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種花被譽為癰疽潰後之聖藥,很多人的院子裡都喜歡種它

以花卉入藥的中藥中,如果有哪個是貴重到要以金銀作為名字的非金銀花莫屬了!

金銀花作為中藥最先收錄于宋代藥學著作《履巉岩本草》,金銀花有很多別名,《唐本草》裡叫做忍冬花,河北一些地方叫做金藤花,浙江民間也有叫雙苞花的。

金銀花來源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5~6月間,在晴天清晨露水剛幹時摘取花蕾,攤席上晾曬或陰乾,並注意翻動,否則容易變黑。忌在烈日下曝曬。宜保存於高燥通風處,防止生蟲、變色。

金銀花以山東產量最大,

河南產的品質較佳。

很多讀者都知道金銀花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明代著名藥學著作《本草正》中有明確記載:“金銀花,善於化毒,故治癰疽、腫毒、瘡癬、楊梅、風濕諸毒,誠為要藥。毒未成者能散,毒已成者能潰,但其性緩,用須倍加,或用酒煮服,

或搗汁攙酒頓飲,或研爛拌酒厚敷。若治瘰鬁上部氣分諸毒,用一兩許時常煎服極效。”

金銀花除了能化毒,還有其他藥效嗎?

明代的中藥學著作《本草通玄》中記載:“金銀花,主脹滿下痢,消癰散毒,補虛療風,世人但知其消毒之功,昧其賬利風虛之用,余于諸症中用之,屢屢見效。”

這裡特別提到了金銀花的“補虛療風”功效。

金銀花為何被譽為“癰疽潰後之聖藥”?

清代藥學著作《本經逢原》中記載:“金銀花,

解毒去膿,瀉中有補,癰疽潰後之聖藥。但氣虛膿清,食少便瀉者勿用。”

金銀花在清代藥學著作《本草備要》中還被記載能“養血止渴。治疥癬。”

清代名醫王秉衡撰寫的醫論著作《重慶堂隨筆》中記載的金銀花功效最為全面:“清絡中風火濕熱,解溫疫穢惡濁邪,息肝膽浮越風陽,治痙厥癲癇諸症。”

因為金銀花能清熱,所以注意脾胃虛寒及氣虛瘡瘍膿清者忌服。

【參考古方】

1、治一切腫毒,不問已潰未潰,或初起發熱,並疔瘡便毒,喉痹乳蛾:金銀花(連莖葉)自然汁半碗,煎八分服之,以滓敷上,敗毒托裡,散氣和血,其功獨勝。

——《積善堂經驗方》

2、治癰疽發背初起:金銀花半斤,水十碗煎至二碗,入當歸二兩,同煎至一碗,一氣服之。

——《洞天奧旨》

3、治一切內外癰腫:金銀花四兩,甘草三兩。水煎頓服,能飲者用酒煎服。

——《醫學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