一字一句並不是故意要令人產生共鳴,卻總能讓人停留在那兒細細地反復斟酌,試圖從內心找到一絲相似之處。讀完這本書,我越發覺得多多的文字裡是帶著某種力量的,它不像勵志小說那樣,字字句句都鏗鏘有力,刻意把正能量給予你,而是把這種能量藏在文字的最深處,待你慢慢、細細發掘,
等這些能量與你心中柔軟的地方碰撞在一起後你便會恍如遇上知音,而它,就是那股能把你從懸崖邊拉回來的神秘力量。

《心》——夏目漱石

長篇小說《心》是夏目漱石探討人性的經典之作,他以徐緩沉靜而又撼人心魄的筆致,描寫了愛情與友情的碰撞、利己之心與道義之心的衝突,

凸顯了日本近代知識份子矛盾、悵惘、無助、無奈的精神世界。被譽為透視日本人性格和心魂的最佳讀物。

經典摘要

如果髒了還用,就莫不如一開始就用帶顏色的。白的就要純白才行。

你或許為之驚詫,但我至今仍這樣深信不疑,深信真正的愛同宗教信仰沒有什麼不同。

書友說:

聽著作者絮叨著內心的思與想,覺得本就沒有人,街上所行都是心,你那有一顆,我這也有一顆,諸事皆由此起,心無善惡,髒了的行思卻足可以他人生命陰沉。作者似乎給出了故事的出口"如果髒了還用,就莫不如一開始就用帶顏色的。白的就要純白才行。"

《稻草人手記》——三毛

《稻草人手記》,是以三毛同名散文《稻草人手記》命名的一部散文集,包括一篇序言,十五篇散文和五封書信。作者以輕鬆詼諧幽默的語言記錄了自己婚後的平淡瑣事以及作者的感想。

經典摘要

回憶實在是一樣嚇人的東西,悲愁的事,觸摸不著了,而歡樂的事,卻一次比一次鮮明。

稻草人直直的張開那枯瘦的雙手,眼睛望著那片金黃色的麥田,當晚風拍打著它單薄的破衣服時,竟露出了那不變的微笑。

這個傻瓜,還以為他真能守麥田呢,他不過是個不會動的草人罷了。

書友說:

“游于藝”作為三毛的一種文學觀念,主要包含了她對文學的功能,文學的價值,寫作的動機與心態等一系列問題的自我理解,它並非創作態度上不負責任的“玩世”,也不是寫作過程中隨心所欲的塗鴉。事實上,寫作在她不僅僅是遊戲,那是一生的執著。瀟灑天涯的同時,伴隨著艱苦,單調的沙漠人生,行雲流水,信手拈來的文字背後,是夜以繼日,嘔心瀝血的慘澹經營,仿佛天然自成的故事,卻用盡了敘事的苦心。

《幽靈之家》——伊莎貝爾·阿連德

《幽靈之家》是一部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它以30萬字的篇幅展現了一個拉丁美洲國家從本世紀初到1973年為止風雲變幻的歷史。書中引人入勝的故事一個接著一個,或離奇,或荒誕,或驚心動魄,或纏綿悱惻,其中充滿了殘酷兇猛的鬥爭和激情四溢的浪漫。

經典摘要

莊園主埃斯特萬娶了明姑娘克拉臘。埃斯特萬是一個桀傲乖戾、剛愎自用的暴君,克拉臘則像一位心地善良、天真無邪的幽靈。為了得到妻子的愛,埃斯特萬不惜豪擲千金,甚至趕走自己的姐姐……終於一場地震,讓克拉臘從漫長的童年中蘇醒。不是我變了,是世界變了,她說。

書友說:

一本難得的好書。故事性和敘事性都非常抓人,可以讓你一口氣讀完。通過一個家族的故事講述智利90年的時代變遷,很難想像一個離我們這樣遙遠的小國也會有著動盪與波瀾的歷史。書中的語言平實,人物生動,絕無拖遝和矯揉。

《下落不明的生活》——塞壬

她是那種在北上廣的地鐵或公車上隨時可以遇見的打工妹,簡單、樸素,目光裡透出一絲堅韌,但明顯,她又不屬於她們。她們的區別在於,她會將自己的經歷變成文字,她執著地想要描繪出那些經過她的生活。

經典摘要

如果不對命運妥協,我就得一次次地離開,我的下落不明的生活將永遠繼續。這樣的下落不明散發著一種落迫的氣味。荒涼、單薄卻有一種理直氣壯的乾淨氣質。

一直以來,我是一個沒有位址的人。太多的信函被退回到郵寄者的手中,當我輾轉收到郵件,我看到郵件左上側粘貼著小紙條,查無此人那一欄中,用圓珠筆打著一個勾勾。查無此人,這不祥的氣息暗合著我下落不明的宿命。我記不清到底用了多少手機號,移動的、聯通的,動感地帶、神州行、全球通、大眾卡、如意卡、南粵卡,誰是從頭到尾地瞭解我手機號變更的人呢?我最親的人,老父親,五年了,他滿頭白髮了吧?

書友說:

塞壬生活在社會的最低層。她的文字無關風月,有的只是掙扎和堅守。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在那些經濟發達的地區,在一幢幢寫字樓裡,人們到底怎樣生活?這本書會告訴你部分答案。

這本書不是紀實,是散發著鐵質的散文。一個柔弱女子的堅守,給我注入力量!

《花田半畝》——田維

主要講述了作者田維在身患絕症後對生命和青春的思考、感恩與堅忍。一個只有20歲的女孩面對死亡時的沉靜,她對病痛的體會,她對生命的洞察,像一個漩渦,把我們也同時捲入。讓我們看見那些疼痛蔓延的夜晚,一個孩子,用她年輕的光芒將整個生命照亮。

經典摘要

我願意,你在年老時想起我,指著我發黃的照片,對什麼人講起,我們曾擁有的,最明亮的快樂。那會讓生命的痕跡如雪上的腳印,堅實而聖潔。那會讓我,在某處你不再知曉的角落,幸福得默默哭泣。

倘若,這世上從來未有我,那麼又有什麼遺憾,什麼悲傷。生命是跌撞的曲折,死亡是寧靜的星。歸於塵土,歸於雨露,這世上不再有我,卻又無處不是我。

書友說:

談起死亡,或許嚴肅,或許慨歎,或許怨恨。而她,卻用感恩的筆調書寫生命,用愛慢慢讓心磨得堅強,看懂了死亡。我們不用立刻面對死亡,卻該想她一樣面對人生。你出生了,就不再是錯誤,哪怕缺少了什麼,你還擁有生命和愛,包括被愛和對別人的愛。

《漫漫自由路:曼德拉自傳》——納爾遜·曼德拉

曼德拉唯一的自傳——曼德拉親自執筆,完整記錄了他永不屈服的自由之路和波瀾壯闊的人生。這是一部人類爭取自由、平等的史詩!曼德拉永不放棄的自由之心,永不屈服的勇敢之心,永不設限的寬容之心,給予我們每個人無窮的力量和啟迪。

經典摘要

從年齡不大的時候開始,我的空餘時間多數都是在多岩石的草地上度過的,和我們同村裡的其他男孩子一起玩耍和打鬥,因為整天在家裡圍著母親圍裙轉的男孩被認為是懦夫。

書友說:

人都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可曼德拉告訴我們,哪怕吃不飽穿不暖也要爭取自由,尊嚴與起碼的尊重。曼德拉應該是一個誠實的自傳者吧,他這本自傳總是讓我在睡夢中追隨著他看他在種種艱苦中跋涉,被監視被監禁被捕入獄,如身臨其境。當從睡夢中醒來的時候咀嚼在嘴邊的是自由,然而對南非黑人來說那是個奢侈品。曼德拉在我心目當中是比馬丁路德金還要勇敢的勇士。書唯讀了一半,忍不住紀錄下此感悟。

《吉爾莫·德爾·托羅的奇思妙想:我的私人筆記、收藏品和其他愛好》——吉爾莫•德爾•托羅

妖冶的、瑰麗的、奇幻的、魔性的、驚悚的、博大的,這是一部天馬行空的異想之書,一部驚為神思鬼語的奇書。吉爾莫·德爾·托羅向世人揭開了他那鬼馬風格藝術創作背後的靈感,分享他的私人筆記、收藏和其他特殊藏品,讓人以零距離接近這個世界上最富有創意的夢想家之一,深度窺探他的生活與精神世界。

經典摘要

我所相信的魔法行為是,如果你告訴這個世界你想從它那裡要什麼,這個世界就會順應你。這並不是說我拿著一張保時捷的照片貼在我的額頭上,一輛保時捷就會跑到我面前……但我覺得這個世界就像一條意念組成的洪流,彙聚著精神的,肉體的,所有的東西。而我們就像一張篩子,你調整你的篩子的大小,然後明確一些事項,明確了篩子的篩孔尺寸,再來觀察現實,並且通過不同的方式與現實進行互動。

書友說:

這明明是關於一個人的傳記,我卻熟知了很多人——從文學家、畫家、影視明星再到導演們;

這明明是關於電影的周邊書,我卻瞭解了很多繪畫知識——從流派、色調、名家名作再到卡通漫畫;

這明明是啟發人靜靜思考和學習的書,而我在合上書頁後蠢蠢欲動,想要嘗試寫點劇本、搗鼓點血化妝或者製作小雕塑;

這明明是一位知識豐厚、淵深廣博之人的人生經驗,我卻不斷驚喜著,仿佛回到了童年。

找一個午後時光,品一杯香茗,捧一本好書,開始靈魂的暢遊之旅。

~End~

你那有一顆,我這也有一顆,諸事皆由此起,心無善惡,髒了的行思卻足可以他人生命陰沉。作者似乎給出了故事的出口"如果髒了還用,就莫不如一開始就用帶顏色的。白的就要純白才行。"

《稻草人手記》——三毛

《稻草人手記》,是以三毛同名散文《稻草人手記》命名的一部散文集,包括一篇序言,十五篇散文和五封書信。作者以輕鬆詼諧幽默的語言記錄了自己婚後的平淡瑣事以及作者的感想。

經典摘要

回憶實在是一樣嚇人的東西,悲愁的事,觸摸不著了,而歡樂的事,卻一次比一次鮮明。

稻草人直直的張開那枯瘦的雙手,眼睛望著那片金黃色的麥田,當晚風拍打著它單薄的破衣服時,竟露出了那不變的微笑。

這個傻瓜,還以為他真能守麥田呢,他不過是個不會動的草人罷了。

書友說:

“游于藝”作為三毛的一種文學觀念,主要包含了她對文學的功能,文學的價值,寫作的動機與心態等一系列問題的自我理解,它並非創作態度上不負責任的“玩世”,也不是寫作過程中隨心所欲的塗鴉。事實上,寫作在她不僅僅是遊戲,那是一生的執著。瀟灑天涯的同時,伴隨著艱苦,單調的沙漠人生,行雲流水,信手拈來的文字背後,是夜以繼日,嘔心瀝血的慘澹經營,仿佛天然自成的故事,卻用盡了敘事的苦心。

《幽靈之家》——伊莎貝爾·阿連德

《幽靈之家》是一部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它以30萬字的篇幅展現了一個拉丁美洲國家從本世紀初到1973年為止風雲變幻的歷史。書中引人入勝的故事一個接著一個,或離奇,或荒誕,或驚心動魄,或纏綿悱惻,其中充滿了殘酷兇猛的鬥爭和激情四溢的浪漫。

經典摘要

莊園主埃斯特萬娶了明姑娘克拉臘。埃斯特萬是一個桀傲乖戾、剛愎自用的暴君,克拉臘則像一位心地善良、天真無邪的幽靈。為了得到妻子的愛,埃斯特萬不惜豪擲千金,甚至趕走自己的姐姐……終於一場地震,讓克拉臘從漫長的童年中蘇醒。不是我變了,是世界變了,她說。

書友說:

一本難得的好書。故事性和敘事性都非常抓人,可以讓你一口氣讀完。通過一個家族的故事講述智利90年的時代變遷,很難想像一個離我們這樣遙遠的小國也會有著動盪與波瀾的歷史。書中的語言平實,人物生動,絕無拖遝和矯揉。

《下落不明的生活》——塞壬

她是那種在北上廣的地鐵或公車上隨時可以遇見的打工妹,簡單、樸素,目光裡透出一絲堅韌,但明顯,她又不屬於她們。她們的區別在於,她會將自己的經歷變成文字,她執著地想要描繪出那些經過她的生活。

經典摘要

如果不對命運妥協,我就得一次次地離開,我的下落不明的生活將永遠繼續。這樣的下落不明散發著一種落迫的氣味。荒涼、單薄卻有一種理直氣壯的乾淨氣質。

一直以來,我是一個沒有位址的人。太多的信函被退回到郵寄者的手中,當我輾轉收到郵件,我看到郵件左上側粘貼著小紙條,查無此人那一欄中,用圓珠筆打著一個勾勾。查無此人,這不祥的氣息暗合著我下落不明的宿命。我記不清到底用了多少手機號,移動的、聯通的,動感地帶、神州行、全球通、大眾卡、如意卡、南粵卡,誰是從頭到尾地瞭解我手機號變更的人呢?我最親的人,老父親,五年了,他滿頭白髮了吧?

書友說:

塞壬生活在社會的最低層。她的文字無關風月,有的只是掙扎和堅守。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在那些經濟發達的地區,在一幢幢寫字樓裡,人們到底怎樣生活?這本書會告訴你部分答案。

這本書不是紀實,是散發著鐵質的散文。一個柔弱女子的堅守,給我注入力量!

《花田半畝》——田維

主要講述了作者田維在身患絕症後對生命和青春的思考、感恩與堅忍。一個只有20歲的女孩面對死亡時的沉靜,她對病痛的體會,她對生命的洞察,像一個漩渦,把我們也同時捲入。讓我們看見那些疼痛蔓延的夜晚,一個孩子,用她年輕的光芒將整個生命照亮。

經典摘要

我願意,你在年老時想起我,指著我發黃的照片,對什麼人講起,我們曾擁有的,最明亮的快樂。那會讓生命的痕跡如雪上的腳印,堅實而聖潔。那會讓我,在某處你不再知曉的角落,幸福得默默哭泣。

倘若,這世上從來未有我,那麼又有什麼遺憾,什麼悲傷。生命是跌撞的曲折,死亡是寧靜的星。歸於塵土,歸於雨露,這世上不再有我,卻又無處不是我。

書友說:

談起死亡,或許嚴肅,或許慨歎,或許怨恨。而她,卻用感恩的筆調書寫生命,用愛慢慢讓心磨得堅強,看懂了死亡。我們不用立刻面對死亡,卻該想她一樣面對人生。你出生了,就不再是錯誤,哪怕缺少了什麼,你還擁有生命和愛,包括被愛和對別人的愛。

《漫漫自由路:曼德拉自傳》——納爾遜·曼德拉

曼德拉唯一的自傳——曼德拉親自執筆,完整記錄了他永不屈服的自由之路和波瀾壯闊的人生。這是一部人類爭取自由、平等的史詩!曼德拉永不放棄的自由之心,永不屈服的勇敢之心,永不設限的寬容之心,給予我們每個人無窮的力量和啟迪。

經典摘要

從年齡不大的時候開始,我的空餘時間多數都是在多岩石的草地上度過的,和我們同村裡的其他男孩子一起玩耍和打鬥,因為整天在家裡圍著母親圍裙轉的男孩被認為是懦夫。

書友說:

人都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可曼德拉告訴我們,哪怕吃不飽穿不暖也要爭取自由,尊嚴與起碼的尊重。曼德拉應該是一個誠實的自傳者吧,他這本自傳總是讓我在睡夢中追隨著他看他在種種艱苦中跋涉,被監視被監禁被捕入獄,如身臨其境。當從睡夢中醒來的時候咀嚼在嘴邊的是自由,然而對南非黑人來說那是個奢侈品。曼德拉在我心目當中是比馬丁路德金還要勇敢的勇士。書唯讀了一半,忍不住紀錄下此感悟。

《吉爾莫·德爾·托羅的奇思妙想:我的私人筆記、收藏品和其他愛好》——吉爾莫•德爾•托羅

妖冶的、瑰麗的、奇幻的、魔性的、驚悚的、博大的,這是一部天馬行空的異想之書,一部驚為神思鬼語的奇書。吉爾莫·德爾·托羅向世人揭開了他那鬼馬風格藝術創作背後的靈感,分享他的私人筆記、收藏和其他特殊藏品,讓人以零距離接近這個世界上最富有創意的夢想家之一,深度窺探他的生活與精神世界。

經典摘要

我所相信的魔法行為是,如果你告訴這個世界你想從它那裡要什麼,這個世界就會順應你。這並不是說我拿著一張保時捷的照片貼在我的額頭上,一輛保時捷就會跑到我面前……但我覺得這個世界就像一條意念組成的洪流,彙聚著精神的,肉體的,所有的東西。而我們就像一張篩子,你調整你的篩子的大小,然後明確一些事項,明確了篩子的篩孔尺寸,再來觀察現實,並且通過不同的方式與現實進行互動。

書友說:

這明明是關於一個人的傳記,我卻熟知了很多人——從文學家、畫家、影視明星再到導演們;

這明明是關於電影的周邊書,我卻瞭解了很多繪畫知識——從流派、色調、名家名作再到卡通漫畫;

這明明是啟發人靜靜思考和學習的書,而我在合上書頁後蠢蠢欲動,想要嘗試寫點劇本、搗鼓點血化妝或者製作小雕塑;

這明明是一位知識豐厚、淵深廣博之人的人生經驗,我卻不斷驚喜著,仿佛回到了童年。

找一個午後時光,品一杯香茗,捧一本好書,開始靈魂的暢遊之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