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鹿鼎記》中的“鹿鼎”什麼意思?金庸早就告訴你了

文 | 張十巴仙

前面我們講到了《射雕英雄傳》、《笑傲江湖》、《天龍八部》的書名來歷(請點選連結:射雕英雄傳、笑傲江湖、天龍八部)。當我們看《鹿鼎記》時,又出現了生澀的“鹿鼎”二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鹿鼎記》小說中說大清的龍脈在鹿鼎山,康熙皇帝也封過韋小寶為“一等鹿鼎公”。這只是點題《鹿鼎記》,並非《鹿鼎記》得名的原因。大家還是要追本溯源,知道“鹿鼎”二字的涵義。

“鹿鼎”二字是逐鹿、問鼎的合稱。逐鹿中原、問鼎中原的意思眾所周知,

就是競爭天下、奪取政權。

《史記》和《漢書》中都提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說的是,秦朝失了天下,群雄爭奪,最後劉邦打敗了楚霸王項羽,得到了這只又肥又大的鹿。此後就用溫順的鹿來比喻天下,“ 逐鹿”就可以代指爭奪天下。鹿死誰手中的“鹿”也有類似的意思。

Δ 逐鹿中原就是要打仗了

“問鼎”也是類似的意思。中國的吃文化非常發達,鼎就是古代烹煮的三隻腳的器物。誰掌握了鼎,誰就掌握了食物的分配權;如果掌握了國家的“鼎”,也就意味掌握了政權。大禹做領袖時曾經“鑄九鼎”,就是用“九鼎”代替“九州”,象徵著普天之下食品的分配權。西元前606年,楚莊王就曾經問過王孫滿:“不知道那九鼎究竟有多大多重?”這就是“問鼎”,意思就是要搶飯碗。

所以,覬覦政權叫“問鼎”,建立政權叫“定鼎”,三國對峙就叫“鼎立”。

Δ 鼎就是拿來煮食的器具

金庸在《鹿鼎記》第一章就借書中人之口解釋了“鹿鼎”二字,寫道“人為鼎鑊,我為麋鹿”,就是用鼎來煮鹿肉。這句話是金庸改編自“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意思不言而喻。

《鹿鼎記》其實想代表的是反清複明勢力和清王朝之間的鬥爭吧。