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代作戰,步兵為什麼打不過騎兵?原因其實很簡單!

在之前的文章中,國史君曾經講過古代的“拐子馬”與“鐵浮屠”,

並且提到最近備受追捧的武悼天王冉閔的最後一戰就是敗在了“連環馬”的戰術之下,那麼古代騎兵打步兵為什麼往往都是“砍瓜切菜”一樣,具有如此大的優勢呢?國史君以為,不外乎以下幾條原因:

一、騎兵的機動優勢

沙場征戰非常講究作戰時機,

既要“沖得快”,也要“撤得快”,一旦貽誤戰機可能就會導致滿盤皆輸,所以部隊的機動性就顯得尤其重要。馬正常的時速約為20公里,最快可以達到60公里之多!而且善於長途奔襲,西漢名將衛青、霍去病之所以能夠取得對匈奴作戰的勝利,就是發揮了騎兵的優勢,而李廣更是因善用騎兵而被稱為“飛將軍”。

二、騎兵的勢能

騎兵借助馬的奔跑速度,將動能轉換為勢能,不論是使用刀劍還是長矛,都能產生巨大的能量,而這種能量是單憑人力很難做到的。

三、騎兵的防禦

騎兵可以分為輕騎兵和重甲騎兵兩種,

輕騎兵基本上用於騷擾、挑逗敵軍,而金國金兀術“鐵浮屠”之類的重騎兵則武裝到牙齒,具有非常全面的防禦優勢,並且不影響作戰。而步兵為了提高機動性就不得不減輕負重,這使得步兵的防禦性大大降低。

四、騎兵的體力優勢

人和馬的體力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即便是步兵沒有任何的負重,經過動輒數百步的衝鋒也累得夠嗆了,而此時騎兵則顛顛地跑過來,不早不晚,剛好開始自己的表演。

雖然騎兵有這麼多的優勢,但也不是“百戰不殆”,從李牧圍殲十萬匈奴,到嶽飛剿滅兩千鐵浮屠、五千拐子馬,再到國史君之前講的大唐陌刀軍“人馬俱碎”,都是步兵打敗騎兵的經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