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隔屏有耳” 你的情趣隱私或許正被智慧電視竊聽

【家電網 HEA 2017年3月16日頭條】智慧化家電普及讓大眾的家居生活更加便捷和人性化。大到智慧電視、冰箱,小到一個可以與兒童對話的芭比娃娃,各類語音功能和人工智慧在家居中的應用也更加廣泛,

大多數智慧家電用戶沒有意識到,“監聽”問題正從諜戰片中走入生活。

這意味著24小時語音資訊都將處於被監控狀態,個人資訊或敏感資訊都有被偷錄的可能性。

不管是怎樣的收錄方式,這些語音都會上傳到協力廠商機構,通過雲端伺服器進行文字轉換和語義分析後再回傳到電視上。

但在這之後,這些語音將被刪除還是“另作他用”就不得而知了。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使用者的搜索內容會被專賣給廣告商,使其能根據使用者的搜索傾向喜好推送相關的廣告內容。雖然一些廠商會在聲明或隱私保護政策中強調,不會將客戶的語音資料進行保留或出售給協力廠商,但更多廠商並未針對收集來的語音資料進行說明,

只待東窗事發才匆匆認罪。2月6日,電視廠商VIZIO就被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就其不當搜集使用者收視資料並且向協力廠商提供此類資訊提出指控。

這種轉售隱私資訊的行為目前仍潛伏在陰影之下,難以被監管、追蹤以及有效打擊。使用者往往感知到自己個人資訊被洩露,卻難以提供出有效的證據。即使洩露被證實,企業也往往都甩鍋給“實習生”,或聲明中一句“加強管理”了事,

難以得到法律監管,也無法將賠償落實到受害者身上。隱私被“劫持”,消費者卻只能得到一張口頭上的安全支票。

實際上,即使廠商並未對語音內容進行轉售,其安全性仍然令人擔憂。尤其是新興的智慧語音玩具等物聯網產品,其雲端伺服器中儲存的資訊不但有可能在駭客的攻擊下被竊取,還有可能向用戶端發送音訊、駭客軟體等資料,向使用者套出更為關鍵的隱私資訊。

安全研究人員Jakubowski曾這樣評價這些雲端伺服器:“通過這些資訊你可以輕易找出一個人的家庭及公司位址。他們的伺服器遭到攻擊是遲早的事。”

如今,在語音控制之後,智慧家電把眼光轉向了通話。有人士透露,亞馬遜的Echo智慧居家設備及穀歌的Google Home設備都有望在今年加入通話功能。通過電視、冰箱進行語音甚至視頻通話將得以實現。若通話功能大範圍在智慧家居上應用,

其內容的隱私程度將大幅提升,日常資訊乃至使用者外貌、家庭都將被牽涉進來。

Pew研究中心調查指出,美國人最不願透露的前三大個人資料中,除社會安全號碼及健康狀況外,就屬通話內容最為敏感。當通話內容也成為陰影中的“人質”,也將引來大眾對資訊安全的進一步關注。其資訊流向將有望變得更安全,更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