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千萬年薪時尚博主到創業狗,她說世界上最大的謊言是“你不行”

人生苦短三萬天,為了面子騙騙別人沒關係,別騙自己。

一切都要最好的。如果沒有最好的,那我就不要了。

別小看愛美的女人!女人會花錢更容易成功。

如果你根據文字,猜測她是一個趾高氣揚,

時刻帶著盔甲要與生活戰鬥的“時尚女魔頭”,現實中的她恐怕會讓你感到意外。

她有著令常人羡慕的履歷:從實習生一路走到了《時尚芭莎》執行主編、新媒體總經理,只用了9年,是國內時尚大刊唯一的80後女主編;但在事業的上升期,她選擇跳下“時尚集團”這艘巨型航母,也放棄千萬年收入的時尚博主行當,開始互聯網創業。

但她同時又是一個爭議性極強的人,

愛的愛死、罵的罵死。

不喜歡她的人,覺得她拜金、端著一副高姿態、愛灌雞湯打雞血、觀點偏激,堪稱ZUO的“典範”。

喜歡她的人簡直要把她寵上天:

閨蜜辭掉百萬年薪陪她一起創業;

丈夫認定她沒有做賢妻良母的天賦,不僅要掙錢養家,還兼做她的保姆、廚師、司機、網管,十幾年風雨無阻,每天早晚接送她上下班;

合夥人帶來錢、團隊、技術,陪她做一個不被大多數人看好的時尚分享APP。

在於小戈身上可以印證作家毛姆的一句話:生活說來也很有趣,假如一個人除了最好的,對什麼都不屑一顧,到頭來,很可能就如願以償。但這樣的人生路徑可以借鑒或複製嗎?週刊君和于小戈的對話也由此展開。

“你不行,是世界上最大的謊言”

2005年,還在復旦大學中文系念研究生的于小戈,

每週要到導師王安憶家裡上影音課。

那時的于小戈鐵了心想來北京的時尚雜誌實習,導師不願意,不希望專業文學背景的學生,去一個傳說中勢利、浮華、洗腦式的圈子。

那節影音課,他們討論經典愛情電影,說到《泰坦尼克號》露絲老了回憶當年的橋段,于小戈陳述的時候,話裡有話:

年輕的時候,我很想做一件事,你們每個人都告訴我,

別去,你一定會後悔。

我老了的時候,就會像Rose一樣,一生都在想,如果我當初跟他走了,人生又會怎樣?

于小戈談的是電影,但導師卻聽出了言外之意。

“行行,你去吧,你早一點失敗,早一點回來。”王安憶同意了她北上進入時尚媒體。

就如她所描述的露絲一樣,她不管不顧別人對她能力的看法,成為了時尚芭莎的一名實習生。“‘你不行’,那是世界上最大的謊言。”她說。

2015年,她辭去《時尚芭莎》執行主編及新媒體總經理職務,

開始投身互聯網創業,某種程度上也是“你不行”在鞭策著她。

那兩年裡,經歷了發展黃金十年的時尚雜誌開始式微,一些主編紛紛跳槽到BAT主導的電商產品,但多數以失敗終結。

“別人都沒成,為什麼你能行呢?”業界對於小戈的質疑從她一創業就開始。

她甚至沒有太想“行不行”的問題,因為這是一件“做成做不成都要去做”的事。在離職的公開文章中她用張棗的詩再次表達了,如果她不去做,會後悔一輩子。

危險的事固然美麗

不如看她騎馬歸來

……

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滿了南山

by 張棗

這件非常重要的事是,她意識到在消費升級的風口,有一群格外講究品質的人,希望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也能保持同樣的高品質。她產生的想法是建立一個社群讓這群人交流不同領域的消費經驗。

在她的規劃裡,這款名為“iDS大眼睛”的UGC社區APP,發展到最後就是一個消費版知乎、高品位朋友圈,“有品味的人只跟有品味的人交朋友”。

第一次使用這個APP的人會覺得,社區裡的用戶討論的都是高消費領域的經驗,人群過於高冷,話題不接地氣,使用者體驗並不友好。

這在她的預期回饋當中。她說這個社區只專注於渴望提升生活品質的都市男女,他們愛買會買,精緻挑剔,秉承著高度一致的消費觀:“能力以內,只要最好,能力以外,知道最好”。

有一次iDS大眼睛社區裡,大家在討論“20+歲的女孩,是怎麼用得起Lamer”,獲得共識的是消費超前會讓你提醒自己,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不管是投資人,還是于小戈自己,都認定了這個APP在推薦和討論高消費經驗時不能降維,只要降一點點,都已經是紅海一片。

降維不是她最擅長的,她只要最好的。

但切了一層具有高消費水準的人,並不代表著商業轉化率就一定好。于小戈表示在商業模式上,並沒有考慮電商,而是更偏向於媒體化,將嘗試為高端用戶提供新品預覽、閒置交換等線下活動。

成不成,她給自己定了三年時間。目前iDS大眼睛開放註冊了大半年,還在測試線上時長、跳轉率等指標,用戶數在30幾萬的量級。

她坦言因為過於堅持自己的經驗犯過不少錯,後來她定了一條原則:在擅長的領域裡堅持,不擅長的領域裡“個體經驗滄海一粟,根本抵不過行業套路”。

直到現在,仍有不理解的員工會問她:“于小戈,你是不是有病,你就傲嬌地做時尚博主賺很多錢就好了,為什麼要來創業?”

以前她會和別人解釋,她對時尚博主的生活方式已經厭倦了,如今她要“實現理想,順便賺錢。就算賺不了錢,也誓死要實現理想。”她認為有一個重要的機會擺在面前,男人只要有60%的把握,就會全力以赴;而女人即便有了百分百的把握,在乎的更多是如何全身而退。

她的人生不是為了全身而退來的。

不過現在她更傾向於直接回答:

“對,我就是有病。”

“不怕輸,但得知道輸在哪裡”

這股底氣來自於在時尚圈浸淫了9年的經歷。這個圈子更崇尚天賦、靈感,很少有人像于小戈一樣強調堅持、努力的價值。

在芭莎她被形容成“拓荒者”,打過多場硬仗。早年她負責海外設計師資源開拓,又經歷了《芭莎電影》《時尚芭莎.明星時尚》兩次創刊,從零開始對接資源、組建團隊。最後當前東家要發力新媒體業務時,她又被推上了新媒體總經理的職位,除了要為新媒體內容、流量負責,也必須對商業變現負責。

她說自己是被推到這些位置上的,就像一隻不想被淹死的旱鴨子,被迫學會了游泳。

這個過程也讓她更瞭解自己:重複過去,沒有未來。

每次重新出發,時尚圈那些她曾經合作過的優秀女性都給了她很多力量,如全球26個國家版本的芭莎主編,多數有著傳奇甚至比電視劇還曲折離奇的人生經歷。

在她們身上,她很早就學會了“生活不負責讓你高興”,想要擁有最好的,就必須雙腳插泥全力以赴。而她所在的時尚行業也在用殘酷的事實告訴她:無論市場多差,好的包包永遠搶手,所以“做No.1是活下來唯一的路”。

找到目標、解決方案,然後all in,這樣的工作習慣也讓她成為一個抗爭性很強的人。她剛出道被邀請去巴黎時裝周看秀時,曾經因為現場位置安排發生烏龍,而直接沖上去對設計師說:“如果中國市場你不要了,我馬上就走。”

如果給她一個秀場第二排的位置,她會接受,但她一定要去搞清楚,自己與第一排的差距在哪裡。“我從小就這樣,不怕輸,但得知道輸在哪裡。”她說。

“能力以內 只要最好”

很長一段時間裡,于小戈租住的房子都比她的工資高,靠家人和先生支持。在她看來,一個人選擇住的地方,是選擇她的事業和社交的起點。

她總是能靠“死磕”以遠低於市面的價格把房子租下來。

10年前,她一個人來北漂,當時租住的社區,最低租價7000,她卻以5000的價格租到手。成家之後,她又以16500的超低價,租到了均價25000的三室一廳;最近一次搬家,她又一次成功地以23500的低價,租到了190平、均價3萬起的房子。

準備結婚時,她看中《欲望都市》女主穿過一個義大利小眾品牌的婚紗,一套2萬多歐元。當她買完婚戒後,身上只剩7500歐,她特地去找了這位義大利設計師三次,第三次設計師終於被她感動,以從未有過的低價,為她度身定做這款“柔軟得像空氣一樣的魚尾婚紗”。

對吃,她也從不將就,吃得少一點,吃得好一點,人均300-500的新榮記,她成天去吃,也能人均200以內拿下。

會買,會磕,精打細算,格外挑剔——閨蜜亦是合夥人的湯大米把這稱為上海女人的天性。于小戈是上海人,從小她就耳濡目染媽媽如何精打細算充分利用資源,讓自己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

省到就是賺到,也是她創立iDS大眼睛的初衷之一,和大家一起分享怎麼把錢花得漂亮。“當然她也‘強☆禁☆姦’了很多民意”,湯大米說,但大家都願意相信她挑剔的眼光,因為“試錯的成本是很高的”。

她甚至沒有太想“行不行”的問題,因為這是一件“做成做不成都要去做”的事。在離職的公開文章中她用張棗的詩再次表達了,如果她不去做,會後悔一輩子。

危險的事固然美麗

不如看她騎馬歸來

……

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滿了南山

by 張棗

這件非常重要的事是,她意識到在消費升級的風口,有一群格外講究品質的人,希望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也能保持同樣的高品質。她產生的想法是建立一個社群讓這群人交流不同領域的消費經驗。

在她的規劃裡,這款名為“iDS大眼睛”的UGC社區APP,發展到最後就是一個消費版知乎、高品位朋友圈,“有品味的人只跟有品味的人交朋友”。

第一次使用這個APP的人會覺得,社區裡的用戶討論的都是高消費領域的經驗,人群過於高冷,話題不接地氣,使用者體驗並不友好。

這在她的預期回饋當中。她說這個社區只專注於渴望提升生活品質的都市男女,他們愛買會買,精緻挑剔,秉承著高度一致的消費觀:“能力以內,只要最好,能力以外,知道最好”。

有一次iDS大眼睛社區裡,大家在討論“20+歲的女孩,是怎麼用得起Lamer”,獲得共識的是消費超前會讓你提醒自己,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不管是投資人,還是于小戈自己,都認定了這個APP在推薦和討論高消費經驗時不能降維,只要降一點點,都已經是紅海一片。

降維不是她最擅長的,她只要最好的。

但切了一層具有高消費水準的人,並不代表著商業轉化率就一定好。于小戈表示在商業模式上,並沒有考慮電商,而是更偏向於媒體化,將嘗試為高端用戶提供新品預覽、閒置交換等線下活動。

成不成,她給自己定了三年時間。目前iDS大眼睛開放註冊了大半年,還在測試線上時長、跳轉率等指標,用戶數在30幾萬的量級。

她坦言因為過於堅持自己的經驗犯過不少錯,後來她定了一條原則:在擅長的領域裡堅持,不擅長的領域裡“個體經驗滄海一粟,根本抵不過行業套路”。

直到現在,仍有不理解的員工會問她:“于小戈,你是不是有病,你就傲嬌地做時尚博主賺很多錢就好了,為什麼要來創業?”

以前她會和別人解釋,她對時尚博主的生活方式已經厭倦了,如今她要“實現理想,順便賺錢。就算賺不了錢,也誓死要實現理想。”她認為有一個重要的機會擺在面前,男人只要有60%的把握,就會全力以赴;而女人即便有了百分百的把握,在乎的更多是如何全身而退。

她的人生不是為了全身而退來的。

不過現在她更傾向於直接回答:

“對,我就是有病。”

“不怕輸,但得知道輸在哪裡”

這股底氣來自於在時尚圈浸淫了9年的經歷。這個圈子更崇尚天賦、靈感,很少有人像于小戈一樣強調堅持、努力的價值。

在芭莎她被形容成“拓荒者”,打過多場硬仗。早年她負責海外設計師資源開拓,又經歷了《芭莎電影》《時尚芭莎.明星時尚》兩次創刊,從零開始對接資源、組建團隊。最後當前東家要發力新媒體業務時,她又被推上了新媒體總經理的職位,除了要為新媒體內容、流量負責,也必須對商業變現負責。

她說自己是被推到這些位置上的,就像一隻不想被淹死的旱鴨子,被迫學會了游泳。

這個過程也讓她更瞭解自己:重複過去,沒有未來。

每次重新出發,時尚圈那些她曾經合作過的優秀女性都給了她很多力量,如全球26個國家版本的芭莎主編,多數有著傳奇甚至比電視劇還曲折離奇的人生經歷。

在她們身上,她很早就學會了“生活不負責讓你高興”,想要擁有最好的,就必須雙腳插泥全力以赴。而她所在的時尚行業也在用殘酷的事實告訴她:無論市場多差,好的包包永遠搶手,所以“做No.1是活下來唯一的路”。

找到目標、解決方案,然後all in,這樣的工作習慣也讓她成為一個抗爭性很強的人。她剛出道被邀請去巴黎時裝周看秀時,曾經因為現場位置安排發生烏龍,而直接沖上去對設計師說:“如果中國市場你不要了,我馬上就走。”

如果給她一個秀場第二排的位置,她會接受,但她一定要去搞清楚,自己與第一排的差距在哪裡。“我從小就這樣,不怕輸,但得知道輸在哪裡。”她說。

“能力以內 只要最好”

很長一段時間裡,于小戈租住的房子都比她的工資高,靠家人和先生支持。在她看來,一個人選擇住的地方,是選擇她的事業和社交的起點。

她總是能靠“死磕”以遠低於市面的價格把房子租下來。

10年前,她一個人來北漂,當時租住的社區,最低租價7000,她卻以5000的價格租到手。成家之後,她又以16500的超低價,租到了均價25000的三室一廳;最近一次搬家,她又一次成功地以23500的低價,租到了190平、均價3萬起的房子。

準備結婚時,她看中《欲望都市》女主穿過一個義大利小眾品牌的婚紗,一套2萬多歐元。當她買完婚戒後,身上只剩7500歐,她特地去找了這位義大利設計師三次,第三次設計師終於被她感動,以從未有過的低價,為她度身定做這款“柔軟得像空氣一樣的魚尾婚紗”。

對吃,她也從不將就,吃得少一點,吃得好一點,人均300-500的新榮記,她成天去吃,也能人均200以內拿下。

會買,會磕,精打細算,格外挑剔——閨蜜亦是合夥人的湯大米把這稱為上海女人的天性。于小戈是上海人,從小她就耳濡目染媽媽如何精打細算充分利用資源,讓自己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

省到就是賺到,也是她創立iDS大眼睛的初衷之一,和大家一起分享怎麼把錢花得漂亮。“當然她也‘強☆禁☆姦’了很多民意”,湯大米說,但大家都願意相信她挑剔的眼光,因為“試錯的成本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