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天價保健品圈走老人錢,真相究竟為何?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保健品賣出的天價觸目驚心,緣何一再被打壓的保健品依然活躍在大眾的生活裡,其所謂“高科技”、“療效極佳”等現場銷售方式虛假非常,卻依然有人願意購買?為何下崗獨居沒有固定收入來源的老人會被定為保健品銷售的對象,

這又是為何?

保健品會議行銷層出不窮

乍看之下,哄騙老人錢財的行為令人髮指,可當保健品公司的銷售手段被公之於眾的時候,這背後反應的問題引人深思。據悉,保健品銷售員入職需要進行一段專業的培訓,

進行反復“洗腦”:把意向客戶當面自己的父母,甚至直接叫老人“爸爸、媽媽”,主打親情牌,無事常走動,客戶成功購買保健品後列入重點客戶之列,需時常抽空帶水果等前去老人家中探望,為其做飯搞衛生、按摩、讀報等。在某一種方面來說,這種行銷模式溫暖非常,只是用於行騙兜售天價保健品實在令人寒心,一方面予人以溫情,一方面騙取信任行騙。
在我們指責保健品行業的同時,人人當自省:是什麼原因讓這些老人沉迷于購買保健品?

引得眾老人紛紛青睞

由孟非主持的新型服務類節目《四大名助》中,其中有一位女兒特別苦惱她的母親熱衷於購買保健產品,一百多平方的房子這位老人獨自居住,

擺滿了保健產品,幾乎無法下腳,她屢次告知母親她所購買的產品都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廢品”,而這位母親依然固執,節目中她們在爭執的過程中,女兒說:你寧可信一個騙子的話也不願意相信你的親生女兒。而這名母親回復:我就樂意信他,哪怕你覺得他是騙子,他是騙子他天天給我打電話問我身體好不好,時不時帶水果來看我,幫我修水電,你是我女兒我整月整月見不到你,
我幹嘛要信你?

說到底還是兒女關懷的缺失

我們為人子女,承父母恩,長成了自己想要成為的模樣,這社會五光十色誘惑非常。當我們在這絢爛多姿的生活裡活得恣意瀟灑的時候,卻很容易忘記曾經被我們深深依賴著的父母在我們長大成人之後有多麼需要我們的時刻關注。

為什麼保健品市場年輕的我們一看就是騙局,而又為何害得父母深陷其中?為什麼保健品可以只鎖定一個老年人群體一種行銷模式可以獲利暴利?因為這種人他看懂了我們被遺忘在家的父母真正的需要,為人子女竟不能履行作兒女的義務,讓父母被保健品商虛假的親情所蒙蔽,這難道還不值得我們沉心反思?

【靠譜解讀】社會變化太快,當我們感受這飛速發展的社會給我們帶來的諸多便捷的同時,也需要意識到父母因為這些發展而離我們越來越遠。小時候他們耐心教我們走路,教我們說話,帶我們領略這世界上最美好的精彩的,那麼在他們接受能力減弱的現在,也需要我們放慢自己的腳步,教他們使用高科技產品,讓他們感受我們所處這個時代的魅力所在。

【靠譜解讀】社會變化太快,當我們感受這飛速發展的社會給我們帶來的諸多便捷的同時,也需要意識到父母因為這些發展而離我們越來越遠。小時候他們耐心教我們走路,教我們說話,帶我們領略這世界上最美好的精彩的,那麼在他們接受能力減弱的現在,也需要我們放慢自己的腳步,教他們使用高科技產品,讓他們感受我們所處這個時代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