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起來讀讀宋詩,讓生活充滿詩意!

生活已經很累了,

為什麼不試著讓它多些詩意呢?

我們常常把詩意寄託于遠方,可是,詩意為什麼不能是有趣的日常呢?狂風暴雨中,沾沾自喜於“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不是一種詩意嗎?春日郊外,欣喜于“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不是一種詩意嗎?夏日別院中,愜意于“樹陰滿地日當午, 夢覺流鶯時一聲”,不是一種詩意嗎?信步而行,疑若無路時,興奮於“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不是一種詩意嗎?

古人認認真真過日子,

不經意就把平凡過成了詩。然而如今,這些美好的趣味離我們越來越遠。焦慮、浮躁、快節奏、高壓力的工作和生活,讓我們活得太累,丟失了情趣,也變得乏味,忘記去體會身邊的美好。那些美好,讓人砰然心動的事物,似乎只存在于遠方,存在於詩歌中,我們對身邊有趣的日常沒有愉悅的審美態度。

而這種態度在宋詩中隨處可見。讀詩就是讀生活,讀詩就是讀人生,

詩意並不遙遠,詩心就在眼前。中國國家地理·圖書精心編選七十九首宋詩,並收錄八十八幅現代山水畫大家傅抱石畫作,用山水之美詮釋宋詩的悠遠之聲,做成了這本《宋詩選:傅抱石插圖珍藏版》,讓為生存而奔波的我們,在詩畫中尋得古人的生活哲學......

宋詩,被忽略的一萬顆星

中國古詩不止于唐詩,宋詩取唐詩各家所長,在前人基礎上精益求精,更求工整穩健,於中國文學史上佔有不亞于宋詞的地位。

然而,它一直是被唐詩和宋詞夾殺的存在。

宋詩更接近我們的生活

相比於“浪漫的”、“抒情的”、“激情的”的唐詩,宋詩是“現實的”,是“日常生活的”詩。它不像唐詩那樣,側重表現人生的不平凡,而是承認人生的平凡,並願意表現平凡人生,平談感情。譬如下麵這首詩:

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

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

村居 張舜民

“流水環繞著水田,籬笆外種滿了綠竹;榆錢已經落盡,槿花也變得稀疏。夕陽西下,牛背上沒有牧童騎臥,只帶著成對的烏鴉,漫步在回村的小路。”這完全是一首寫農村秋日黃昏的小景詩,沒有抒情,淡淡的日常景象,如水一般,可人生和生活,不就是這樣嗎?

宋詩在題材上非常廣泛,可以描寫、可以敘述、可以議論,幾乎無所不寫。有春花秋月,也有暴風雷雨;有女子美貌,也有論畫說書;有失戀失意,也有學習過程......我們常常生活中不以為然的,卻常常是宋詩的選題。它對所有的題材一視同仁,所描寫的範圍更接近我們的生活。

宋詩,更能啟發我們去熱愛生活

試看下面這首詩,初看很平淡,再讀卻非常有意思。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閒居初夏午睡起 楊萬里

第一句說吃酸梅酸得牙齒都“軟”下去了,而第二句把芭蕉遮蔽窗戶說成是“分綠”給窗紗,真是有趣。短短兩句,就把生活中非常常見的場景描繪得如此可愛、細膩又生動。第三四句則說午睡醒來“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一副閒適的樣子。整首詩讀起來,充滿了日常生活的“趣味”,讓我們突然感覺到,原來人生每一個平常的經驗都蘊藏了這麼多的“情趣”。如果說“情趣”也是人生的一種詩意,宋詩正是要告訴我們,日常生活到處都充滿“詩意”,充滿“情趣”。

再看這首詩:

掃地焚香閉閣眠,簟紋如水帳如煙。

客來夢覺知何處,掛起西窗浪接天。

南堂 蘇軾

這首詩創作于蘇東坡被貶黃州,也就是他一生最困頓失意的時期,可讀來並沒有太多濃郁的哀愁,反而有幾分悠然自得。“詩人在南堂掃地焚香,閉門晝眠,竹席清涼如水,紗帳輕柔似煙。有客來,詩人從睡覺夢中驚醒,一時竟不知身處何處,只見西窗外水天相接,煙波浩渺。”由此可見,宋代詩人並不把人生看得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反而是“人生淡如水,卻淡而有味,久而愈醇”,這樣的人生觀也更具啟示。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閒居初夏午睡起 楊萬里

第一句說吃酸梅酸得牙齒都“軟”下去了,而第二句把芭蕉遮蔽窗戶說成是“分綠”給窗紗,真是有趣。短短兩句,就把生活中非常常見的場景描繪得如此可愛、細膩又生動。第三四句則說午睡醒來“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一副閒適的樣子。整首詩讀起來,充滿了日常生活的“趣味”,讓我們突然感覺到,原來人生每一個平常的經驗都蘊藏了這麼多的“情趣”。如果說“情趣”也是人生的一種詩意,宋詩正是要告訴我們,日常生活到處都充滿“詩意”,充滿“情趣”。

再看這首詩:

掃地焚香閉閣眠,簟紋如水帳如煙。

客來夢覺知何處,掛起西窗浪接天。

南堂 蘇軾

這首詩創作于蘇東坡被貶黃州,也就是他一生最困頓失意的時期,可讀來並沒有太多濃郁的哀愁,反而有幾分悠然自得。“詩人在南堂掃地焚香,閉門晝眠,竹席清涼如水,紗帳輕柔似煙。有客來,詩人從睡覺夢中驚醒,一時竟不知身處何處,只見西窗外水天相接,煙波浩渺。”由此可見,宋代詩人並不把人生看得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反而是“人生淡如水,卻淡而有味,久而愈醇”,這樣的人生觀也更具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