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超能課堂(85):華為說eMMC與UFS快閃記憶體體驗一致,這事我們得談談

最近華為P10手機混用UFS快閃記憶體和eMMC快閃記憶體的事情是鬧得沸沸揚揚,雖然華為一再強調更換快閃記憶體對用戶在P10手機上的使用體驗不會產生影響,但畢竟UFS快閃記憶體與eMMC快閃記憶體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性能差異,

這個理由顯然無法說服眾多憤怒的花粉。

eMMC快閃記憶體與UFS快閃記憶體究竟有何不同?

不過對於UFS快閃記憶體和eMMC快閃記憶體之間究竟存在著什麼不同,到底在哪些方面會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這些問題恐怕不是每一個玩家都可以輕鬆答出,

這次我們就順藤摸瓜,給大家理一理UFS快閃記憶體與eMMC快閃記憶體之間的那些事。

什麼是eMMC和UFS快閃記憶體?

eMMC的全稱是embedded Multi Media Card,即“嵌入式多媒體存儲卡”,這是一種針對手機或平板電腦等產品的內嵌式記憶體標準規格。與我們常說的NAND快閃記憶體相比,eMMC快閃記憶體並不是單純的存儲晶片,它是在前者的基礎額外集成主控晶片的產品,並對外提供自有標準介面,

作用相當於PC上的SSD固態硬碟,而且由於自身體積很小,因此很適合移動設備使用。

eMMC快閃記憶體與UFS快閃記憶體在外觀和作用上都沒有明顯區別

UFS的全稱則是Universal Flash Storage,即“通用快閃記憶體存儲”,同樣是一種內嵌式記憶體的標準規格,同樣是整合有主控晶片的快閃記憶體,

不過其使用的是PC平臺上常見的SCSI結構模型並支援對應的SCSI指令集。

因此eMMC快閃記憶體與UFS快閃記憶體都是作為嵌入式記憶體使用,從作用上來說並無明顯區別。只是兩者所用的標準規範不同,因此移動設備無論是使用eMMC快閃記憶體還是UFS快閃記憶體,都必須支援相應的eMMC規範或者是UFS規範。

eMMC快閃記憶體與UFS快閃記憶體的主要區別

雖然說eMMC快閃記憶體和UFS快閃記憶體在外觀和作用上都沒明顯區別,

但是實際上兩者的內部結構卻有著本質上的差異。eMMC快閃記憶體基於並行資料傳輸技術打造,其內部存儲單元與主控之間擁有8個資料通道,傳輸資料時8個通道同步工作,工作模式為半雙工,也就是說每個通道都可以進行讀寫傳輸,但同一時刻只能執行讀或者寫的操作,與PC上已經淘汰的IDE介面硬碟很是相似。

而UFS快閃記憶體則是基於串列資料傳輸技術打造,其內部存儲單元與主控之間雖然只有兩個資料通道,但由於採用串列資料傳輸,其實際資料傳輸時速遠超基於並行技術的eMMC快閃記憶體。此外UFS快閃記憶體支援的是全雙工模式,所有資料通道均可以同時執行讀寫操作,在資料讀寫的回應速度上也要淩駕於eMMC快閃記憶體。

因此現在有不少人將UFS快閃記憶體比作PC上的SATA介面硬碟,小編認為這個並不準確,因為SATA硬碟雖然用的是串列技術,但是其本質上使用的是ATA規範,僅支援半雙工模式。實際上UFS快閃記憶體採用的是SCSI結構模型並支援對應的SCSI指令集,因此其應該相當於伺服器平臺上常見的SAS硬碟而不是普通的SATA硬碟。

正因為eMMC快閃記憶體與UFS快閃記憶體在內部結構上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這讓兩者的理論頻寬產生了極大的差異。近年來比較常見的eMMC快閃記憶體多應用eMMC 4.x或者5.x規範,其中eMMC 4.5常見於低端設備,理論頻寬為200MB/s,現在已經基本淘汰;而eMMC 5.0/5.1標準在目前來說仍算主流,理論頻寬分別為400MB/s和600MB/s,從數字上看並不算低。

然而與UFS快閃記憶體相比,eMMC快閃記憶體的這點理論頻寬就不夠看了。UFS快閃記憶體的相關標準是在2011年2月份首次亮相,當時的UFS 1.1標準其已經可以提供相當於300MB/s的理論頻寬,而eMMC快閃記憶體要到2012年的eMMC 4.5標準時才可以提供200MB/s的理論速率。只是由於當時的應用環境以及產本成本等因素的限制,USF 1.1標準未能得到大規模的推廣。

直到2014年UFS 2.0規範出爐後,eMMC快閃記憶體才被徹底碾壓。UFS 2.0規範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UFS HS-G2規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UFS 2.0,其單通道單向的理論頻寬就可以達到1.45Gbps的水準,雙通道雙向的理論頻寬就是5.8Gbps;而第二部分的UFS HS-G3標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UFS 2.1,其理論頻寬更是UFS 2.0的翻倍,達到11.6Gbps,eMMC快閃記憶體徹底望塵莫及了。

當然了以上只是理論頻寬,在實際產品中我們很難看到有可以把理論頻寬全部用完的產品,不過一般來說基於UFS 2.0規範的存放裝置在性能上多少是要領先於eMMC規範產品。以三星提供的資料顯示,UFS 2.0快閃記憶體的連續讀寫速度為350MB/s和150MB/s,而eMMC 5.1快閃記憶體的連續讀寫速度則為250MB/s和125MB/s,比起UFS2.0快閃記憶體確實要遜色一些。

不過與連續讀寫速度相比,UFS快閃記憶體在隨機讀寫上的領先幅度要更大一些,特別是隨機讀取方面。同樣是三星提供的資料,UFS 2.0快閃記憶體的隨機讀取性能可以輕鬆達到19000 IOPS的水準,而eMMC 5.1快閃記憶體只能達到11000 IOPS,前者的領先幅度超過了70%。

UFS快閃記憶體與eMMC快閃記憶體性能差異實測

由於UFS快閃記憶體和eMMC快閃記憶體都是嵌入式存儲晶片,我們無法在同一測試平臺上查看他們的差異,不過我們可以通過配置相近的手機來得到一個參考資料。這次參與對比的兩台手機是我們評測室中同事的自用產品,其中一台是一加手機3,另一台則是聯想ZUK Z2,兩者均基於驍龍820處理器打造且均為64GB內置存儲,其中一加手機3擁有6GB記憶體,使用UFS 2.0快閃記憶體和基於Android7.1.1的氫OS系統;ZUK Z2擁有4GB記憶體,使用eMMC 5.1快閃記憶體以及基於Andoird 7.0的ZUI系統。

測試軟體使用的是AndroBench 5.0.1,全部設置為預設,測試時兩台手機均為日常使用狀態,其中一加手機3的內置存儲尚有約30GB的可用空間,而ZUK Z2則有接近47GB的內置存儲可用空間。

但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加手機3跑出來的存儲成績仍然大幅度領先於ZUK Z2,前者的連續讀寫速度為422MB/s和145MB/s,而後者僅有217MB/s和45MB/s,隨機讀寫前者為78MB/s和15MB/s,而後者只有18MB/s和5MB/s,無論在哪一方面都被前者碾壓。

連續讀取對比

連續寫入對比

隨機讀取對比

隨機寫入對比

雖然說這是兩個不同手機跑出來的成績,但考慮到兩者配置上還是比較接近的,因此我們認為作為UFS 2.0快閃記憶體與eMMC 5.1快閃記憶體之間的性能比較,這個測試結果還是有參考價值的。從這個結果不難看出,UFS 2.0快閃記憶體有著淩駕於eMMC 5.1快閃記憶體的性能,在這個手機性能需求越來越高的年代,UFS快閃記憶體確實比eMMC快閃記憶體更適合用在高端手機產品上。

此外從這個測試結果我們也可以看到,目前UFS快閃記憶體尚未能完全發揮其理論頻寬上的優勢,這也就意味著UFS快閃記憶體依然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未來還可以進一步拉開其與eMMC快閃記憶體之間的差距,徹底拋離eMMC快閃記憶體。後者雖然在性能上仍然滿足目前的使用需求,但是從結構上來說已經“夕陽西下”,潛力已經被挖掘得差不多了。

UFS快閃記憶體與eMMC快閃記憶體就只有讀寫性能上的差異嗎?

得益于全雙工模式、串列資料傳輸技術以及SCSI指令集的支援,UFS快閃記憶體不僅在讀寫性能上高於同時期的eMMC快閃記憶體,其還擁有著更多領先于對手的優點。首先eMMC採用的是32位元位址匯流排,這意味著其最大只能支援2TB存儲空間管理,而UFS快閃記憶體在這方面則可以靈活調配,位址匯流排可以超過32位元,因此其最大管理容量能夠輕鬆超過2TB,當然就目前市場上的現有產品,兩者的這個區別暫時未能得到體現,畢竟目前需要用到eMMC快閃記憶體或者UFS快閃記憶體的移動設備,內置容量也就剛剛達到256GB的水準。

除了可管理容量上限的不同外,目前的UFS 2.0快閃記憶體可以支援管理最多8個分區,而eMMC快閃記憶體則為4個分區;同時UFS 2.0快閃記憶體還支援資料佇列、多執行緒、分區引導等功能,而eMMC在這方面則是基本空白,這也進一步地限制了eMMC快閃記憶體的發展潛力。

當然eMMC快閃記憶體也不是一無是處,UFS快閃記憶體相比eMMC快閃記憶體的主要劣勢是在功耗上,以理論上的滿載功耗而言,UFS快閃記憶體是要高於eMMC快閃記憶體的。但是由於UFS快閃記憶體性能更強的原因,往往在處理同一件事情的時候,UFS快閃記憶體滿載運行的時間要比eMMC快閃記憶體更短,因此在實際功耗上,兩者其實旗鼓相當,並無明顯區別。

那麼現在有哪些廠商可以生產UFS2.1快閃記憶體?

現在手機市場的主流是eMMC 5.1快閃記憶體與UFS 2.0快閃記憶體,前者多在主流級機型上使用,而後者則常見於高端機型,其中部分旗艦產品已經用上了性能更強的UFS 2.1快閃記憶體。不過現在能夠生產UFS 2.1快閃記憶體的廠商並不多,其中已經宣佈量產並推出市場的主要是三星、東芝以及SK海力士三家,美光的UFS 2.1快閃記憶體產品也已經進入量產階段,不過目前仍未公佈具體的資訊。

首先三星目前已經有三款UFS 2.1快閃記憶體正在量產中,對應容量分別為256GB、128GB與64GB,採用FBGA封裝,主要面向智慧手機、平板電腦以及智慧電視等產品,不過快閃記憶體的具體性能資料沒有提及。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三星是唯一量產且銷售256GB容量UFS 2.1快閃記憶體的廠商,在這方面要略為領先于其他廠商。

東芝方面則同樣有三款UFS 2.1快閃記憶體正在量產中,對應容量為32GB、64GB和128GB,採用FBGA封裝,最大資料傳輸速度為1166MB/s,也是面向智慧設備領域推出。

SK海力士的UFS 2.1快閃記憶體共計有三款型號,對應32GB、64GB與128GB容量,同樣是採用FBGA封裝,具體性能資料沒有提及。

總結:UFS快閃記憶體在結構與性能上均領先於eMMC快閃記憶體

從上面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出,UFS快閃記憶體無論在結構還是性能表現上均要領先於eMMC快閃記憶體,兩者之間的差距在UFS 2.0/2.1以及eMMC 5.0/5.1級別產品上有著更為明顯的體現。

隨著移動設備基礎性能的提升,以及使用者在移動設備上的多工執行等需求的增加,手機快閃記憶體性能的提升已經迫在眉睫。從長遠的角度來說,有著更進一步發展潛力的UFS快閃記憶體顯然比eMMC快閃記憶體更加適合移動設備,也更加符合移動設備的發展進程。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eMMC快閃記憶體必須馬上淘汰,畢竟在目前的使用環境來說,eMMC快閃記憶體還是可以滿足正常使用需求的。只是現在eMMC快閃記憶體的潛力幾乎是挖掘殆盡,很容易就會在使用體驗特別是一些相對極端的使用環境下形成瓶頸,這也是為什麼eMMC快閃記憶體多數會用在“夠用就好”的主流級產品上,而講究極致體驗的高端旗艦型產品多數會採用UFS快閃記憶體的原因。

在資料讀寫的回應速度上也要淩駕於eMMC快閃記憶體。

因此現在有不少人將UFS快閃記憶體比作PC上的SATA介面硬碟,小編認為這個並不準確,因為SATA硬碟雖然用的是串列技術,但是其本質上使用的是ATA規範,僅支援半雙工模式。實際上UFS快閃記憶體採用的是SCSI結構模型並支援對應的SCSI指令集,因此其應該相當於伺服器平臺上常見的SAS硬碟而不是普通的SATA硬碟。

正因為eMMC快閃記憶體與UFS快閃記憶體在內部結構上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這讓兩者的理論頻寬產生了極大的差異。近年來比較常見的eMMC快閃記憶體多應用eMMC 4.x或者5.x規範,其中eMMC 4.5常見於低端設備,理論頻寬為200MB/s,現在已經基本淘汰;而eMMC 5.0/5.1標準在目前來說仍算主流,理論頻寬分別為400MB/s和600MB/s,從數字上看並不算低。

然而與UFS快閃記憶體相比,eMMC快閃記憶體的這點理論頻寬就不夠看了。UFS快閃記憶體的相關標準是在2011年2月份首次亮相,當時的UFS 1.1標準其已經可以提供相當於300MB/s的理論頻寬,而eMMC快閃記憶體要到2012年的eMMC 4.5標準時才可以提供200MB/s的理論速率。只是由於當時的應用環境以及產本成本等因素的限制,USF 1.1標準未能得到大規模的推廣。

直到2014年UFS 2.0規範出爐後,eMMC快閃記憶體才被徹底碾壓。UFS 2.0規範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UFS HS-G2規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UFS 2.0,其單通道單向的理論頻寬就可以達到1.45Gbps的水準,雙通道雙向的理論頻寬就是5.8Gbps;而第二部分的UFS HS-G3標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UFS 2.1,其理論頻寬更是UFS 2.0的翻倍,達到11.6Gbps,eMMC快閃記憶體徹底望塵莫及了。

當然了以上只是理論頻寬,在實際產品中我們很難看到有可以把理論頻寬全部用完的產品,不過一般來說基於UFS 2.0規範的存放裝置在性能上多少是要領先於eMMC規範產品。以三星提供的資料顯示,UFS 2.0快閃記憶體的連續讀寫速度為350MB/s和150MB/s,而eMMC 5.1快閃記憶體的連續讀寫速度則為250MB/s和125MB/s,比起UFS2.0快閃記憶體確實要遜色一些。

不過與連續讀寫速度相比,UFS快閃記憶體在隨機讀寫上的領先幅度要更大一些,特別是隨機讀取方面。同樣是三星提供的資料,UFS 2.0快閃記憶體的隨機讀取性能可以輕鬆達到19000 IOPS的水準,而eMMC 5.1快閃記憶體只能達到11000 IOPS,前者的領先幅度超過了70%。

UFS快閃記憶體與eMMC快閃記憶體性能差異實測

由於UFS快閃記憶體和eMMC快閃記憶體都是嵌入式存儲晶片,我們無法在同一測試平臺上查看他們的差異,不過我們可以通過配置相近的手機來得到一個參考資料。這次參與對比的兩台手機是我們評測室中同事的自用產品,其中一台是一加手機3,另一台則是聯想ZUK Z2,兩者均基於驍龍820處理器打造且均為64GB內置存儲,其中一加手機3擁有6GB記憶體,使用UFS 2.0快閃記憶體和基於Android7.1.1的氫OS系統;ZUK Z2擁有4GB記憶體,使用eMMC 5.1快閃記憶體以及基於Andoird 7.0的ZUI系統。

測試軟體使用的是AndroBench 5.0.1,全部設置為預設,測試時兩台手機均為日常使用狀態,其中一加手機3的內置存儲尚有約30GB的可用空間,而ZUK Z2則有接近47GB的內置存儲可用空間。

但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加手機3跑出來的存儲成績仍然大幅度領先於ZUK Z2,前者的連續讀寫速度為422MB/s和145MB/s,而後者僅有217MB/s和45MB/s,隨機讀寫前者為78MB/s和15MB/s,而後者只有18MB/s和5MB/s,無論在哪一方面都被前者碾壓。

連續讀取對比

連續寫入對比

隨機讀取對比

隨機寫入對比

雖然說這是兩個不同手機跑出來的成績,但考慮到兩者配置上還是比較接近的,因此我們認為作為UFS 2.0快閃記憶體與eMMC 5.1快閃記憶體之間的性能比較,這個測試結果還是有參考價值的。從這個結果不難看出,UFS 2.0快閃記憶體有著淩駕於eMMC 5.1快閃記憶體的性能,在這個手機性能需求越來越高的年代,UFS快閃記憶體確實比eMMC快閃記憶體更適合用在高端手機產品上。

此外從這個測試結果我們也可以看到,目前UFS快閃記憶體尚未能完全發揮其理論頻寬上的優勢,這也就意味著UFS快閃記憶體依然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未來還可以進一步拉開其與eMMC快閃記憶體之間的差距,徹底拋離eMMC快閃記憶體。後者雖然在性能上仍然滿足目前的使用需求,但是從結構上來說已經“夕陽西下”,潛力已經被挖掘得差不多了。

UFS快閃記憶體與eMMC快閃記憶體就只有讀寫性能上的差異嗎?

得益于全雙工模式、串列資料傳輸技術以及SCSI指令集的支援,UFS快閃記憶體不僅在讀寫性能上高於同時期的eMMC快閃記憶體,其還擁有著更多領先于對手的優點。首先eMMC採用的是32位元位址匯流排,這意味著其最大只能支援2TB存儲空間管理,而UFS快閃記憶體在這方面則可以靈活調配,位址匯流排可以超過32位元,因此其最大管理容量能夠輕鬆超過2TB,當然就目前市場上的現有產品,兩者的這個區別暫時未能得到體現,畢竟目前需要用到eMMC快閃記憶體或者UFS快閃記憶體的移動設備,內置容量也就剛剛達到256GB的水準。

除了可管理容量上限的不同外,目前的UFS 2.0快閃記憶體可以支援管理最多8個分區,而eMMC快閃記憶體則為4個分區;同時UFS 2.0快閃記憶體還支援資料佇列、多執行緒、分區引導等功能,而eMMC在這方面則是基本空白,這也進一步地限制了eMMC快閃記憶體的發展潛力。

當然eMMC快閃記憶體也不是一無是處,UFS快閃記憶體相比eMMC快閃記憶體的主要劣勢是在功耗上,以理論上的滿載功耗而言,UFS快閃記憶體是要高於eMMC快閃記憶體的。但是由於UFS快閃記憶體性能更強的原因,往往在處理同一件事情的時候,UFS快閃記憶體滿載運行的時間要比eMMC快閃記憶體更短,因此在實際功耗上,兩者其實旗鼓相當,並無明顯區別。

那麼現在有哪些廠商可以生產UFS2.1快閃記憶體?

現在手機市場的主流是eMMC 5.1快閃記憶體與UFS 2.0快閃記憶體,前者多在主流級機型上使用,而後者則常見於高端機型,其中部分旗艦產品已經用上了性能更強的UFS 2.1快閃記憶體。不過現在能夠生產UFS 2.1快閃記憶體的廠商並不多,其中已經宣佈量產並推出市場的主要是三星、東芝以及SK海力士三家,美光的UFS 2.1快閃記憶體產品也已經進入量產階段,不過目前仍未公佈具體的資訊。

首先三星目前已經有三款UFS 2.1快閃記憶體正在量產中,對應容量分別為256GB、128GB與64GB,採用FBGA封裝,主要面向智慧手機、平板電腦以及智慧電視等產品,不過快閃記憶體的具體性能資料沒有提及。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三星是唯一量產且銷售256GB容量UFS 2.1快閃記憶體的廠商,在這方面要略為領先于其他廠商。

東芝方面則同樣有三款UFS 2.1快閃記憶體正在量產中,對應容量為32GB、64GB和128GB,採用FBGA封裝,最大資料傳輸速度為1166MB/s,也是面向智慧設備領域推出。

SK海力士的UFS 2.1快閃記憶體共計有三款型號,對應32GB、64GB與128GB容量,同樣是採用FBGA封裝,具體性能資料沒有提及。

總結:UFS快閃記憶體在結構與性能上均領先於eMMC快閃記憶體

從上面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出,UFS快閃記憶體無論在結構還是性能表現上均要領先於eMMC快閃記憶體,兩者之間的差距在UFS 2.0/2.1以及eMMC 5.0/5.1級別產品上有著更為明顯的體現。

隨著移動設備基礎性能的提升,以及使用者在移動設備上的多工執行等需求的增加,手機快閃記憶體性能的提升已經迫在眉睫。從長遠的角度來說,有著更進一步發展潛力的UFS快閃記憶體顯然比eMMC快閃記憶體更加適合移動設備,也更加符合移動設備的發展進程。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eMMC快閃記憶體必須馬上淘汰,畢竟在目前的使用環境來說,eMMC快閃記憶體還是可以滿足正常使用需求的。只是現在eMMC快閃記憶體的潛力幾乎是挖掘殆盡,很容易就會在使用體驗特別是一些相對極端的使用環境下形成瓶頸,這也是為什麼eMMC快閃記憶體多數會用在“夠用就好”的主流級產品上,而講究極致體驗的高端旗艦型產品多數會採用UFS快閃記憶體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