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劉邦在這裡登基稱帝,人稱官堌堆,菏澤文化獨樹一幟

在菏澤悠久的歷史文化中,堌堆文化可謂獨樹一幟。

這次我去的是定陶縣的官堌堆。

在菏澤、定陶兩縣交界的地方,有一條河道叫氾陽河,古叫氾水。而官堌堆位於定陶縣仿山鄉姜樓村南,靠近菏 (澤)商 (丘)公路,與東邊的曹國陵墓仿山遙遙相望。司馬遷的《史記》上記載說:“劉邦即皇帝位氾水之陽”,就是指的這裡。

該遺址1992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它的高度是6米,長60米,寬48米,現總面積約2900平方米,原遺跡面積6560平方米。

官堌堆文化內涵豐富,考古工作者發現和採集了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期的大量遺物,計有鹿角化石、野生動物骨骼、牙齒、石刀、石斧、石鐮、骨針、貝殼、陶斧等。

從發掘出土的文物考證,此堌堆為新石器時代人類文化遺址。該堌堆乃大禹治水前原始居民的居所。《淮南子·齊俗訓》說:“禹之時,天下大雨,禹令民聚土積薪,擇丘陵而處之。”這種高地,古人稱為“丘”,如“陶丘”、“楚丘”、“商丘”等。

那麼為什麼把這裡的堌堆叫做“官堌堆”呢?

據史料記載,西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揭竿起義後,劉邦也在家鄉沛(今江蘇沛縣)起兵反秦,力量迅速壯大,率先攻破秦朝都城咸陽。秦朝滅亡後,為了爭奪天下,劉邦、項羽展開長期的楚漢戰爭。漢王二年(西元前205年),

劉邦在彭城(今江蘇徐州)一役中失利,其父和夫人呂雉也被項羽虜去。他單身匹馬逃至定陶,幸遇一村姑戚桂香相救,即劉邦的戚愛妃。漢高祖四年(西元前203年)十二月,劉邦調集30萬大軍將項羽圍困在垓下,項羽全軍覆沒,自刎於烏江。

劉邦戰敗項羽,

平定西楚,回師定陶,在此召開了八王會議。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正月,諸侯及將相相與共請尊漢王為皇帝。……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陽”。漢高祖五年(西元前202年)正月,梁王彭越、楚王韓信等七王聯名請求漢王劉邦登基稱帝。是年二月初三,劉邦在此堌堆上舉行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封建王朝。因為劉邦在此登基稱帝,所以這個堌堆就被後人稱為官堌堆,亦名受命壇、即位壇。

官堌堆周圍至今空曠,唯有一先民所遺堌堆,前不著村後不著店,與定陶相距咫尺,於家住定陶的戚貴妃也相距咫尺啊,而且定陶位於天下之中,向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想必當時這裡也比較容易屯兵,所以,劉邦就勢選擇了這個堌堆,成就了一番偉業。當然也為後人追思漢王朝的諸多傳奇,留下了一些憑弔的實證。

劉邦在此登基稱帝,據說是與他崇拜帝堯有關。帝堯是原始社會末期氏族部落聯盟的著名首領,定陶則是帝堯陶唐氏的發祥地,即史籍記載的帝堯故都。《說文解字》:“陶丘有堯城,堯嘗居也。”劉邦自認帝堯為血緣始祖,宣稱要效仿帝堯以德治理天下,因此來到帝堯故都登基稱帝,抬出聖賢先祖,提高自己的身價,以此取信天下臣民。

哈,既然如此,官堌堆當是就歷史的必然了!

亦名受命壇、即位壇。

官堌堆周圍至今空曠,唯有一先民所遺堌堆,前不著村後不著店,與定陶相距咫尺,於家住定陶的戚貴妃也相距咫尺啊,而且定陶位於天下之中,向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想必當時這裡也比較容易屯兵,所以,劉邦就勢選擇了這個堌堆,成就了一番偉業。當然也為後人追思漢王朝的諸多傳奇,留下了一些憑弔的實證。

劉邦在此登基稱帝,據說是與他崇拜帝堯有關。帝堯是原始社會末期氏族部落聯盟的著名首領,定陶則是帝堯陶唐氏的發祥地,即史籍記載的帝堯故都。《說文解字》:“陶丘有堯城,堯嘗居也。”劉邦自認帝堯為血緣始祖,宣稱要效仿帝堯以德治理天下,因此來到帝堯故都登基稱帝,抬出聖賢先祖,提高自己的身價,以此取信天下臣民。

哈,既然如此,官堌堆當是就歷史的必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