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相機和鏡頭的10種死法 血的教訓 一定要看!

喜歡戶外的小夥伴都在這裡等你

死法1

腳下踩滑

這是悲劇發生後的慘狀,在腳滑倒的瞬間,直接是鏡頭先觸地,UV鏡摔變形了,鏡頭前面摔裂了,也有一個深凹。還好,鏡頭能使用。這支鏡頭一直保留在身邊,因為每次看到它,就想起那次意外,耳邊對鏡頭破碎的聲音尤其強烈。

忠告!

先看清周圍的環境,青苔非常滑,上去前要穿防滑鞋,皮鞋很危險,摔壞器材事小,人傷了就麻煩了(一般攝影人的摔了,第一反應就是:“噢!我的相機!”)

死法2

意外滑落

和朋友吃飯,坐下來,沒地方放相機,桌子上全是菜,總不能放飯桌上,於是就放在自己的座位上,放的時候還考慮了,放在一個靠中間的位置,但忽略了一個小細節,相機的背帶掉在椅子邊。就在轉身離開椅子去添飯的時候,悲劇發生,衣服的拉鍊和相機背帶怎麼就連在一起了?起身、轉身兩個動作,又是刻骨銘心的“咣當”一聲,悲劇再次上演。

當時的心情就不用描述了,只是默默地給朋友發了一個短信:“有急事,先走,照片過兩天發給你”,然後就去修相機了……

忠告!

放相機一定要放一個平穩的位置,記得要把背帶和相機收在一起,穿衣服不要帶拉鍊的!要穿也把拉鍊拉上(衣服表示很無辜,我有錯麼?)!

死法3

攝影包的悲劇

一早就背著相機準備去拍一組美美噠的照片時,在打開鏡頭蓋的瞬間,整個人都不好了,嘩啦嘩啦直往下掉渣,當時頭都大了,還以為鏡頭裡進水了,從相機裡面流水了,這是什麼情況?仔細一看已經是這個樣子了。

“Oh my god!怎麼會這樣?”

看到Carl zeiss這個單詞,就知道當時的心有多痛了。

小常識:當UV鏡摔碎了,很多人急於測試鏡頭壞了沒有,這是一個比較危險的動作,因為UV碎了,會有很多碎渣,要把碎渣做及時清理,清理動作如下:

把鏡頭朝下,一隻手握住鏡頭,另一隻手使勁拍打鏡頭,讓碎渣掉下來

忠告!

一定要買一個好的相機包,那種買相機贈送的相機包,有多遠扔多遠!好的相機包裡面有防護墊,一般的摔和撞擊不會有太大的影響,那種淘寶幾十元,相機放在包裡等於裸奔呀!

死法4

撞擊

這種死法太不值了,也是最不應該發生的,可偏偏就發生了。不能說是一時的大意,是缺乏嚴重的安全意識。這類事故應只會發生在新手身上,老鳥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故就不要拿出來說了。

這樣挎單反的用戶不少,在工作時可以這樣,方便隨時拍攝。

在不工作時就應該反過來挎,走路時難免會分神。

忠告!

一些好的習慣需要養成,別以為自己不會犯低級錯誤,很多時候只有發生了才會意識到,怎麼會呢?在悲劇發生後才覺得原來一個好的習慣有多重要。

死法5

忙中出錯

這位朋友忙著組裝飛機,當時環境太暗,組裝時沒有檢查,加上趕時間。在匆匆組裝完成後,開始試飛,飛機剛飛到六七米高的時候突然掉落樓頂,相機鏡頭著地。

這完全是一次意外事故,四個螺旋槳有一個沒安裝好,飛出了。好的是,飛機沒有飛出樓頂掉落到樓下,砸到人。

忠告!

對新的器材,比如航拍,一定要仔細檢查,自己定一個飛行前檢查的基本流程。做到萬無一失,在人多的地方需要小心再小心,防止意外事故出現。這一條選擇航拍,重在提醒,玩攝影也要注意安全,對自己和對他人都一樣。

死法6

沙漠殺手

相機也有天敵,它就是風沙。

細沙是相機的最大的殺手,在沙漠拍照別小視了。

忠告!

平常對鏡頭的維護也比較重要,保持鏡頭的清潔,在沙漠拍照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

死法7

完全沒預料到的情況

相機和鏡頭被淹死的事情也是剛發生過,三月去蘇梅海邊旅行拍照,同行的小兄弟好久沒看到大海有點激動。跑到海邊拍照,突然一個巨浪來襲。躲閃已經來不及了,整個人和相機被巨浪包裹。還好,人沒被卷走,相機完全被海水浸泡。

被海浪擊中的瞬間沒有拍下,從這張照片可以想像當時的慘樣。

相機報廢了,我心中的痛,只有大海知道。

忠告!

在相機進水時,第一個動作是取下電池,然後才是把水擦乾。讓相機在太陽下曬乾或者讓相機自然幹。時間可以長一點,等上一兩天不著急用。確認完全幹了,然後再測試。

死法8

雨天的悲劇

現在相機一般都防水濺,但並不防水(防水相機除外),在雨天拍攝一定要做好防水工作,相機淋了雨,回來後要放入防潮箱。這樣的悲劇雖然少,但也有發生。

在雨天拍攝不需要專業防水裝備,保鮮膜也是很好的防水措施。

忠告!

在雨天能出好片或者大片,但防水工作要做在前面。

死法9

閒置而死

這種死法真是太悲哀,可悲的是案例並不少,許多人買了單反相機一開始幾個月熱情很高,然後熱情逐漸退卻,相機長時間閒置,該長黴的長黴,該生銹的生銹,該長灰的長灰。等你再次想起它的時候,已經過了大半年或者更成的時間,開始是小毛病,然後又長時間擱置,最終讓相機閒置而死。

不知道很多牛逼的器材,閑死在一時熱情的主人手中呢?

忠告!

相機要多用,就像汽車一樣,久了不開就會出問題。如果你拍照頻率不高,就做好防潮和收藏工作,如何你拍照的熱情退卻,可以考慮送人。

死法10

北方不知南方苦

這樣的悲劇在南方經常上演,相機不放防潮箱很容易出問題。很多人買了單反長時間不用,也不做防潮處理。當你某一天拿出鏡頭,看到鏡頭裡有漂亮的絲狀物的時候,開始以為是外面一層,可用擦拭時怎麼也擦不掉,才發現,這並不是鏡頭外表的問題,而是在鏡頭內部的黴斑。

為了看得更明顯一些,將鏡頭光圈調到最大,對著一個逆光源,讓光線從側角度射入,背景最好全黑。

黴菌有很多種類,然而鏡片上的菌絲體並不是活體的存在,是黴菌在生長、繁殖的過程中,侵蝕鍍膜和玻璃留下的生長路徑。一類呈“花”狀,主枝很清楚,分枝較長,枝邊沿化開,另一類是“網”狀的,很細密的分佈在鏡片上。“花”狀黴菌生長速度較快,一不留神,便成了片,“網”狀黴菌雖然生長較慢,但破壞性極大。

這樣的悲劇在小編身上也發生過,不僅鏡頭出現黴斑,相機裡還長了蟲子(別以為是故事,真事),當有第一次問題出現的時候小編就趕緊買了防潮箱,現在已經買了第二個防潮櫃了。

忠告!

相機的防潮工作一定要做好,特別是南方的朋友,這樣的悲劇在南方有太多案例。別以為幾百的防潮箱貴,當你維修時,估計1/3的費用都夠買一個好的防潮箱了。

PS:以上的10種死法都是小編經歷或者發生在身邊的案例,關於相機和鏡頭的死法何止10種,大家也可以在評論區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與經歷,讓這些悲劇不再重演。如果你身邊有愛好攝影的朋友,可以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他,也是很好的借鑒。

(本文轉自:器材庫)

——End——

將野玩兒置頂

就能第一時間獲取最新資訊哦

是缺乏嚴重的安全意識。這類事故應只會發生在新手身上,老鳥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故就不要拿出來說了。

這樣挎單反的用戶不少,在工作時可以這樣,方便隨時拍攝。

在不工作時就應該反過來挎,走路時難免會分神。

忠告!

一些好的習慣需要養成,別以為自己不會犯低級錯誤,很多時候只有發生了才會意識到,怎麼會呢?在悲劇發生後才覺得原來一個好的習慣有多重要。

死法5

忙中出錯

這位朋友忙著組裝飛機,當時環境太暗,組裝時沒有檢查,加上趕時間。在匆匆組裝完成後,開始試飛,飛機剛飛到六七米高的時候突然掉落樓頂,相機鏡頭著地。

這完全是一次意外事故,四個螺旋槳有一個沒安裝好,飛出了。好的是,飛機沒有飛出樓頂掉落到樓下,砸到人。

忠告!

對新的器材,比如航拍,一定要仔細檢查,自己定一個飛行前檢查的基本流程。做到萬無一失,在人多的地方需要小心再小心,防止意外事故出現。這一條選擇航拍,重在提醒,玩攝影也要注意安全,對自己和對他人都一樣。

死法6

沙漠殺手

相機也有天敵,它就是風沙。

細沙是相機的最大的殺手,在沙漠拍照別小視了。

忠告!

平常對鏡頭的維護也比較重要,保持鏡頭的清潔,在沙漠拍照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

死法7

完全沒預料到的情況

相機和鏡頭被淹死的事情也是剛發生過,三月去蘇梅海邊旅行拍照,同行的小兄弟好久沒看到大海有點激動。跑到海邊拍照,突然一個巨浪來襲。躲閃已經來不及了,整個人和相機被巨浪包裹。還好,人沒被卷走,相機完全被海水浸泡。

被海浪擊中的瞬間沒有拍下,從這張照片可以想像當時的慘樣。

相機報廢了,我心中的痛,只有大海知道。

忠告!

在相機進水時,第一個動作是取下電池,然後才是把水擦乾。讓相機在太陽下曬乾或者讓相機自然幹。時間可以長一點,等上一兩天不著急用。確認完全幹了,然後再測試。

死法8

雨天的悲劇

現在相機一般都防水濺,但並不防水(防水相機除外),在雨天拍攝一定要做好防水工作,相機淋了雨,回來後要放入防潮箱。這樣的悲劇雖然少,但也有發生。

在雨天拍攝不需要專業防水裝備,保鮮膜也是很好的防水措施。

忠告!

在雨天能出好片或者大片,但防水工作要做在前面。

死法9

閒置而死

這種死法真是太悲哀,可悲的是案例並不少,許多人買了單反相機一開始幾個月熱情很高,然後熱情逐漸退卻,相機長時間閒置,該長黴的長黴,該生銹的生銹,該長灰的長灰。等你再次想起它的時候,已經過了大半年或者更成的時間,開始是小毛病,然後又長時間擱置,最終讓相機閒置而死。

不知道很多牛逼的器材,閑死在一時熱情的主人手中呢?

忠告!

相機要多用,就像汽車一樣,久了不開就會出問題。如果你拍照頻率不高,就做好防潮和收藏工作,如何你拍照的熱情退卻,可以考慮送人。

死法10

北方不知南方苦

這樣的悲劇在南方經常上演,相機不放防潮箱很容易出問題。很多人買了單反長時間不用,也不做防潮處理。當你某一天拿出鏡頭,看到鏡頭裡有漂亮的絲狀物的時候,開始以為是外面一層,可用擦拭時怎麼也擦不掉,才發現,這並不是鏡頭外表的問題,而是在鏡頭內部的黴斑。

為了看得更明顯一些,將鏡頭光圈調到最大,對著一個逆光源,讓光線從側角度射入,背景最好全黑。

黴菌有很多種類,然而鏡片上的菌絲體並不是活體的存在,是黴菌在生長、繁殖的過程中,侵蝕鍍膜和玻璃留下的生長路徑。一類呈“花”狀,主枝很清楚,分枝較長,枝邊沿化開,另一類是“網”狀的,很細密的分佈在鏡片上。“花”狀黴菌生長速度較快,一不留神,便成了片,“網”狀黴菌雖然生長較慢,但破壞性極大。

這樣的悲劇在小編身上也發生過,不僅鏡頭出現黴斑,相機裡還長了蟲子(別以為是故事,真事),當有第一次問題出現的時候小編就趕緊買了防潮箱,現在已經買了第二個防潮櫃了。

忠告!

相機的防潮工作一定要做好,特別是南方的朋友,這樣的悲劇在南方有太多案例。別以為幾百的防潮箱貴,當你維修時,估計1/3的費用都夠買一個好的防潮箱了。

PS:以上的10種死法都是小編經歷或者發生在身邊的案例,關於相機和鏡頭的死法何止10種,大家也可以在評論區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與經歷,讓這些悲劇不再重演。如果你身邊有愛好攝影的朋友,可以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他,也是很好的借鑒。

(本文轉自:器材庫)

——End——

將野玩兒置頂

就能第一時間獲取最新資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