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航母耀武揚威!發現見中國大黑魚逼近落荒而逃

最近,中國的最新型戰略導彈核潛艇出現在三亞,而且一下出是2艘。有網友拍攝到中國094戰略核潛艇的改進型094A戰略核潛艇並駕齊驅的出現在海南三亞榆林基地。這次兩艘094A戰略核潛艇的亮相引起巨大的關注,

作為中國最新研製的戰略導彈核潛艇,094A導彈核潛艇可以從三亞榆林基地發射彈道導彈攻擊美國任何一個重要城鎮,是對對美國威懾的最重要的國之重器之一。

美航母耀武揚威:見中國“大黑魚”落荒而逃

094戰略導彈核潛艇在作戰性能上已經全面超越它的前輩092型潛艇,

在靜音性、攜帶的武器、續航性等關鍵指標都有大幅度提升,作為中國第二代戰略導彈核潛艇,不會在出現美日嘲諷中國092型核潛艇出航的時候噪音像“水下拖拉機”的情況了。094A的橫空出世,讓世界為之側目,也讓美日重新審視中國的戰略核潛艇實力。

美航母耀武揚威:見中國“大黑魚”落荒而逃

094A戰略導彈核潛艇搭載的導彈是超過11200公里的巨浪-2型潛水導彈,與092型搭載射程為2600公里的巨浪-1導彈有了質的提升,它完全可以在中國的領海內發射導彈覆蓋美國全境。094A的誕生有效的維護中國的海洋權利,美國航母昔日驕橫跋扈的行為有所收斂,再也不敢亂搞事情。

中國098核潛艇竟比高速魚雷都快!震驚了全世界

解放軍海軍第四代核潛艇已研製完成的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外媒及軍事專家的廣泛猜測,有專家認為,該消息可信。許多軍事分析家認為,大陸研製第四代潛艇多年,而其第三代核潛艇096型至今尚未公開露面,也未被美國方面偵察到。

098電磁推進核潛艇。它的原理就是利用電磁力推進裝置做動力,而不是現在的螺旋槳,這使潛艇在航行的時候不會發出任何的噪音,

就是一艘無聲潛艇,使得核潛艇能達到XX節最高航速,瞬間爆發出強大的馬力,比普通高速魚雷都快,目前我國的進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中國098核潛艇竟比高速魚雷都快!震驚了全世界

未來核潛艇

同時,美國衛星已檢測到中國正在建造兩艘配備12套發射裝置、裝備彈道導彈的新型098第四代戰略核潛艇。

有報導猜測,到2025年之前,中國海軍會部署3-4個航母戰鬥群。屆時,第四代戰略核潛艇將成為中國潛艇部隊的作戰王牌。

為了建立有效的二次核反擊能力,導彈核潛艇也將有大發展,總部署數量預計將達到6艘,達到平時海上部署2艘,緊急時期部署3艘的規模。以每艘核潛艇搭載12枚彈道導彈、每枚導彈攜帶3個核彈頭計算,最大發射能力將達到108個核彈頭,可以構成有效的對美威懾。

中國098核潛艇竟比高速魚雷都快!震驚了全世界

核潛艇

談到中國核潛艇在世界核潛艇範圍內處於什麼地位和水準時,李莉表示,在世界範圍內,沒有多少國家能夠研製戰略導彈核潛艇,原因就在於很多核心技術解決不了。

比如說壓水堆,如果是放在水面艦艇上,可以做的很大,但是要放在潛艇上,必須做的夠小,這就需要解決壓水堆體積的問題。另外,核潛艇的動力問題也要解決,噸位不能太大,通常,這類技術對於很多國家來說都是一個瓶頸。

李莉說,中國核潛艇的發展實際上已經呈梯隊型,從早期潛艇的噸位小,航行不太遠,噪音較大,而且還不能配備遠射程的戰略導彈,發展到現在,已經能夠潛出第二島鏈以外,導彈射程已達數千公里,再加上分導彈頭技術等,我國目前已掌握核潛艇的主流技術

從一個國家的“核王牌”來說,肯定是有多種生存方式的,必須有陸基核力量,而且不光是發射井,還要有移動式發射平臺。

中國098核潛艇竟比高速魚雷都快!震驚了全世界

核潛艇

此外,很重要就是有海基核力量,因為海基核力量隱蔽性很強,核潛艇潛伏在大洋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敢說有能力百分之百地發現他國的核潛艇。

不能發現就不能確保摧毀,因此就具備了第二波次的核反擊能力,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王牌”,應該說,我們在這方面,是佔據了世界主流的核動力潛艇技術。

核潛艇浮出水面

如今,中國擁有270艘以上的軍艦,其中包括戰略核潛艇和中國版“宙斯盾”艦等最新型艦艇。

在海南島,中國建造了不易被衛星發現的地下核潛艇基地,並在開發能夠使用潛射導彈攻擊美國本土的戰略核潛艇,以確保對美國的威懾力。

[next]

中國海軍的視野不僅放在南海,也包括西太平洋和印度洋。

此前,國外對中國核潛艇可謂關注異常,動輒就說中國核潛艇因為噪音大而不能出海巡航。

核潛艇發射導彈

其實,我們決不能上當,西方所謂中國核潛艇的缺點,只是他們的胡亂猜測,而香港媒體的誇大也太過牽強!

實際上,作為新一代的殺手鐧,中國的第四代核潛艇從一開始就瞄準了高起點,其先進的性能根本不輸於某些國家的同類產品。

中國核潛艇

而近期外媒在熱議中國094型核潛艇時,稱其將在2014年實現首次全球戰略巡航,並且會攜帶大量潛射彈道導彈,這可能才是實情。而《華盛頓時報》分析說,這對於中國來說,是絕對的第一次,是中國真正具備潛基戰略威懾能力的關鍵一步!

世界十大核潛艇最新排行:中國名次令人意外

大國艦隊在浩瀚的大洋上對決,誰才是真正的王者?海洋與太空一樣深邃而不被人類所洞悉!海洋也是人類難以逾越的介質,人類所能大規模活動的水深無法超過800米,而最深的海溝是多深?一萬米!

核潛艇正是利用了這一介質的隱形殺手,二戰德國的U型潛艇曾是大西洋航線上商船的夢魘,日本潛艇也曾給美國人造成重創。誠然航空母艦有著動於九天之上的先機地位,但是水面上的一切,當你遇到足夠強大的對手時,都難免會遭遇沉沒的噩運。到那個時候核潛艇就是終極絕殺的武士!

核動力潛艇被分為兩大種類,一類是遂行海上攻防作戰的攻擊型核潛艇,另一類是執行戰略核打擊/反擊任務的戰略核潛艇。

1958年6月,國防部聶榮臻元帥辦公室。一份外軍情報匯總和幾則外國電訊放在辦公桌上。

世界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

聶榮臻元帥認真地讀著。美國“鸚鵡螺”號核潛艇從1954年初下水,到1957年4月第一次更換燃料棒時為止,總航程達6萬多海裡,其間大部分是潛航,“鸚鵡螺”號僅消耗了幾公斤鈾;而常規潛艇航行同樣的距離,要消耗大約8000噸燃油。運輸這麼多燃料需要217節油罐車,所組成的列車長達3.2公里,要耗費197萬美元。中國人也要搞核潛艇!

蘇聯當時瞧不起中國說,你們搞不出來!毛澤東得知後,向軍工戰線發出號召:“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核潛艇如今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水準呢?我們來看看世界十大攻擊型核潛艇排名:

第十名:印度ATV核潛艇

ATV是一型攻擊核潛艇。其裝備6具533毫米魚雷管,可攜帶30枚魚雷、水雷或巡航導彈;通過在“薩加里卡”巡航導彈上加裝核戰鬥部,ATV將使印度海軍具備對1000公里外目標的有限核威懾能力。

印度國產核潛艇

ATV採用了短粗的水滴狀艇形,體態輕盈,可謂是“袖珍型核潛艇”。艇長73.8米,寬9.9米,吃水6.6米,水面排水量2300噸,水下排水量2850噸,艇員編制75人。在各國現役核潛艇中,ATV僅略大於法國製造的“紅寶石”級攻擊型核潛艇(艇長72米,寬7.6米,吃水6.4米,水上排水量2385噸,水下排水量2670噸,艇員編制70人)。

ATV的塊頭決定了其載荷不大,有限的艙內空間顯然不可能容納更多的電子設備、儀器和武器裝備,這肯定使其作戰能力大受影響。當然,艇小也有艇小的優勢,大型核潛艇在淺水區會變得“英雄”無用武之地,而排水量不到3000噸的小型核潛艇卻正好大顯身手。

印度海軍當前的首要“敵人”是在阿拉伯海海域遊弋的巴基斯坦海軍艦艇,而這一海域則非常適合ATV施展拳腳。

第九名:法國紅寶石級攻擊型核潛艇

與美俄相比,法國的核潛艇發展較晚,而且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之路。它首先發展的是戰略核潛艇,這與其堅持獨立的國防政策、急需核威懾力量有關。遲至1976年,法國才開始建造自己的第一級攻擊型核潛艇,也是世界上最小的一級核潛艇:“紅寶石”級。該級艇共建6艘,其中後2艘為改進型。

“紅寶石”級全長72米,寬7.6米,水上航行時吃水6.4米,水上排水量2385噸,水下排水量2670噸,僅相當於一艘常規潛艇,真不負“袖珍核潛艇”的稱號。動力裝置為CAS48型一體化反應堆,功率為48MW,堆芯壽命25年。該級艇最大下潛深度300米,改進型增加到350米,水下最高航速25節,自持力45天,改進型為70天,編制人數70人。

法國紅寶石級攻擊型核潛艇

該級艇雖然小,但有艇小的優勢。大型核潛艇的不足是在淺水區會變得“英雄無用武之地”,而排水量不到3000噸的小型核潛艇卻正好大顯身手。法國是地中海沿岸國家,它的海軍主要活動在地中海,而這一海域的許多海區都非常適合“紅寶石”一顯身手。

紅寶石級核潛艇大洋航行

該級艇的小尺寸反應堆也很有特點,正是這種小字型大小反應堆的出現才催生出“紅寶石”。

它採用了“積木式”的一體化設計原理,即反應堆的壓力殼、蒸汽發生器和主泵聯結成一個整體,反應堆的所有部件都是一個完整的結合體,這就使反應堆具有結構緊湊、系統簡單、體積小、重量輕、便於安裝調試、可提高軸功率等一系列優點,並有助於採用自然迴圈冷卻方式,以降低潛艇的輻射雜訊。另外,法國一貫堅持的電力推進方式也是為了達到降低輻射雜訊的目的。

第八名:法國梭子魚級攻擊核潛艇

2004年5月在英國召開的未來海軍需求研討會上,法國DCN造船局的代表透露了梭子魚級水面排水量約4100噸,設計水下最高潛航速度約25節,最大下潛深度超過350米。新核潛艇主要設計思想是保護航母戰鬥群,同時又完全有能力獨立進行作戰。首艇在2005年開工建造,將以每兩年一艘的速度從2014年開始交付。

梭子魚級核潛艇水面航行

法國梭子魚級攻擊核潛艇按照計畫,梭子魚級核潛艇採用泵動噴射推進方式,而不是常見核潛艇上設置的大側斜螺旋槳,這樣可減少潛艇航行產生的空泡噪音,其水下噪音僅110分貝,接近美國洛杉磯級核潛艇。

梭子魚級攻擊型核潛艇水下航行效果圖

法國武器裝備部稱推進系統將是“新設計”,主動力裝置包括核反應爐、體積補償器、蒸汽發生器、防護裝置、兩台蒸汽渦輪機、主凝汽櫃、兩台給螺旋槳推進電機供電的發電機和兩台給艦載系統供電的發電機、迴圈泵、螺旋槳電動機、驅動螺旋槳的單軸推進裝置、指揮和控制設備,巡航時使用 電力推進,而高速航行時使用渦輪機推進。

梭子魚級艇體採用與凱旋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相同的NLES-100特種鋼,最大潛深達500米,抗強壓能力與美國維吉尼亞級核潛艇的HY-130鋼相當。

第七名:美國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

洛杉磯級潛艇(英語:Los Angeles-class submarine)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型核動力快速攻擊潛艇(英語:Nuclear-powered fast attack submarines),是美國的第五代攻擊型潛艇,主要任務是反艦、反潛、為航空母艦戰鬥群護航。

首艦洛杉磯號於1976年11月建成服役,到了1996年SSN773 夏延號服役共建造了62艘,是美國海軍也是世界上有史以來建造數量最多的核潛艇,均由紐波特紐斯和通用電船聯合建造。

圖為美國海軍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

第一艘洛杉磯級潛艇於1976年服役後,為核動力潛艇定下新的靜音與速度標準。為了降低成本,洛杉磯級採用簡化後的淚滴型艦殼,艦首艦尾仍然是標準的淚滴型,然而整個艦體中段都採用簡單平直的圓型斷面構造。先前美國海軍從飛魚級開創的標準淚滴型艦殼,直徑系從艦首段開始向後擴張,至帆罩兩側附近的部位達到最大舷寬,之後開始一路收縮至艦尾,因此艦體中段各處的直徑多不相同。

水面航行中的洛杉磯級核潛艇

最先採用淚滴艦殼的飛魚級,輪廓的漸闊/漸減至為明顯,活像一枚炮彈,爾後的長尾鯊級/大鯧魚級與鱘魚級的艦體中段輪廓雖然相對比飛魚級拓寬,不過實際上艦體各處剖面的直徑都不盡相同;此種正規的淚滴型艦殼擁有最佳化的流體力學效率,但是施工複雜、成本昂貴。因此,洛杉磯級改用單純的圓柱狀中段艦體,中段輪廓線基本上完全平行,各處直徑相同;相較於正規的淚滴型,洛杉磯級的簡化淚滴船型的航行阻力與噪音增加約一成,但是船殼施工成本可大幅降低(由於當時嚴重的通貨膨脹,這部份的降價效益幾乎完全看不出來);往後美國所有核能潛艇如俄亥俄級、海狼級、維吉尼亞級等, 都沿用洛杉磯級這種圓柱斷面式的簡化版淚滴型艦殼。

洛杉磯級沿用許多先前美國核能潛艇慣用的構型,包括十字尾舵、前水準翼裝於帆罩上、單軸推進等,但是水準尾翼兩端裝置了兩片垂直的小型方形控制翼。洛杉磯級的艦身遠大於其所取代的鱘魚級,而且一開始就擁有多種武器的投射能力,如剛剛開始服役的魚叉反艦導彈,此外也使用性能優越的AN/BQQ-5聲納套件,包含艦首大型主/被動球形陣列聲納、等角被動陣列聲納與水下射控系統等,使其成為當時全球最精良的攻擊核潛艇。

第六名:英國機敏級攻擊核潛艇

機敏級攻擊核潛艇(英文:Astute-class nuclear-powered attack submarines,因為本級艇艇名均以字母“A”開頭,也將本級艇稱為A型潛艇)是英國皇家海軍隸下的最新一級戰術攻擊核潛艇。

機敏級滿載排水量7400噸,計畫建造七艘,兩艘服役,四艘在建,由英國BAE系統巴羅因弗內斯造船廠建造,1997年前三艘機敏級簽約,研發、設計與建造的合約總值將近20億英鎊,但由於設計幾經變更、技術流程、成本持續上揚、通貨膨脹、駐伊英軍開銷龐大等原因,至2008年,機敏級計畫已經超支48%(約12億英鎊),進度延遲達到47個月。

英國海軍機敏級攻擊型核潛艇

至2009年11月,由於許多技術問題與計畫管理問題,機敏級的進度落後累積到57個月,總成本超支53%(13.5億英鎊)。

英國海軍機敏級攻擊型核潛艇艇尾

機敏級的艦體基本設計大致上與特拉法加級類似,沿用改良自抹香鯨型的艦體,但長度與寬度增加,潛航排水量放大到7400噸左右,以搭載更強大的動力系統與更多武器。

機敏級的艦體細部造型十分光滑簡潔,帆罩造型與前衛級(Vanguard class)戰略核潛艇相似,都為向上漸縮型,以降低航行時產生的噪音以及受到的阻力。機敏級的艦體表面也敷設能隔絕本身噪音並降低敵方主動聲納回波的隔音瓦。

第五名:俄羅斯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

阿庫拉,俄語意為“鯊魚”,是西方國家賦予俄羅斯971級攻擊型核潛艇的稱謂。在蘇聯,“鯊魚”的名字最終被賦予給了941級戰略導彈核潛艇——今天的“颱風”,而971型真正的稱謂是“梭子魚”,一種體型如梭,靈巧速動的海生魚類。

西方人的命名更多是誇大恐懼,而俄羅斯原版的名稱則主要突出了其特點。971核潛艇的性能顯然更加像梭子魚,令人毛骨悚然的鯊魚用來形容941颱風級顯然更為恰當。

俄羅斯海軍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

971型核潛艇和945“塞拉”、685“共青團員”級處於同一時代,是蘇聯80年代初建造出來的最新一代核潛艇。

俄羅斯海軍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艇體由鈦合金打造

在當時,蘇聯國力強盛,人才濟濟,建造新一代核潛艇的任務居然被同時發送至三家以寶石為名稱的知名潛艇設計局——孔雀石、紅寶石和天青石設計局,意圖讓三家各自打造自己的先進潛艇,而海軍則將造出的潛艇通通收納,比較其長短並量才選用。

於是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蘇聯居然同時量產了971、945,兩種迥異的核潛艇和第三種差距更大而技術含量相差無幾的核潛艇“共青團員”同時在蘇聯控制的海域遊弋著,這在西方顯然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第四名:中國093G型攻擊型核潛艇

093G型核潛艇是中國海軍的核動力攻擊型潛艇。

2015年2月,有照片顯示,中國葫蘆島造船廠疑似已完成3艘093G核動力攻擊潛艇的建造工作,並開始已經服役。

該型潛艇疑似是093級核潛艇的改良型號,並可能已經具備了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因而被媒體稱為“航母殺手”。

093G型攻擊型核潛艇

在核潛艇建設方面,美國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體系齊全,不但有戰略導彈核潛艇、巡航導彈核潛艇,還有多種攻擊型核潛艇,而且數量全球最多。在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裡,中國是發展核潛艇最晚的國家,但是,我們的進步很快,補齊了海軍作戰的短板。

現在,中國不但有戰略導彈核潛艇,還有攻擊型核潛艇,已經形成中國海軍自己的特色。既有用戰略核潛艇進行二次打擊的能力,同時也有使用攻擊核潛艇為艦隊護航或實施對艦、對陸攻擊,以及反潛作戰任務。

首批建造完成的三艘093G核潛艇的指揮台後部出現明顯的隆起,說明垂直發射導彈裝置已經安裝到位,其性能遠超俄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核潛艇,已成實至名歸的“航母殺手”。

從公佈的圖片看,093G新型攻擊核潛艇依然採用了水滴線型設計,以及和外國現代化潛艇類似的機翼形狀剖面,以提高速度和機動性,降低噪音。其平行舯體段長度明顯比093更長,為標準的拉長水滴線型,長度約為104到105米,比093的98到99米略長,增加的長度主要在於增加了垂直發射器,可安裝鷹擊18反艦導彈與對陸攻擊巡航導彈。

拉長水滴線型從線型性能上講,具有和水滴線型相似的水動力性能,卻規避了水滴型潛艇,耐壓殼體建造難度高、艙內設備佈置困難等弊病。在總體佈局上,093型艇依舊採用成熟可靠的圍殼舵、錐尾、單軸單槳、尾十字舵形式,為水滴型潛艇標準的常規佈局。

從美國核潛艇線型發展情況來看,自鰹魚級上使用了水滴型常規總體佈局後,一直延續至今也沒有做出過大的改動。美國攻擊核潛艇潛艇的線型,基本保持了拉長水滴的常規佈局形式。因此,093G型核潛艇採用的拉長水滴線型,與國外現代核潛艇的線型樣式基本相同水準接近。

093G型核潛艇的圍殼型潛艇圍殼採用了西方流派的機翼剖面狀形狀後,對改善新型核潛艇水下機動性、快速性、降低水動噪音、削減聲發射強度都有很大好處。

第三名:俄羅斯亞森級攻擊型核潛艇

“亞森”級核潛艇(英語:Yasen class nuclear submarines;俄語:Атомные подводные лодки класса Ясен;北約代號“北德文斯克”級)是俄海軍自蘇聯解體後研製並裝備的第一型攻擊型核潛艇。

俄羅斯海軍亞森級攻擊型核潛艇

“亞森”級核潛艇用以來替代“奧斯卡”巡航導彈核潛艇和“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的新一代多功能靜音核潛艇。

由阿庫拉級和阿爾法級發展而來,計畫用來取代目前俄羅斯海軍中于蘇聯時期研製的潛艇,包括阿庫拉級和奧斯卡級。

亞森級核潛艇在西方軍事界稱為“世界最先進攻擊核潛艇”。未來20年內,它將和北風之神級核潛艇一起,構成俄羅斯海軍力量的核心。

2014年6月17日俄海軍第四代攻擊潛艇885型首艇北德文斯克號在北方船廠舉行升旗儀式,標誌著其正式加入海軍戰鬥序列,該艇1993年12月21日開工,2011年2月18日下水,2013年12月30日交付俄海軍。

第二名:美國海狼級核潛艇

海狼級潛艇(英語:Seawolf-class submarine)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型核動力快速攻擊潛艇(英語:Nuclear-powered fast attack submarines),設計任務是在各大洋與北冰洋冷水對抗任何蘇聯現有與未來核潛艇,並取得制海權的反潛獵殺核潛艇,在設計上堪稱是潛艇進行反潛作戰的極致產物。

但由於建造期間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軍事預算縮水,國防工業普遍不景氣,加之本級艇革新技術運用較多,技術經驗匱乏,導致建造期間事故頻發,預算超標,致使原本預計建造29艘的海狼級只建造了三艘便宣告停工。

美國海軍海狼級攻擊型核潛艇

美國海軍海狼級攻擊型核潛艇

第一名:美國維吉尼亞級核潛艇

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艇(Virginia class submarine,又稱為774級)是美國海軍第一艘同時針對大洋和瀕海兩種功能設計的核潛艇,由NSSN計畫衍伸而來,同時也是一種取代冷戰時代海狼級核潛艇的便宜方案。維吉尼亞級成軍後預計取代洛杉磯級潛艇,計畫建造30艘,均由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通用動力電船公司聯合建造。

在冷戰時期,美國海軍攻擊型核潛艇的基本使命是在大洋深處與蘇聯的核潛艇進行對抗,或者是在全球範圍內對蘇聯核潛艇,特別是對蘇聯的彈道導彈核潛艇進行長期的跟蹤與監視。

維吉尼亞級核潛艇駛入船塢

因此,在那一段歷史時期內,美國海軍攻擊型核潛艇的基本設計思想是把具有水下高速、大深度下潛能力以及安靜性作為攻擊型核潛艇最重要的性能指標。美國海軍的“洛杉磯”級以及“海狼”攻擊型核潛艇是體現美國海軍冷戰時期攻擊型核潛艇設計思想的典型。

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大洋航行

隨著冷戰對峙局面的消失,美國海軍的攻擊型核潛艇失去了昔日在大洋深處的蘇聯核潛艇對手,因此其主要使命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在新的形勢下,美國海軍賦予攻擊型核潛艇的主要使命是處理地域性戰爭、利用潛射導彈對陸地目標實施攻擊、在沿海從事反潛作戰、對特種部隊進行支援以及擔任航母作戰編隊的直接支援等。

因此,冷戰結束之後美國海軍攻擊型核潛艇的設計思想是以多功能、多用途為主。冷戰之後的新型攻擊型核潛艇除了保留冷戰時期原有的安靜性之外,將不再把水下高速和大深度下潛能力作為孜孜追求的基本目標。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海軍開始迅速地修正冷戰時期制定的原“百人隊長”級核潛艇的性能指標。

美俄哭了 全球最大潛艇工廠落戶中國

一提到中國海軍,近些年來一直被一個詞緊跟著”下餃子“,無論是052D的加速服役,還是055的4艘同造,中國海軍的進步速度是實實在在的,並且在水下力量的建設上也投入頗多。

就在2016年,中國建成一座大跨度鋼結構工廠,位置就在中國核潛艇故鄉。而這個工廠新建成的廠房可以同時容納2艘094級的攻擊核潛艇同時總裝,如此龐大的規模已經超過了俄羅斯北德文斯克造船廠的核潛艇生產車間;此前,北德文斯克造船廠是全球最大的核潛艇工廠。

此時此刻,中國造全球最大的核潛艇工廠,也是為了能夠提升的造核潛艇的能力。總而言之,中國的核潛艇也要進入”下餃子“時刻了。 但是,我們仍然要清醒的認識到,僅僅數量上中國無法跟美、俄相抗衡。因此就算核潛艇翻倍建造,也很難追的上美、俄兩國。所以,中國現在針鋒相對的在增強自己核潛艇的實力和建造能力,雙管齊下,就是要試圖縮小差距。

儘管如此,美國仍然把中國的快速增長視作最緊迫的威脅。有美國海軍軍官甚至公開發文稱,要加速美國的核潛艇建造和更新換代計畫,否則將會被中國攆上並超越。

威廉·威爾,是美國海軍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和前美國海軍潛艇作戰軍官,他在2016年3月2日的美國《國家利益》網站上刊發長文《美國需要它的水下核牙,延遲新潛艇製造是一場災難》一文中,措辭的強硬的指責由於頂層設計的拖延,造成了美國海軍核潛艇發展滯後。

現在急需加大投入加速審批,好用12艘“哥倫比亞特區”級核潛艇來替代14艘“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而且,威廉·威爾直言不諱的說,如果晚一天“哥倫比亞特區”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服役,那麼美國就會晚一天擁有領先人一步的核威懾力量。

這對美國海軍,甚至美國軍隊來說都是一場“災難”。因為,中俄都沒有一天降低過自己核武器發展的重要性,而且諸多國家都在擁有或者即將擁有洲際核武器。因此,美國為了應對這種已知和未知的核威脅,必須擁有戰略性的領先一步的核威懾能力。

可現在,由於美國上層審批進度的問題,導致新核潛艇計畫遲遲不能順利開工。引得這位前潛艇軍官如此“義憤填膺”的,主要還是由於美國在核潛艇升級計畫的一再延遲。

由於美國的“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一直是美國的戰略威懾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因而從1980年10月以來一直擔負著戰略威懾巡邏的重任,美國海軍計畫在2030年全部退役“俄亥俄”級核潛艇從14變12 還要面對千億的計畫 美國這樣財大氣粗的主也撐不下去但是作為接班的“哥倫比亞特區”級,卻遲遲沒能按照計畫加緊建造。其主要原因還是處在預算上了。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在2016年編制的預算計畫,整個12艘“哥倫比亞特區”級核潛艇建造計畫需要花費1040億美元,而且首艘“哥倫比亞”號,將會花費133億美元,以後每一艘的花費將會在67億美元左右。

首艘花費之多,是因為需要研製新的技術和分擔開發成本,而67億美元這個造價,則需要美國海軍進行更多的努力才能達成。並且這個預算還包括了一定的通貨膨脹和其他運營資金等。

但是,儘管現在首艘“哥倫比亞”號正在開建中,但是後續審批計畫卻一直在卡殼,以至於美國的三軍統帥在1月27日,直接下令美國國防部長親自督促推薦審批計畫,以保證美國海軍的後續發展。

但是威廉·威爾仍然擔心,美國海基核威懾力量的已經降低到了前所未有的“紅線”,關鍵就是“哥倫比亞特區”級,只有十六個“三叉戟IID-5”潛射導彈發射管,而“俄亥俄”級是24個,而且由於最終數量縮減為12艘,這也將意味著美國海軍的整體核投送能力降低了4成!

儘管美國海軍戰略司令部一再保證這不會降低美國的核威懾實力,但是威廉·威爾,這位老潛艇還是一語道破了關鍵:“之所以削減發射管子數,還是為了降低造艦預算”。不難看出,美國現在在錢的問題上,居然會錙銖必較般“算小帳”,這在以往是很難看到的。

對比來看 中美核潛艇差距是客觀存在的 但是中國不可能跟美軍一樣打造同等數量的核潛艇對比來看 中美核潛艇差距是客觀存在的 但是中國不可能跟美軍一樣打造同等數量的核潛艇。

造成美國今天的困境,最主要來源還是當年跟俄國之間的核潛艇戰略威懾對等。而現在,龐大的核潛艇部隊的更新換代任務則變得壓力更大。這也是中國在發展戰略核潛艇所要避免的,對於中國現在實際需求,戰略核潛艇還是主要確保在大洋中的核反擊能力,因此兩個臨近大洋,每個大洋上至少保持3艘規模:1艘戰備、1艘在港訓練、1艘維護較為合適。

這樣總計6艘戰略核潛艇部隊,比較合適的數量級。我們沒有必要跟美國在數量上展開競爭,提升單艇的實際威懾能力,更為重要。畢竟中國核潛艇是為了確保戰略核反擊能力,而不是像美國那樣追求全球存在和絕對威懾力。

最大發射能力將達到108個核彈頭,可以構成有效的對美威懾。

中國098核潛艇竟比高速魚雷都快!震驚了全世界

核潛艇

談到中國核潛艇在世界核潛艇範圍內處於什麼地位和水準時,李莉表示,在世界範圍內,沒有多少國家能夠研製戰略導彈核潛艇,原因就在於很多核心技術解決不了。

比如說壓水堆,如果是放在水面艦艇上,可以做的很大,但是要放在潛艇上,必須做的夠小,這就需要解決壓水堆體積的問題。另外,核潛艇的動力問題也要解決,噸位不能太大,通常,這類技術對於很多國家來說都是一個瓶頸。

李莉說,中國核潛艇的發展實際上已經呈梯隊型,從早期潛艇的噸位小,航行不太遠,噪音較大,而且還不能配備遠射程的戰略導彈,發展到現在,已經能夠潛出第二島鏈以外,導彈射程已達數千公里,再加上分導彈頭技術等,我國目前已掌握核潛艇的主流技術

從一個國家的“核王牌”來說,肯定是有多種生存方式的,必須有陸基核力量,而且不光是發射井,還要有移動式發射平臺。

中國098核潛艇竟比高速魚雷都快!震驚了全世界

核潛艇

此外,很重要就是有海基核力量,因為海基核力量隱蔽性很強,核潛艇潛伏在大洋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敢說有能力百分之百地發現他國的核潛艇。

不能發現就不能確保摧毀,因此就具備了第二波次的核反擊能力,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王牌”,應該說,我們在這方面,是佔據了世界主流的核動力潛艇技術。

核潛艇浮出水面

如今,中國擁有270艘以上的軍艦,其中包括戰略核潛艇和中國版“宙斯盾”艦等最新型艦艇。

在海南島,中國建造了不易被衛星發現的地下核潛艇基地,並在開發能夠使用潛射導彈攻擊美國本土的戰略核潛艇,以確保對美國的威懾力。

[next]

中國海軍的視野不僅放在南海,也包括西太平洋和印度洋。

此前,國外對中國核潛艇可謂關注異常,動輒就說中國核潛艇因為噪音大而不能出海巡航。

核潛艇發射導彈

其實,我們決不能上當,西方所謂中國核潛艇的缺點,只是他們的胡亂猜測,而香港媒體的誇大也太過牽強!

實際上,作為新一代的殺手鐧,中國的第四代核潛艇從一開始就瞄準了高起點,其先進的性能根本不輸於某些國家的同類產品。

中國核潛艇

而近期外媒在熱議中國094型核潛艇時,稱其將在2014年實現首次全球戰略巡航,並且會攜帶大量潛射彈道導彈,這可能才是實情。而《華盛頓時報》分析說,這對於中國來說,是絕對的第一次,是中國真正具備潛基戰略威懾能力的關鍵一步!

世界十大核潛艇最新排行:中國名次令人意外

大國艦隊在浩瀚的大洋上對決,誰才是真正的王者?海洋與太空一樣深邃而不被人類所洞悉!海洋也是人類難以逾越的介質,人類所能大規模活動的水深無法超過800米,而最深的海溝是多深?一萬米!

核潛艇正是利用了這一介質的隱形殺手,二戰德國的U型潛艇曾是大西洋航線上商船的夢魘,日本潛艇也曾給美國人造成重創。誠然航空母艦有著動於九天之上的先機地位,但是水面上的一切,當你遇到足夠強大的對手時,都難免會遭遇沉沒的噩運。到那個時候核潛艇就是終極絕殺的武士!

核動力潛艇被分為兩大種類,一類是遂行海上攻防作戰的攻擊型核潛艇,另一類是執行戰略核打擊/反擊任務的戰略核潛艇。

1958年6月,國防部聶榮臻元帥辦公室。一份外軍情報匯總和幾則外國電訊放在辦公桌上。

世界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

聶榮臻元帥認真地讀著。美國“鸚鵡螺”號核潛艇從1954年初下水,到1957年4月第一次更換燃料棒時為止,總航程達6萬多海裡,其間大部分是潛航,“鸚鵡螺”號僅消耗了幾公斤鈾;而常規潛艇航行同樣的距離,要消耗大約8000噸燃油。運輸這麼多燃料需要217節油罐車,所組成的列車長達3.2公里,要耗費197萬美元。中國人也要搞核潛艇!

蘇聯當時瞧不起中國說,你們搞不出來!毛澤東得知後,向軍工戰線發出號召:“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核潛艇如今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水準呢?我們來看看世界十大攻擊型核潛艇排名:

第十名:印度ATV核潛艇

ATV是一型攻擊核潛艇。其裝備6具533毫米魚雷管,可攜帶30枚魚雷、水雷或巡航導彈;通過在“薩加里卡”巡航導彈上加裝核戰鬥部,ATV將使印度海軍具備對1000公里外目標的有限核威懾能力。

印度國產核潛艇

ATV採用了短粗的水滴狀艇形,體態輕盈,可謂是“袖珍型核潛艇”。艇長73.8米,寬9.9米,吃水6.6米,水面排水量2300噸,水下排水量2850噸,艇員編制75人。在各國現役核潛艇中,ATV僅略大於法國製造的“紅寶石”級攻擊型核潛艇(艇長72米,寬7.6米,吃水6.4米,水上排水量2385噸,水下排水量2670噸,艇員編制70人)。

ATV的塊頭決定了其載荷不大,有限的艙內空間顯然不可能容納更多的電子設備、儀器和武器裝備,這肯定使其作戰能力大受影響。當然,艇小也有艇小的優勢,大型核潛艇在淺水區會變得“英雄”無用武之地,而排水量不到3000噸的小型核潛艇卻正好大顯身手。

印度海軍當前的首要“敵人”是在阿拉伯海海域遊弋的巴基斯坦海軍艦艇,而這一海域則非常適合ATV施展拳腳。

第九名:法國紅寶石級攻擊型核潛艇

與美俄相比,法國的核潛艇發展較晚,而且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之路。它首先發展的是戰略核潛艇,這與其堅持獨立的國防政策、急需核威懾力量有關。遲至1976年,法國才開始建造自己的第一級攻擊型核潛艇,也是世界上最小的一級核潛艇:“紅寶石”級。該級艇共建6艘,其中後2艘為改進型。

“紅寶石”級全長72米,寬7.6米,水上航行時吃水6.4米,水上排水量2385噸,水下排水量2670噸,僅相當於一艘常規潛艇,真不負“袖珍核潛艇”的稱號。動力裝置為CAS48型一體化反應堆,功率為48MW,堆芯壽命25年。該級艇最大下潛深度300米,改進型增加到350米,水下最高航速25節,自持力45天,改進型為70天,編制人數70人。

法國紅寶石級攻擊型核潛艇

該級艇雖然小,但有艇小的優勢。大型核潛艇的不足是在淺水區會變得“英雄無用武之地”,而排水量不到3000噸的小型核潛艇卻正好大顯身手。法國是地中海沿岸國家,它的海軍主要活動在地中海,而這一海域的許多海區都非常適合“紅寶石”一顯身手。

紅寶石級核潛艇大洋航行

該級艇的小尺寸反應堆也很有特點,正是這種小字型大小反應堆的出現才催生出“紅寶石”。

它採用了“積木式”的一體化設計原理,即反應堆的壓力殼、蒸汽發生器和主泵聯結成一個整體,反應堆的所有部件都是一個完整的結合體,這就使反應堆具有結構緊湊、系統簡單、體積小、重量輕、便於安裝調試、可提高軸功率等一系列優點,並有助於採用自然迴圈冷卻方式,以降低潛艇的輻射雜訊。另外,法國一貫堅持的電力推進方式也是為了達到降低輻射雜訊的目的。

第八名:法國梭子魚級攻擊核潛艇

2004年5月在英國召開的未來海軍需求研討會上,法國DCN造船局的代表透露了梭子魚級水面排水量約4100噸,設計水下最高潛航速度約25節,最大下潛深度超過350米。新核潛艇主要設計思想是保護航母戰鬥群,同時又完全有能力獨立進行作戰。首艇在2005年開工建造,將以每兩年一艘的速度從2014年開始交付。

梭子魚級核潛艇水面航行

法國梭子魚級攻擊核潛艇按照計畫,梭子魚級核潛艇採用泵動噴射推進方式,而不是常見核潛艇上設置的大側斜螺旋槳,這樣可減少潛艇航行產生的空泡噪音,其水下噪音僅110分貝,接近美國洛杉磯級核潛艇。

梭子魚級攻擊型核潛艇水下航行效果圖

法國武器裝備部稱推進系統將是“新設計”,主動力裝置包括核反應爐、體積補償器、蒸汽發生器、防護裝置、兩台蒸汽渦輪機、主凝汽櫃、兩台給螺旋槳推進電機供電的發電機和兩台給艦載系統供電的發電機、迴圈泵、螺旋槳電動機、驅動螺旋槳的單軸推進裝置、指揮和控制設備,巡航時使用 電力推進,而高速航行時使用渦輪機推進。

梭子魚級艇體採用與凱旋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相同的NLES-100特種鋼,最大潛深達500米,抗強壓能力與美國維吉尼亞級核潛艇的HY-130鋼相當。

第七名:美國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

洛杉磯級潛艇(英語:Los Angeles-class submarine)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型核動力快速攻擊潛艇(英語:Nuclear-powered fast attack submarines),是美國的第五代攻擊型潛艇,主要任務是反艦、反潛、為航空母艦戰鬥群護航。

首艦洛杉磯號於1976年11月建成服役,到了1996年SSN773 夏延號服役共建造了62艘,是美國海軍也是世界上有史以來建造數量最多的核潛艇,均由紐波特紐斯和通用電船聯合建造。

圖為美國海軍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

第一艘洛杉磯級潛艇於1976年服役後,為核動力潛艇定下新的靜音與速度標準。為了降低成本,洛杉磯級採用簡化後的淚滴型艦殼,艦首艦尾仍然是標準的淚滴型,然而整個艦體中段都採用簡單平直的圓型斷面構造。先前美國海軍從飛魚級開創的標準淚滴型艦殼,直徑系從艦首段開始向後擴張,至帆罩兩側附近的部位達到最大舷寬,之後開始一路收縮至艦尾,因此艦體中段各處的直徑多不相同。

水面航行中的洛杉磯級核潛艇

最先採用淚滴艦殼的飛魚級,輪廓的漸闊/漸減至為明顯,活像一枚炮彈,爾後的長尾鯊級/大鯧魚級與鱘魚級的艦體中段輪廓雖然相對比飛魚級拓寬,不過實際上艦體各處剖面的直徑都不盡相同;此種正規的淚滴型艦殼擁有最佳化的流體力學效率,但是施工複雜、成本昂貴。因此,洛杉磯級改用單純的圓柱狀中段艦體,中段輪廓線基本上完全平行,各處直徑相同;相較於正規的淚滴型,洛杉磯級的簡化淚滴船型的航行阻力與噪音增加約一成,但是船殼施工成本可大幅降低(由於當時嚴重的通貨膨脹,這部份的降價效益幾乎完全看不出來);往後美國所有核能潛艇如俄亥俄級、海狼級、維吉尼亞級等, 都沿用洛杉磯級這種圓柱斷面式的簡化版淚滴型艦殼。

洛杉磯級沿用許多先前美國核能潛艇慣用的構型,包括十字尾舵、前水準翼裝於帆罩上、單軸推進等,但是水準尾翼兩端裝置了兩片垂直的小型方形控制翼。洛杉磯級的艦身遠大於其所取代的鱘魚級,而且一開始就擁有多種武器的投射能力,如剛剛開始服役的魚叉反艦導彈,此外也使用性能優越的AN/BQQ-5聲納套件,包含艦首大型主/被動球形陣列聲納、等角被動陣列聲納與水下射控系統等,使其成為當時全球最精良的攻擊核潛艇。

第六名:英國機敏級攻擊核潛艇

機敏級攻擊核潛艇(英文:Astute-class nuclear-powered attack submarines,因為本級艇艇名均以字母“A”開頭,也將本級艇稱為A型潛艇)是英國皇家海軍隸下的最新一級戰術攻擊核潛艇。

機敏級滿載排水量7400噸,計畫建造七艘,兩艘服役,四艘在建,由英國BAE系統巴羅因弗內斯造船廠建造,1997年前三艘機敏級簽約,研發、設計與建造的合約總值將近20億英鎊,但由於設計幾經變更、技術流程、成本持續上揚、通貨膨脹、駐伊英軍開銷龐大等原因,至2008年,機敏級計畫已經超支48%(約12億英鎊),進度延遲達到47個月。

英國海軍機敏級攻擊型核潛艇

至2009年11月,由於許多技術問題與計畫管理問題,機敏級的進度落後累積到57個月,總成本超支53%(13.5億英鎊)。

英國海軍機敏級攻擊型核潛艇艇尾

機敏級的艦體基本設計大致上與特拉法加級類似,沿用改良自抹香鯨型的艦體,但長度與寬度增加,潛航排水量放大到7400噸左右,以搭載更強大的動力系統與更多武器。

機敏級的艦體細部造型十分光滑簡潔,帆罩造型與前衛級(Vanguard class)戰略核潛艇相似,都為向上漸縮型,以降低航行時產生的噪音以及受到的阻力。機敏級的艦體表面也敷設能隔絕本身噪音並降低敵方主動聲納回波的隔音瓦。

第五名:俄羅斯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

阿庫拉,俄語意為“鯊魚”,是西方國家賦予俄羅斯971級攻擊型核潛艇的稱謂。在蘇聯,“鯊魚”的名字最終被賦予給了941級戰略導彈核潛艇——今天的“颱風”,而971型真正的稱謂是“梭子魚”,一種體型如梭,靈巧速動的海生魚類。

西方人的命名更多是誇大恐懼,而俄羅斯原版的名稱則主要突出了其特點。971核潛艇的性能顯然更加像梭子魚,令人毛骨悚然的鯊魚用來形容941颱風級顯然更為恰當。

俄羅斯海軍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

971型核潛艇和945“塞拉”、685“共青團員”級處於同一時代,是蘇聯80年代初建造出來的最新一代核潛艇。

俄羅斯海軍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艇體由鈦合金打造

在當時,蘇聯國力強盛,人才濟濟,建造新一代核潛艇的任務居然被同時發送至三家以寶石為名稱的知名潛艇設計局——孔雀石、紅寶石和天青石設計局,意圖讓三家各自打造自己的先進潛艇,而海軍則將造出的潛艇通通收納,比較其長短並量才選用。

於是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蘇聯居然同時量產了971、945,兩種迥異的核潛艇和第三種差距更大而技術含量相差無幾的核潛艇“共青團員”同時在蘇聯控制的海域遊弋著,這在西方顯然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第四名:中國093G型攻擊型核潛艇

093G型核潛艇是中國海軍的核動力攻擊型潛艇。

2015年2月,有照片顯示,中國葫蘆島造船廠疑似已完成3艘093G核動力攻擊潛艇的建造工作,並開始已經服役。

該型潛艇疑似是093級核潛艇的改良型號,並可能已經具備了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因而被媒體稱為“航母殺手”。

093G型攻擊型核潛艇

在核潛艇建設方面,美國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體系齊全,不但有戰略導彈核潛艇、巡航導彈核潛艇,還有多種攻擊型核潛艇,而且數量全球最多。在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裡,中國是發展核潛艇最晚的國家,但是,我們的進步很快,補齊了海軍作戰的短板。

現在,中國不但有戰略導彈核潛艇,還有攻擊型核潛艇,已經形成中國海軍自己的特色。既有用戰略核潛艇進行二次打擊的能力,同時也有使用攻擊核潛艇為艦隊護航或實施對艦、對陸攻擊,以及反潛作戰任務。

首批建造完成的三艘093G核潛艇的指揮台後部出現明顯的隆起,說明垂直發射導彈裝置已經安裝到位,其性能遠超俄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核潛艇,已成實至名歸的“航母殺手”。

從公佈的圖片看,093G新型攻擊核潛艇依然採用了水滴線型設計,以及和外國現代化潛艇類似的機翼形狀剖面,以提高速度和機動性,降低噪音。其平行舯體段長度明顯比093更長,為標準的拉長水滴線型,長度約為104到105米,比093的98到99米略長,增加的長度主要在於增加了垂直發射器,可安裝鷹擊18反艦導彈與對陸攻擊巡航導彈。

拉長水滴線型從線型性能上講,具有和水滴線型相似的水動力性能,卻規避了水滴型潛艇,耐壓殼體建造難度高、艙內設備佈置困難等弊病。在總體佈局上,093型艇依舊採用成熟可靠的圍殼舵、錐尾、單軸單槳、尾十字舵形式,為水滴型潛艇標準的常規佈局。

從美國核潛艇線型發展情況來看,自鰹魚級上使用了水滴型常規總體佈局後,一直延續至今也沒有做出過大的改動。美國攻擊核潛艇潛艇的線型,基本保持了拉長水滴的常規佈局形式。因此,093G型核潛艇採用的拉長水滴線型,與國外現代核潛艇的線型樣式基本相同水準接近。

093G型核潛艇的圍殼型潛艇圍殼採用了西方流派的機翼剖面狀形狀後,對改善新型核潛艇水下機動性、快速性、降低水動噪音、削減聲發射強度都有很大好處。

第三名:俄羅斯亞森級攻擊型核潛艇

“亞森”級核潛艇(英語:Yasen class nuclear submarines;俄語:Атомные подводные лодки класса Ясен;北約代號“北德文斯克”級)是俄海軍自蘇聯解體後研製並裝備的第一型攻擊型核潛艇。

俄羅斯海軍亞森級攻擊型核潛艇

“亞森”級核潛艇用以來替代“奧斯卡”巡航導彈核潛艇和“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的新一代多功能靜音核潛艇。

由阿庫拉級和阿爾法級發展而來,計畫用來取代目前俄羅斯海軍中于蘇聯時期研製的潛艇,包括阿庫拉級和奧斯卡級。

亞森級核潛艇在西方軍事界稱為“世界最先進攻擊核潛艇”。未來20年內,它將和北風之神級核潛艇一起,構成俄羅斯海軍力量的核心。

2014年6月17日俄海軍第四代攻擊潛艇885型首艇北德文斯克號在北方船廠舉行升旗儀式,標誌著其正式加入海軍戰鬥序列,該艇1993年12月21日開工,2011年2月18日下水,2013年12月30日交付俄海軍。

第二名:美國海狼級核潛艇

海狼級潛艇(英語:Seawolf-class submarine)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型核動力快速攻擊潛艇(英語:Nuclear-powered fast attack submarines),設計任務是在各大洋與北冰洋冷水對抗任何蘇聯現有與未來核潛艇,並取得制海權的反潛獵殺核潛艇,在設計上堪稱是潛艇進行反潛作戰的極致產物。

但由於建造期間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軍事預算縮水,國防工業普遍不景氣,加之本級艇革新技術運用較多,技術經驗匱乏,導致建造期間事故頻發,預算超標,致使原本預計建造29艘的海狼級只建造了三艘便宣告停工。

美國海軍海狼級攻擊型核潛艇

美國海軍海狼級攻擊型核潛艇

第一名:美國維吉尼亞級核潛艇

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艇(Virginia class submarine,又稱為774級)是美國海軍第一艘同時針對大洋和瀕海兩種功能設計的核潛艇,由NSSN計畫衍伸而來,同時也是一種取代冷戰時代海狼級核潛艇的便宜方案。維吉尼亞級成軍後預計取代洛杉磯級潛艇,計畫建造30艘,均由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通用動力電船公司聯合建造。

在冷戰時期,美國海軍攻擊型核潛艇的基本使命是在大洋深處與蘇聯的核潛艇進行對抗,或者是在全球範圍內對蘇聯核潛艇,特別是對蘇聯的彈道導彈核潛艇進行長期的跟蹤與監視。

維吉尼亞級核潛艇駛入船塢

因此,在那一段歷史時期內,美國海軍攻擊型核潛艇的基本設計思想是把具有水下高速、大深度下潛能力以及安靜性作為攻擊型核潛艇最重要的性能指標。美國海軍的“洛杉磯”級以及“海狼”攻擊型核潛艇是體現美國海軍冷戰時期攻擊型核潛艇設計思想的典型。

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大洋航行

隨著冷戰對峙局面的消失,美國海軍的攻擊型核潛艇失去了昔日在大洋深處的蘇聯核潛艇對手,因此其主要使命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在新的形勢下,美國海軍賦予攻擊型核潛艇的主要使命是處理地域性戰爭、利用潛射導彈對陸地目標實施攻擊、在沿海從事反潛作戰、對特種部隊進行支援以及擔任航母作戰編隊的直接支援等。

因此,冷戰結束之後美國海軍攻擊型核潛艇的設計思想是以多功能、多用途為主。冷戰之後的新型攻擊型核潛艇除了保留冷戰時期原有的安靜性之外,將不再把水下高速和大深度下潛能力作為孜孜追求的基本目標。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海軍開始迅速地修正冷戰時期制定的原“百人隊長”級核潛艇的性能指標。

美俄哭了 全球最大潛艇工廠落戶中國

一提到中國海軍,近些年來一直被一個詞緊跟著”下餃子“,無論是052D的加速服役,還是055的4艘同造,中國海軍的進步速度是實實在在的,並且在水下力量的建設上也投入頗多。

就在2016年,中國建成一座大跨度鋼結構工廠,位置就在中國核潛艇故鄉。而這個工廠新建成的廠房可以同時容納2艘094級的攻擊核潛艇同時總裝,如此龐大的規模已經超過了俄羅斯北德文斯克造船廠的核潛艇生產車間;此前,北德文斯克造船廠是全球最大的核潛艇工廠。

此時此刻,中國造全球最大的核潛艇工廠,也是為了能夠提升的造核潛艇的能力。總而言之,中國的核潛艇也要進入”下餃子“時刻了。 但是,我們仍然要清醒的認識到,僅僅數量上中國無法跟美、俄相抗衡。因此就算核潛艇翻倍建造,也很難追的上美、俄兩國。所以,中國現在針鋒相對的在增強自己核潛艇的實力和建造能力,雙管齊下,就是要試圖縮小差距。

儘管如此,美國仍然把中國的快速增長視作最緊迫的威脅。有美國海軍軍官甚至公開發文稱,要加速美國的核潛艇建造和更新換代計畫,否則將會被中國攆上並超越。

威廉·威爾,是美國海軍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和前美國海軍潛艇作戰軍官,他在2016年3月2日的美國《國家利益》網站上刊發長文《美國需要它的水下核牙,延遲新潛艇製造是一場災難》一文中,措辭的強硬的指責由於頂層設計的拖延,造成了美國海軍核潛艇發展滯後。

現在急需加大投入加速審批,好用12艘“哥倫比亞特區”級核潛艇來替代14艘“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而且,威廉·威爾直言不諱的說,如果晚一天“哥倫比亞特區”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服役,那麼美國就會晚一天擁有領先人一步的核威懾力量。

這對美國海軍,甚至美國軍隊來說都是一場“災難”。因為,中俄都沒有一天降低過自己核武器發展的重要性,而且諸多國家都在擁有或者即將擁有洲際核武器。因此,美國為了應對這種已知和未知的核威脅,必須擁有戰略性的領先一步的核威懾能力。

可現在,由於美國上層審批進度的問題,導致新核潛艇計畫遲遲不能順利開工。引得這位前潛艇軍官如此“義憤填膺”的,主要還是由於美國在核潛艇升級計畫的一再延遲。

由於美國的“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一直是美國的戰略威懾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因而從1980年10月以來一直擔負著戰略威懾巡邏的重任,美國海軍計畫在2030年全部退役“俄亥俄”級核潛艇從14變12 還要面對千億的計畫 美國這樣財大氣粗的主也撐不下去但是作為接班的“哥倫比亞特區”級,卻遲遲沒能按照計畫加緊建造。其主要原因還是處在預算上了。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在2016年編制的預算計畫,整個12艘“哥倫比亞特區”級核潛艇建造計畫需要花費1040億美元,而且首艘“哥倫比亞”號,將會花費133億美元,以後每一艘的花費將會在67億美元左右。

首艘花費之多,是因為需要研製新的技術和分擔開發成本,而67億美元這個造價,則需要美國海軍進行更多的努力才能達成。並且這個預算還包括了一定的通貨膨脹和其他運營資金等。

但是,儘管現在首艘“哥倫比亞”號正在開建中,但是後續審批計畫卻一直在卡殼,以至於美國的三軍統帥在1月27日,直接下令美國國防部長親自督促推薦審批計畫,以保證美國海軍的後續發展。

但是威廉·威爾仍然擔心,美國海基核威懾力量的已經降低到了前所未有的“紅線”,關鍵就是“哥倫比亞特區”級,只有十六個“三叉戟IID-5”潛射導彈發射管,而“俄亥俄”級是24個,而且由於最終數量縮減為12艘,這也將意味著美國海軍的整體核投送能力降低了4成!

儘管美國海軍戰略司令部一再保證這不會降低美國的核威懾實力,但是威廉·威爾,這位老潛艇還是一語道破了關鍵:“之所以削減發射管子數,還是為了降低造艦預算”。不難看出,美國現在在錢的問題上,居然會錙銖必較般“算小帳”,這在以往是很難看到的。

對比來看 中美核潛艇差距是客觀存在的 但是中國不可能跟美軍一樣打造同等數量的核潛艇對比來看 中美核潛艇差距是客觀存在的 但是中國不可能跟美軍一樣打造同等數量的核潛艇。

造成美國今天的困境,最主要來源還是當年跟俄國之間的核潛艇戰略威懾對等。而現在,龐大的核潛艇部隊的更新換代任務則變得壓力更大。這也是中國在發展戰略核潛艇所要避免的,對於中國現在實際需求,戰略核潛艇還是主要確保在大洋中的核反擊能力,因此兩個臨近大洋,每個大洋上至少保持3艘規模:1艘戰備、1艘在港訓練、1艘維護較為合適。

這樣總計6艘戰略核潛艇部隊,比較合適的數量級。我們沒有必要跟美國在數量上展開競爭,提升單艇的實際威懾能力,更為重要。畢竟中國核潛艇是為了確保戰略核反擊能力,而不是像美國那樣追求全球存在和絕對威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